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南通 >> 海门市 >> 经济开发区(滨江街道)

经济开发区(滨江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经济开发区(滨江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经济开发区(滨江街道)简介

   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是江苏首批省级开发区之一。
   近年来,海门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机遇,高点定位,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建设成为经济基础雄厚、城市功能完备、先进产业集聚、科技创新活跃、综合环境优越的江苏一流开发区,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是长三角北翼承接上海和国际资本梯度转移的黄金地区,被列为“江苏企业投资最佳开发区”。
   ◎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分为3个特色功能区◎拥有5万吨以上码头
  深水岸线6.8公里◎1200多家企业落户园区兴业发展◎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10个◎科学发展综合水平位列江苏99个省级开发区第一位。
  Founded in 1992, Haimen EDZ is one of the oldest EDZs of Jiangsu Province.
  With the guidelin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high-level position, we have created a top EDZ in Jiangsu province which possess powerful economic foundation, consummate urban function, converged advanced industries, acti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uperior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has ranked in the first echelon of counterparts in Jiangsu province, playing an essential part in absorbing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on the Yangtze Delta, which crowned it the most favorable EZD for enterprise investment of Jiangsu.
  ◎A planning area of 100 km2, divided into 3 distinctive functional districts.◎6.8 km deep water coastline, capable of accommodating harbors of 50,000 tonnages or above.◎Over 1,200 enterprises settled down in zone for business.◎Over 10 projects are invested by World’s Top 500 enterprises.◎In terms of th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level,HMEDZ ranks No.1 among the 99 provincial-level development zones in Jiangsu province.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0684400 226000 0513 查看 经济开发区(滨江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经济开发区(滨江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兄弟村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兄弟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兴村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大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圩村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三圩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远村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新远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江村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三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南村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三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和村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三和村谷歌卫星地图
海门市棉花场社区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海门市棉花场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謇公湖社区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謇公湖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和谊街社区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和谊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滨江花园社区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滨江花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证大社区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证大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高店村 ·海门旅游·海门特产·海门十大特产·海门十景·海门名人·海门 0

----

查看 高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经济开发区(滨江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常乐镇

