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福州 >> 长乐区 >> 文岭镇 >> 山边刘村

山边刘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山边刘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边刘村简介

  山边刘村位于文岭镇北部,350户,1400人。该村是福州地区著名的调味品蔬菜种植基地,葱、蒜、芹菜等远销全国各地。
  山边刘村,原名魁阳刘,明处从潭头儿刘迁至此地,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商贾曾经一度兴盛,于清道光十年(1830)建山边刘街,路面全部用石板铺设,有直街、横街、新街之称,当时是长乐北乡东部最为繁华的集镇。后因开通莲柄港、陈塘港,水陆交通改道,金峰街兴起,山边刘街从此衰弱。山边刘山有一高50米的大岩涯,刻有“魁山洞”三个大字,相传在很久以前仙人张果老站在二刘村晦翁岩山朝东用仙笔所书。湖山堂,始建于元朝泰定二年(1325),最后一次重修于上世纪90年代。沙塘玄帝庙,始建于唐朝,现迁往沙塘自然村。刘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距今已有123年。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182112 350000 -- 查看 山边刘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边刘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山边刘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塘村

  龙塘村,地处文岭镇的西北部,与阜山村毗邻,辖下塘、岐头两个自然村。辖区总面积500亩左右,其中耕地面积210亩。全村现有人口835人,共292户,村现有党员22名,村两委成员4名。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7639元左右,村财收入23.08万元,主要以集体土地出租收入为主。共有3家企业落户龙塘村。   

阜山村

  阜山村,位于长乐市东北沿海之东北部,全村有3075户,10738人,现有党员209名,村两委成员10名,有11个自然村,面积3.5平方公里,海岸线3.2公里,土地面积1800亩,村各类企业23家,社会总产值7.8亿元,2011年人均收入7947元,村财收入153.52万元。阜山村以鱼产品冷冻加工为主,企业有纺织、塑料制品等。2006年重建明教堂,始建于1087年,为长乐最古老书院之一。陈文龙纪念馆公园是为纪念陈文龙开辟陈塘港水利设施而建,2000年又建了莺歌山公园。阜山村共有企业23家,规模以上企业12家:1、旺达冷冻冷冻有限公司;2、鹰鸿针织有限公司;3、顺亚针织有限公司;4、星光针织有限公司等。阜山村在建项目情况:1、201省道建设; 2、吉祥花园二期工程;3、老人文化中心。   

凤庄村

  凤庄村,位于文岭镇西面,辖区内有凤庄、胡朱、连增、官朱等自然村。有380户,1180人,现有0党员33名,村两委成员5名。耕地面积380亩。凤庄村旅居海外300多人,村民多数经商或兴办企业,是省级明星村。2011年村财收入24.71万元,人均收入7792多元。共有7家企业落户凤庄村,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5家,分别市长乐市俊威针织、长乐市安泰针织、长乐地盐针织、榕盛针织和鑫盛达纺织。    凤庄村与龙塘村、阜山村、东吴村、郑朱村、山边刘村、沙头顶村、东庄村、石壁村、前董村、后董村、文岭村相邻。  

东吴村

  东吴村,位于文岭镇西南部,辖吴岩、程朱、高腾、前陈、新营、阜庄、下官、王朱、花亭、上官、湖头张共11各自然村,总户数995户,总人口3229人,东吴村现有党员102名,村两委成员6名。有田地、园地、林地共978亩,村财收入61.01万元,主要以市场摊位及店面收入为主,人均收入7825元。目前有新佳乐花边、恒利达针织和台福食品等7家企业落户东吴村。在建项目情况:新营、程朱公路拆迁安置点新村建设。   

郑朱村

  郑朱村位于文岭镇北部,辖郑朱新村、旧厝里、下街、赤山、新厝等5个自然村。330户,1460人,耕地面积350亩,农业以粮油、蔬菜加工为主,1995年投资200万元建成生态果园300亩。有企业6家,年产值3000万元。   该村曾是北乡富庶之地,原有大宅院数座,至今保护完好的还有三座,形似八卦,最多可居住700多人。大王宫,始建于清代,于上世纪90年代重修。还有石井古墓(沧浪口墓二世公),有300多年历史。该村是“抢险救援勇士”郑忠华的家乡,刚落成的郑忠华公园和纪念馆是长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边刘村

  山边刘村位于文岭镇北部,350户,1400人。该村是福州地区著名的调味品蔬菜种植基地,葱、蒜、芹菜等远销全国各地。   山边刘村,原名魁阳刘,明处从潭头儿刘迁至此地,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商贾曾经一度兴盛,于清道光十年(1830)建山边刘街,路面全部用石板铺设,有直街、横街、新街之称,当时是长乐北乡东部最为繁华的集镇。后因开通莲柄港、陈塘港,水陆交通改道,金峰街兴起,山边刘街从此衰弱。山边刘山有一高50米的大岩涯,刻有“魁山洞”三个大字,相传在很久以前仙人张果老站在二刘村晦翁岩山朝东用仙笔所书。湖山堂,始建于元朝泰定二年(1325),最后一次重修于上世纪90年代。沙塘玄帝庙,始建于唐朝,现迁往沙塘自然村。刘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距今已有123年。   

沙头顶村

  沙头顶,村位于文岭镇北部, 200户, 780人,旅居海外有100多人。村民以农业种植为主。   该村多为黄姓,于唐大历年间由广南迁到金峰华藏寺,后由华藏寺迁山富村。又由于经常受海浪侵蚀,再迁至现址。山富黄氏宗祠,建于1995年,占地730平方米。   黄柄祥,沙头顶村旅港实业家,18周岁赴香港定居,如今已是拥有十几家下属机构的集团公司总裁。创业成功后,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故乡,多次主动献资兴建村自来水、学校、礼堂等公益设施。长乐撤县设市,他赞助76万元人民币,名列榜首。这些年来,他累计为家乡捐资300多万元人民币。   

