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福州 >> 连江县 >> 长龙镇 >> 岚下村

岚下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岚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岚下村简介

  岚下村总人口1238人,户数320户。海外人数约10人,辖区有2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有5个华侨工区。村里的支柱产业以茶为主,茶圆面积3000多亩,5家大型茶厂。村内建有3米宽长约5.7公里水泥路,2006年底又重建新村委会办公大楼和老人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38平方米。(广应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贞观元年,殿字13座,宋、明、清都有过重修,1981年筹建天王殿、钟鼓楼等加建中曾清理出宋代石狮及崇宁号之石榴,主殿:大雄宝殿、地藏殿(2003年4月建成)天王殿右临泰山府,天王殿后有一新建水泥拱桥,左面鼓楼,右面钟楼,大门为有宋代石狮,大雄宝殿后方为新建成地藏殿,该寺各一齐天大圣府及听经亭,齐天大圣府后一绿茵竹林,现寺成为连江避暑胜地,占地面积约10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卓氏宗祠)卓姓出芈自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的后裔。楚威王有个儿子叫公子卓,其后代以祖字为胜,称为卓氏。(郡望堂号)堂号“褒德堂”后汉卓茂,是当时学识最渊博的人。为人宽厚、仁爱、恭敬。最初在丞相府当吏(小官)负责宫里的给事,后升密令,关心百姓像疼爱自己的儿子,举善而教(遇到好人好事就立即举出来做大家的榜样),没用几年,把社会风气治理得很好,汉武帝升他做太傅,封褒得候,历史人物)卓秋元,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122107 350000 -- 查看 岚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岚下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岚下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洪峰村

  洪峰村隶属长龙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长龙镇西北部,距镇7公里,东与长龙国有林场为邻,西与丹阳镇朱山、洋门接壤;距丹阳镇13公里。南与建庄村相接;北与罗源松山镇靠近,距罗源县26公里。村面积约13.6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356人,其中少数民族(畲族)620人,九个自然村,少数民族占5个,18个村民小组,少数民族占7个。汉畲和睦聚居村,也是老区基点村。   该村处在一个偏僻的山区,山高林多,出门爬山过岭,整个村只有三片较大一些的平地(庶头洋、八溪洋、洪塘洋)其余皆是坑坑洼洼的山垅田,处在山外有山的山区。(曾有原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将军、原县委书记翁绳金,率领一支游击队长期驻扎本村开展游击战争,-曾多次派兵围剿,都无济于事)可见这里山场多大,山高林茂、森林资源丰富。我村水源充沛、由于山高林茂,山场广阔,有几条溪流从东向西往我村奔流。洪塘溪、外沃溪新厝后的八溪“三溪”都汇聚到六坑溪,这倒水的面积大、水口窄、落差又高,其次九弯座一条溪处在新厝后村,它水源大、无污染、倒水面积大,落差也比较高,水口小,这两条溪都适宜建电站、水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末期以后,九个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方便了,生活环境改善了,家家有电灯、电话。随着政府的惠民政策,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实施“造福工程”,现在大部分村民都实现了搬迁到生活、生产环境好的建庄村,让山里人走出贫困的山沟,目前还有及少部分人还居住在原处,估计几年后可搬迁完成。搬迁后那里的山场水源更好了。欢迎驾临办厂、场、站。   

苏山村

  苏山村系连江县长龙镇管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长龙镇西北部。东与岚下村接壤距透堡10公里,西与洪峰村接壤距丹阳9公里。北与真茹接壤距罗源20公里 ,南邻建庄村,距镇政府3公里。村落面积3.6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1238人,307户,辖6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其中2个少数民族自然村)   苏山村为历史老区基点村,解放前福州名将叶飞将军领导的游击队曾在苏山村的光化、边坪、真茹等(真茹1971年从苏山村划为真茹行政村)自然村驻扎开展游击队活动。   苏山村现留有明代古建筑好几处。特别是座落在光化自然村的光化寺为历史名寺,有县志记载建于明朝年间,距今有400余年历史。现还留有主座建筑和许多古寺的古迹,加上重修的古寺院落。现为连江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名寺。   苏山盛产茶叶,现有茶叶面积1000余亩,茶叶栽培已有百年历史,特别是手工制造的明前春茶,为福建名茶。但由于随着时代发展,机器生产普及,使手工明前茶的产量在逐年减少。有待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办厂,树明前名茶当年雄风。   

