碓坊桥村地域面积4.31平方公里,全村33个村民小组,829户,总人口3248人,总耕地面积3545亩,其中水田2050亩、旱地907亩、专桑地588亩,人均耕地1.0914亩,土壤有机丰富,土质疏松。
工业及三产方面:碓坊桥村共有14 家规上企业,规下及个体工商户86家,以服装加工、工艺品两大行业为主,2011年全村工业总产值50585万元。所有企业均无污染,所有废水都经处理,周边环境良好。
农业方面:我村种植、养殖均衡发展,2011年全村粮食产量有1304.28吨,油菜籽产量69.76吨,蚕茧产量64.15吨。全村生猪存栏1289只,出栏1500只;湖羊存栏1269只,出栏1280只;家禽存栏36100只,出栏98000只。农业总产值8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16元。 全村建有一所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有线电视入户率95%,电话普及97%,饮用自来水达100%,村级主要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全村无露天粪坑和破旧危房。
碓坊桥村积极实施村庄整治集聚,凡改建新建农民住宅都在新村点建造,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对57家企业和三产经营户实行清洁生产,对废水进行治理达标排放,对养猪大户畜粪便实行沼气池处理,变为大量无害有机肥,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全村没有废气排放的企业,植被覆盖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483100 | 314000 | -- | 查看 碓坊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银杏社区 |
银杏社区位于桐乡市乌镇镇区西北部,2002年由原来的常庆街、常春街、北大街、西大街四个居委会撤并成立,北至双溪公路大桥,南至十景塘河,东至市河,西邻西栅景区,辖区内生长着千年唐代银杏,因而得名。辖区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常住家庭户1617户,总人数3549人,分为33个居民小组,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1273人,先后荣获“桐乡市文明社区”、“嘉兴市示范社区”、“桐乡市绿色社区”、“三无达标社区”、“平安社区示范点”、“五有社区党组织”、“治保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依托乌镇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永久落户乌镇的契机,在软件和硬件条件上都有极大的提升。区域内根据实际需求建有国家级的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创新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借助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可惠及全市老人。乌镇银杏社区因居住环境优美、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治安巡防队伍健全,社区服务便利,邻里关系团结和睦等特点,深受本地居民的喜爱,外地落户在此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 |
东苑社区 |
东苑社区:位于横街12号。 东苑社区为,与陈庄村、金牛村、正福村、元丰村、杨元村、翔厚村、虹桥村、碓坊桥村、颜家村、新翁村、单桥村、董家村、秀溪社区、南王村、白马墩村、浙月村、彭家村、双塔村、民合村、银杏社区、横港村、陈家村、五星村、南宫社区、分水墩村、浮澜桥村、南庄桥村、皂林村相邻。 |
南宫社区 |
南宫社区位于乌镇镇区的南部,东靠姚震线,南与浮澜桥村连接,西与虹桥村相毗邻,北面分别与东苑、银杏两社区相邻。社区建于2002年8月,由原来的凤仙圩、常丰街、南大街三个居委会合并后建立,2003年新增银杏公寓、长城公寓等安置小区,2011年5月渔业村并入,至今,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在册居民户1598户,在册人口约4015人,有暂住人口2520多人。社区党总支下设4个分支部,有在册党员135名。辖区内有工业企业60家,有共建单位20个。 |
秀溪社区 |
秀溪社区是龙翔街道唯一个社区,辖区范围:东靠盐湖公路,南临运河,西临金牛塘,北通乌镇。交通十分便利。社区在册总户数373户,在册总人口1136人,设7个居民小组。有低保户1户,五保户1户,低收入户1户。残疾人34人,60岁以上老年人396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45人。自2008年龙翔街道实行两新工程建设以来,分别在秀溪社区设立三个安置小区,社区实行人在户不在管理横式,目前有总户数1030户,总人口4129人,设楼道长15人。秀溪社区共划分6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社区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睦邻中心。其中睦邻中心内设有望龙物业、邻里互助微市场、党员爱心超市、党员“和事老”工作室、爱心书吧等。 |
董家村 |
董家村位于龙翔街道东部,南接皂林,东连南王,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区域面积3.96平方公里,所辖11个村民组,农户629户,总人口2409人。全村耕地面积4100 亩,其中水田面积2700亩,旱地面积 1400亩。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12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8654元,全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分别被评为桐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桐乡市“文明村”、 桐乡市先锋工程“五好”党组织、桐乡市生态村、桐乡市卫生村、省级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点、嘉兴市“科普村”、 桐乡市全面小康建设“整治达标村”、“茭白专业村”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荣誉称号。