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进村位于义序机场东北侧,盖山镇西北部
四至范围 跃进村在迎宾路两侧,西邻北园村,南邻中山村,东邻白湖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有高埔、山南岭、步卓、程巷、池头、光桥六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1400亩,其中耕地60亩,林地450亩
常住人口 1162户,3236人
外来人口 6200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里共有老人活动中心5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村有灌溉设备1台,水渠1条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共有工业企业40家,其中规上7家
村商业情况 无
村公益情况 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每人每月发放10元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4300元,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房屋出租和外出务工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村农业总产值1000万元,工业总产值4亿元;2012年农业总产值1000万元,共有总产值4.3亿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主要是收入来源是厂房出租;2012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主要是收入来源是厂房出租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99人,1个总支、2个支部,村两委9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跃进村民间太平鼓文化繁荣,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104102 | 350000 | -- | 查看 跃进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安村 |
新安村位于义序机场南侧 四至范围 东邻中山村,北邻战备路,西邻中中亭村,南邻中亭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耕地面积195亩,其中农地165亩,水田30亩 常住人口 450户,1559人 外来人口 358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有老人活动中心1个,农家书屋1个,广播1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村有灌溉设备2台,灌溉水渠2条,现正常使用 村农业情况 村农业以种植蔬菜和无花果为主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有企业8家,其中村办企业3家 村商业情况 村有小吃店1家,便利店1家 村公益情况 村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50元补助,其中达到70岁的每人每年发放200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4982元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村农业总产值250万元,工业总产值6000万元;2012年村农业总产值320万元,工业总产值7000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村集体收入平均30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承包金及集体企业承包金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村有党员80人,1个总支,村两委7人 |
江边村 |
村的位置 南江滨东段的南侧 四至范围 东临南江滨道路中段,西邻高湖,南接浦下,北邻先锋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南社、珠浦、上道、雁头四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为0.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亩 常住人口 1192户,3531人 外来人口 2315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共有老人活动中心1个、文化宫1个、篮球场1个、图书馆1个、健身馆1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灌溉设备4台,灌溉用水渠4条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 村工业情况 无村集体企业,辖区内共有其他企业36家,无规模企业 村商业情况 有便民超市、小餐饮等,无大型商贸点 村公益情况 每月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200元,每年每位退休人员补助医保150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人均年收入10080元,主要经济来源为劳务、经商、房屋出租、蔬菜种植等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农业总产值630万元,工业产值1.1亿元;2012年农业产值380万元,工业产值1.2亿元:2013年工业收入1.15亿元,农业400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财收入210万元,2012年240万元,收入来源以集体厂房租赁和土地承包收入以及征地款利息,2013年约收入250万元。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党员90名,1个支部,两委8人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锦江书屋、拔河队、江边龙舟队多次评为省市区优秀传统文化项目 |
浦下村 |
村的位置 浦下村位于南江滨南侧 四至范围 北邻闽江、南接屿宅村,西面与江边村相邻,东临海峡会展中心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有新桥、牛浦、后门里、牛道、大埕、包爷六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各类土地面积1207亩 常住人口 1387户,5194人 外来人口 3375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共有老人活动中心1个,戏台1个,篮球场1个,农家书屋1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村共有灌溉设备1台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共有企业85家 村商业情况 无 村公益情况 每月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补助245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10500元,主要经济收入以外出打工、经商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无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2年村集体收入350万元左右,主要来源是征地款利息收入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132人,一个党总支、2个支部,村两委10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龙舟文化底蕴深刻,村民热衷龙舟活动。浦下村龙舟队成立于1984年,不仅在省、市各种级别的龙舟赛获得了许多冠军,还在国内各类精英赛、邀请赛中摘金夺银,在国际邀请赛上也有不俗战绩,为国家、省、市、区、镇争得了荣誉 |
屿宅村 |
