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福州 >> 长乐区 >> 航城街道 >> 石龙村

石龙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石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龙村简介

  石龙多山,群山簇拥,辖有石龙、下洲山、坑口、后洋、后山、里岭、外里岭等自然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全村现有512户,人口1330人,旅居海外游3000多人。耕地面积605亩,7个自然村。现在共有正式党员30名,村两委成员4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一人。村支部书记:陈碧云;村委会主任:朱艳红;支委:张瑜;村委:陈孔筹。
   村财收入6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石龙村以创建文明村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石龙村在创建文明村工作中,按照中央指出的新农村建设20个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主要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旧房改造,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尊重群众,适当超前”的原则,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要求,认真抓好村建规划建设,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成立环卫队伍,聘用清洁工2名,对全村街道实行全日制卫生保洁。
   我们坚持实施“阳光工程”,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管理,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群众、凝聚民心的“连心桥”,成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同时,制定完善了各项村务公开规章制度,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坚持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扩大会议,审议村财收支情况和各项用款计划。村务公开情况,目前村两委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大力发挥侨村优势,积极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致力提升村庄文化品位。几年来,全村共投入资金20万元文体活动中心等。为鼓励学生勤奋读书,困难户学生考入长乐一中、华侨中学及大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补助金,在村民中形成崇尚科学知识的新风尚。
   当前村两委正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建设更加开放、更加和谐、更加美丽、更加幸福的新石龙,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做“中国梦”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182002 350000 -- 查看 石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龙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石龙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后安村

  后安村座落于闽江下游南岸边,由后安 高安 马竹坑三个自然村合成。东邻外岭头、芹山,西临闽江,南毗洋屿、琴江村,北抵麻竹坑。后安村集体所有土地面积186.360公顷,耕地面积236亩,园地面积156亩,山林面积1547亩,人口1714人,2013人均收入11007元,户数482户,其中0党员39名,其中预备党员一名,村“两委”成员5名,海外华侨1200余人.航城街道后安村两临川流不息的闽江水,东连绿色葱葱的蛇山,环境优美,村庄整洁,去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后安村过去是半渔半农贫困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部分村民到海外谋生,从而成为我市一个著名侨村,村里依靠侨胞献资,先后建起礼堂、敬老院、小学、水库等公益项目,并分别在后山建了5条共2000多米的登山道,以供村民休闲健身。近年来,航城街道及村两委又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由村民及华侨集资修建两条共长达1000多米的环村水泥道以及村间所有小路水泥化,并在沿路种植200多株榕树、桉树等常绿树种,连成一片漂亮的绿化带。为了确保村庄卫生环境整洁,村里规定每个村民小组每一户,做到卫生门前三包,并配备了保洁员负责村内公共场所和道路卫生,每天把垃圾集中在一个地方,进行焚烧处理,形成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使全村的环境状况得到根本好转。由于村民保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大大加强,近十几年内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初步形成了人人讲卫生、讲环保、讲公益、讲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村两委想方设法利用江边荒滩建起了一个“高安广场公园”,成为这个生态村一道亮丽风景线。公园位于闽江之畔,长约400米,宽70米。场内林木葱郁,绿地茵茵,有石椅石桌、花岗石舞地、四角凉亭、大型花坛等等。公园临江一侧,铺设长形石条,既作护栏,又作坐椅,真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建公园的资金除有关单位赞助外,其余部分资金由村民自愿捐赠,工程竣工后,市科技文体局赠送全民健身器材1套。现在这个公园,每当夏季夜幕垂空,村民纷至沓来,或凭栏而坐,促膝谈心;或品茗奕棋,心畅神怡;或陶醉音乐,起舞翩翩,成为一处休闲的好场所。 生态文明村建设需要全体村民共同参与,进一步提升村民生活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号召在外侨胞、企业家支持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回乡捐资兴办公益事业,努力打造彰显自然、生态、精致、宜居的现代化村庄。  