董家村位于龙翔街道东部,南接皂林,东连南王,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区域面积3.96平方公里,所辖11个村民组,农户629户,总人口2409人。全村耕地面积4100 亩,其中水田面积2700亩,旱地面积 1400亩。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12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8654元,全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分别被评为桐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桐乡市“文明村”、 桐乡市先锋工程“五好”党组织、桐乡市生态村、桐乡市卫生村、省级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点、嘉兴市“科普村”、 桐乡市全面小康建设“整治达标村”、“茭白专业村”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荣誉称号。 |
单桥村 |
单桥村位于龙翔街道西南部,西邻翔厚村,南倚京杭大运河,东接杨园村,北接元丰村,交通便利。区域面积5.0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4756亩,其中水田面积1800亩。辖区内共有5个网格,村民组26个,农户787户,总人口2991人,党员总数85人,其中女党员16人。 全村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水稻、榨菜、胡瓜、杭白菊为主,养殖业则有蚕桑、禽蛋等;此外,辖区内共有个私企业23家,年产3300多万元。2013年,全村经济收入9897.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05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2.42万元。 本村自2009年“两分两换”试点工作以来,共有238户农户先后进入单桥新区建房,新区内道路、绿化、路灯、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
新翁村 |
自然条件概况 新翁村自2000年由原新胜村和翁林村合并而成,地处乌镇镇的东北部,位于桐乡市与江苏吴江桃源交界处,东与民合村相邻,南临颜家村和双塔村,西连分水墩村,北接浙月村。距桐乡市区约20公里。全村区域内河道有永兴港、群凌桥港等17条,总长度10.78千米,总面积0.2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976亩,水田面积3301亩、旱地675亩,森林总面积0.486平方公里,农田林网面积33330平方米,护路林网面积6667平方米,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全村区域面积4.05平方公里,现有十三个村民小组632户,2399人,其中非农人口1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未来三年预计全村总人口为2392、2386、2380人。 社会公共事业状况 新翁村在2007年被评为桐乡市级卫生村、嘉兴市级卫生村,现正争创省级卫生村,卫生设施完善,有公共厕所2座,垃圾箱150只,垃圾中转房2座,对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环境卫生。电视入户率95%,电话普及率93%,自来水普及率100%,生活用水合格率95%,到村、到组、到户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全村道路硬化面积71500平方米,全村户户有卫生厕所,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较好。 全村经济状况 新翁村是有名的苗木示范村,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民依靠科技种养,实现农民增收;同时新翁村也大力发展工业个私经济,积极吸引企业老板来我村办厂投资,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在过去三年中村集体经济收入475.79万元,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乌镇各行政村中名列前茅。 村级企业概况 新翁村现有大小企业7家,涉及纺织、服装、粮食、饲料、新能源、家具制造等各个行业,总产值1亿多元,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近几年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效益农业,鼓励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带动周边农户致富。我村的苗木业、养殖业发展较快,而且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注重程度,发展生态农业。 全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新翁村几年来通过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宣传,和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较好;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将达到5%。 生态环境 污染物排放现状 新翁村在2006年新建了150多只垃圾箱和2座垃圾中转房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对7家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对废水排放进行治理达标排放,对养猪、养鸭大户畜粪便排放实行建好沼气池处理,变为大量无害有机肥,秸秆还田,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全村没有废气排放的企业,植被覆盖良好。 |
颜家村 |
