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江镇白沙居地处连江县城东北侧,居住生活辖区面积约45公顷,现有耕地面积约500多亩。全村913户3432人,外来务工人员约1200多人,在外华人华侨约600多人。居民代表52名,下设24个村民小组,支部党员110名,下设6个党小组,是县城区主要社区之一和远近闻名的“华侨之乡”。
区域位置优势。白沙居东与县城江滨路接攘,南与凤城镇绿茵村、杭下自然村相邻,西与县城百凤生活居住区连接,北靠县城区丹凤东路。城区莲荷东路直通村口,规划建设中的县城新区主干道敖江南路横穿全村境区,是敖江镇政府所在地和县城拓展新区建设的主要区域。
集体经济壮大。近年来,白沙居以承接县城经济和新区发展为服务方向,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工作重点,以整治村容村貌和提高民主自治为主要任务,推动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与调整,促进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全居社会总产值7156万元,村财收入80多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6915元,基本实现了居民生产与生活方式由“村民”向“市民”转变。
事业发展迅猛。白沙居充分利用几年来被征用800多亩土地所补偿的社会公益事业费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投资250多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幼儿园、投资400多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约3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先后投资2622.8多万元购置城区商品楼一层沿街店面51间等集体固定资产,采用租赁经营方式,每年可创村财收入80多万元。2005年开始,每年为失地农民发放村集体第三产业年终分红从每亩600元增加到2008年每亩800元,真正为失地农民增加了“非农收入”和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金”等后顾之忧。
发展后劲增强。利用一宗县政府批给白沙居一宗42亩商服留用地,通过招商引资方式,与开发合作商联合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层数为四层的综合商场一幢和总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00平方米的高层星级宾馆、写字楼。2010年商场建成后,白沙居除上述42亩土地价值投资外,再投资700万元资金,便可分得资产价值上亿元的整幢综合商场的所有权。据初步测算,该商场大楼交付使用和商场街形成后,每年可为村财增加收入不低于500万元,确保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
合作建房试行。利用一宗荒废多年的8.5亩集体边角杂地,以村集体自筹全额资金投入2800多万元,建设3幢分别为11层、16层和16层的高层带电梯框剪结构的住宅适用房,总建筑面积为20500平方米,可安置拆迁户和无房户145多户。“农民合作建房”的新模式,既可以缓解因城区拓展建设而涉及的拆迁安置压力,又可以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逐步转变村民以往“一户一宅”式的居住观念,此举得到市、县、镇领导的高度赞扬,工作经验在全县推广。
社会和谐构建。“平安白沙”建设、新农村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屡创佳绩,先行先试的经济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新模式再创特色,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与推广。先后荣获“市级文明村镇”、“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市先进示范社区”和连续三年“县先进单位”、连续八年“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第二批“双百工程”示范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122101 | 350000 | -- | 查看 白沙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白沙社区 |
敖江镇白沙居地处连江县城东北侧,居住生活辖区面积约45公顷,现有耕地面积约500多亩。全村913户3432人,外来务工人员约1200多人,在外华人华侨约600多人。居民代表52名,下设24个村民小组,支部党员110名,下设6个党小组,是县城区主要社区之一和远近闻名的“华侨之乡”。 区域位置优势。白沙居东与县城江滨路接攘,南与凤城镇绿茵村、杭下自然村相邻,西与县城百凤生活居住区连接,北靠县城区丹凤东路。城区莲荷东路直通村口,规划建设中的县城新区主干道敖江南路横穿全村境区,是敖江镇政府所在地和县城拓展新区建设的主要区域。 集体经济壮大。