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连云港 >> 灌云县 >> 圩丰镇

圩丰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圩丰镇谷歌卫星地图)


圩丰镇简介

  圩丰镇位于灌云县东北部,总面积76平方公里。辖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4876人。男女性别比117:100。人口出生率7.86‰,死亡率4.8‰,自然增长率3.06‰,主要特产是食品制造、紫菜加工、水产养殖等。2009年市0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委、市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县0水利建设先进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度目标完成奖;县委、县02009年度目标考核争先进位奖、2007-2008年度文明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36万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57万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植12757万元,增长62.2%;第三产业增加值6222万元,增长68.3%。人均生产总值7451元。三次产业之比为43:38:19。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818万元,增长41.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960万元,增长51.4%,实现财政总收入316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41万元,增长4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75万元,增长123.8%。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1428万元,比上年增长8.1%。粮食总产60898吨,增长3.4%;棉花总产115吨,增长1.2%;油料总产13吨,增长333.3%;水果总产154吨,增长8.6%;蔬菜总产52128吨,增长14.2%;禽蛋总产408吨,增长4.4%;水产品总产3177吨,增长1.6%。全年造林100公顷,森林覆盖率13%。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1872万元,比上年增长64.0%。产品销售率99.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增加值6409万元,增长62.5%;实现主营业收入22106万元,增长59.4%;实现利税2160万元,增长60.8%。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85万元,增长41.4%,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21万元,比上年增长67.4%。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056人;小学12所,在校生2411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3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002元,增长15.4%;生活消费支出2985元,增长9.6%;人均住房面积31.2平方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9人,净增439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180人;年末农村劳务输出13086人,增加700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险救助1420人次,增加300人次。
  -:朱光鼒 电话:13961366006
  镇 长:李维祥 电话:13775586311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49万人 76平方公里 320723106 222000 -- 查看 圩丰镇谷歌卫星地图

圩丰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东圩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东圩村谷歌卫星地图
圩丰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圩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兴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大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兴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小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太丰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太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洋桥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洋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尹场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尹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永兴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永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支中社区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支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支沟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支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华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南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海堤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海堤村谷歌卫星地图
界圩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界圩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张犁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三张犁村谷歌卫星地图
圩南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圩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直亭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直亭村谷歌卫星地图
芦场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芦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许庄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许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周庄村 ·灌云县旅游·灌云县特产·灌云县十大特产·灌云县十景·灌云县 0

----

查看 周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圩丰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伊山镇

  伊山镇概况:伊山镇位于国家3A风景区的大伊山脚。总面积76.75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12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152686人。男女性别比110:100,人口出生率13.8%,死亡率6.4‰,自然增长率7.4‰.主要特产小麦、水稻、西瓜等。    1、年度所获县以上荣誉。全国绿色乡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体育强镇、江苏省平安法制乡镇、江苏省妇联基层组织示范点、连云港市文明镇、连云港市魅力乡镇、连云港市社会治安先进乡镇、连云港市十强乡镇。    2、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849万元,比上年增长53.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206万元,增长38.12%;第二产业增加值74326万元,增长78.72%;第三产业增加值53317万元,增长35.77%。三个产业之比为20.6:46.2:33.2;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372万元。增长23.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额完成50258万元,增长15.5%,实现财政总收入967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32万元,增长26.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046万元,比上年增长18%。2008年财政收入在全省52个城关镇中上升了9位。    3、农业,全年农林特渔产值22130万元,比上年增长3.8%。粮食总产43846吨;增长3.2%;棉花总产1.2吨,增长2.1%;油料总产6吨,增长20%;蔬菜总产21526吨,增长67%;禽蛋总产5091吨,增长52.53%;水产品总产798吨,增长12.55%。全年造林306公顷,森林覆盖率14%。    4、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0118万元,比上年增长52.3%。产品销售率98.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实现增加值15214万元,增长3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304万元,增长10.7%税收9732万元,增长13.1%。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55132万元,增长3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91.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41310万元,增长13%。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4208万元,增长42%。实现利税总额1210万元,增长34%。    5、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709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54100万元,住宿和餐饮业18609万元,分别增长15.6%和16.8%。    6、社会事业及人民生活。普通中学7所,在校生11004人;小学20所,在校生18908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3张,有卫生技术员6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253元,增长12.65%;生活消费支出6413元,增长13%,人均住房面积32平方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12人,净增878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7211人;年末农村劳务输出18655人,增加310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求助2632人,增加7人次。   -:张启银 镇 长:王瑾玲   招商热线:0518-88857518   