村的位置 屿宅村位于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南侧 四至范围 东邻高速公路连接线,西邻后坂村,南邻盖山投资区,北邻林浦路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有后井、仕尾、朱宅、秀宅4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共有耕地43亩,其中蔬菜的40亩,杂地3亩 常住人口 900户,3145人 外来人口 3786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共有老人活动中心4个,文化宫1个,篮球场1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全村共有灌溉设备3台,现能正常使用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共有企业11家 村商业情况 辖区内有商品超市9家 村公益情况 每月为全村达到退休年龄的发放补助1.6万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1.62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工、房屋出租、种植蔬菜等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企业产值4543万元;2012年企业产值5376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9.5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企业管理费、卫生费等;2012年村集体收入11.8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企业管理费、卫生费等,2013年收银行存款利息28万元。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党员95人,总支1个,村两委成员9人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村有秀宅自然村有龙舟4条,曾参加市级比赛获得第四名 |
郭宅村 |
村的位置 福州南大门,闽江(北港)与乌龙江之间,南台岛中部,距离福州市中心约8公里 四至范围 东临福厦路,南邻叶厦村,西邻跃进村,北邻白湖村(南二环)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全村共有八个村民小组:中巷、桥东、桥西、上洲、田浦头、牛道、观音亭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各类土地面积约1500亩(含居委会) 常住人口 997户,3112人 外来人口 8517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共有4个老人活动中心,1个文化宫,1个图书馆,1个老龄公寓,1个农家书屋,1个祠堂 村农用设施情况 全村共有抽水机2台,灌溉水渠2条,约3公里长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四季蔬菜为主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共有企业65家 村商业情况 农贸市场1个,超市、商店、饮食店等计210家 村公益情况 奖励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每人1000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12000元,收入主要以办厂、经商、打工等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约3.5亿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工厂、场地、商店、土地出租,承包费收入及征地款利息收入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104名,1个总支、5个分支部,村两委共6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郭宅村原含有葫芦阵村、白湖村、叶厦村居委会,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桥”、福建“十邑”名祠、郭宅玉湖祠堂。 |
叶厦村 |
叶厦村位于福厦路西侧,胪厦村北侧 四至范围 东邻福厦路和葫芦阵村,西靠白湖河,南邻胪厦村,北邻郭宅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无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 814户,2342人 外来人口 2160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有村委办公楼、老人活动中心、叶厦祠堂等公用设施 村农用设施情况 无 村农业情况 无 村工业情况 村自建企业21家,辖区内有企业45家,其中规模企业8家 村商业情况 福建盛辉物流集体仓山分公司落户于我村 村公益情况 村里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每人每月50元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5885元,主要收入以从事塑料、五金、服装制造业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村工业总产值113210万元,2012年村工业总产值117425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32万元,2012年村集体收入33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征收企业管理费及收取卫生费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党员57名,1个总支、4个支部,村两委6名 |
葫芦阵村 |
葫芦阵村位于福厦路9公里西侧,盖山投资区斜对面 四至范围 东邻城门镇黄山村,南邻城门镇胪厦村,北邻郭宅村,西邻后坂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全村就1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面积约为50亩,其中包括房屋和道路 常住人口 291户,1015人 外来人口 870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里有1个老人活动中心,1个健身娱乐场所 村农用设施情况 无 村农业情况 无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有福建中南汽车有限公司、福建佳宏贸易有限公司、福建名星发展有限公司、华源运动服装有限公司等,村自建企业有:印刷厂、包装厂、塑革厂 村商业情况 无 村公益情况 村里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退休金100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6656元,主要经济收入以房屋出租、打工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村总产值6223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8003万元;2012年村总产值7612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1221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63.7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租赁;2012年村集体收入91.5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租赁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44人,1个总支、1个非公支部,村两委7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辖区内有老人颐乐园、太保庙、湧南镇、尚书庙(同心堂)等 |
北园村 |