乌镇颜家村2000年由原颜家村和百亩园村合并而成,东与嘉兴的秀洲区隔河相望,南临濮院镇,西接双塔村,北连民合村 和新翁村.距桐乡市区约20公里.全村区域面积4.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1 35亩,现有8个村民小组720户,2805人,0 员60人,村委会成员5人。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 怀重视下,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颜家村不断加大村庄建设力度,积极争创全面小康建设整治村,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2006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8.4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79.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89元。颜家村是乌镇镇有名的养鸭村,2005年全年牧业总收入2356万元,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改善人居环境,群众生活已基本实现小康,今日的颜家村,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村风端正,秩序良好,呈现一派繁荣兴旺、富强文明景象。 2003年,我村被为先进党组织,2003、2004年度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2005年度被评为市级先锋工程,“五好”党组织和文明村。 |
碓坊桥村 |
碓坊桥村地域面积4.31平方公里,全村33个村民小组,829户,总人口3248人,总耕地面积3545亩,其中水田2050亩、旱地907亩、专桑地588亩,人均耕地1.0914亩,土壤有机丰富,土质疏松。 工业及三产方面:碓坊桥村共有14 家规上企业,规下及个体工商户86家,以服装加工、工艺品两大行业为主,2011年全村工业总产值50585万元。所有企业均无污染,所有废水都经处理,周边环境良好。 农业方面:我村种植、养殖均衡发展,2011年全村粮食产量有1304.28吨,油菜籽产量69.76吨,蚕茧产量64.15吨。全村生猪存栏1289只,出栏1500只;湖羊存栏1269只,出栏1280只;家禽存栏36100只,出栏98000只。农业总产值8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16元。 全村建有一所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有线电视入户率95%,电话普及97%,饮用自来水达100%,村级主要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全村无露天粪坑和破旧危房。 碓坊桥村积极实施村庄整治集聚,凡改建新建农民住宅都在新村点建造,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对57家企业和三产经营户实行清洁生产,对废水进行治理达标排放,对养猪大户畜粪便实行沼气池处理,变为大量无害有机肥,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全村没有废气排放的企业,植被覆盖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
翔厚村 |
翔厚村位于桐乡市龙翔街道最西角,北与乌镇彭家村礁仿桥相邻,东接元丰、单桥2村,南靠大运河,西与石门镇民丰村,交通便利。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32个村民小组,1214户农户,总人口4629人。全村耕地面积4657亩,无山林,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在2268亩,经济作物主要有菊花、榨菜、晒红烟、小胡瓜、桑蚕等。2010年生产产值为10685.26元,人均收入是12483元。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致富的翔厚人从贫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今天,翔厚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新的村委会建立于2008年6月,二楼一体化服务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二年多时间。现有大小会议室、书记室、标准化调解室、姐妹谈心室、人口学校、妇女学校、远程教育室、党员活动室、阅览室各1间,村还在办公楼下专门建立了老年活动室、乒乓球活动室以及室外健身场地,以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需要。 目前我村共有工作人员11人,文化程度:一名大学生村官,本科毕业,四名班子成员大专毕业,二名在读大专,还有四人均有高中文凭,平均年龄36岁,富有朝气、积极向上,造就了一支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我村成立了党总支部,有党员105人,分设3个党支部,其中农业支部党员85人,第-支部党员9人,第二党支部11人,在册党员105人。几年来,我村连续被评为:市级优秀会员之家桐乡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集体、桐乡市农业信息化先进单位、桐乡市先进党组织、优秀团支部、“三无”达标村、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两分两换先进集体、嘉兴市充分就业村、嘉兴市民主法治村、桐乡市卫生村、省待整治村、桐乡市生态村、桐乡市文明村等荣誉。 我们村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村内生活设施齐全;最重要的是,我们政策宽松,积极鼓励与扶持新项目,特别是两分两换后,大批农户选择公寓房置换,村内流转土地达到2000多亩,适合创业与投资。我们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重视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产业和计划生育工作。农民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村民家家安居乐业,全村呈现出健康、文明、和谐的新氛围、新气象。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翔厚村党总支部、村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美村、富民、强经济”的要求,对照“全省小康示范村”的建设要求,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软硬件建设,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达到了“局部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各类文件配套设施齐全”的目标,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在历任村领导及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知道:奋斗的艰辛不言而喻,创业的历程惊天动地!我们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我们相信,翔厚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
