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街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透堡革命-馆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3个姓,人口4404人。杨、黄、林三姓2893人,占63%。特产有炉峰茶叶、官圳蕹菜。改革开放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狠抓二、三产业。全镇茶叶加工厂11家中,北街村占6家。在外享誉的企业有多次评为省级先进单位的福州市天马制服公司、福建瑞华房地产公司、福建金海湾房地产公司、福建农艺房地产公司、南平艺龙房地产公司、汇福投资中国有限公司、钦州市金海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福建汇景房地产有限公司等等。村里建设了中心小学校址、村委会会址、淑娇幼儿园、北街市场。村中还有透堡镇政府、透堡卫生院、透堡信用社、透堡邮电分局等单位。2008年统计全村耕地面积1937亩,粮食产量842吨,水果产量650吨,肉类禽蛋产量148吨,蔬菜产量2365吨,社会总产值16077万元,其中建筑业产值6550万元,工业产值910万元,农业产值3485万元,商业、饮食业产值2000万元,交通运输业产值3132万元。村财政年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2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122108 | 350000 | -- | 查看 北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馆读村 |
馆读村在镇址西北部2.5公里。古时村口是罗源湾海域,经长期淤积成陆。在金鸡座地方地层中尚有堆积牡蛎壳。至今犹存崎坪尾,墩埭的海上地名。1987年市、县文物普查发现有青铜器时代陶瓷文物。传说古时村中有一-弃官回家设馆收徒教学,故名馆读。又云:始为乌山境,继有读中秘书于馆,故名馆读。现有一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全村23个姓氏。人口1434人。陈姓768人,占53.7%。该村是个革命老区村,历史上务农为生,改革开放后,特别1990年后狠抓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茶、花、果高优农产品办起茶叶加工厂,组织村民到全国各大城市搞建筑业经商务工。村中较大企业有金龙不锈钢有限公司,村里建了小学、村委会会址、老年人互助会会址、礼堂、鼎桥、外桥、后门桥等三座桥梁。据2008年资料显示,全村耕地面积657亩,粮食产量274吨,水果产量269吨,肉类禽蛋产量31吨,蔬菜产量405吨,社会总产值3927万元,其中建筑业产值800万元,工业产值150万元,农业产值1762万元,商业、饮食业产值400万元,交通运输业产值815万元。村财政年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29元。 |
塘里村 |
塘里村在镇址东南部,距镇址约半公里。古名“东里”,因“东”与塘音近,习惯称塘里。古时罗源湾曾延伸至塘里,可供通航。一度成为港口和货物集散地。后来逐渐淤积成陆。该村村南是岭兜自然村,两村合一。2008年全村31个姓,人口1392人。其中郑、杨两姓509人,占36%。其余陈、林、廖等姓,占64%。该村是革命老区村,宋代出了连江县有史以来唯一的状元郑鉴,郑思肖“铁函心史”名扬中外。灵佑尊王宫是全镇最大宫庙,是透堡文化娱乐中心。历史上是个菜苗基地,每年生产菜苗供应连江、罗源等乡村。1990年后因时因地挖掘生产潜力发展农业高优产品。以富余劳力迈向全国各大城市开拓建筑业、办商业。村中建塘里小学、村委会会址、透堡车站,村中企业有广东东莞朵妮纳服饰公司,福州正桥食品有限公司在这里落户开办加工生产蔬菜。据2008年资料显示,全村耕地面积632亩,粮食产量2664吨,水果产量236吨,肉类禽蛋产量58吨,蔬菜产量2708吨,社会总产值3299万元,其中建筑业产值750万元,工业产值220万元,农业产值1726万元,商业、饮食业产值500万元,交通运输业产值103万元。村财政年收入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28元。 |
陇柄村 |
陇柄村在镇西南部,距镇址仅1公里。因有鱼山脚后垄头而得名。历史上有称阪头、西安。2008年38个姓,人口1182人。其中杨姓803人,占68%。其余黄、林等姓占32%。这个村是革命老区村。明代杨崇六代同居,亲睦无间,扬名千里。改革开放后因地制宜发展粮食、茶花果等生产。大力发展建筑业、工商业。享有盛誉福建纵横集团(建筑业)福州市贝能软件公司、浙江云华纺织有限公司。村民在纵横集团牵引下纷纷加入建筑队伍。村中还成立采石队,开采陇柄山石料供应透堡马鼻一带建设房屋、道路所需,新建了陇柄小学、村委会会址、老年互助会会址,重建了损坏的月峰桥。成立育才基金会,奖励优秀学生,资助贫困生读书困难。据2008年资料显示,全村耕地面积575亩,粮食产量186吨,水果产量255吨,肉类禽蛋产量34吨,蔬菜产量303吨,社会总产值8056万元,其中建筑业产值5920万元,工业产值230万元,农业产值1406万元,商业、饮食业产值300万元,交通运输业产值100万元。村财政年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6元。 |
南街村 |