北园村位于义序机场北侧,镇政府办公楼西南面 四至范围 东邻机场路和白湖村,西邻首山村,南邻跃进村,北邻仓山镇东升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辖区内有大门路、小门路、洋头口三个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155亩,其中蔬菜地85亩,山地70亩 常住人口 632户,2139人 外来人口 4597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有活动中心2个,文化宫1个、篮球场1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基本实现农田、旱、涝改造工程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 村工业情况 村有自营企业6家,规模企业1家(外资企业) 村商业情况 辖区内小超市7家,水果店、小吃店20多家 村公益情况 村里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每人每月100元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2700元,主要以房屋出租、蔬菜生产、务工、服务业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农业总产值470万元,工业总产值4700万元;2012年农业总产值470万元,工业总产值4800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85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企业承包金;2012年村集体收入85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企业承包金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79人,1个支部,村两委7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1980年侨资建北园文化宫1座,1987年侨资建老人活动中心、兄弟幼儿园。200年重建北园村宗祠传承唐朝宫廷遗乐曲调1部,据查本村村民系唐闽王王审知后代 |
首山村 |
首山村位于福州市南郊,南台岛中部,高盖山北麓,是东扩南进西拓后福州的城市中心 四至范围 首山村东邻北园村,西接齐安村,南倚高盖山、狮头山,北邻双湖路(规划中)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无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亩,森林面积617亩 常住人口 445户,1513人 外来人口 3658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首山村现有村民文化活动中心1个,农家书屋1所,村民健身器材10余件 村农用设施情况 供灌溉用的抽水机1台,灌溉水渠8条,目前均可正常使用 村农业情况 首山村农业以种植蔬菜、花卉为主 村工业情况 首山村现有村自建企业5家,无规模以上企业 村商业情况 村内的第三产业主要以小型商贸、餐饮为主 村公益情况 目前55周岁以上男女村民每月可享受村集体发放的250元的退休金,45-55岁村民享受村集体发放的每月150元失地村民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2012年村民年人均收入8700元,主要经济收入以房屋、店面出租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村农业总产值590万元、工业总产值6700万元;2012年村农业总产值635万元、工业总产值7700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260万元,2012年村集体收入285万元,主要来源以房屋、店面出租为主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首山村党支部当前共有党员72人,村两委8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首山村辖区内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建于唐代的高盖山妙峰寺 |
齐安村 |
齐安村位于二环路南侧 四至范围 东邻高盖山,西面与黎升村交界,南邻红星农场,北邻先锋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村内有上湖、吴厝头、齐安、蛟边四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1630亩,其中耕地250亩,山地580亩,林地果园800亩 常住人口 785户,2510人 外来人口 1738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无 村农用设施情况 村内共有灌溉水渠3条,现能正常使用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 村工业情况 村共有自建企业8家 村商业情况 村第三产业主要有四号公寓楼 村公益情况 齐安、蛟边自然村成员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补助200元,上湖、吴厝头没有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5400元,主要经济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村农业总产值235万元,工业总产值6000多万元;2012年村农业总产值265万元,工业总产值6000多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200多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四号公寓楼租金和土地承包金等;2012年村集体收入210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四号公寓楼租金和土地承包金等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74人,1个总支、1个支部,村两委9人 |
东兴村 |
东兴村位于福湾路南侧,盖山镇西部,福湾工业区北侧 四至范围 东邻齐安村,西邻东岭路,南接福湾工业区,北邻福州交通职业中专学校和黎升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336亩,其中山地面积63亩 常住人口 253户,834人 外来人口 1317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有老人活动中心1个,篮球场1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无 村农业情况 无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有私营合资企业4家,个体企业6家 村商业情况 村有服务业8家,便利超市5家,食杂店12家,饮食店13家 村公益情况 为村经济合作社成员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在重阳、春节为村里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补助350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9000元,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房屋出租和外出打工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工业总产值4585万元,2012年工业总产值4647万元;农业总产值:无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198万元;2012年村集体收入201万元;主要经济来源是厂房、店面、公寓楼租金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村共有党员44人,1个支部,村两委8名 |
黎升村 |
黎升村位于盖山镇西北部南二环路、福湾路、建新南路、东岭路经过该村 四至范围 东邻仓山镇湖边村,西邻建新镇台屿村,南邻齐安村和东兴村,北邻建新镇横龙村和建平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有湖胶、塘池、虞塘头、上里弄、下里弄、西斗六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1000亩,其中耕地700亩,山地200亩,林地100亩,目前已征用以上面积900亩 常住人口 728户,2351人 外来人口 120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无 村农用设施情况 无 村农业情况 无 村工业情况 村自建厂房4000平方米拟拆迁 村商业情况 村原有30间约1000平方米,因二环路、福湾路建设现已全部拆迁 村公益情况 村里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每人每月300元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无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无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无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村共有党员74人,1个总支、5个支部,村两委8名 |