杨集镇

  2013区划调调整:撤销杨集镇、沂北乡,合并组建新的杨集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杨集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杨集镇辖3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杨集镇位于县城东18公里处,总面积76.73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7.08万人,男女性别比112:100,人口出生率10.5‰,死亡率5.3‰,自然增长率5.2‰。2009年度获市委、市0社会治安安全乡镇;县委、县0目标考核先进奖;县委、县0综合考核二等奖;县委、县0利用外资先进奖;县0水利建设先进乡镇等表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13.7%;第二产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17.9%;人均生产总值10370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9:50:31。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400万元,增长16%;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60万元,增长33%。实现财政总收入0.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3亿元,增长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0.3亿元,增长101%。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5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粮食总产38985吨,增长3.2%;棉花总产460吨,增长0.6%;蔬菜总产36500吨,增长12%;禽蛋总产1685吨;增长4%;水产品总产1680吨,增长0.6%。全年造林136公顷。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69亿元,比上年增长9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1.47亿元,增长3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00万元,增长31%;实现利税0.79亿元,增长3%。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2000万元,增长47%,实现利税总额0.54亿元,增长33%。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万平方米,增长5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万平方米,增长61%。现有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3930人;小学23所,在校生7100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8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6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016元,增长8.9%;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60人,净增98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995人。全年农村劳务输出2940人,增加490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970人次,增加507人次。   -:董浦胜 电话:13775567988   镇 长:陈守祥 电话:13815678646   

临港产业区(燕尾港镇)

  燕尾港镇位于县东南,总面积26.8平方公里,辖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年未总人口13518人,男女性别比105:100,人口出生率为11.2‰,死亡率为4.3‰,自然增长率为6.9‰,主要特产是海产品、全县养牛第一村。2009年获市委市02010年社会治安安全乡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760万元,比上年增长22.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74万元,增长9.68%,第二产业增加值27866万元,增长19.25%,第三产业增加值7520万元,增长76.94%。人均生产总值35331元,三次产业之比为25.91:58.35:15.24,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600万元,增长46.7%,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500万元,增长49.6%,实现财政总收入800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12万元,增长50.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230万元,增长35.8%。农业全 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521万元,比上年增长9.22%,粮食总产800吨,下降11.11%;棉花总产120吨,下降1.64%,禽蛋总产8吨,增长14.29%。水产口总产10110吨,下降0.10%,全年造林2.8公顷,森林覆盖率7.2%。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7886万元,比上年增长19.25%,产品销售率98.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实现增加值3620万元,增长19.6%,实现主营业收入17360万元,增长20.2%,实现利税3750万元,增长21.3%。实现主营业收入17360万元,增长20.2%,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796万元,增长56.7%,实现利税总额2231万元,增长57.2%,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万平方米,增长117.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万平方米,增长152.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16万元,比上年增长65.7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23296万元,住宿和餐饮业1520万元,分别增长66.82%和63.25%。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87人,小学1所在校生669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094元,增长9.56%。生活消费支出6211元,增长5.85%,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6人,净增23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560人,失业保险职工36人,年未农村劳务输出1736人,增加135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45人次,增加18人次。   -:掌文胜 电话:13905122591   镇 长:尹恒志 电话:13775467777   