近年来,白沙居以承接县城经济和新区发展为服务方向,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工作重点,以整治村容村貌和提高民主自治为主要任务,推动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与调整,促进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全居社会总产值7156万元,村财收入80多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6915元,基本实现了居民生产与生活方式由“村民”向“市民”转变。 事业发展迅猛。白沙居充分利用几年来被征用800多亩土地所补偿的社会公益事业费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投资250多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幼儿园、投资400多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约3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先后投资2622.8多万元购置城区商品楼一层沿街店面51间等集体固定资产,采用租赁经营方式,每年可创村财收入80多万元。2005年开始,每年为失地农民发放村集体第三产业年终分红从每亩600元增加到2008年每亩800元,真正为失地农民增加了“非农收入”和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金”等后顾之忧。 发展后劲增强。利用一宗县政府批给白沙居一宗42亩商服留用地,通过招商引资方式,与开发合作商联合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层数为四层的综合商场一幢和总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00平方米的高层星级宾馆、写字楼。2010年商场建成后,白沙居除上述42亩土地价值投资外,再投资700万元资金,便可分得资产价值上亿元的整幢综合商场的所有权。据初步测算,该商场大楼交付使用和商场街形成后,每年可为村财增加收入不低于500万元,确保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 合作建房试行。利用一宗荒废多年的8.5亩集体边角杂地,以村集体自筹全额资金投入2800多万元,建设3幢分别为11层、16层和16层的高层带电梯框剪结构的住宅适用房,总建筑面积为20500平方米,可安置拆迁户和无房户145多户。“农民合作建房”的新模式,既可以缓解因城区拓展建设而涉及的拆迁安置压力,又可以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逐步转变村民以往“一户一宅”式的居住观念,此举得到市、县、镇领导的高度赞扬,工作经验在全县推广。 社会和谐构建。“平安白沙”建设、新农村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屡创佳绩,先行先试的经济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新模式再创特色,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与推广。先后荣获“市级文明村镇”、“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市先进示范社区”和连续三年“县先进单位”、连续八年“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第二批“双百工程”示范村。 |
长汀村 |
长汀村位于县城西门,距城5公里的一个行政村、辖区有长汀、长后两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有350多户,1415人口,党员57人,村民代表35人,两委干部7人,耕地面积350亩,旱地面积200亩,山地面积4500多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000多亩。 |
青塘村 |
青塘村,位于连江县城北面,104国道旁,是省级投资区连江县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村共有1020户,3560人,有24个村民小组,暂住村外来人口一万多人。党总支现有党员139人,下设六个支部。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条主线,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积极引导并带领群众,立足各种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有效地推进全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青塘村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取得显著成绩。2010年全村社会总产值6813万元,村财收入75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26元。先后荣获“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文明村镇”、“市平安家庭示范村”、“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
清溪村 |