跃进村 |
跃进村位于义序机场东北侧,盖山镇西北部 四至范围 跃进村在迎宾路两侧,西邻北园村,南邻中山村,东邻白湖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有高埔、山南岭、步卓、程巷、池头、光桥六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1400亩,其中耕地60亩,林地450亩 常住人口 1162户,3236人 外来人口 6200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里共有老人活动中心5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村有灌溉设备1台,水渠1条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共有工业企业40家,其中规上7家 村商业情况 无 村公益情况 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每人每月发放10元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4300元,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房屋出租和外出务工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村农业总产值1000万元,工业总产值4亿元;2012年农业总产值1000万元,共有总产值4.3亿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主要是收入来源是厂房出租;2012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主要是收入来源是厂房出租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99人,1个总支、2个支部,村两委9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跃进村民间太平鼓文化繁荣,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
白湖村 |
村的位置 白湖村位于南二环路北侧 四至范围 东邻白湖亭公交总站,西邻北园村,南靠南二环路路口,北邻盖山路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辖区有下濂、尤宅、山边、埔垱四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面积1.1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 770户,2337人 外来人口 4985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有老人活动中心4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无 村农业情况 无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有福隆家具有限公司、福州友福有限公司、福州正鑫塑胶公司、福州二十一中化工厂规模企业4家 村商业情况 村第三村产业主要服务业、旅馆、餐饮、商贸等 村公益情况 村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30元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2012年村民年人均收入6947元,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房屋出租、开店、务工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村工业总产值37997万元,2012年村工业总产值39449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35万元,主要来源是厂房、店面租金;2012年村集体收入74万元,主要来源是场地、厂房、店面租金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81人,1个总支、3个支部,村两委9名 |
竹榄村 |
竹榄村位于义序机场南侧 四至范围 东邻中亭村和浦口村,西面与吴凤村、尚保村相邻,南与乌龙江相隔,北邻战备路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有洋头口、元帅庙1段、堤坝外2段、竹榄裡3段、竹榄裡4段、垱兜5段、三边洲6段6个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 常住人口 945户,3546人 外来人口 662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共有老人活动中心1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村共有灌溉设备3台,排涝设备3台,灌溉水渠20条2000米,现能正常使用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和无花果为主 村工业情况 村有自建企业30多家 村商业情况 无 村公益情况 村里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补助,全村村民办理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每人60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5000元,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为主,外出打工为辅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农业总产值1350万元,工业总产值26300万元;2012年农业总产值1430万元,工业总产值27900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33万元,2012年村集体收入33万元,征地款利息收入65万元。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90人,1个总支,村两委7人 |
下岐村 |
下岐村位于镇政府西南部,乌龙江边 四至范围 东邻六凤村和照屿村,西邻上岐村,北邻洋下村,南邻乌龙江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村里只有一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耕地面积80亩,居民住宅用地约45亩,菜地约80亩,空旷用地75亩 常住人口 268户,962人 外来人口 122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里有村部一座,村部一楼为老人活动室 村农用设施情况 村里洲头顶菜地有抽水机1台,水渠4条,现能正常使用;山后洋菜地有水渠5条,均年久失修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共有5家企业,其中规模企业1家 村商业情况 无 村公益情况 村里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农、外出打工、房屋出租、加工、小买卖等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农业产值约20万元,工业产值1000万元,2012年农业产值22.1525万元,工业产值1000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是菜地承包、厂房出租收益、留用地存款利息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村共有党员37人,1个支部,村两委7人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辖区内有宋代的阳岐午桥、玉屏山庄、尚书庙的两处分支庙宇等 |
中山村 |