同兴镇

  2013区划调整:撤销同兴镇、伊芦乡,合并组建新的同兴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同兴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同兴镇辖28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同兴镇位于灌云县东北部。总面积55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9000人。男女性别比110∶100。人口出生率7.3‰,死亡率2.6‰,自然增长率4.7 ‰。主要特产是大米、虾酱、酱油。2009年获“连云港市社会治安安全乡镇”、“连云港市城市化示范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242万元,比上年增长4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02万元,增长16.2 %;第二产业增加值2916 5万元,增长53.03%;第三产业增加值12375万元,增长50.04%。人均生产总值14165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895万元,增长105.7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400万元,增长78.15%。实现财政总收入1599.7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75.25万元,增长83.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75.25万元,增长0.86%。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69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9%。粮食总产26078吨,增长1.81%;棉花总产280吨,增长1%;油料总产6吨,增长1.5%;水果总产220吨,增长1%;蔬菜总产12800 吨,增长28%;禽蛋总产610吨,增长6%;水产品总产935吨,增长5.6%。全年造林730公顷,森林覆盖率3.29%。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2473万元,比上年增长53.09%。产品销售率99.9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 家,实现增加值9945万元,增长50.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779万元,增长85.88%;实现利税5900万元,增长84.38%。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692万元,增长52.79%。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4万元,比上年增长18.2%。通中学1所,在校生914人;小学1所,在校生3064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4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8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536 元,增长12.5%;生活消费支出4710元,增长13.1%;人均住房面积34平方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0人,净增20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910人;失业保险职工300人。年末农村劳务输出8717人,增加690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307人次,增加142人次。   -:钱诗亚 电话:13961306321   镇 长:郑朝林 电话:13815617666   

四队镇

  四队镇位于灌云县东北部。总面积4153.5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3962人。男女性别比114∶100。人口出生率10‰,死亡率5‰,自然增长率5‰。2009年度所获县以上荣誉:市安全乡镇、市体育强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2万元,增长5.34%;第二产业增加值763.2万元, 增长6.01%;第三产业增加值1459.6万元,增长33.15%。人均生产总值7054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053万元,增长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694万元,增长2%。实现财政总收入1690.9万元。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12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9%。粮食总产26921吨,增长4.1%;棉花总产395吨,增长1.5%;油料总产160.4吨,增长2.1%;水果总产1720吨,增长1.7%;蔬菜总产20651吨,增长2.7%;禽蛋总产3771吨,增长0.3%;水产品总产660吨,增长13.1%。全年造林140公顷,森林覆盖率19.8%。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422万元,比上年增长4%。产品销售率87%,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实现增加值3398万元,增长11%。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650人;小学1所,在校生2260万人。有卫生技术人员97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542元,增长16%;生活消费支出4723元,增长12%;人均住房面积27平方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00人,净增60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721人;失业保险职工120人。年末农村劳务输出9600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27人次,增加18人次。   -:徐顺达 电话:13645122588   镇 长:金长柿 电话:13961359123   

圩丰镇

  圩丰镇位于灌云县东北部,总面积76平方公里。辖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4876人。男女性别比117:100。人口出生率7.86‰,死亡率4.8‰,自然增长率3.06‰,主要特产是食品制造、紫菜加工、水产养殖等。2009年市0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委、市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县0水利建设先进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度目标完成奖;县委、县02009年度目标考核争先进位奖、2007-2008年度文明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36万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57万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植12757万元,增长62.2%;第三产业增加值6222万元,增长68.3%。人均生产总值7451元。三次产业之比为43:38:19。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818万元,增长41.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960万元,增长51.4%,实现财政总收入316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41万元,增长4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75万元,增长123.8%。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1428万元,比上年增长8.1%。粮食总产60898吨,增长3.4%;棉花总产115吨,增长1.2%;油料总产13吨,增长333.3%;水果总产154吨,增长8.6%;蔬菜总产52128吨,增长14.2%;禽蛋总产408吨,增长4.4%;水产品总产3177吨,增长1.6%。全年造林100公顷,森林覆盖率13%。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1872万元,比上年增长64.0%。产品销售率99.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增加值6409万元,增长62.5%;实现主营业收入22106万元,增长59.4%;实现利税2160万元,增长60.8%。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85万元,增长41.4%,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21万元,比上年增长67.4%。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056人;小学12所,在校生2411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3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002元,增长15.4%;生活消费支出2985元,增长9.6%;人均住房面积31.2平方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9人,净增439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180人;年末农村劳务输出13086人,增加700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险救助1420人次,增加300人次。   -:朱光鼒 电话:13961366006   镇 长:李维祥 电话:13775586311   