   常乐镇地处长江入海口北岸、国家卫生城市和苏中苏北全面小康第一达标市——江苏省海门市城区东郊,由原常乐、平山、麒麟三乡镇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98.13平方公里,总人口7.77万。辖23个行政村、3个街道社区。   常乐,江苏名镇,地灵人杰。清末状元,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张謇诞生于此。张謇一生创办了7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并在南通进行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早期现代化实验”,对我国民族工业、教育、文化、慈善、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作出了极其伟大贡献。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讲到中国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常乐,滨江临海,区位优越。地处我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的“T”字型结合点上,坐拥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开放带,与上海、苏南隔江相望。距上海仅60公里,通过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到上海,仅需1小时,是长三角北翼联通上海、苏南的第一桥头堡。境内宁启高速,省道336线、222线,星海公路,天久公路穿境而过。至海门市区仅10分钟,至苏通大桥、崇启大桥仅15分钟,到南通市区仅30分钟。   近年来,常乐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长三角北翼率先崛起的明星镇。201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亿元,增长11.2%;完成财政总收入5.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亿元,分别增长56.1%和53.7%,增幅列全镇区街镇乡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增长11.5%。综合实力居海门市领先地位。   常乐是传统工业重镇。拥有张謇创办的、勇夺世博会中国酒类第一金的百年老厂——颐生酒厂;被誉为“中华水龙王”的国家中型企业——江苏水龙江山消防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南通市优秀集中区、占地面积超3000亩的海门弘謇工业园区;在全省有影响、在全国有位次的麒麟红木产业园。全镇工业企业达77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40多家。工业投资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   常乐是农业示范大镇。拥有江苏省目前单体投入规模最大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项目;跻身“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南通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效益最好、环境最优、配套最全的官公岛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填补南通市冷加工农产品空白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海创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全镇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超2万亩,“常乐牌”草莓 、西甜瓜、葡萄和食用菌等6个特色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国家有机食品认定。农业产业化走上南通市前列。   常乐是全国建筑强镇。拥有独立资质建筑企业7家,其中国家特级资质和一级资质各1家,国家二级资质5家。先后荣获“鲁班奖”工程16项,省以上优质工程268项。就乡镇建筑实力而言,名列江苏第一、全国前三。国家特级资质企业——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队伍规模超5万人,入库税金超4亿元,已发展成为融房地产业、建筑产业、工业产业、土木工程产业为一体,业务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且涉足多个海外市场的集团型上市企业。2014年,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跻身“全国房地产50强”行列。   常乐是特色旅游名镇。建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通市十佳景点——张謇纪念馆,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逾10万人次。以张謇纪念馆为平台的名人游、以颐生酒厂为平台的工业游、以官公岛休闲度假区为平台的休闲游、以麒麟红木产业园为平台的非遗游互动发展。张謇文化开发建设二期工程全面启动,状元府、关帝庙,国学馆、古戏台、状元街等一批特色旅游新景观陆续开工建设。“张謇故里一日游”已成为南通著名旅游品牌。2011年获评南通唯一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常乐是先进示范乡镇。进入新世纪来,年年被评为“海门市综合先进乡镇”,2012年被评为“海门市基本现代化建设先进乡镇”,连续四届被评为江苏省文明乡镇、南通市文明乡镇。2006年入围“全国千强乡镇”。2009年跻身“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2006年镇党委被0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0年8月被确定为全省乡镇中唯一的中组部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2011年被评为南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通市勤政廉政好班子。每年接待上级领导、考察调研和外地单位参观学习近百批次。原0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0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顾秀莲,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李金华等中央高层领导先后来常乐考察。  

悦来镇

  悦来镇位于江苏省海门市东部、滨江临海,东枕天然渔港吕四港,毗邻东方明珠上海、背靠广袤的苏北平原,她是江苏省首批对外开放的卫星镇、省文明镇、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重点中心镇。镇区面积72平方公里,辖17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5.7万,其中集镇1.15万人。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民风淳朴,她似一颗璀璨的明珠嵌于长江三角洲。    悦来镇,沐浴着神州大地改革的春风。宁启高速公路出入口道路在区通过,程控电话、互联网络等现代化设施把悦来镇推倒世界的前沿。目前国内生产总值6亿元,人均GDP8800元,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财政收入2800万元。现有镇属企业47家、其中合资企业13家,台商独资企业1家、瑞典独资企业1家,形成了纺织、   化工、机械、建材、服装、塑料、皮鞋、印刷、玩具、食品、纺织器材、电子、电线电缆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全、拥有养鸡、养羊、养猪、养鱼蟹和其他特种养殖等二十多个养殖基地,农业基本实行了产业化经营。全镇金融、娱乐、饮食业、农副新产品交易等第三产业兴旺发达。数千名建筑“铁军   ”屡创辉煌,劳务输出远赴海外。    悦来镇的今天得益于改革开放和海内外各界友人的帮助,悦来镇的明天更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关心和支持,蓬勃发展中的悦来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赴锦绣前程。.  

