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福州 >> 仓山区 >> 金山街道 >> 刘宅村

刘宅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刘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刘宅村简介

  刘宅村地处金山街道,南至浦上大道,北毗邻上雁村,西与葛屿村交界。共有1个自然村,436户1735人。本村共有外来人口150人,两委成员12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104008 350000 -- 查看 刘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刘宅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刘宅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燎原村

  燎原村有280户950多人。土地面积40多亩(已征用),拆迁居民已经得到回迁安置,2003年燎原村购置浦上工业区26亩土地,陆续投资2200万元兴建厂房4座、综合楼1座。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以物业经营为主,租赁收取租金并分配村民享有。   几年来,村财享受对象控制在825名范围内。目前825名额得到村民认可。村民收益分配得到保障,特别是本村中老年村民基本生活保障做的比较好。“生不加,死不减”之村规民约在我村实施了8年多,深得民心,得到村民的拥护。   实行“生不加、死不减”政策8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本社经征集社员意见认为:制定在“生不生、死不减”政策的基础上向股份制经济社改制过渡。使“生不加,死不减”政策的内涵进行完善与延伸。本社拟定实施股份制章程改制步骤是:保留“生不加”,对“死不减”政策充实为“能继承”,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按亡故村民的份额对原政策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中的“生不加,死不减”条款实用性,适用性,符合了推行城镇化城市规划建设政策中的大方向,是对于“城中村”改制工作中人员身份界定有积极作用,对有利于改制股份制工作平稳过渡   

上雁村

  上雁村东至建新路,北临卢滨中路,西交洪湾路,面积700亩左右,住户330户,人口约1200,防民房外来人口00多人。两委成员7人,村代表31人,党员46人,村以往最高财政收入达十万元。近年来,我村随着城中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全村处于新城建设过程中。征用土地防民房拆迁,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我村村级组织建设、村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及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葛屿村

  葛屿村成立于1958年1月,位于福州市南台岛东南端,辖区面积800亩,属于城乡结合型村庄。现有3个村民小组,420户,常住人口1410人,外来人口980人。村党支部党员56人,村两委干部8人,一般干部8人,村民代表37人。    长年来,葛屿村村民主要以种植花卉、蔬菜以及个体经营为主,随着福州市东扩南进规划实施,自2009年以来,本村大部分耕地被征用,葛屿村完成拆迁交地457亩,其中金山公园洪湾路57亩,公交停车场80亩,泰禾、融信合计320亩,现留用地块约130亩,下一步规划用于本村安置房建设71 亩。自此,原先的葛屿村几乎从版图上消失,村民生产生活从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逐步向现在第三产业转移。葛屿村紧紧围绕“生态仓山、人文仓山、智慧仓山”的发展定位,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生态新农村。开展党建工作服务、计生管理服务、治安防范和矛盾纠纷协调服务,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工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失地农民社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   

刘宅村

  刘宅村地处金山街道,南至浦上大道,北毗邻上雁村,西与葛屿村交界。共有1个自然村,436户1735人。本村共有外来人口150人,两委成员12人。   

新颐村

  新颐村地属金山街道,南邻建新下道村,西与刘宅交汇,东壤金榕路与凤岗路结合部,共有1个自然村,430户1610人。本村共有外来人口200人,多在工厂工作。两委成员十人,全村党员47人,村民代表33人。   

卢滨村

  卢滨村总面积约1500多亩,总人口近1500人,有享受征地款村民1400人。全村由3个村民小组组成,其中党员46人,村两委8人,村民代表37人。经多次征地拆迁后,村民分别安置去翠榕苑、龙凤苑、金闽一期、金闽三期。    从2000年金山生活区一期开发征地拆迁至今,卢滨村全部土地几乎已都被征用,融侨、生活区一期、金山中学、文体中心、气象站、轻轨站、金闽一期、二期、三期等,目前只剩下彼岸城边小学用地及金闽一期边两块少许土地未被征。   

后曹村

  后曹村现有住户近300多户,850多人。2004年,该村抓住新区建设发展机遇进行村改居,同时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是用30%的征地款和村产补偿款投资1000多万,购买2900多平方商业店面用于出租,每年村集体收入120多万元;二是与合资投建金山集贸市场,社员每户每年可分红近1万元;三是为失地农民解决转岗再就业等问题,村两委积极与超市、物业公司、保洁公司联系,提供40多个就业岗位。区政府2006年8月批复该村撤村,村集体资产移至经济合作社管理,行政事务移至居住地的金麟社区居委会管理。  

闽江村

  闽江村古称亭头村,1959年成立,地处南台岛东面,紧靠闽江大道,东与港头村相邻,西靠卢滨村,南接新颐村,北邻闽江下游北岸,原属建新镇建华管理区,,2003年金山街道办事处成立后归属金山街道辖,面积1200亩,属于城乡结合型村庄,现有四个村民小组,265户,常住人口935人,党支部正式党员43人,预备党员两人,村委干部6人,一般干部三人,村民代表27人。   闽江村洲地历年来都种植大豆,番薯,茉莉,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并发展蔬菜150多亩。随着福州市东扩南进规划实施,,2000年以来,我村1200亩耕地被征用,只剩3亩左右,,原先的闽江村从版图上消失,村民生活从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由于土地被征用,2010年为了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生活出路问题,贯彻仓山区呗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方案,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我村每人从10%留用地款中发放6万元,用于办理社保,现我村办理灵活就业293人,养老保障61人,养老补助80人,办理新农保128人   

石边村

  石边村位于原建新镇中部,全村总面积691.16亩,总人口693人,其中有权享受征地款村民671人。全村由4个村民小组组成,其中党员37人,村两委成员6人,管理人员4人,村民代表26人。征地拆迁后,全村村民安置在建中小区内。    石边村村民原以种植水稻为主,经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来,石边村以种植蔬菜为主,主要供给福州市居民食用。改革开放后,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有了自主权,大部分土地以种植花卉业为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    随着福州市东扩南进战略方针实施,石边村2000年至2005年大部分土地被政府征用。其中,金山生活一期征用土地3.49亩、二期征用土地16.64亩 、新华社福建分社征用土地25.7亩、三期征用土地580.08亩(农地452.19亩、交通用地8.74亩、工矿居民用地74.28亩、河流37.259亩,截止目前还有7.611亩土地未兑现)、建新大道征用土地13.26亩、福州城市广场征用土地11.58亩,共被征用土地650.46亩。2013年8月25日石边村仅剩的40.7亩土地被省气象防灾中心征用,所以石边村现在已没有土地。村民的生活只能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刘宅村特产大全




刘宅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