位于盖山路东南侧 四至范围 东邻半田村,西邻跃进村,南邻中亭村和新安村,北邻郭宅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村有后山边、半田透、观音亭、八江环、东冬5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34亩蔬菜地 常住人口 450户,1810人 外来人口 373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有老人活动中心3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村有抽水机4台 村农业情况 村农业以种植蔬菜和无花果为主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有企业25家,无村办企业, 村商业情况 无 村公益情况 每月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30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种植、务工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农业产值420万元,工业产值16260万元,2012年农业产值420万元,工业产值15910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80万元,2012年村集体收入85万元,主要来源于土地承包金和厂房出租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村有党员74人,1个总支,村两委8名 |
中亭村 |
中亭村位于义序机场南侧,盖山镇西南部 四至范围 东邻与半田村和浦口村,西邻与尚保村和竹榄村,南邻与浦口村和竹榄村,北邻战备路和新安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有白鹤里、池塘尾、仓前道、祠堂街、亭下、桥仔兜、棋杆里七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175亩,其中耕地175亩 常住人口 678户,2456人 外来人口 433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共有老人活动中心2个、文化宫1个、公园2个,健身器材2套 村农用设施情况 全村共有灌溉农田设备3台,灌溉水渠3条,分布在白鹤里、岸尾、沙洲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果树为主 村工业情况 村自办企业1家,辖区内共有企业8家,规模上企业1家 村商业情况 该村为义序七个自然村的中心,有农贸市场、义序农商行、沿路两侧有超市、商店、饮食店等 村公益情况 每月为村里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共发放补助17000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外出打工,从事店面、摊点经营,房屋出租,外出办企业等,村民年人均收入6230元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村农业总产值526万元,工业总产值4880万元;2012年村农业总产值614万元,工业总产值5780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96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厂房、土地、店面出租;2012年村集体收入98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厂房、土地、店面出租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90人,1个党支部、3个支部,村两委8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村里有榴峰诗社、文艺歌舞队、闽剧团、游泳队等群众性组织,该村划龙舟活动频繁,曾获得义序地区划龙舟比赛一等奖,村内有一座黄氏祠堂。 |
尚保村 |
尚保村位于义序机场南侧,紧靠战备路 四至范围 东邻中亭村,西邻义序机电园,南邻竹榄村,北邻战备路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所有耕地于2005年12月30日已被征用 常住人口 428户,1452人 外来人口 1038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内有老人活动中心、健身活动场所和文化宫 村农用设施情况 无 村农业情况 无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有企业14家 村商业情况 无 村公益情况 无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工业总产值2900万元;2012年工业总产值3100万元;无农业总产值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村集体收入每年约为7万元左右,主要收入来源是沙洲承包金和厂房承包金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村里共有党员73人,1个总支,村两委6人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辖区内有历史古迹泰山宫一座 |
吴山村 |
吴山村位于义序机场南侧,盖山镇西北部 四至范围 东临吴凤村,西邻六凤村和天水村,南邻战备路,北接乌龙江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吴山村有12个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现已耕地110亩,沙地100亩 常住人口 1088户,3588人 外来人口 866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共有林氏祠堂、陈氏祠堂、大王宫、老人馆、小学篮球场等公用设施 村农用设施情况 全村有抽水机4台、水泵2个,水渠6条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兼种植龙眼树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有盖山造船厂等15家企业 村商业情况 村内有超市8家,小商店28家,理发店3家,个体医疗站4家 村公益情况 每月为村里833位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每人50元的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全村人均收入5100元,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蔬菜、房屋出租、外出务工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2年农业总产值280万元,工业总产值10122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村集体收入10万元,利息收入60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承包,蚬埕、鱼池收入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115人,1个村总支,村两委11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吴山村有千年古刹(浦人寺),九门局、九仙宫,始祖林延皓于唐末随闽王王审知由河南固始县转入,随军参战攻克福州,官拜拱宸控鹤都使 |
高湖村 |
高湖村位于连江南路东侧,镇的东北部 四至范围 东邻江边村,西面与连江南路先锋村相邻,南接仓山科技园,北邻拓福建材市场。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全村有三座、大埕、龙院、桥南、佛亭、旗杆六个自然村,十七个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3亩 常住人口 2204户,6749人 外来人口 21563人(不包括金色康城)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共有老人活动中心6个、文化宫1个、篮球场1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农用设施不多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 村工业情况 村自建企业80多家;辖区内共有福州铭信塑料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福州奔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福州欧诚工艺有限公司、福州君达福鞋业有限公司、福州伟巨机械有限公司、福州源进机械传动件公司、福州亿旺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省榕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规模企业8家 村商业情况 服务业较发达,有许多零售店铺 村公益情况 每月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补助100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主要经济收入以房屋出租、翻砂、五金机械、拖鞋加工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村农业总产值无、工业总产值12亿8千万元;2012年村工业总产值13亿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105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集体厂房店面租赁;2012年村集体收入125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集体厂房店面租赁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208人,1个党委、7个支部,村两委11名(其中交叉3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高湖舞龙尤为突出。