四甲镇

  四甲镇---清代以来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通州府在通源镇北首(现四甲镇东南1华里),设立了州同署(分州)。   州同署设州同一人,“官从六品”。管辖范围:西起余西,东至吕四,北至三余,南至东天补沙部分。   设立州同署以后,自雍正、乾隆两朝起,通源镇进入鼎盛时期。那时,通源镇东街有东岳庙,后来又有了东渐书院,西街有西岳庙(宁江会馆),中街有望江楼。南街有三大布庄,从乡下收来土布远销东北。北街有两个米行,盛时日销大米200石。镇上茶馆、酒肆各业俱全。   乾隆以后,四甲镇(旧称四甲坝)日渐兴旺,盛况超过了通源镇。当时,四甲镇东中西三座高桥,桥北设有观音堂(后为郡庙),孔庙、文昌宫。每月朔(初一)望(十五),儒绅学子云集孔庙大成殿行礼。沿运盐河南岸,碎石铺就2华里街道。两边店铺林立。酒坊、染坊、竹厂等大小店铺200余家,商贾云集。直到解放初朝,这条老街仍然十分繁华。在长达27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余中街(场)----480余年前的海门县城所在地   -海门,历史上曾因江海泛滥,坍没无常,“县治屡圮(倒塌)于风潮”。明代正德七年(1512),朝廷巡按御史史江良提出将县治迁到余中场。两年后正德九年(1517),县治迁来我镇余中街(旧时为余中场,今在余合村境内)。直至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再因海潮侵袭,经皇上亲准,海门县治再度迁往金沙场(今金沙镇)。   余中街设海门县治三十余年。据史料记载,其时虽无城堑,县城内却也纵横六街二巷,广建衙门官署,设有察院、校场、监狱,另建文庙、学宫,设社学二所,一在县南,一在县东。并立有解元牌坊、进士牌坊。当时的余中街已经是尊孔、习礼、敬教、劝学,蔚成风气……   四百八十八余年过去了。余中街的辉煌仅持续了三十余年,而后日渐衰落。它如流星划过长夜星空,昔日繁华已成历史烟云。三、五十年前,这里尚有衙门街坊的遗迹踪影。如今,留给人们的,是老人们常常指点的衙门外沟、跑马场、文庙、清幽观、城隍庙、荷花池的遗址,以及几座百年老屋的后人……   清代南通最早的书院之一:东渐书院    ———南通近代教育发源地的见证   清代同治七年(1868),朝廷爵督李鸿章捐钱四百千,通州知州梁悦馨捐钱八百千,及典商与吕四、余东、余西、金沙四场捐钱,于通源镇东首建成东渐书院。其时东渐书院为南通最早的书院之一,与南通城内紫琅书院齐名。   东渐书院,“建设本意,以本乡之东,地近海滨,解读书者十不得一,乃谋之斯院以促进文化焉”。(《南通县图志》)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始办学堂,初改为初等小学。   民国三年(1914年),状元公张謇与其兄张詧筹银三千元,在书院旧址改设第三高级小学。当时是“废科举,倡新学”以后通东最早的一所学校。  