泮野村

  泮野村位于长乐市区西侧,城乡结合部,东邻下朱村,西与长限村交界,北面背倚尖峰山等相连山地,南与龙门村相望,村前有上洞江,下洞江,河道贯通东西饶村而过,昔时闽江水涨潮时,上下洞江东西两边同时水涨会聚,村前河道中,因先有泮野村水两头涨而闻名。(现因老泽场巷设水闸难以再现昔时东西两涨的奇观)爱心路贯穿全村交通,四通八达。    泮野村前由白石桥析以来(四世祖守端公,明洪武年间),迄今有500余年,现全村1000多户,人口约6000余人,(公安在册人口3590人,旅居海外侨胞2000余人),全村按查风俗,划分过溪,中段,尾段三个辖区,总面3.5平方公里,人均收入 元。    泮野村民历来艰苦奋斗,勤劳俭朴,创业致富,优良传统,在上级政府及村干部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期(80年代以前)抓农民生产(种水稻,花菜籽,水蜜桃,育蘑菇等)创业机砖厂,村民收入增多,全村经济繁荣,公路两边前排起盖新村,由于成绩显著,在1979年受到中央国务院和福建省政府嘉奖令。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外出办企业,经商出国发展创业,村民收入倍增,经济更加繁荣,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统一规划安排下,起盖富建新村,福乐新村,解决村民住房。在公益事业方面,村委会也大量投入资金,现有娱乐场所:敬老院,影剧院,“福乐园”“金林园”“仁德园”。    在2000年(村投入及社会人士)捐收150万元建造,泮野中心小学,科技楼,楼内有多媒体室,电脑室等,配备齐全,上课供学习。    村集体店面,有全村大厦,“长乐游泳休闲中心”出租租金,归集体所有,用于发放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200元养老金,春节每个村民发700元,端午节每个村民发300元过节费。    长乐改市以来,泮野村耕地已经全部被征用,利用的是征地后政府回拨地50多亩,现村党支部,村委会,敬老院等,领导正在组织筹备人进行开发,建商住楼,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增加村民收入,全体干部,村民决心继承前辈,勤劳俭朴,创业致富优良传统,继续创造辉煌。   

下朱村

  下朱村位于航城街道西北方,紧邻太平港,华能福州电厂近在咫尺,由下朱、五里洋、贵山3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240亩,山地面积220亩。现有村民1980人,540户,海外人口510人。2013年8月成立党总支,党总支部有55名党员,其中正式党员53名,预备党员2名,村民小组长14人。    近年来,下朱村在航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正朝着城镇化建设规划迈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村两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动和依靠党员及广大群众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为早日实现文明、和谐、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的想城市生活而努力奋斗。    2014年我村将筹资200万左右的资金建设“双榕公园”、“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楼”等重大公益建设。   

霞洲村

  霞洲村简介    霞洲村地处长乐市西北部,位于太平港之滨,深海高速公路由村庄前经过通往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东与里仁工业区隔港想望、西连湖里工业区、距市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约3公里,为独立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总户数753户,总人口2527人,在外华侨2000多人。201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28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950元。    霞洲村原是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典型农业经济村,历年来由于城区不断扩展,里仁工业区的建设,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我村充分利用土地补偿款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农村富余劳动转移作为增加农民能人投资企业,有建材、运输、娱乐业,充分发挥工业区所在地优势,与企业共建文明培训一些农民由农转工,由于工业区内有近万名企业员工,村投资360万新建一座农贸和文化综合楼,提供店铺、摊位给失地农民人事商贸业、服务业,组织农民闲置的房屋租赁给外来工人住宿.利用侨村优势,给华侨和贪得侨属提供优良服务,争取侨资回流,为国家创汇,为村民引资.村财政投资95万元办理了市建工程污水处理厂用地变更手续,并采取土地租赁形成与污水处理公司签订25年租赁合同,村集体每年收入租金30万元,目前,村财年收入约130万元,集体经济壮大和巩固,推动城镇化建设事业有经济投入保证,农民养老、分红等有经济来源,霞洲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努力把霞洲建设成为经济富裕环境秀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   

祥洲村

  祥洲村位于长乐市北部的半山腰,背有闽江为衬、面向吴航、村落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亩。全村总户数446户,总人口1565人,在外华侨420多人。   

筹岐村

  长乐市航城街道筹岐村,位于闽江南岸,与马尾开发区遥遥相望。因华能电厂三期扩建工程的需要,我村土地被征用,于2008年8月拆迁,2011年12月交房,安置在首占新区筹岐明珠小区。新村交房以来,村民入住率不断增多,现约有500多户村民入住新村。   全村安置总面积6.66平方公里,新村剩余土地120亩,旧村剩余耕地面积20.65亩。总户数计1386户,在册人口3267人,华侨1600多人。新村建有单元房1633套,周围公产店面84间,文化娱乐院一座,小区配套幼儿园一所,以及村部、物业管理处等。居住环境优美,村貌雄伟壮观!   