岚下村

  岚下村总人口1238人,户数320户。海外人数约10人,辖区有2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有5个华侨工区。村里的支柱产业以茶为主,茶圆面积3000多亩,5家大型茶厂。村内建有3米宽长约5.7公里水泥路,2006年底又重建新村委会办公大楼和老人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38平方米。(广应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贞观元年,殿字13座,宋、明、清都有过重修,1981年筹建天王殿、钟鼓楼等加建中曾清理出宋代石狮及崇宁号之石榴,主殿:大雄宝殿、地藏殿(2003年4月建成)天王殿右临泰山府,天王殿后有一新建水泥拱桥,左面鼓楼,右面钟楼,大门为有宋代石狮,大雄宝殿后方为新建成地藏殿,该寺各一齐天大圣府及听经亭,齐天大圣府后一绿茵竹林,现寺成为连江避暑胜地,占地面积约10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卓氏宗祠)卓姓出芈自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的后裔。楚威王有个儿子叫公子卓,其后代以祖字为胜,称为卓氏。(郡望堂号)堂号“褒德堂”后汉卓茂,是当时学识最渊博的人。为人宽厚、仁爱、恭敬。最初在丞相府当吏(小官)负责宫里的给事,后升密令,关心百姓像疼爱自己的儿子,举善而教(遇到好人好事就立即举出来做大家的榜样),没用几年,把社会风气治理得很好,汉武帝升他做太傅,封褒得候,历史人物)卓秋元,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坵祠村

  坵祠村位于连江县长龙镇东部,距长龙镇3公里,全村总人口759人,208户。海外人数5人,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历史上地名为名闻乡嘉贤上里,村里的支柱产业以生产茶叶、蘑菇为主。(孙氏宗祠)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   

建庄村

  建庄村,位于连江县东北部,距县城18公里。在秀丽巍峨的芦峰山麓西南面,呈盆地状,从中贯穿着一条县道“长马公路”和两条溪流,一条由东向西南而流,另一条则由东北流向西南。东与岚下村接壤,西与东湖镇交界,南邻下洋村,北与洪峰、苏山村交界,也是长龙镇政府所在地,另外还有镇卫生院、邮电分局、中小学、供电所、信用社等机关事业单位。   村落面积  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2300人,500户,辖6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   近年来建庄村贯彻党的政策,着力改革开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落建筑按新农村建设布局,排列得井井有序,交通十分便利,外村村民纷纷迁居到本村,这给建庄村的经济繁荣、富强带来了好势头。村党支部、村委会历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安全小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标兵单位、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支部等各种荣誉奖励。   现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7座,村落中有陈氏宗祠、阮氏支祠、邱氏支祠、林氏支祠,开元寺、圣堂寺、三宫坂宫、宜黄境宫、古井等交融出村落独特的魅力。其中陈氏宗祠开祖碧天公自晋永嘉年间入闽,先迁往宁德,后迁长龙宝仓(今长龙官仓下即关村下),他戎马一生,秉忠报国,清正廉洁,刚毅正直,功勋卓著,以威武而平定汀漳之扰乱,保固全闽,被皇帝召入朝中,追封为济南候,从此声名远播。陈氏宗祠于2005年重新改建,规模较大,雄伟壮观。   陈氏宗祠曾经是“二三”革命的会址,连江区红军领导叶飞、宗庄茂、林祥武等多次在官仓下陈氏祠堂组织群众参加革命。参加革命的群众有林兴官、陈妹妹、陈久坤、-宝、邱惠、阮立全、吴福锥、陈致财等。有一次红军领导正在开会,被-发觉派谴兵团围剿红军,叶飞领导红军马上转移开赴真茹村刘洋一带。-团兵见围剿不成便烧毁陈氏族人房屋127间。解放后政府得知这一情况,于1953年政府拨款重新建造民房7间,名为“建设厝”分给无依无靠的村民居住。其中林兴官担任红军“肃反”队队长,后转战古田壮烈牺牲。旗手陈妹妹在浦口战役中壮烈牺牲。林茂干曾任红军华东独立团参谋长,在 战役中牺牲。吴福生又名-夫,受红军秘密派遣作地下工作,曾担任-浦下乡伪乡长之职。以上几位被0追认为烈士。其余几位均发“五老证书”。   建庄村特色产品有蘑菇、茶叶、茭白、蔬菜等农副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山上还有松树、衫树、三月麻竹、六月麻竹、黄竹、蛎竹等,并可制成风味独特的各类笋干。建庄村是一个产品资源非常丰富的村庄。      