余东镇

  余东,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古镇。她位于海门市中部,素有“凤城”之美誉,是长江之畔一颗璀璨的明珠。东与海门港新区相连,南与常乐、悦来镇相接,西与四甲镇相邻,北靠正余镇。距海门市区25公里,北枕204国道、335省道,南接宁启高速,汤正公路、五泰公路贯穿南北,王川公路、省级老通吕公路横跨东西,与上海仅一江之隔。西至南通兴东机场、南通港仅3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镇区域面积68.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下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6.46万人,历来是通东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7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2.36亿元、二产增加值15.56亿元、三产增加值13.1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6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5元。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会员评议职工之家示范单位、全国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文明乡镇、科技名镇、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南通市高效设施农业先进乡镇、民营经济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余东,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评为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名镇。现存明代法光寺、千米石板街、崔桐故居、武进士故居,宋代的姐妹井,清代保安桥、张氏私塾、震丰恒布庄等特色的历史建筑,是省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前来采风的景点之一。其中石板街、古运盐河及护城河保存完整,能够体现“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城镇格局。制作了视频《守望古城》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   余东,是江苏省首批工业卫星镇。1988年8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业卫星镇。拥有全市第一个外资企业南通三轮时装有限责任公司、全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南通五金机电有限公司、全市第一家超亿元企业天力锌业有限公司,化工、橡胶、服装及辅料、包装材料、玻璃工艺制品、金属制品、无汞电池、制冷设备、铸件、体育用品等数十种工业门类,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阿拉伯国家。现是全市精密机械产业基地,拥有上海亿双产业园、希诺公司产业园等国内知名产业园区,镇工业园区新区规划汤正公路、王川公路工业长廊面积3000亩,是实业家投资创业的美好家园。   余东,是闻名遐迩的建筑强镇。现有通东、晟泰、科俊、鑫路达等多家建筑装潢有限责任公司,并与上市公司香港翠屏国际集团、南通三建集团、南京建工集团等国内外大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成立了海门市首家建筑业行业协会。曾参建上海南浦大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浦东88层金茂大厦、北京六铺坑一条街等主体工程,年建筑施工面积达超50万平方米,先后获得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上海市闸北区文化广场项目等3个国家级最高质量奖——“鲁班奖”。   余东,是首批省级亿元农业大镇。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目前已经形成了高效设施渔业基地、地方名特优蔬菜基地、钢架大棚基地、出口蔬菜基地、山羊养殖基地等五大特色产业带,培育了酱醋食品、酱菜加工、农副产品海产品冷冻保鲜、德海和东方雁两个万头山羊基地、“一品蔬”蔬菜公司、上海王家沙、南通孝德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余东牌酱油获南通市名牌产品,长圩村欣乐露地蔬菜专业合作社获江苏省五好合作社、江苏省无公害蔬菜农产品检测基地。   余东,是江苏省体育群众文化先进乡镇。作为古老的通东文化集中地,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海门文化个性、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同时,以法光寺、静修庵等寺庙为基础提炼的宗教文化,成为了余东对外形象介绍的一张靓丽名片。以余东京剧联谊会、中心小学雏凤少儿京剧社为平台,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中央十一套戏曲频道和十三套新闻栏目中作了专门的报道,成为了展示余东京剧文化的重要窗口。全国著名音乐家协会来余东采风,电影《爱的延续》在余东镇拍摄并在全国播放,进一步提升了余东文化的软实力。   余东,是声名远播的教育之镇。明清至今,出了2个状元、13个举人和数十个秀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余东中学教育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每年中考成绩、重点中学上线率多年领跑全市乡镇初中。中心小学特色教育走在全市前列,连续三年获得全市素质教育百分考核一等奖,是海门市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学校之一。余东幼儿园注重体现办学特色,美化园内保教环境,设备完善齐全,继续保持省级优质幼儿园荣誉。   余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和谐之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优抚、老龄、残疾人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全市领先,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拥有南通市一流的托老院和敬老院,长江水网改造工程全面落成,农路农桥全面达标,平安法治创建南通领先,连续多年获得南通市社会管理创新、综治平安法制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  