东安村

  东安村位于闽江南岸,毗邻华能福州火电厂,全村共有153户,456人,村民多以出国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收入,现有正在建设中的滨江路从我村穿过。   

航辉社区

  航辉社区成立于2002年6月,位于长乐市新城区郑和路以南,朝阳路以西,辖区面积0.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5000多人,总计5270套,其中物业管理小区11个,共计4070套,其余6个是社区自行管理,共计1200套。    辖区内有教育局、法院、-、司法局、市直机关党工委、团市委、妇联、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台办、洞江小学、市科技文体局、市总工会、人民会堂及五星级豪生长山湖国际酒店和沃尔玛大型超市等,有、建行、农行、工行、兴业、农村信用社、 光大、平安、民生和华夏等银行。    社区近几年来先后被福建省司法厅授予全省人民调解“先进集体”、福建省绿化委员会授予省级花园式单位、福州市环境保护局、保护协会授予环保模范小区、福州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先进集体”、0长乐市委、长乐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长乐市妇女联合会、环境保护局授予“美好家园”示范居、长乐市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平安社区”、长乐市航城街道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洋屿村

  洋屿村位于闽江口南岸,距长乐市区4.5公里,与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江相望,滨江大道穿境而过。全村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亩,总户数850户,2366人。在外华侨2100多人,是长乐著名的侨乡。洋屿村是宋代宰相郑昭先旧里,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舟师在此驻泊、伺风开洋;这里曾经是中法马江海战的古战场,清朝三江口水师旗营的驻防地;文化积淀十分浓厚。   2012年全村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87581万元,村财收入18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洋屿村以创建文明村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侨资建村、文明亮村、阳光照村、经营兴村”的新路子。先后被授予首届和第三届全国文明村、全国标兵调委会、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侨联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园林式村庄、省巾帼科技示范村、省办事公开示范单位、省卫生村、省生态示范村、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省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洋屿村在创建文明村工作中,按照中央指出的新农村建设20个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主要突出抓好新村建设和旧房改造,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尊重群众,适当超前”的原则,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要求,认真抓好村建规划建设,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建设华侨新村。总建筑面积52760平方米,共有七排53幢93户。还拆迁旧房屋3640平方米,建起了综合楼、鹤侨楼、鹤新楼、鹤都楼等五座单元式住宅83套,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成立环卫队伍,聘用清洁工8名,对全村街道实行全日制卫生保洁。   我们坚持实施“阳光工程”,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管理,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设起了一座联系群众、凝聚民心的“连心桥”,成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同时,制定完善了各项村务公开规章制度,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扩大会议,审议本月份的村财收支情况和下个月各项用款计划。我们还设置触摸屏,只要一点击触摸屏即能了解村务活动情况。在村信息化建设中,我们村设立村网站,村务公开内容在网站上公开,海内外乡亲只要一点击网站即可了解村务公开情况,目前村两委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大力发挥侨村优势,积极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致力提升村庄文化品位。几年来,全村共投入资金2163万元,其中华侨捐资1680多万元,村财投入558多万元,村民集资25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建设,修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门寺、云门广场、云门寺公园,建设礼堂、敬老院、学校、幼儿园、公园、舞场、门球场、文体活动中心等。为鼓励学生勤奋读书,学生考入长乐一中、华侨中学及大学的学生给800元—1500元的奖励金,在村民中形成崇尚科学知识的新风尚。   当前村两委正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建设更加开放、更加和谐、更加美丽、更加幸福的新洋屿,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做“中国梦”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石屏村

  航城街道石屏村辖区有张朱、沃里、闽县、高浮潭、十八股、笔天、丹阳、麻照楼、金钟湖、首石山、湾下楼、鹿平山、牛山楼、清凉坪等14个自然村。全村面积18000亩,除800亩田地外,其他全是山地。这里群山绵延,村民十分重视自然生态的保护,近千种植物得以有效繁衍,此外还有长乐最著名的第一高峰大埔尾和充满神奇色彩的首石山,是开发旅游的胜地。全村现有560户,1840人。   

石龙村

  石龙多山,群山簇拥,辖有石龙、下洲山、坑口、后洋、后山、里岭、外里岭等自然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全村现有512户,人口1330人,旅居海外游3000多人。耕地面积605亩,7个自然村。现在共有正式党员30名,村两委成员4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一人。村支部书记:陈碧云;村委会主任:朱艳红;支委:张瑜;村委:陈孔筹。    村财收入6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石龙村以创建文明村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石龙村在创建文明村工作中,按照中央指出的新农村建设20个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主要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旧房改造,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尊重群众,适当超前”的原则,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要求,认真抓好村建规划建设,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成立环卫队伍,聘用清洁工2名,对全村街道实行全日制卫生保洁。    我们坚持实施“阳光工程”,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管理,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群众、凝聚民心的“连心桥”,成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同时,制定完善了各项村务公开规章制度,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坚持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扩大会议,审议村财收支情况和各项用款计划。村务公开情况,目前村两委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大力发挥侨村优势,积极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致力提升村庄文化品位。几年来,全村共投入资金20万元文体活动中心等。为鼓励学生勤奋读书,困难户学生考入长乐一中、华侨中学及大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补助金,在村民中形成崇尚科学知识的新风尚。    当前村两委正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建设更加开放、更加和谐、更加美丽、更加幸福的新石龙,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做“中国梦”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石燕村