敖江镇清溪村地处敖江北岸,连江经济开发区敖江片区所在地,是敖江镇最小的一个行政村,面积0.6平方公里,辖有两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00余人,其中流动人口2000余人。 区位交通。清溪村位处连江经济开发区,富新路直达村口,村内有纵横数条水泥硬道,距连江县城关只有2.5公里,1路公交车直达村居,给村民出行和货物往来带来交通便捷。 历史与发展。清溪村l958年前原与青塘同一村,l958年原敖江公社成立敖江蓄牧场,从青塘村划两小组成立敖江蓄牧场,村民直接作为敖江蓄牧场职工,后因农场倒闭改为清溪村,1992年连江县敖江镇在清溪村做试点,成立敖江工业小区(现连江经济开发区前身),农地全部被征用。现村民以房屋出租和工厂上班收入为主。 经济收入快速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2003年以来,我们村先后筹集资金铺设村口至104国道及全村的所有水泥通道;二是全村拉设路灯,为村民和外来人口上下班提供方便;三是设专人保洁员,对村居道路村民及外来人口的生活垃圾及时清理,提高村民的居住环境和公共环境卫生:四是成立便民服务窗口和外口协管站,为群众和外来人员提供便捷服务;五是成立治安巡查小组,为村民和外来人口提供安全保障。 清溪村随着改革开放建设海西经济区这大好时机以崭新的面貌,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
小湾村 |
小湾村位于连江县城北门104国道旁,全村3.2面积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59户1065人,有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现有党员38人,下设二个党小组,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条主线,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积极引导并带领群众立足各种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有效地推进全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小湾村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取得显著成绩。2010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773.6万元,人均7530元,村财收入10.01万元。 |
浦下村 |
浦下村位于连江县城东面,敖江之旁,全村人口1987人,共有524户,村民小组17个。全村党员87人。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两委紧紧围绕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积极引导并带领群众、立足各种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有效地推进全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取得显著成效。 |
毗屯村 |
毗屯村地处连江县城东郊,位于东京119.53。、北纬26.2。,东邻岱云、杉塘村,西临连江县城,南连白沙、浦下村,北接上山、下山村。全村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2800人、由龙卧、上沃、下沃、坑下组建的,下设19个村民小组,全村有张、陈、吴、林、洪、郑、徐、柯、翁、刘10个姓氏组成的(以男性为准),其中张姓占90%。全村0员75人,2007--2008年度被市评为“文明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毗屯辖区属敖江平原,系平地起凸的风水宝地,地大物博,是鱼米之乡,盛产优质水稻、瓜果、蔬菜、果蔗等,素有“东塘姜、已古芋、毗屯蔗”之美称。毗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党政军群团部门的领导要人、科研人员、知名人士比比皆是。 毗屯区位交通十分便捷,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的导航台就坐落在本境的平地起凸的山坡上,在辖区内有沈海高速公路、马祖东路、文笔东路,温泉路纵横贯穿,是招商引资的理想之地。 毗屯经济发展更加繁荣,特别在敖江镇于2005年至2006年跻身于“全省经济百强镇”、“全国经济千强镇”的行列的带动下,2008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47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6O元。目前村财达600多万元。 毗屯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在“海西应先行、福州奔前头、连江须跨越、敖江做贡献”的推动下,辖区内建有“文笔中学”、“启明中学”、“新区小学”、“新区幼儿园”,是培养将来祖国梁栋之才的摇篮基地。 毗屯、这一片热土,已发展成为敖江经济圈的坚强一翼,正以昂扬的斗志,奋进的热情,继往开来,将以更加文明、繁荣、昌盛的英姿成为连江的“后花园”。 |
杉塘村 |