正余镇

  正余镇位于南通市与吕四港的中心点,通吕运河贯穿全镇,两条一级公路汤正公路与苏335线纵横交叉镇域腹地,两条重要沿海南北通道临海一级公路和海启高速即将贯通、水陆交通便捷。西距南通南通机场40公里,南通火车站50公里,苏通大桥、崇启大桥的通车,将正余正式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全镇总面积62.32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下辖17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    正余镇历经多年的创新发展,2012年被省科技厅确定为海门市唯一的江苏省创新型乡镇。    高新技术·振兴工业    正余镇现拥有企业100多家,项目类别涉及冶金、汽配、机械、橡塑等多个门类。基本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智能机电、新型材料和通风设备四大版块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模式。   以汤正公路和335省道为发展轴,正余新城、正余老城、老工业东区、高新产业区及河南物流区为核心,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工业东区,发展西部高新产业区和河南物流区,同时在北部产业区发展沿路经济,对接海门港新区。       产业集聚·强力推进    正余镇基本形成了以海峰集团、中联风能为首的电力通风设备产业,以海林公司为首的汽车配件产业,以克莱克公司为首的空气处理设备企业群,以振康公司为龙头的电焊机电制造业,以雄风科技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四大集聚产业板块。   正余镇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并获得江苏省科技先进乡镇、江苏省专利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①汽车零部件:依托海林橡塑、伟恩汽配、锦星线束、斌奥科技、龙洲汽配项目的建设,形成省内有影响、南通有地位的高端汽配特色产业。    ②智能机电:以振康公司焊接机器人批量上市为契机,带动配套企业发展,打造国内最大的焊接机电中心。    ③新型材料:以雄风科技为主导,形成新型材料制造前端版块。    ④通风设备:以中联风能、克莱克公司为带领,引导区域内关联企业由中端制造向核电通风、智能焊烟吸附等产业发展,形成拥有核心竞争力、符合产业引导方向的通风设备特色产业。    现代农业·多态并存    正余镇濒江临海,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土质砂壤。产地一年四季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水、气、肥协调,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       传统农业根基扎实;新兴农业以大棚蔬菜、设施农业为主,未来作为上海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态势稳健;休闲农业依托王灶河休闲农庄、余河生态农庄,桦神生态农庄等休闲农庄的落成运营,发展前景广阔。    配套产业·设施齐全    ①安居方乐业,镇区配套完备    中联佳苑居住小区形成规模,金色家园项目开工建设。镇区内标准化卫生院,学校,大型超市,中行、农行、工行等多家银行应有尽有,齐全的生活配套资源,为外来人口解决了各类生活难题,有效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   ②劳逸需结合,多样休闲生活    镇区餐饮、酒店、茶座、足浴、KTV等一应俱全,在满足生活必需的同时,有效丰富了正余人民的业余生活。    村级服务设施上实现功能升级,村村建成高档次、多功能公共服务中心。  

海永镇

   海永乡,是江苏省海门市在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上的一块“飞地”,占地面积13.9平方公里(包括北部新村沙围垦出的3.2平方公里),南部和西部与上海崇明连在一起,北依“黄金水道”长江,东与江苏省启东市启隆乡相连,下辖2个行政村和1个农场大队,常住人口5000多人。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生态资源丰富。    海永有着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独享海门零距离接轨上海优势,距离上海市中心仅60KM,至上海浦东机场约80KM,目前已有2条过江通道沪崇苏桥隧和崇启大桥,规划建设的还有5条过江通道(崇海大桥、上海东长江隧道、ST西越江隧道、轨道1和19号线),因其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被誉为“江苏的上海”“海门的浦东”。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岛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崇明岛在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7°51"15"的位置上,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岛上水土洁净,空气清新。    经过几年的探索,海永深刻把握产业发展潮流,逐步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即坚持生态发展道路,提出五年之内建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的目标,全力推进“休闲旅游景区、科技创意园区、生态宜居城区”三区同建,重点打造四大产业:休闲旅游业、现代农业、创新创意产业、养生养老产业。发展中的海永正逐渐成为崇明岛乃至长三角的一块耀眼的翡翠!  

经济开发区(滨江街道)

   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是江苏首批省级开发区之一。    近年来,海门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机遇,高点定位,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建设成为经济基础雄厚、城市功能完备、先进产业集聚、科技创新活跃、综合环境优越的江苏一流开发区,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是长三角北翼承接上海和国际资本梯度转移的黄金地区,被列为“江苏企业投资最佳开发区”。    ◎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分为3个特色功能区◎拥有5万吨以上码头   深水岸线6.8公里◎1200多家企业落户园区兴业发展◎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10个◎科学发展综合水平位列江苏99个省级开发区第一位。   Founded in 1992, Haimen EDZ is one of the oldest EDZs of Jiangsu Province.   With the guidelin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high-level position, we have created a top EDZ in Jiangsu province which possess powerful economic foundation, consummate urban function, converged advanced industries, acti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uperior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has ranked in the first echelon of counterparts in Jiangsu province, playing an essential part in absorbing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on the Yangtze Delta, which crowned it the most favorable EZD for enterprise investment of Jiangsu.   ◎A planning area of 100 km2, divided into 3 distinctive functional districts.◎6.8 km deep water coastline, capable of accommodating harbors of 50,000 tonnages or above.◎Over 1,200 enterprises settled down in zone for business.◎Over 10 projects are invested by World’s Top 500 enterprises.◎In terms of th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level,HMEDZ ranks No.1 among the 99 provincial-level development zones in Jiangsu province.  