南街村是老区革命基点村。是土地革命时期,连罗革命领导者杨而菖的故乡。该村2008年57个姓,人口2817人。杨、林姓1654人,占60%。村中建于梁大通元年(527年)净安寺是全县佛教最早建造寺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村中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基础,面向全国各地发展建筑、工商等企业。规模较大有上海和润置业有限公司驻河南商丘开发公司、贵州世纪工程公司等。该村是透堡镇商业区,建有综合市场一座,有30余间商店。新建南街小学、村委会会址,并有透堡供销社、透堡中学、同心基金会办公楼。据2008年资料显示,全村耕地面积1299亩,粮食产量538吨,水果产量433吨,肉类禽蛋产量145吨,蔬菜产量717吨,社会总产值10660万元,其中建筑业产值2490万元,工业产值860万元,农业产值3050万元,商业、饮食业产值3500万元,交通运输业产值760万元。村财政年收入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8元。 |
西门村 |
西门村是老区革命基点村,村中棋盘堂是辛亥革命光复会址。有黄花岗72烈士的黄忠炳、王灿登两人。该村2008年58个姓,人口3650人。黄姓有1784人,占52%。1990年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积极开拓建筑业、商业、服装业。闻名的企业有福建正德房地产公司、湖北昆仑房地产公司、厦门海洋岸西岸投资公司、上海荣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景德镇金汇房地产公司、贵州铜仕东信房地产有限公司、贵州名城工程公司。村中新建西门小学、村委会会址和环城桥、加陇桥、高墙桥、龙溪桥。据2008年资料显示,全村耕地面积1751亩,粮食产量698吨,水果产量712吨,肉类禽蛋产量118吨,蔬菜产量814吨,社会总产值11612万元,其中建筑业5000万元,工业产值1050万元,农业产值3264万元,商业、饮食业产值1100万元,交通运输业产值1198万元。村财政年收入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0元。 |
龙头村 |
龙头村在透堡东部,距镇址2.5公里。在罗源湾边。因山形象龙头而得名。2008年全村41个姓,人口1762人。主要聚居刘姓,人口1253人,占71.2%。这个村是革命老区村,明嘉靖间为抗御倭寇在龙头山建烽火台。现存遗址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相应发展浅海滩捕捞、滩涂海产养殖。以及向外开拓运输业、商业、建筑业。盛辉物流集团与盛丰物流集团的运输业务已遍及全国。尚有福建康特大酒楼等企业。海产品鲶肉、鲶卤是龙头特产,味道可口,营养丰富。村中新建村委会会址、文化中心、老年互助会会址、小公园,规范化海堤1000多米。据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全村耕地面积512亩,粮食产量306多吨,水果产量70吨,水产品产量1004吨,肉类禽蛋产量25吨,蔬菜产量201吨,社会总产值4580万元,其中建筑业产值965万元,工业产值471万元,农业产值1308万元,商业、饮食业产值500万元,交通运输业产值1336万元。村财政年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0元。 |
尖墩村 |
尖墩村是透堡第二大村。在透堡东部,离镇址2公里。紧靠罗源湾。因村民迁入村中时有“鱼丸里”、“墩厝街”、“梨园里”三个尖锐的墩,村名因号“尖墩”。原有上澳自然村,已移尖墩三叉路建房定居。田乾自然村也与尖墩连成一片。村中设一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全村50个姓,人口3738人。其中王姓2500人占66%。这个村是革命老区村,是抗日战争出生入死,歼灭日军有生力量,号称“孤胆英雄”烈士王明星家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改革开放后农、鱼、工商业齐头并进。较有名望企业有香港英华制衣厂有限公司、南平艺龙房地产公司等。加强浅海滩捕捞外,利用滩涂得天独厚优势,大力发展养殖对虾、虫寻 、涂鱼(跳鱼)、蛏等产品。村中新建村委会会址、老年人互助会会址。砌建规范化海堤2000余米。据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全村耕地面积1770亩,粮食产量830吨,水果产量120吨,水产品产量1296吨,肉类禽蛋产量137吨,蔬菜产量533吨,社会总产值10648万元,其中建筑业产值4100万元,工业产值912万元,农业产值3160万元,商业、饮食业产值1500万元,交通运输业产值976万元。村财政年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0元。 |
北街村 |
北街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透堡革命-馆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3个姓,人口4404人。杨、黄、林三姓2893人,占63%。特产有炉峰茶叶、官圳蕹菜。改革开放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狠抓二、三产业。全镇茶叶加工厂11家中,北街村占6家。在外享誉的企业有多次评为省级先进单位的福州市天马制服公司、福建瑞华房地产公司、福建金海湾房地产公司、福建农艺房地产公司、南平艺龙房地产公司、汇福投资中国有限公司、钦州市金海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福建汇景房地产有限公司等等。村里建设了中心小学校址、村委会会址、淑娇幼儿园、北街市场。村中还有透堡镇政府、透堡卫生院、透堡信用社、透堡邮电分局等单位。2008年统计全村耕地面积1937亩,粮食产量842吨,水果产量650吨,肉类禽蛋产量148吨,蔬菜产量2365吨,社会总产值16077万元,其中建筑业产值6550万元,工业产值910万元,农业产值3485万元,商业、饮食业产值2000万元,交通运输业产值3132万元。村财政年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2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