龙苴镇

  2013区划调整:撤销龙苴镇、穆圩乡,合并组建新的龙苴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龙苴镇政府驻地区。新设立的龙苴镇辖2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龙苴镇位于灌云县西部岗岭。总面积64.08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50360人。男女性别比112:100。人口出生率10‰ ,死亡率6.6‰ ,自然增长率 3.6‰ . 是省0批准的首批对外开放工业卫星镇. 2009年,被江苏省体育局授予“江苏省体育强乡镇”;荣获市委市0“2009年度连云港市康居示范村创建推进奖”、“2009年度千亩连片高效农业示范园创建奖”;被县委县0授予“灌云县2007—2009年度文明乡镇”;荣获县委县0“2009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优胜奖第二名”、“小城镇建设先进奖一等奖”、“财政收入争先奖二等奖”、“高效农业优胜奖三等奖”和“脱贫攻坚先进奖三等奖”;荣获县0“2009年度农田水利先进单位二等奖”。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90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850万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19300万元,增长36.9%;第三产业增加值9040万元,增长45%。人均生产总值7233元。三个产业之比为2.5:5.2:2.2。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208万元,增长4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464万元,增长26.21%。实现财政总收入309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18万元,增长91%。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1382万元,比上年增长9 %。粮食总产44794吨,增长19.1%;油料总产111吨,增长226%;水果总产17吨,增长520%;蔬菜总产23270吨,增长51%;禽蛋总产3280吨,增长13.6%;全年造林120公顷,绿化覆盖率35 %。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9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0%。产品销售率36.9%,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增加值11580万元,增长3.6%;实现销售收入67100万元,增长75.91%;实现利税 6500万元,增长69%。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22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20350 万元,住宿和餐饮业 1770万元,分别占92%和8%。    社会事业及人民生活。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2060人;小学9所,在校生5052人。中心卫生院拥有病床15张,镇村卫生技术人员8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288元,增长17%;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34人,年度脱贫人口1897人,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600户,固定电话发展到9811部,移动电话发展到11000部.年末农村劳动输出13268人,增加1582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40人次,增加370 人次。   -:马兆素 电话:13851223672   镇 长:李 明 电话:13775560500   招商热线:0518-88261006   

东王集镇

  【东王集镇名片】   ·江苏省创安工作魅力乡镇;   ·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乡镇;   ·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粮食、苗猪);   ·连云港市农业经济增长先进乡;    【自然概况】东王集乡紧邻县城,是全县农业产业经济与新型招商经济重点乡镇,乡域总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5644公顷,辖21个行政村,6.22万人。2006年,实现GDP2.58亿元,增长16.2%,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27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7380万元,增长86%,实现固定资产投入1.88亿元,增长29.5%,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    【农业经济】围绕高效农业,建立了6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其中五彩米生产成为特色产业;围绕生态林业,建立了4万亩农田林网。其中1000亩银杏经济走廊已成为全县高效林果经济的产业亮点,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围绕传统产业,建立了生猪养殖基地,年产苗猪40万头,生猪饲养量位居全县前列;围绕优势资源,建立了劳务经济品牌,全乡劳务输出总量1.6万人,平均每户输出1.1人,年创劳务经济1.8亿元。    【工业经济】把大办工业作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第一载体、第一抓手、第一要务,通过区位招商、以商引商、全民创业招商等有效举措,新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分别是美固新型建筑材料、云港旋耕机二期;先后建设1000—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个,分别是连云港海天制药二期工程、连云港市东兰机械厂、福安制氧、连云港市大磊桥梁模板厂、光明机械厂、恒隆机械制造厂、泰达公司;3000—5000万元工业项目3个,分别是金海岸机械设备公司、连云港市建业化工有限公司、振兴化工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东王集乡是全县优质稻米种植大乡,全乡优质稻米种植面积6万亩,按照重点开发特色稻米,提高农民收入的增收思路,把五彩米生产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抓,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五彩米品系有:黑香米、绿香米、红珍米、紫血糯米、晶白玉珠米、泰国香米和云台香灿米。2006年,被连云港市评为知名品牌。其中绿香米已填补国内空白,云台香灿米被江苏省作物协会评为“江苏第一米,生产的“国丰”牌五彩米已成为绿色食品,进入大中城市超市和卖场,初步形成了地方特色品牌。近年来,五彩米平均亩产达350公斤,每公斤五彩米售价在3.5元左右,是常规稻米价格的3倍。.  