临江新区(临江镇)

  (海门市临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海门市临江新区,位于海门城区东南部,南倚长江,北接宁启高速公路,沿江公路横贯全区。新区总面积74.78平方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5公里。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区内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临江新区成立以来坚持“国际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理念,突出“产业、科技、人才”三大关键,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坚持以差别化发展理念提升竞争力,以核心竞争力吸聚资源,壮大特色产业,提升科技内涵,集聚高端人才。目前,新区拥有各类企业100多家,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品牌,生物医药科创园、国际中小企业科技园、时代伯乐健康医药科技园等一批高科技园中园相继建成运行,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园区于2010年成功晋级首批江苏省(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2011年入选南通市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2012年入选江苏省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被评为南通市留学人员创业园。    新区将坚持用创新思维引领未来,以招商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深化发展内涵,注重搭建高端国际化平台,进一步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的集聚,以高水平人文环境带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建成紧靠国际大都市、与绿岛隔江相望的滨江特色产业新区,具有特色建筑风格和色彩、丰富水绿生态环境的宜居欧风小镇,具有国际化水平、深厚产业内涵和较高人文水平的科技小城,产城融合、城乡互动、百姓实惠的城镇新空间。   

海门港新区(包场镇)

海门工业园区(三星镇)

  江苏海门工业园区位于海门市西部,是海门市副城区。园区总面积100.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万,下辖5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新的三星镇与海门工业园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2015年园区实现预算内财政收入8.12亿元,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9亿元,叠石桥市场成交额5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万元。   海门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设办公室、党群工作部、规划建设管理局、企业发展局、综合执法局、招商局、社会事业局、政法综治办公室、农村工作局、财政局、政务便民中心、安监局12个内设机构,另有江苏叠石桥市场管理委员会、海门工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2个事业单位,现有员工200多人。   1、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对外交通便捷,“一高速(宁启高速)、一铁路(新长铁路)”穿境而过、“一港口(海门港)、两机场(南通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三大桥(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崇海大桥)”近在咫尺。园区与上海、苏锡常都市区的空间距离都在100公里以内,真正融入了上海1小时经济圈。同时,园区位于江苏省沿江发展轴与长三角沿海发展带的交汇处。江苏省沿江发展轴是统筹省内沿江城市发展的空间引导,在当前以及未来数年内江苏省都将快速推进沿江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轴线上的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支撑。长三角沿海发展轴是国家统筹长三角区域城市共同发展而制定的空间引导,协调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实现沿海城市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而园区正位于上述两轴的交汇处,可以同时享受两个轴带上流动的各种资源。   2、产业高度集聚。园区产业结构特色鲜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兼而有之、互为补充。目前以家纺产业为主导产业,有一个超10平方公里的家纺产业特色园区,拥有各类家纺企业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家纺企业近300多家,年生产总值近500亿元,年销售超亿元企业20多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14个。同时,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森达装饰、嘉海铜业、泛亚锂业、路博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板块正在快速形成。   3、市场业态领先。位于园区西侧的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是全国家纺产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家纺专业特色市场,被国务院研究中心列为“中华之最”,是“全国文明市场”、“中国家纺流行趋势推广基地”。家纺城一期、二期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有3000多个店铺、1万多个经营摊位,经营600多个家纺系列品种,产品畅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并远销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8月8日,-总理亲临叠石桥视察指导,对市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三期工程,总占地606亩,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包括核心交易区、步行休闲区、公共服务平台区、商务办公区、高档商业区五大功能区域,是集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国内第六代现代化家纺专业市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总建筑面积将达120万平方米,拥有2万多个商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世界领先”。  