  石燕村位于长乐市航城街道北部,距离市区5公里,交通便捷。全村辖管10个生产组,共256户,总人口809人,土地总面积3926亩。耕地面积370亩。旱地面积156亩,山林面积3400亩,海外华侨100多人。全村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继续保持风正气顺和业兴的发展局面。   石燕村与后安村、泮野村、下朱村、霞洲村、祥洲村、筹岐村、东安村、航辉社区、洋屿村、石屏村、石龙村、里仁村、联村村、龙津村、龙门村、琴江村、五竹村相邻。  

里仁村

  里仁村位于长乐市区西北部,紧邻是市中心,有里仁、长洋两个自然村及里仁工业区,总面积2.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亩,山地面积2944亩,森林覆盖率62.6%;总户数652户,现有人口2344人,海外华侨900多人;里仁村党支部下属三个党支部,现共有正式党员67人,预备党员1人。里仁村近几年来先后被福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福州市卫生村”,0长乐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0长乐市委组织部授予远程教育“示范终端站点”,长乐市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授予“先进村”,长乐市航城街道授予“先进党总支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联村村

  长乐市航城街道联村村位于市区南大门,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辖利洋、井下、井美、上湖、-、莲柄港6个自然村,现有人口2091人,户数670多户。?改革开放以来,联村村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凭借着全村村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城乡优势,抓住长乐市区延伸扩展的机遇,干群齐心搞开发,艰苦创业建市场,四轮驱动办企业,完善承包大发展。在街道党工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广大党员、村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勤奋经营,党支部把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作为根本任务,按照市场需求,发挥本地优势,拓宽致富门路。以农村小康6条标准即“物质生活丰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农民素质提高、公共事业发展和社会治安良好”为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利用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优势,在市场经济中迅猛崛起,现拥有长乐建材市场和30亩的城南停车场等几家规模企业,成为固定资产上千万、社会总产值超亿元、村财年均总收入逾百万、村民年人均收入7130元的富裕型小康村。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拥军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龙津村

  龙津村位于长乐市航城街道南大门,属长乐市近郊区,距市中心仅3公里,峡漳公路和青闸公里以及莲柄港河流从村境内过,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到位。全村管辖3个自然村,分别是闸兜、长池(包括下路)、后山自然村。全村630户,共2055人,党员72人。区域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2亩,山林地面积450亩。    随着首占新区的开发,目前龙津村着力做好全村土地统一征地各项工作,落实好群众赔青、补偿、安置等工作,统一征地工作已顺利开展中,有力地推动的龙津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航城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随着首占新区规划开发,龙津村融入了新城区的发展步伐中,正朝着城镇化建设迈进,充分发动和依靠党员、群众,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努力早日实现和谐、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龙门村

  龙门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位于长乐市区西南部,吴航路、陕漳路穿境而过,距省城60华里,东与联村相邻,西与长限村交界,南与龙津村,首占村接壤,北与泮野村隔浦相望。全村面积2.55平方公里,现全村1170多户,人口4700多人,辖2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与务工相结合的村。主要以农业、务工、经商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几年来,相继建成渤海楼、一条街商住楼、龙门大酒店等,并全部出租,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同时做到村民福利年年有保障、村财年年有增长、村容村貌年年有改观。   

琴江村

  琴江满族村位于福建闽江下游南岸,村域总面积0.6平方公里,总户数157户,总人口418人,其中:满族203人,是福建省唯一的少数民族满族村,也是当前我国江南数省最集中的旗人聚居地。琴江原为“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是清代全国四大八旗水师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东南沿海仅存完整清代水师军事城堡,迄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这里古迹众多,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水陆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已成为中华八旗文化的“活化石”。本村于1999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评为“福建最美的乡村”之一,2010年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11年被列为福建省级“生态村”,申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建设,2012年列入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百村竞赛”活动。   

五竹村

  五竹村位于长乐市航城街道,有三个自然村,分别是蜞洋、芹山、五竹,距长乐市区4公里,总面积330公顷,总人口600多人。   


石龙村特产大全




石龙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