陈庄村 |
陈庄村位于乌镇南栅外,东邻横港村和白马墩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南与龙翔街道相邻,西与湖州市南浔区松亭村相近,北与浮澜桥相邻。辖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姚震线南北贯穿,申嘉湖高速公路东西横穿全村。村域内河河道纵横,灌溉排涝比较方便。东宗线将东西一分为二,水陆地交通便捷。陈庄村村部位于西邱港路,原陈庄小学楼,村辖区内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澜庄社区卫生服务站。 陈庄村和北庄在建国初原为一个村,大跃进后分为陈庄村和北庄村。在2000年11月陈庄村与北庄村二村合并,并精减人员,重新合并为现在的陈庄村。村委下设21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村庄。2009年陈庄村在钱家庄组村庄北设立中心居民点,现已初步形成中心村。全村现有总人口2608人,总户数656户,可耕地面积3153亩。 陈庄村的传统手工业是竹器加工,竹类编织产品名扬江浙沪。 |
杨元村 |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桐乡市区北侧,龙翔街道的西部,西邻单桥村,南与梧桐街道隔京杭大运河相望,东靠龙翔街道集镇,北接元丰村,炉安公路东西横穿全村,全村2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为836户,总人口为3185人。 全村耕地面积4402亩,有规模企业二家,个私企业21家。过去,我村种植榨菜、蚕桑为主。 2012年度我村农民人均收入18018元。2012年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达76.42万元。 有线电视安装率达90%以上,农户住宅电话安装率达100%,农民信箱启用率100%,杨园村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比较丰富,资源保护良好,人居环境的道路硬化、绿化、村庄美化治理较好,社会的公益事业建设发展较快,电视、电话普及率较高。二、乡村旅游 1.红杉邨进去 位于宗阳路上的红杉邨景区占地面积300亩,是一家以江南水乡和田园风光为依托,以生态农业、旅游、住宿、娱乐为市场定位,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村。分为花卉苗木区、农家菜馆区、垂钓区和农耕区。其间,亭台楼阁,依水而建,鸟语花香,农家土菜令你垂涎欲滴,农耕设备让你流连忘返,花卉水果让你爱不释手,垂钓农耕给你轻松自然。到这里游农家景,品农家菜,欣赏农业景观,体验采摘、垂钓、耕作等农家趣味,让你乐此不疲。 2.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新石器--良渚玉枭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杨园村秀才桥组秀才桥遗存丰富的良渚文化,藏有大量的陶器、玉器,是市级三级文保单位。 三、历史文化名人 杨园先生,原名张履祥,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农学家、教育家、字考夫,号念芝,世居浙江桐乡市龙翔街道杨园村。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十月初一生,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七月二十八曰逝世。 张履祥一生从事教学,并自力农桑对农业生产技术颇有研究。他经过十多年的调查研究、观察比较和实验,在艺谷、栽桑、育蚕、畜牧、莳药,种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写出了不朽著作《补农书》。《补农书》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农业生产的面貌,是一部总结当时杭嘉湖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与生产技术的伟大作品。同时,他在教学方面的研究也颇有成就,他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仍受到教学界的重视。张履祥的著作除了《补农书》还有《愿学记》、《读易笔记》、《初学备》、《文集》等共四十五卷(有裁五十四卷)。同治十年(1871年)江苏书局曾出版《杨园先生全集》,编入《四库全书》“杂家类存”。杨园墓杨园先生张履祥的墓在龙翔街道西二里杨园村北的西溪桥南侧。先生逝世后,本葬于故居东南半里许,后来,他的学生认为墓地低洼有水,迁葬现址,并把夫人以下五丧末葬者,附葬在杨园墓侧,共筑三穴,成品字形,西向,先生墓居中。此后一千多年,常有敬仰者捐资大修。同治三年(1864年),巡抚左宗棠捐廉大修,在墓的四周用条石筑罗城,从河埠处筑石路直通墓门,还购置祭田四十亩,并题墓碑“大儒杨园张子之墓”,又书两碣树于墓门,以示乡我承远防护,禁止摊采。杨园先生的民族气节和学术成就,深为后人敬佩,旧时来杨园墓瞻拜的志士文人陆续不断,每年十月初一,乡绅设祭,县城官长专程到墓主祭。杨园墓穴在“文革”时被挖掘,杨园祠也被毁。 现在红杉邨景区内开放杨园先生纪念堂,陈列杨元先生生平事迹。 |
元丰村 |
元丰村位于龙翔街道西部,东临金牛塘,西北毗邻水乡乌镇,南接杨元村,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732户农户,人口总计2766人,党员70名。村域总面积4.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10亩,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菊花、茭白、桑蚕、榨菜,效益农业发展迅速。建有一个300亩的无公害菊花生产基地,元丰蚕业专业合作社(嘉兴市残疾人扶贫基地)、桐乡市龙翔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673.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09元,集体可支配资金68.4万元。 |