东庄村

  东庄村,位于文岭镇东南部,辖东庄、下洋、岐山、赤盘四个自然村。全村有400户,1400人。主要种植西瓜、白萝卜、甘薯、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其中白萝卜在福州市场享有盛名,马铃薯畅销国内市场。   东庄以陈姓为主,迄今有200多年历史。该村与扬名周边的“天宅湖”为邻,民间流传有“金犁金木架耙”美名和“赛龙舟时一条上天、一条下地”之说。岐山寺紧靠岐山自然村,有1000多年历史。香火旺盛。村民重视文化设施建设,2001年集资60多万元,重修东庄庵旧址,作为东庄老人活动中心。2000年集资70多万元,兴建村礼堂。   

石壁村

  石壁村,位于文岭镇东北部,全村1239户,总人口4397人,现有党员66名,村两委成员11名。下辖有石壁顶、林朱墩、新林朱墩、上李、下李、郑朱凅、西片仑、新厝、青屿、坛赶兜10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4.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0亩左右,其中蔬菜基地2000亩,主要以马铃薯、白萝卜、冬瓜种植。1999年被福州市列为“蔬菜生产基地”,“南畔洲”白萝卜被评为“福州市名优蔬菜”。2005年“石壁蔬菜协会”被福建省农业厅授予“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福州市龙头企业”称号。2007年,经农业部审批,白萝卜、马铃薯、冬瓜注册为“闽农”商标,获得省产地无公害蔬菜认证石壁临闽江入海口,这里出产的海蚌闻名遐迩。   名胜古迹有大王宫,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于道光四年(1824)重建,1996年再次重修。白马王宫,宋建隆元年(960)始建,元忽必烈五年扩建,1981年再次重修。基督教堂,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1935年重建,1995年改扩建。   

前董村

  前董村位于文岭镇东北部,辖下店、禄房、富朱里、山仔边、树笼、磨兜、赤歧7个自然村,全村806户,2677人,其中旅居海外200多人。   有810户,2675人,村现有党员66名,村两委成员7名。前董村现有耕地面积1476亩,林地面积4000多亩;主要以农业、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土豆、白萝卜等。企业以鳗场、虾场为主,村里共有16家养殖场,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   前董村的棋山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1)。宋、元、明三代均有修葺和拓建。清康熙年检嗣修后座,雍正年间又建前座,至民国35年(1946)仍保留大量佛像。鳌峰董氏宗祠,始建于宋朝后叶,2000年在原址上扩建,改名为“陇西鳌峰楼”。自然景观有天宅湖,有旱不干、洪不溢之说,是农田用水和饮用水的重要水源。   

后董村

  后董村,位于文岭镇东南部,辖后董、大垱尾、小垱尾、龙口下、新厝5个自然村。全村616户,2316人。   该村以董姓为主,唐元和十三年(818)从陇西(今甘肃)迁入。董氏宗祠,始建于唐咸通九年(868),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修建震龙董氏宗祠,1999年重建。后董村山水秀丽,村后山有观音岩,好像观音菩萨端坐山顶。村边还有一块80平方米的镜岩,宛若一面镜子,镜旁有一块高13米、宽5米的岩石,其上“震龙”两个大字,据说为朱熹题写。艾石山下还有日月池,池水清澈,站在山上往下看,日池犹如一轮红日,月池犹如一轮明月。观音寺,为佛历2543年所建;观音寺后山顶有一处观音像,仔细看还有脚踝和脚板,俗称“一踏天”。寺边还有青泉古井和童子拜观音古迹。龙山洞,始建于后晋天福元年(936)。洞旁建有文昌宫。   后董村早年有一所私塾,新中国成立后设立后董小学。1985年新建三层教学楼,1996年又建一座综合大楼。后由于小学合并到文岭中心小学,原校舍现为文岭中心幼儿园。   

文岭村

  文岭村,位于文岭镇区所在地,辖新园里、河里、海塘下、文美、港咀、石井6个自然村,总人口3867人,总户数1035户,文岭村现有党员100名,村两委成员7名,是我镇的党建示范点。我村耕地面积1520亩,村财收入49.45万元,人均收入7820元。农副业以粮油作物、海水养殖为主。共有17家企业落户文岭村,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7家,分别是长乐佳诚食品、同鑫针织等。   河里、新园里、海塘下三个自然村统称“梅庄”,以许姓为主,源自河南光州固始县。许氏宗祠,位于河里自然村,属三进三落新旧式相结合的砖木结构,面积1000平方米,其建筑为红墙琉瓦,玻罩天井,晋梓神龛,雕梁画栋,仿古装饰;内设许将(福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纪念馆。“百神宫”,位于河里自然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997年重建,又名“逊屿堂”,嶙峋巨石三面环绕,地势雄伟,先人有神穴之称。“九天府”,位于新园里自然村,迄今130多年,于1990年重建。   文美自然村的“薛”姓,源于河东(今山西省黄河以东的地方),由平潭迁到长乐。村内有“剑池”与“虎丘”两处自然景观;“帝王宫”,距今有300多年。村内有四棵200多年的古榕树。   港咀自然村,主要有“董”、“陈”、“郑”三姓。村中有座“元帅府”,迄今百余年,于1995年重建。   石井自然村,主要是“徐”姓,于明代迁居到此,村内有一口明代水井,名为“玉井”。   


山边刘村特产大全




山边刘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