高湖舞龙,技艺高超,历史悠久。97年3月代表中国队,参加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四届“欧亚杯”龙狮邀请赛,获得金牌。2002年元旦在第四届全国舞龙锦标赛上,夺得舞龙全能亚军,自选套路第二名,规定套路第三名的好成绩。2003年元月高湖“夜光龙”脱颖而出,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成功地出访新加坡获得轰动。2004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上,勇夺“竞速舞龙”金牌。2008年10月参加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农运会上,荣获舞龙项目“三金二银二个一等奖”的好成绩,为福建代表团争得荣誉。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舞龙队”。因此,高湖村也被省文化厅,省文联评为民间艺术“舞龙之乡”的光荣称号。高湖舞龙也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2010年,高湖舞龙队参加第五届全国特奥会闭幕式现场演出,央视直播,高湖舞龙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012年9月在第七届全国农-动会上,荣获竞述舞龙金牌,自选套路,越障碍舞龙银牌的佳绩,为省市农民争光。 |
吴凤村 |
吴凤村位于盖山镇西南方,义序机场南侧,三环南路以北 四至范围 东邻竹榄村和尚保村,西邻吴山村,南邻乌龙江,北邻义序机场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村有西村、东村、凤村三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53.2亩,其中耕地15.2亩,山地24.9亩,林地13.07亩 常住人口 413户,1463人 外来人口 123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有老人活动中心3个、文化宫1个、祠堂2座、庙3座 村农用设施情况 东村有抽水机1台,手扶拖拉机3辆 村农业情况 以果树蔬菜为主,1个金鱼坊,1个鸭场,2个养牛户 村工业情况 私人企业4家,辖区内有规模企业2家 村商业情况 村有小型超市2家,饮食店4家,小食杂店5家 村公益情况 无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主要以外出打工、开店为主,部分在村种养为辅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2年村农业总产值230万元,工业总产值4520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2村集体收入34205.6元,其中集体土地出租收益8805.6元,旧村部出租收益25400元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村共有党员40人,1个支部,村两委7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从侯官县-林森县-闽侯县-福州郊区-仓山区,吴屿与凤村并合为吴凤村,有古庙、水云庵、千年古渡口 |
后坂村 |
后坂村位于则徐大道与南二环路交汇处两侧,镇政府东南部 四至范围 东临屿宅村、南邻盖山投资区和葫芦阵村,西邻郭宅村和白湖村,北邻仓山科技园和白湖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辖区内有杨前、杨村、后坂、林珠、大街、下池六个自然村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占地面积:0.7平方公里(住宅、公路)、无耕地、林地、山地、池塘、河流 常住人口 1320户,3907人 外来人口 21308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共有老人活动中心6个,篮球场1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无 村农业情况 无 村工业情况 村无自建企业;辖区内共有:福州市群策纸制品有限公司、仓山航海五金配件厂、福州市新昌彩印有限公司等公司 村商业情况 全村从事商业的40家,服务业的35家,交通运输业的12家,2011年第三产业收入5379万元,2012年为5807万元 村公益情况 每月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50元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5779元,主要以房屋出租收入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工业总产值27100万元,2012年工业总产值29198万元;无农业总产值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182216.48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店面出租;2012年村集体收入173543.41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店面出租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114人,1个总支,村两委成员12人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辖区内有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后山临水宫,至今约一千年,宫内供奉临水太后陈靖姑;还有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南唐后主驸马府 |
照屿村 |
照屿村位于盖山镇西部 四至范围 东邻盘屿红星农场,西邻洋下村,南邻六凤村柴排江,北邻战备路工业区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无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约25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50亩 常住人口 207户,607人 外来人口 653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共有1个老人活动中心,1个党员活动室,1个健身广场,3个龙舟房 村农用设施情况 潘尾抽水机房1座 村农业情况 无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有规模企业1家:福州华鹰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村商业情况 无 村公益情况 每月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每人100元的补助金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房屋出租和打零工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无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2年村集体收入1.2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承包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党员数为39人,设1个总支,1个非公支部,村两委共7人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辖区内有“八部庙”一座 |