正福村 |
龙翔街道正福村位于龙翔街道最北端,北与乌镇镇的陈庄村相邻,东接乌镇镇的横港村,南壤龙翔街道的金牛村,西临四级航道东宗线(金牛塘)。桐乌公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村域总面积2.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8亩;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2012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097亩左右,经济作物主要有菊花、茭白、桑蚕。本村养鸭业比较发达,全村共存栏种鸭6万多只,哺箱112只,年孵化小鸭1000多万羽。全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471户农户,1928人。通过三年壮大工程,村委通过多项举措增加收入,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达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元。 近几年来,正福村党支部、村委会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以“发展集体经济,提高文明程度,富裕村民生活”为宗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美村、富民、强经济”的要求,对照“建设小康示范村”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软硬件建设,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达到了“局部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各类文件配套设施齐全”的目标。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龙翔街道正福村新农村建设整改落实达“四好”:一是有好的领导班子。通过整改落实,正福村有了一个作风正、作用硬、作为大、执政能力强、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好的村委。二是有好的基层党员队伍。通过整改落实,正福村有一支能坚决贯彻“-”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想信念坚定,先锋模范作用好的基层党员队伍。三是有好的党员干部队伍。通过整改落实,正福村有一支宗旨观念强、公仆意识强、政治责任强、勤政高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敢于善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引导和带领群众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好的党员干部队伍。四是有好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整改落实,正福村有一套能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的长效管理机制。 |
金牛村 |
龙翔街道金牛村东接董家村,南壤龙翔街道办事处驻地、街道工业园区及皂林村,西临东宗线金牛塘,北与乌镇镇横港村及正福村相邻,桐乌公路、盐湖公路、新生公路、嘉湖公路、金牛塘、东升河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村域面积4.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98.49亩,其中水田1800亩。现辖有20个村民小组,781户,总人口3064人。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77名。2012年实现经济总收入13542.2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381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47.66万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5元,村固定收入有20.4万元。金牛村农业生产种植业以水稻、蚕桑、茭白、葡萄、苗木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甲鱼、土鸡为主。2011年6月村组建了有三十多名社员的金牛葡萄专业合作社,基地内的种植面积达到235亩,平均亩产值2.1万元。 近几年来,金牛村党支部、村委会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以“发展集体经济,富裕村民生活”为宗旨,村两委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美村、富民、强经济”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软硬件建设,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达到了“局部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各类文件配套设施齐全”的目标。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龙翔街道金牛村新农村建设整改落实达“四好”:一是有好的领导班子。通过整改落实,金牛村有了一个作风正、作用硬、作为大、执政能力强、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好的村委。二是有好的基层党员队伍。通过整改落实,金牛村有一支能坚决贯彻“-”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想信念坚定,先锋模范作用好的基层党员队伍。三是有好的党员干部队伍。通过整改落实,金牛村有一支宗旨观念强、公仆意识强、政治责任强、勤政高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敢于善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引导和带领群众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好的党员干部队伍。四是有好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整改落实,金牛村有一套能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的长效管理机制。金牛村是2009年“两分两换”新社区建设首批试点村,在实施新社区建设工作中,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为了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社会问题,在长效管理机制上进行探索,制订了适合本村实际管理办法,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