杉塘村位于敖江北岸下游,距连江县城约5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户数475户人口1730人,党员54名。2010年全村社会总产值2072万元,村财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88元。村有宗教活动场所:陈氏宗祠、吴氏宗祠、文化宫、大王宫、金王庙、五圣庙、土地庙、五帝庙、狮公庙、五里大帝。2005年在政府的关心和引导下杉塘村铺设了通村水泥路,方便了村民群众生活和工作需要。增设了垃圾桶,每天都有2名环卫工作人员定时进行保洁。现在,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杉塘村变的十分热闹,群众文化生活蓬勃发展,激发了村民群众对乡村的认同感,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活治安安定稳定,杉塘村正朝着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 |
下山村 |
下山村位于敖江北岸,九麓山下,又是县城近郊,东面靠沈海高速公路高架桥,通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南面连黄路整天车水马龙,穿梭不停;西面是投资区厂房林立,可以说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村总长1.2公里,总户数816户,常住人口2650人,改革开放以来,外来人口不断增多现全村现有4000多人。 村两委干部7人,17个生产小组,党员总数84人,村财总收入10万元,人均纯收入6280元。 我村资源状况:总面积1122亩,其中耕地面积 218亩,生态林面积300亩,经济林面积504亩,园地面积200亩,还有政府给我村提留地30多亩,现尚在规划中。这几年由于高速公路、投资区建设征地。目前我村土地减少,村民们都以工为主,以农为补,面向第三产业开发,相继创建个体企业,如粮食加工厂、砖瓦厂、石雕厂、饮食店、批发部等,解决了大部价劳力出路问题,有的还走出国门,有的到外地经营、务工,总得来说,村民们为了增加收入,大力扩展第三产业服务网点,都在日夜奔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家庭,人人作贡献。 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两委把这项工作摆在议事日程上,集思广义,不断地改革创新。目前,家家有电灯、自来水,电器化已走进千家万户,改变以前缺电缺水的旧面貌,同时还改造几条乡村道路,铺设水泥路,安上路灯,方便群众,全村程控电话已安装380户,占总数的50儿 闭路电视、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0见环境卫生日益改善,解决了脏、乱、差的局面。为了改善学习环境,在小学原有的基础上,增添硬、软件建设基金,充实了学校的配套设施。目前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校园整洁,通风明亮,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方便村民于女和外来工子女就学,同时又是敖江中学所在地,使学龄儿童能及时的享受到九年制义务教育,解决了村民们为子女上学难的烦恼,使群众能够在安祥、宽松的氛围中生和学习。 风土人情:全村有历史悠久的古刹西林寺,占地800多平方米,主持人释禅和,有龙会堂、武陵境、龙湾境构成一寺三境的历史遗产,还有杨家祠堂、林家祠堂、吴、黄、刘等祠堂,遍及全村,主要姓氏有杨、林、陈、黄、吴、刘、谢、李、连等幅盖全村。 还有早年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牺牲的“二·三”革命烈士杨秋英德英雄事迹,流芳万代。 知名人士:他们中间有中科院院士吴祥其,现已退休;厅级干部杨斌,现任闽江学院院长:处级干部杨德明,现任市国土资源局人事处处长:科级干部有杨从荣、刘用端、黄德振(己退休)、吴典泉(现任马尾税务局局长)等,还涌现出许多出名企业家如刘必东、吴付日、农民企业家杨平等数十名。 |
上山村 |
上山村始建于500年前,座南向北,卧蹲在九龙山脉之下,现有800多户人家,人口约3千多人,村内居住密集共分为20小组,紧邻县城,有着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高速进出口从我村面前贯穿而过,随着县城建设不断壮大,上山村已成为敖江镇开发区的重要腹地,为敖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名胜古迹,文化遗址 朱子祠:是朱熹足迹结庐讲学处。内有抗日英雄纪念碑,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牺牲英雄共十七人。 双龙井:双井并排相距20米,一大一小,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井沿边刻有“嘉庆庚辰春造”字迹,距今2 1 O多年历史,大井沿端成九角形,小井沿用两块硕大半圆形相接,百年来滋养着上山村百胜生息繁洐代代相传。 宝相寺:位于上山村湾袒垅,背靠“仙鲤”,南朝“龙峰”,青山绿水环抱,如茵垅野相依,风景秀丽。 九天宫:据民间传说建于唐朝,经乡亲有识之士鼎力相助,捐资献策,让古刹重光普照,立千秋之功德。 龙峰观日:俗称“第一潽”山头形状如东鳌出海,可观望东海日出,诗云“登高易动千秋盛,作吏难逢半日闲”官衙祈求平安运通。 还有:攀龙境、龙庆寺、刘氏忠贤祠、刘氏八贤祠、施家祠、冯家祠、庄家祠、新建的九龙山市级多功能公园等等。 二、村公建配套 道路系统的遵循流畅,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新增九龙山公园,内设多功能健身、娱乐文化等场地,村内公厕4座,卫生院、医疗站多处,教育幼儿园等设施,以实现经济、人居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发展重要特点 上山村以“三建、四改、五提高”为引导,建立第三产业化,建好公共设施,建全基础设施,改观乡村道路,改善卫生面貌,改造旧宅修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高社保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建设。 |