真茹村

  真茹村隶属长龙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连江县东北部,距县城34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东起马鼻镇交界,西至丹阳镇南洋自然村,南与长龙国有林场接壤,北与邻县罗源松山镇仅一山之隔,真茹村就是坐落在这崇山峻岭,流水潺潺的大自然怀抱中。村落面 积2.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365亩,耕垦面积780亩。现全村人口560人,141户,辖三个自然村,有(真茹村以钟、邱姓氏,外油自然村兰、雷姓氏,三角洋自然村兰、邱姓氏)5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95%,汉族人口仅占5%,是畲汉和睦共处的一个小山村,也是老区革命基点村。   据记载,该村在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曾有叶飞将军率领一批部队与本村游击队员驻扎本村“九湾座”山坳里开展革命活动。-反动派曾多次派兵围剿,都无济于事。   该村虽然处在一个偏僻的山区,但山高林多,自然条件好,是人们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好去处。如:外油自然村对面山(凡山)与马鼻鲤溪接壤。当你驱车外油,踏上青石小径,登上凡山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大海尽收眼底,侧耳倾听,轰轰烈烈的可门港开发区的机器声,声声入耳。若是赶上晴朗的清晨,一轮红日正向你微笑,让你领略到日出的美好景观。凡山丘岭多、山峰多、自然景观也多。如:将军洞、仙人潭、神仙脚印、古井等。这种美,是一种自然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倒下来;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延绵蜿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人到这里来开发、旅游。   我村水资源丰富,由于山高林茂,山场广大,有几条溪流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缓缓地从西向东往我村奔流,最后流入马鼻镇牛洋水库。清澈见底的溪水,香甜可口,可以解决广大的马鼻人民生活用水。   我村属于纯少数民族行政村,据历史记载兰、雷畲民始祖是从广东入闽,定居外油自然村,繁衍至今已有500多年,钟姓畲氏始祖是从龙岩长汀入福州连江真茹村定居,至今已有480多年。这里现仍保持着传统的畲族服饰及语言,畲族的传统习惯并没有改变。如:三月三的“乌饭”节,春节的男女畲歌对搭唱以及畲家拳,竹竿舞,龙凤配的婚礼等。勤劳善良的真茹畲民祖祖辈辈坚守着大山,为利用大山,开发大山而努力耕耘着。      

下洋村

  1、行政隶属及交通位置:下洋村为连江县长龙镇第一大行政村。全村人口3668人,占全镇人口3分之一,计有1043户。该村位于连江县东北部山区,海拔460米,距县城23公里。南接浦口镇(距5公里),北靠透堡镇(距8公里),西邻东湖镇、丹阳镇。管辖下当、圹口、新村三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   2、村容村貌:我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旧貌换新颜。全村绝大部分房屋都是三层以上高楼建筑,而且内外装修华丽,村内有两条平坦、宽敞的水泥路面主干道,条条小巷也都铺设水泥路面。村主干道及小巷都有明亮的路灯。才溪水电站水库就在该村,水库长达1.5公里,宽300米,弯弯曲曲,忽隐忽现。富丽堂皇的兴龙寺屹立在大水库旁,蓝天碧水,犹如空中楼阁,水库里每年都出产淡水鱼几百或几千担。这里既是游览胜地,又是钓鱼好去处。每年总有许多来自连江、福州等地钓鱼爱好者到来钓鱼观光。   3、历史人物:该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在土地革命中该村对革命作出较大贡献,梁仁钦烈士就是出生在该村。解放后该村人才辈出,有留美博士二人,大学生50多人,1996年该村就彻底消灭了青壮年文盲。   4、建筑景观:该村有崭新漂亮的“兴龙寺”二座,位于清澈见底的才溪水库旁,蓝天碧水相映衬,宛如空中楼阁,显得格外美丽。通往浦口的长浦公路“无崖头”曾有戚继光带兵路过时留下的“千人井”。无崖头深谷几百米,登上“大帽山”全县景观尽收眼底,晴天如用望远镜还能看到“金门岛。该村确是登山游览、钓鱼胜地。   5、物产经济:该村有茶园2860亩,五个较大型茶厂,其中三家为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近年来村民还大量发展蘑菇生产,并种植反季节蔬菜,为繁荣我村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岚下村特产大全




岚下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