虹桥村 |
虹桥村地处二省三市交界处,是乌镇城乡结合部,西靠与湖州洪塘,北邻江苏吴江桃源,东与本镇的分水墩村接壤,乌镇的二期景区包围其中。2000年由原来的虹桥、永兴、东瑶、环河四村合并而成。村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3599亩,其中:水田2571亩,旱地1028亩。全村共有36个村民小组,总农户1151户,总人口为3963人。设有党总支部一个,下设了三个分支部(经商支部、务农支部、老年支部),现有党员人数109人。2007年全村工业经济总收入达275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16元,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嘉兴市“四星级民主法制村”、桐乡市“五好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
南王村 |
南王村位于桐乡市龙翔街道最东部,地处杭嘉湖平原,西邻董家村,南倚京杭大运河,东靠濮院镇油车桥村,北接千年古镇乌镇,水路交通十分便利,经济发达。南王村辖有18个村民组,486户农户,总人口1842人。南王村全村区域面积共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778亩,其中有水稻面积980亩,茭白面积1005亩。到目前为止,我村已对35户养殖户进行环境整治,建起2座沼气池,完成2户菌种养猪棚舍的改造。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茭白、水稻等经济作物,依托仓储物流中心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茭白营销。2010年度,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50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0万元,同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南王村党支部、村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美村、富民、强经济”的要求,对照“全省小康示范村”的建设要求,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软硬件建设。我村生产发展快速,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白马墩村 |
白马墩村位于乌镇镇东南角,距桐乡市区约16公里。全村区域面积5.14平方公里,有30个村民小组843户,人口3388人,中共党员90人,村委会成员7人。村域内田地交错,耕地面积4876.12亩,水田面积3115.25亩,旱地面积1760.87亩。地势高低不平,属典型的平原水乡地貌,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全村有低收入户2户,低保户9户。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3982元。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嘉兴市绿化示范村”、“嘉兴市级生态村”、“桐乡市文明村”等称号。 |
浙月村 |
浙月村是浙江省嘉兴桐乡市乌镇镇下辖的行政村区划代码为330483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483。邮政编码为314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73 ,车牌号码为浙F。浙月村与陈庄村、金牛村、正福村、元丰村、杨元村、翔厚村、虹桥村、碓坊桥村、颜家村、新翁村、单桥村、董家村、秀溪社区、南王村、白马墩村、彭家村、双塔村、民合村、银杏社区、横港村、陈家村、五星村、南宫社区、东苑社区、分水墩村、浮澜桥村、南庄桥村、皂林村相邻。 |
彭家村 |
彭家村位于乌镇镇西南端,东与乌镇镇碓坊桥村相邻,南与龙翔街道翔厚村相邻,西与石门镇民丰村相邻,北与乌镇镇陈家村相邻,距离桐乡市区约12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区域总面积2.5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370亩,其中水田1390亩,人均耕地1.25亩,全村农户486户,常住人口1917人,外来人口220人,设25个村民小组,党员76人。现有新村集聚点一个,已建农户103户,在建32户,区内设有篮球场、健身场地、超市、老年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利用原砖瓦厂闲置土地,建立村级工业园区一个,吸纳企业12家,3家企业已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产业以工艺鞋加工制造、纺织、饲料生产为主。先后荣获桐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桐乡市全面小康整治达标村、桐乡市文明村、桐乡市科普村、桐乡市卫生村、“五好”村党组织、市级生态村、市级信息化达标村等荣誉称号。) |
双塔村 |
双塔村2000年由原中塔村和下塔村合并而成,东与濮院镇新港村隔河相望,南临濮院镇星旗村、本镇白马墩村,西接分水墩村,北连颜家村和新翁村,距桐乡市约18公里。全村区域面积3.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59亩,现有14个村民小组653户,2441人。自2012年11月拆迁以来,原中塔村区域的6个村民小组1242人因省级道路莲都公路的修建已基本拆迁至分水墩村三里塘小区。村区域内公共设施齐全,服务快捷便利,邻里关系团结,先后分别获得嘉兴市“三无达标村”、桐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桐乡市“文明村”、桐乡市“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民合村 |