图河镇

  图河镇位于灌云县东南。总面积95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59484人。男女性别比112:100。人口出生率12.2‰,死亡率7‰,自然增长率5.2‰。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10万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13850万元,增长50.5%;第三产业增加值13240万元,增长14.7%。人均生产总值7649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300万元,增长14.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500万元,增长10%。实现财政总收入2346万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46万亿元,增长1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30万元,增长13%。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粮食总产52128吨,增长6.3%;棉花总产87吨,油料总产309吨,增长27%;水果总产52000吨,增长10%;蔬菜总产25714吨,增长10.9%;禽蛋总产2550吨,增长4.4%;水产品总产1270吨,增长10.4%。全年造林2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5605万,比上年增长42.7%。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增加值5592万元,增长39.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417万元,增长39.8%;实现利税3557万元,增长47%。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加值1617万元,增长72.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8.9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9325万元,增长18%。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6320万元,增长43.8%。实现利税总额180万元,增长1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6000平方米,增长23%。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41240万元,住宿和餐饮2410万元,分别增长18%和12%。其中住宅销售额300万元,增长3.5%。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632人;小学20所,在校生2650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9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4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128元,增长12.3%;人均住房面积22平方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36人,年增441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800人;失业保险职工80人。年末农村劳务输出13600人,增加800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956人次,增加394人。   -:陈 瑜 电话:13905121263   乡 长:李洪元 电话:13961366082   

鲁河乡

  鲁河乡乡位于县城东北角。总面积46.73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33300人。 男女性别比115∶100。人口出生率10.58‰,死亡率6.3‰,自然增长率4.28‰。主要特产是玉米晶。2009年度乡被市委、市0评为社会治安安全乡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60万元,比上年增长32.2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90万元,增长9.24%;第二产业增加值15268 万元, 增长43.5%; 第三产业增加值6600万元,增长34.69%。人均生产总值84197元。三次产业之比为22∶54∶24。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00万元,增长11.03%。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200万元,增长10%。实现财政总收入2276.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3.48万元,增长95.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80.21万元,增长105.9%。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4200万元, 比上年增长18.05%。粮食总产35597吨,增长25%;棉花总产8吨,增长-10%;油料总产370吨,增长7.6%;蔬菜总产34000吨,增长30%;禽蛋总产3154吨,增长15%; 水产品总产4300吨,增长34.38%。全年造林71公顷,森林覆盖率16%。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070万元, 比上年增长15%。产品销售率9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实现增加值3240万元,增长15%;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200万元,增长32%;实现利税4000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0.03亿元,增长2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95%,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27000万元,增长35%。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500万元,增长17%。实现利税总额0.05亿元,增长15%。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5780万元, 住宿和餐饮业198万元,分别增长13%和12%。    社会事业及人民生活。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978人;小学5所,在校生1998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86张,有卫生技术人员9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561元, 增长18.95%;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7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630人。年末农村劳务输出7272人,增加670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350人次,增加149人次。   -:徐 萍 电话:13775567760   乡 长:刘庆明 电话:13961366269   

下车镇

  2013区划调整:撤销下车乡、白蚬乡,合并组建下车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下车乡政府驻地。新设立的下车镇辖31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   下车镇位于灌云县中部,占地面积67.55平方公里,共有17个村委会,2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918人。男女性别比例102:100.人口出生率8.2‰,死亡率5.8‰,自然增长率7.6‰。乡内有两个集镇,一个工业园区,区里有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50万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00万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6200万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10750万元,增长24.1%。人均生产总值8678.5元,三次产业之比为32.3:40.6:27.1。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000万元,增长22.4%,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000万元,增长38%。实现财政总收入175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7万元,增长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67万元,增长72%。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8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8.2%,粮食总产55028吨,增长8.2%;油料总产53吨,增长72%;禽蛋总产3244吨,增长12.6%;水产品总产876吨,增长11%,全年造林38公顷,森林覆盖率18.6%。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484万元,比上年增长16.1%。产品销售率96.2%,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增加值3142万元,增长1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642万元,增长22.1%;实现利税5377万元,增长16.4%。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18万元,增长6.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4万元,比上年增长7.4%。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3252人;小学21所,在校生5324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54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1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620元,增长16%;生活消费支出3180元,增长16.2%;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12人,净增46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874人。年末农村劳务输出17364人,增加936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725人次,增加638人次。   -:陈守波 电话:13961336933   乡 长:张 军 电话:13812432636   招商热线:0518-88481023   

