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闽江下游,马江南岸,隶属于长乐市营前街道,是以渔为主的渔村(素有昼民之称)。海星社区原是我省十大明星渔村之一,曾荣获“全国文明村”的光荣称号。全村现有632户,人口1942,其中靠渔业捕捞及渔业配套企业生活的人口近1000人,占总人口的63%。拥有44千瓦以上钢质渔船8艘,主要在台湾海峡进行双拖作业,每对渔船年产值约为350万元。还有近40艘小马力季节性捕捞渔船,从事沿江一带捕捞淡水鱼为主。建有500吨级渔业码头、400吨冷冻厂、700吨制冰厂,国家农业部审批2级3类钢质渔船修造厂等渔业配套设施。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182003 | 350000 | -- | 查看 海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海星社区 |
海星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闽江下游,马江南岸,隶属于长乐市营前街道,是以渔为主的渔村(素有昼民之称)。海星社区原是我省十大明星渔村之一,曾荣获“全国文明村”的光荣称号。全村现有632户,人口1942,其中靠渔业捕捞及渔业配套企业生活的人口近1000人,占总人口的63%。拥有44千瓦以上钢质渔船8艘,主要在台湾海峡进行双拖作业,每对渔船年产值约为350万元。还有近40艘小马力季节性捕捞渔船,从事沿江一带捕捞淡水鱼为主。建有500吨级渔业码头、400吨冷冻厂、700吨制冰厂,国家农业部审批2级3类钢质渔船修造厂等渔业配套设施。 |
岐头社区 |
岐头社区地处闽江之滨,与营前社区一水之隔。由乡里、洋中厝、三座排三个自然村组成。社区面积约一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68亩,山地350亩,户数390户,人口1228人。社区北接营前社区,南邻洞头村,西临闽江,与马尾开发区隔江相望,风景宜人。本居有一千多米的江岸线,拥有丰富的江岸资源。本辖区内有吴航钢铁厂,东南不锈钢等大型企业,为本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就要机会,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经济发展,还有通达等码头,煤炭、河沙等堆场,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营前社区 |
营前社区位于闽江下游南岸,长乐西境,距市区中心7公里,离福州市区18公里。面积约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6582人,其中居民2311户,在籍人口6582人,外来流动人口1941人(截至2013年)。是长乐著名的侨乡,华侨和华人遍布东南亚、美洲及欧洲等地。 营前东邻湖里、长安村,西接岐头居,南靠峡漳一级公路,北连海星居,傍山临江绕“金牛山”向外发展。其区位优势明显: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峡漳公路、福泉高速公路和罗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水路航道十分通畅,上洞江流经营前港直入闽江。优越的地理和交通条件,给营前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营前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众多。古迹有:“陈、林、邹”三个宗祠、伯牙潭、瀛洲寺、白马孚佑王庙、陈谨故居、陈谨纪念堂、玉壶山公园等。“早稻变秫(糯米)”等有关陈谨状元的传说,“模范村”与黄展云的事迹,至今仍广为流传。 水乡营前 水乡营前 |
后岐村 |
后岐村位于闽江南岸,东南边至洞头村,南至高速公路,西与下洋村山田交界。户数130户,人口458人。全村水田面积50亩,山地45亩,果树20亩。村公路边建有吴航钢铁厂、东南不锈钢厂、福州吴航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等,是一片繁荣的工业区。2007年中旬,村干部和村民同心协力,建成长50米,宽30米的康乐园,是全村男女老幼文化休闲的好场所。 |
下洋村 |
下洋村位于乌龙江南岸,长乐市西部,距市区仅10千米,东起洞头岭山腰,西濒黄石岐下,南连省城南面屏障——大象山,北临乌龙江,总面积原约10平方千米,解放后因国家、集体建设征地和后岐分村等尚有7平方千米,地貌多山,依山面水。现总户数为1780户,总人数计5586人(包括一个山田自然村),分18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计63人,全村党员数总计125人,其中女党员26人。现村民主要以农耕经济果蔬作物为主,蔬菜基地约1000亩,果树有1000余亩,遍种于山园地,蔬果源源供给福州、长乐市场。2003年集民资11多万元,2007年和2008年又相继集民资60多万元,创建“下洋自爱公园”和“关爱女孩公园”,总面积1006平方米,为村民休憩、文体活动提供良好场所。环村路基本实现水泥硬化,改变了村庄卫生环境局面,以及村容村貌景观,同时提高了村民安居生活水平。2004年和2007年相继集融资150多万元建水厂,建造两个过滤池,日造水能力达5000吨,供本村及周边村居、单位2万余人优质、廉价饮用水,造福于子孙后代,现村财收入及村日常办公费用主要靠水厂的水费收入。此外,村还设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卫生所以及农贸市场,活跃了下洋村的经济等方面。 |
东屿村 |