洋下村 |
洋下村位于盖山镇西南部,福湾工业区南侧 四至范围 东邻义序工业区,西邻阳岐路和严复公园,南邻三环路,北邻福湾工业区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有过透、桂英厝、洋下里、大厝、桥仔头五个自然村(联胜村民小组、联新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15公顷,山地45公顷 常住人口 236户,790人 外来人口 3000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共有老人活动中心2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无 村农业情况 无 村工业情况 村自建企业1家 村商业情况 村有小超市6家 村公益情况 每月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每人100元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无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无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近两年平均村集体收入26000元/年,主要来源为企业租金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有党员31名,1个支部,村两委6名 |
六凤村 |
六凤村位于盖山镇西北部,乌龙江畔 四至范围 东与天水、吴山交界,西与下岐村交界,南靠乌龙江,北临木排江和照屿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无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900亩,其中耕地面积450亩,村内居民区面积450亩 常住人口 518户,1745人 外来人口 12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内共有老人活动中心1个 村农用设施情况 灌溉设备2台,灌溉用水渠2条,现有蔬菜基地正常使用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石榴、龙眼为主 村工业情况 村有自建私人企业 村商业情况 无 村公益情况 村每月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发放补助100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15000元,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外出打工、外出办厂等为主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村农业总产值550万元,工业总产值6750万元;2012年村农业总产值600万元,工业总产值8626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3万元,主要收入是蔬菜地、鱼池承包金;2012年村集体收入3万元,主要收入是蔬菜地、鱼池承包金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62人,1个总支、个支部,村两委8名 |
天水村 |
天水村位于盖山镇西部 四至范围 东邻吴山村,西邻六凤村,南邻三环路和闽江,北邻红星农村、机场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900亩,其中耕地150亩,养殖200亩 常住人口 580户,2380人 外来人口 650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改村主干道,安装路灯照明 村农用设施情况 无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果树,养鱼为主 村工业情况 无 村商业情况 无 村公益情况 村里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09村工业总产值400万元;2010年村工业总产值500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村集体每年收入6.820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承包金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69人,2个支部,村两委7人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辖区内有一座江南赵氏祠堂、行乐宫神庙 |
上岐村 |
上岐村位于义序机场西侧 四至范围 东邻义序机场,西接乌龙江,南面与六凤村相邻,北靠三环路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有山后、浦乾、横街三个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面积48.3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8亩,山地面积90亩,杂地面积33亩,滩涂地39亩 常住人口 338户,1139人 外来人口 530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有老人活动中心、严复纪念馆等公用设施 村农用设施情况 村有农用变压器1台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养鱼为主 村工业情况 村有自建企业10家,村财企业1家 村商业情况 无 村公益情况 村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年每人发放1200元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打工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无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村集体收入13万元,主要以承包金为主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村党员43人,1个支部,村两委7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村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严复墓、严复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阳岐尚书祖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午桥”、严复纪念馆。 |
浦口村 |
浦口村位于义序机场南侧 四至范围 东邻螺洲镇鳌山村和店前村,西邻竹榄村,南接乌龙江,北邻中亭村和半田村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1200亩,其中耕地1100亩,杂地100亩 常住人口 1280户,4789人 外来人口 673人 村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村有老人活动中心1个,文艺宣传队活动场所1处 村农用设施情况 无 村农业情况 全村农业以种植蔬菜、苗木、花木为主 村工业情况 辖区内共有企业22家 村商业情况 村有个体服务业30家 村公益情况 村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补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村民年人均收入5300元,主要收入来源是从事企业、个体第三产业收益 近两年工农业产值 2011年工业总产值5128万元,农业总产值280万元;2012年工业总产值5315万元,农业总产值310万元 近两年村集体收入及主要来源 2011年村集体收入37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出租收益;2012年村集体收入43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出租收益 全村党员数、支部数、村两委数 全村共有党员160人,一个总支,村两委9名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 辖区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军庙、水陆尊王庙,该村自古龙舟文化繁荣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