经济开发区(侍庄街道)

  【概况】侍庄街道位于县城南,与县城融为一体,南与灌南县隔河相望,西至叮当河与南岗乡接壤,东有盐河和东王集乡毗邻,北与县城相连。全乡总面积66.11平方公里,辖16个村,总人口46432人。先后被省体育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乡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乡镇工业十强乡镇,社会治安安全乡镇、乡镇企业示范园区、牧草之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减轻农民负担先进乡镇、建设灌云有功单位、先进基层党委等荣誉称号。    【区位优势】该乡交通便捷,236省道、宁连高速公路贯穿南北,燕宿公路、县城南环路横穿东西并与204国道相连接,乡政府与各村通上了水泥路;距连云港港口80公里,距陇海铁路连云港站40公里,距连云港机场50公里。    【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优化结构发展生产力和结合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为后重点。一是狠抓绿化工作。全乡完成绿化植树造林12万株,新建农田林网2600亩,道路绿化12公里,补植林网4300亩,林业工作居全县前列。二是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和多种经营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沈庄、侍圩等5个村万亩辣椒设施栽培生产基地,陆庄118栋日光温度大棚和宁连路两侧6000米绿化带基地。以兴云鹅业有限公司为带动,全年共发展鹅5万羽,培养养鹅大户30户,人均养鹅收入达800元以上。二是狠抓河塘整治工作。大力度推进村庄河塘整治工程。今年以来,全乡出动7680个工日,累计调度机械化施工216个合班,投入资金达89.44万元,高标准完成阶段性村庄河塘整治任务,全乡16个村治理河塘121个,大中小沟104条,完成土方34万方。超额完成了市、县下达的任务指标,在市、县验收中,排在全县前列,接受了省市检查,受到了一致好评,为全县在全省争了光,在全市争了先。    【社会事业】1、计划生育扎实推进。以认真贯彻落实计生基本国策为纲要,不断完善和建立计划生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为标杆,强化乡、村、组三级干部包保责任和压力传递机制,在创建“十五”计划生育先进乡的工作中,受到了省、市、县的好评,在完成全县年度目标考核中,各项工作受到了充分的肯定。    2、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小伊乡

  【概况】小伊乡位于灌云县城北部,乡内有盐河、枯沟河、叮当河、善后河四河环绕。境内有小伊山、小伊河等山水自然资源。宁连高速公路南北贯乡而过,汾灌、连盐两条高速公路于乡内交汇。伊董、龙下两条县道穿越乡境,乡村级水泥公路总长48公里,交通条件优越。全乡19个行政村、1个果林场,总人口5.4万人,耕地总面积4200公顷,2006年,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035元,财税收入1002万元,连续11年保持稳步增长势头,成为全县六个超千万元乡镇之一。    【农业】把“一村一品或者几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发展路子,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培育了小茆村食用菌栽培,张葛蛋鸡养殖,花厅四季蔬菜,泊洋优质桃等8个特色种养殖专业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打造好“三个一”工程。一是一个重点,突出食用菌栽培这一重点,在祝荡、小茆、张葛建成了50个大小拱棚。二是一条主线,突出宁连路、连盐高速路这条主线,在宁连路两侧各50米内建好以小伊、董集、大孙、祝荡、小茆等村1500亩优质浅水藕经济带,以泊阳、果林为主4000亩优质桃经济带。在连盐路河西段北侧投入资金20万元,建成连片温室大棚63幢,占过80亩,南侧建成200亩浅水藕基地。三是一个亮点,突出村村有亮点。确保村村有特色,把花厅、唐庄、河西等村变成保护地栽培“白色海洋”。绿化造林工作,继续围绕河堤马道、村庄小片林、四旁绿化及全乡40公里环乡路等地方、加大全乡植树造林的力度,做到应栽尽栽,全乡新植、补植树10万株,与此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布局规划在宁连路两侧栽植,长达11公里的银杏树6000多株,成活率达80%以上。    【工业与招商引资】按照抓经济重点抓工业,求发展重点抓招商的工作思路,突出载体建设,注重项目投入,在全乡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的强劲攻势。全乡已成功引进连云港普瑞包装有限公司、连云港华景新型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连云港金港化工有限公司、连云港宁连化工有限公司等项目。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亿元,利税88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7 %和26.8%。    【第三产业】全乡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9户,累计个体工商户3800余户。第三产业总人数跃升到万余人。全乡大力发展“打工经济”,狠抓劳务输出,成立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劳务输出总人数1.8 万余人。.  