海门高新区(海门街道)

   海门高新区地处主城区,南靠长江,北邻海门工业园区,东连三厂工业园区,西依浒通河,是海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100.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万,下辖4个中心社区,21个社区居委会,16个行政村。2013年,全区上下瞄准“高新区”追求,突出“智能化”引擎,彰显“新园区”形象,获得了城镇建设、民营经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农业经济、人才工作、建筑业经济、民生工程等八项先进。   总体思路    高新区将以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围绕“打造智能增长极,挺进省级高新区”一大目标,紧扣“改革奋进,小康争先”两大主题,突出“创新驱动、产业高端、园区转型”三条主线,聚焦“产业提升、项目支撑、城乡融合、民生幸福”四大重点,着力打造园区发展升级版,争当全市“两个率先”先行军。   发展定位    高新区发展要突出“高”、“新”二字,坚持高端产业立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北部依托“万顷良田”建设平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推进名贵中药材和种源繁育基地、有机米生产基地、都市休闲农业区、CSA农业模式、有机农场、家庭农场等功能板块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在中部全力推进智能材料、智能电子、智能装备三大产业做大做强、链式拓展,培育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高、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倾力打造智能产业密集区;在南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城市综合体、IT产业、银行证券业、健康产业、生态产业、现代物流业、教育会展、国际商务、评估法律中介等新兴业态,致力打造高端服务业的先导区。   区位优势    海门高新区临黄海、依长江,处在东有崇启大桥、西有苏通大桥“两桥”相夹的核心区,与上海隔江相望,是上海的北大门。从这里出发经苏通长江大桥,一小时即可到达上海虹桥机场,与国际大都市上海息息相通,苏中、苏北的资源和物流,从这里源源不绝地流向上海。   产业优势    海门高新区是海门市继海门国家级开发区之外的第二大经济体,以发展高新产业为己任。现有工业企业480家,市重点骨干企业33家。新材料、液压装备等行业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中国重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主要涵盖金属复合、特种陶瓷、生物基材、光纤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以生产生物基材为主的江苏世泰实验器材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卡迪纳健康集团、赛默飞世尔科技在华的最大供应商,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0%。    中国最大的瓶盖外贸生产基地。以海易瓶盖、易博瓶盖为代表的铝塑瓶盖产业,产品涵盖了酒类产品、化妆品和其它瓶装饮品的数千种瓶盖,95%以上出口,主要销往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    地址:海门市秀山西路581号    联系电话 0513-82212259  

三厂工业园区(三厂街道)

  海门市三厂工业园区(三厂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地处美丽富饶的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交汇点的核心区域,南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北倚广袤的江海平原。三厂因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在一百多年前在此创办“大生三厂”而得名,是近代民族轻工业的发源地。园区总面积34.78平方公里,人口53520人,下辖3个社区、9个行政村。2012年底,根据海门市新一轮行政区划的调整,三厂成为海门市的东城区,设立三厂街道,采取“以区带街”的管理体制。   行政区划的调整,区位优势的凸显,为三厂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2014年,三厂工业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6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8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2.25亿元,完成应税销售46.2亿,完成工业入库税金3.75亿元。在全市区镇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获得综合先进第一名,在16项重点工作竞赛中收获了财政工作、开放型经济等11项先进,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综合先进园区”和“争先进位区镇”称号。2015年,园区将紧紧围绕“文化融合、生态融合、产城融合、城城融合”等“四个融合”,突出“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工作主线,全力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村居环境建设、新城开发建设、项目建设、港口文化产业、民生改善”等工作,着力提升东城建设水平。  


经济开发区(滨江街道)特产大全




经济开发区(滨江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