东屿村位于长乐市西部,坐落于大象山麓,乌龙江畔,东南毗下洋村,西北邻黄石村,北濒乌龙江,南接首占大田元自然村,近临福厦公路、福泉高速公路、峡漳公路,是长乐通往福州省城的门户。共有村民446户,1568人,解放战争时期,为老区革0据地基点村。村内古迹颇多,有文殊寺、普贤寺、太乙天尊庙、伏虎禅师庙、狮公庙、姑娘庙、尊王宫、烈士陵园。本村以主营农业为生计,山地多,拥有果园3000亩,水田15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地瓜、蔬菜;水果有龙眼、橄榄等。改革开放新时期,部分村民外出经商、办企业,有企业正一矿水厂等。 |
黄石村 |
黄石村位于长乐市西部,是通往榕城、鹭岛的西大门。村东面隔江与马尾区相望,西联山峦与枕峰、峡南为邻,南朝大象山,北淑乌龙江。全村现有1500余户, 总人口5000多人,人均收入11062,其中旅居海外900多人,是著名的侨乡。耕地面积六百三十亩,山地面积5500多亩。全村有19个村民小组,村党委辖有黄东、黄中、黄西三个支部,党员151人。 在营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同心协力,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立足村情,充分发动和依靠党员、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 我村新建了凤翔公园,重建了自来水厂,可供千人文化娱乐的文化宫,山后小不四层教学大楼,村民集资创办了“爱心幼儿园”和文明路,建有六条水泥路通向学校。健全老人协会建设、建设农贸市场,村有四大名园:中心园、长寿园、怡乐园、鼓舞园。村前民居高楼拨地而起,雄伟壮观,是长乐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 近年来,我村在两委干部带动下,坚持把“三农”利益放在工作首位,加强对农田水利、桥里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拓宽水渠防洪道,保证了农业用水需要。村民生计以种植为主,经商为辅。在改革开放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我村先后获得长乐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敬老模范村、平安村等光荣称号,也曾荣获福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镇、平安等庭示范村、卫生村、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等光荣美誉。 |
洞头村 |
洞头村北边与岐头为邻,南面群山连接与马头村为舍,西倚大象山之支脉狮峰,东临大腹港闽江支流洞江,故洞头亦称为洞江村,直辖于营前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高速公路从村前而过,连接峡漳公路,直通省会福州和福州长乐机场。全村有北头南头两个自然村,共有720户,人口2538多人。总面积1平方千米,其中山地680亩,耕地870亩。 |
马头村 |
马头村位于长乐市西部,在巍峨秀丽的小象山麓北面的双峰山下,营前港江畔,东与首占镇隔江相对,距城关8千米,西与洞头村交界,南与首占镇岭头村隔江相邻,北是营前港畔的千亩良田。村落面积4.4平方千米,现全村人口达1044户,4000多人,辖2个自然村,43个村民小组。马头村旧称双峰、马江。马头郑氏支祠始建于康熙年间,1935年在旧支祠旧址重建,祠堂雄伟壮观,内雕梁画栋,美轮美奂。马头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有一座千年古刹广明寺,始建于明永历二年,高僧起月禅师曾在寺里清修。 |
长限村 |
长限村地处营前街道峡漳公路北侧,全村有435户,共1580人。2011年度被评为“长乐市文明村”。村党总支有三个支部,共有党员58人。改革开放以后,村容焕然一新,新建的楼房整齐耸立,附属设施配套完善,先后修建了“风光公园”、“石狮前公园”、“循山公园”、“礼堂前公园”,美化了村庄的环境。修建了环村水泥大道,改造全村五个冲水式公共厕所,兴建了供村民娱乐的“颐乐园礼堂”以及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敬老院”,我村水电及交通日臻完善,公益及公共场所设施也日趋完善。 |
长安村 |
长安村位于长乐市西部,浮峰山麓。1934年前属于闽侯县光俗里,1934年9月划归长乐县管辖。长安村东接长限村,西北隔山与湖里村相邻,前与营前社区相对,由主村与白石桥自然村组成。本村在宋代原是王、陈、刘、方等诸姓集居之地,自始祖君锡公于元朝皇庆元年(1312)自锦江(今福州)迁来本地,族衍四林,本地他姓渐迁外地。今本村多是林姓,全村365户,人口1195人,耕地不足百亩,由于人多地少,村民多向国外发展,现旅居美国等地约有千人。 |
湖里村 |
湖里村共有村民450户,人口1300人。背靠浮峰山麓,三面环山,坐东向西南,村前是一片平原耕地,北与营前社区连接;南与长安村相邻。相传千百年前是一片水域,状如湖泊,先民们沿浮峰山麓而居,村厝在湖的里面故名湖里。耕地面积323亩,园地面积270亩,原来多以种植水稻、番薯、蔬菜、水果等经济农作物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饲养奶牛、生猪、番鸭等养殖业不断发展。一部份人投资经商、创办企业,更有勤劳的湖里人民不畏艰辛向世界去打拼。创业者们心系家乡,先后捐资修筑了村庄水泥大道,改建全村自来水管道设施以及修复名胜古迹等。新村高楼林立,村容整洁,是一个和谐的小康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