民合村位于桐乡市北端,东与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接壤,南邻颜家村,西濒新翁村,北接五星村。南距市政府13.5公里,西离乌镇5公里,东距新塍镇约6公里,北与桐乡最北端(浙江、江苏两省分界处)仅2公里,原为民东村和民合村两辖区,随着区域的调整,在2000年11月,民合村与民东村合并,沿称民合村。全村地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所辖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15户,总人口达2906人。 辖区内设有幼儿园、小学、银行、超市、健身广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规划设计合理、社区服务快捷便利、邻里关系团结和睦。先后被评为“全面小康建设整治达标村”、“桐乡市生态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
横港村 |
横港村位于乌镇镇东南部,东与乌镇镇的白马墩村、濮院镇的西浜村相邻,南接龙翔街道的金牛村与正福村,西临桐乌公路,北连乌镇镇陈庄村和白马墩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公里,距桐乡市区约15公里。全村区域面积3.95平方公里。现有22个村民小组,714户,2618人,共产党员62人,村委会成员5人。村南有港横贯,故名横港村。新村集聚点已经集聚农户建房120户,区内公共设施齐全,设有篮球场、健身操场、农民公园、羽毛球场、文化长廊、文化大礼堂等。横港村因其居住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规划设计合理、社区服务快捷便利、邻里关系团结和睦等特点,深受本地居民的喜爱。) |
陈家村 |
陈家村位于浙江省桐乡市乌镇的西南部,东与彭家村一河(白马塘)之隔,西紧靠湖州市练市镇莲墩村,南与石门镇春里桥村相邻,被与练市镇车塔村相邻,盐湖公路横贯东西,民石公路纵贯南北,陆上交通十分便捷,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区。陈家村地域面积2.55平方公里,全村18个村小组,443户,在册人口1758人,外来人口24人,党员64人,村干部6人,总耕地面积2363亩,其中水田1261亩,旱地931亩,人均耕地1.34亩,土壤有机丰富,土质疏松。 陈家村的工业发展主要以服装、工艺鞋为主,具有营业执照的私营企业有25家,总产值3205万元,个体工商户81家,其中建筑业11家,服务业9家。2014年全村粮食产量632吨,油菜籽产量43.5吨,蚕茧产量40.8吨。2014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5129万元,村级经济收入1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950元。 陈家村发展迅速,2014年已实行土地整村流转,新农村建设光明新村一期、光明新村二期和光辉小区已建成,相关基础设施也已完成,经过“村庄集聚”、“三改一拆”等工程,搬迁新建房户合计226家。2015年11月,居家养老院、老年活动室及戏台已开始动工建设。先后被评为“桐乡市卫生村”、“省级中心村”、“嘉兴市生态村”、“市级生态村”等荣誉。 |
五星村 |
五星村村域内河道丛横,灌溉方便,北有乌塍公路,申嘉湖高高速程东北西南向过境五星村,交通十分便捷。 地理位置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又受海洋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影响,基本构成了春夏季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互补的特点。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 五星村全村4.1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组,715户,劳动力1659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41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2.7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0.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66元.。牧业、外出务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2006年全年牧业总收入1015万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450万元. |
分水墩村 |
分水墩村:位于分水墩路697号。 分水墩村为,与陈庄村、金牛村、正福村、元丰村、杨元村、翔厚村、虹桥村、碓坊桥村、颜家村、新翁村、单桥村、董家村、秀溪社区、南王村、白马墩村、浙月村、彭家村、双塔村、民合村、银杏社区、横港村、陈家村、五星村、南宫社区、东苑社区、浮澜桥村、南庄桥村、皂林村相邻。 |
浮澜桥村 |
浮澜桥村:位于乌镇加油站南100米(乌镇云贝儿边上)。 浮澜桥村与陈庄村、金牛村、正福村、元丰村、杨元村、翔厚村、虹桥村、碓坊桥村、颜家村、新翁村、单桥村、董家村、秀溪社区、南王村、白马墩村、浙月村、彭家村、双塔村、民合村、银杏社区、横港村、陈家村、五星村、南宫社区、东苑社区、分水墩村、南庄桥村、皂林村相邻。 |
南庄桥村 |
南庄桥村是浙江省嘉兴桐乡市乌镇镇下辖的行政村区划代码为330483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483。邮政编码为314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73 ,车牌号码为浙F。南庄桥村与陈庄村、金牛村、正福村、元丰村、杨元村、翔厚村、虹桥村、碓坊桥村、颜家村、新翁村、单桥村、董家村、秀溪社区、南王村、白马墩村、浙月村、彭家村、双塔村、民合村、银杏社区、横港村、陈家村、五星村、南宫社区、东苑社区、分水墩村、浮澜桥村、皂林村相邻。 |
皂林村 |
皂林村位于桐乡市龙翔街道的东南方,南靠京杭大运河,东接南王村,西邻金牛塘,北和金牛村相连,湖盐公路南北贯穿。村域面积4.15平方公里,截止目前辖22个村民小组,农户821户,总人口3219人.自2006年花石东路延伸(望龙桥、水角浜2小组)征迁开始至五期园区开发、再到如今的庆北项目征迁,前后共征迁农户680户。现已有望龙小区、红星小区、双桥南苑3个小区正式通过民政地名命名。庆北项目征迁260户农户尚在建设中。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