南岗乡

  2013区划调整:撤销南岗乡、陡沟乡,合并组建新的南岗乡,乡政府驻地设在原南岗乡政府驻地。新组建的南岗乡辖33个村委会。   【概况】 南岗乡历史悠久,地处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灌云县西南角。下辖15个行政村,4.16万人,总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境内属半山岭半平原。2006年完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8072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0元。    【区位优势】 南岗乡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民风朴实,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是正在崛起的现代化中心乡镇。距连云港港口70公里,陇海铁路35公里,连云港机场75公里,旅游胜地花果山40公里,宁连高速公路与燕宿324省道交汇处3公里,灌云县城6公里,燕宿324省道贯穿境内,形成便捷的海陆空交通立交网络。    【农业经济】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充足的水资源,主要农作物有山芋、小麦、玉米、水稻、蕃茄、棉花等。经济林发展已初具规模,山芋种植面积达2万亩,其中南于、梁荡等村90%以上农民从事山芋粉丝加工,生产出的山芋粉丝质量好,十分畅销。各种名特优果林达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万亩,山芋加工是该乡主导产业,年加工鲜山芋120万公斤。    【工业经济】 南岗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已形成农副产品加工、畜禽养殖、化工造纸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格局,境内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个。随着连云港海连纸业有限公司、鹭岗木粉厂、沪岗金属粉末有限公司、岗东装饰材料厂等一批千万元以上企业在乡落户,南岗乡在以工业兴乡之路上又迈上了新的征程。特别是发展化工造纸工业,南岗乡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省级排污通道——新沂河从该乡横穿而过,该乡造纸工业园区背靠该排污通道,具有排放便捷、环保容量大的独特优势。    【重点企业】 连云港海连纸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座落于新沂河河畔,南岗乡南于村,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职工数200多人,主要设备为造纸机械。一期工程投入2200万元,已于2004年2月份正式竣工投产,年产工业包装用纸3.5万吨,2006年,企业实现税金310万元,用电量1010万度。.  

五图河农场

  五图河农场位于江苏连云港灌云县。下辖:   320723401400 123 东居社区   320723401401 123 西居社区   320723401402 123 一分场社区   320723401403 123 二分场社区   320723401404 123 三分场社区   320723401405 123 四分场社区   320723401406 123 五分场社区   320723401407 123 六分场社区   320723401408 123 七分场社区   320723401409 123 八分场社区   320723401410 123 九分场社区   320723401411 123 十分场社区   

灌西盐场

    灌西盐场是江苏金桥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窗口企业,县处级规格,地处连云港市“一体两翼”的南翼灌云县东北部的黄海之滨,东至灌河入海口,并以此得名,西沿黄海埒子口,南与江苏省五图河农场接壤,北濒黄海,场区总面积103平方公里。   -   场区简介   灌西盐场现有员工5380名,现有生产面积14万亩,海盐、矿盐生产以及海淡水养殖和农业种植是该场的基础产业,规划年产矿盐100万吨,海盐1万吨,各类海淡水产品15000吨,社会总产值4亿元。   随着连云港临港开发的快速推进,灌西盐场逐步由传统海盐生产向矿盐生产、海淡水养殖业、种植业、新兴产业发展,在区域上形成了工业园区,海淡水养殖区,矿卤日晒区,农业种养区新的产业布局。目前总投资2.17亿元,年产100吨矿卤日晒制盐技改项目一期50万吨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工业区内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一期5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占地1200亩的工业用地正在招商引资中;海滨新城内占地2000亩职工安置小区和15000平方米的综合楼正在规划开发中。   -   组织机构   内设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安全技术部、工会、电视台、退管会等。   下属养殖场、明威公司、西旺公司、实业公司、南翼公司、服务公司、钙液公司、燕尾发运站等。  


圩丰镇特产大全




圩丰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