石头村 |
敖江镇石头村地处敖江北岸,位于连江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约5公里,是敖江镇远近文明的侨村之一,辖区面积380平方米,全村250户,约889人,旅居海外侨胞近百人。 境内物产丰富,石头村依山傍水,面邻平原。盛产优质稻米,山林的果飘香,村内河流穿过,附近鱼池发展生态养殖,大力发展山林绿色种植业。 区位交通便捷。石头村宽阔整洁的村路贯通全村,方便村民出行,104国道、省道连黄线、温福铁路村前面过,本村距连江县城仅有5公里车程,距福州市也只有38公里左右。 经济收入快速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村民收入连翻几十倍,部分村民纷纷落户福州市与连江县城追求高品质生活,旅居海外侨胞热心为家乡投资兴办公益事业,同时带动村经济发展。 村居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结合的进步,村民意识的提高,村委会积极改变工作方向,倡导“服务型”基层建设,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得到镇政府和有关领导高度赞赏,被评为镇文明先进单位,村民之间和睦共处,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为构建平安石头建设创建优质文明的新生活。 石头正面向欣欣向荣的康庆大道,继续力量前进,在海峡西岸和连江经济建设中崛起,并将成为富绕一方的村庄。 |
岱云村 |
连江县敖江镇岱云村,地处县城东郊,距城关4公里,群村环抱,后山异峰独秀,屹立于敖北平原。据考究,南宋初,首迁入境。物华天宝、历代在这里蕃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村居文化。 岱云村东与石头、杉塘村接壤、西邻下山村,南与毗屯村隔河为邻,北接连黄公路,与官巷自然村为邻。面积1300平方亩,耕地面积900亩。开发早阳山林场山地2000余亩,有林地546亩。森林覆盖率36.4%。 岱云村共有530户,2000多人。旅居海外30多人。主要有魏、洪、李、郑、吴、孙等姓村民聚居。经济来源,以农为主,工、商、副为辅。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人民币。 连江县岱云小学教学楼新建于1987年,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现有师生200人。 岱云村主干道1500米,已铺设水泥路1150米。1970年架设全村照明、电灌供电线路。1996年自筹资金首次进行电力改造,2000年县电力公司再次进行规范化电力改造。l997年从县城引进自来水,入户率达98%。 岱云育苗幼儿园,创办于1999年。 岱云老人会,1976年成立,1997年新建会址,兼设天然温泉澡堂。 村名来历。据传说,南宋初魏氏二世祖魏历公,从福建建宁迁来连江岱云村,见村后山彩霞云集,环绕山顶,远看象珠帘佩挂,祥光万丈,且村后山为平原起突,异峰独秀,仿佛如泰山。泰山又名岱岳,因而村名取为岱云。 岱云地热。早时地质勘察,岱云村有地热资源,但未被证实/1991年在北京工作魏景涛与北京地质学院游教授联系,未几游带几个博士实习生及高科技仪器进驻岱云村青乾门前田野勘察。历数月科学论证,地下确有地热资源,且贮存量用之不竭,作出定位开采。1992年,在青乾阔里田上开了两口井,20多天后惊喜地井上喷出距地面1米多高如小型抽水机的温泉流量。经权威单位鉴定水温62度,日流量6000吨。 得天独厚的温泉,村引进了台商等,投资开发越冬鱼苗养殖场,亩田年租1500斤干谷。 1994年,温泉引进城关,用于房地产开发等,为城镇人民所用。 |
山亭村 |
连江县敖江镇山亭村位于连江县城东郊结合部,距县城5公里左右,连黄公路北侧,东郊浦口镇,南接幕浦与石头,西与岱云村连接、北靠山。全村由四个自然村(官巷、山亭、财溪、财桥)组成一个行政村,面积:1107户,总人口4104人,总面积3.5平方公里),村两委始终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四求先进为主题和”连江须跨越,敖江作贡献”实践载体的工作思路,发挥区域优势,致力服务型村级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城郊特色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纯农业向多业化转变,全村外出务工和经商近千人,2010年全社会总产值5886万元,人纯收入7141元。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转变。 |
幕浦村 |
幕浦村地处敖江中下游北岸平原上东南临敖江。西接石头村,北与山亭村接壤,东北与浦口镇相邻,省道东苔线从北面穿过,距沈海高速公路出口只有3公里高福州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出口只有2.5公里温福铁路贯穿境内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幕浦村现有2015户,人口7092人,共有49个村民小组。党总支设东、南、西、北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30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