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福州 >> 连江县 >> 筱埕镇 >> 官坞村

官坞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官坞村谷歌卫星地图)


官坞村简介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位于黄岐半岛西南部,三面环山,是黄歧湾最中心的渔村。与马祖列岛一水之隔,东邻安凯镇,北靠可门港,西接大埕村,南对马祖岛,距县城35公里,省二级公路官安线横穿全境,离罗长高速公路半小时路程,长乐国际机场1小时路程,海、陆交通非常便捷。整个村庄曾由外沃、中沃、里沃三个自然村组合而成,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其三个自然村目前已毗连为一体。
  官坞村全村926户,3515人,总面积近2万亩,其中陆域面积近1万亩,海域面积1万亩,陆域中山地面积8500亩(林地4500亩),耕地面积450亩,其他面积500亩,海域中养殖海域面积5000亩。森林覆盖率60%,绿化率35%。
  〔村风村貌〕官坞村民风淳朴。近年来,村党委、村委会一班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带头带领群众自主创新,发展经济。村集体创办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实行“订单农业”,从而全村形成海水养殖、近内海捕捞、水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2010年社会总产值2.3亿元,人均纯收入2.6万元。村里新建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省级示范性敬老院,一座3000平方米“临海公园”,并配置了部分健身器材,还在全县率先建起一座村级骨灰塔(楼)。全村100%村民建起了新村,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走在福州市的前列。建立养老金制度,成立了村级福利基金会,每月为60岁以上老人分发养老金,还建立奖学金、奖教金、孤寡老人集中供养、殡葬金等社会福利制度。全村100%村民参加了新农合,医保费由村集体负担。日本水产专家山蒲昭雄来官坞村视察时,由衷地赞叹道:来官坞村,让我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官坞村党委2001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第八届文明村”,2005年被授予“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2006年被CCTV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等殊荣。
  〔历史人文〕官坞村旧称福建省连江县宁善乡崇德里二十六都现龙境,寓意为官船停泊的港湾。自古便有官方船队运盐往上海、江浙一带,途经此地避风补给,因尔得名。改革开放以来,官坞村人才辈出,代表性人物为现任0连江县委正科级组织员,下派官坞村-林哲龙,200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连江县建国以来唯一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林哲龙锐意改革,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走上一条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建筑景观〕官坞村现尚留明清时代抵抗倭寇来袭的石屋,自然景观资源尤其丰富,状元帽、观音岩、龙井、笔架山星罗棋布,寺庙、老街、祠堂、小溪、海礁错落其中,牧笛与渔歌相映成趣,散发着沿海渔村独特的魅力。
  〔物产经济〕官坞村以海水育苗、养殖、近内海捕捞、加工为主打产业的纯渔业村。“连杂一号”海带苗连续七年出口日本,村办海带育苗场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良种海带种苗基地,并被国家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列为863科技项目,还被中科院院士藻类权威专家曾呈奎誉为“中国海带之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122111 350000 -- 查看 官坞村谷歌卫星地图

官坞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官坞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南山村

  南山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南山村系连江县筱埕镇行政村,位于镇区东北部10公里,村落林地3700亩,全村423人,134户,管辖对洋、斜马二个自然村以及观音坑兴锋寺、牛岱水库等。   【村风村貌】南山村历史上地名为二十六都,又称麟峰境,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祖居福清城南星桥乡五龙村,迁此至今200余年,传承九世,村境海拔500米,居高穿村,临海僻壤,九十年代后期,县委、县政府启动“造福工程”将南山村整村搬迁至筱埕后沃海边建新村。   2002年中期福建省省委、省政府将南山村列为省定贫困村。根据扶贫工作布置,将省公安边防总队、省船舶集团公司、马尾造船股份公司挂点帮扶。先后投资350万元对村主干道、村内小干道以及房前屋后的水泥路铺设工程,修建水塔、自来水管、帮助完善村部和幸福楼的修缮和装修工程。   2005年被福州市评为“卫生村”;   2006年底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百例精选》村。   【物产经济】村办企业“福建省连江永富海产品冷冻厂”以加工海带系列产品为主,年加工干品达2000吨以上,产品供不应求,注册商标“蓝海”品牌。   

凤贵村

  凤贵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连江县筱埕镇凤贵村位于黄岐半岛西南部,依山傍海,东为黄岐镇赤沃村,西邻全国十大魅力乡村之一--官坞村,南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北接安凯乡安海村、距县城连江仅40公里,省会福州90公里,离罗长高速公路仅30分钟车程,长乐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省二级公路官安线贯穿村内全境,海陆交通便捷。   凤贵村原隶属于官坞大队,1981年成立凤贵大队,1984年改为凤贵村民委员会,管辖一个长岗自然村。全村135户、人口545人,村民小组4个。耕地面积124亩,山林林地1067亩,森林覆盖率为75%,绿化率为45%;海域面积1000多亩,大小船只百余艘,以海水养殖与近海捕捞并举的海滨渔村。   【村风村貌】凤贵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创造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带领村民自主创新,发展经济下大力度进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资修建了拦溪坝水库一座、观音坑水库引水工程、新建小学教学楼、村委办公楼、安装电灯、修建公厕、村内便道,程控电话、闭路电视以及通海道路等。同时,全村95%以上村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省级公路官安线贯穿村内全境,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大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便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历史人文】凤贵村地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在海面上眺望,群山形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村前面突出部山峦起伏形似凤头,右边筱埕镇定海村山峦,左边黄岐镇赤沃村山峦形似一对凤翅,故名凤贵。    凤贵村有人类居住历史悠久,史称福建省连江县宁善乡崇德里二十六都凤贵境,凤境尊王宫联云:“神灵民安传百世、峰境信仕敬千秋”。姓氏以卢、林为主。凤贵村年轻一代带着远大的理想,已经走向外面大城市,留下的是千百年不变的历史文化。位于海边有始建于清代的大王宫,尽管建筑面积不大,足以见证信仰文化。内奉蔡吉虎大王、临水陈夫人,妈祖娘娘等神灵。每年一年一度的春节和元宵节信男信女朝拜络绎不绝,成为不典型的海滨渔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物产经济】凤贵湾海域是黄岐湾的一部分,也是每年初夏鱼虾回游产卵之处,更是海水养殖生产的理想海域,素有“鱼米之乡”,丁香鱼“王国”之称。村两委根据本村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巩固传统的海带养殖与近海捕捞作业并举生产。同时,大力促进鲍鱼等高优特养殖生产项目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加大海水育苗,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步伐。目前,全村有海水育苗企业一家、腌制海带企业一家;2006年全村水产品产量达2500多吨,社会总产值达750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全村干群正以饱满的热情,同心协力,与时俱进,为创建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凤贵而努力。   

蛤沙村

  蛤沙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蛤沙村系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第四大行政村。位于连江县东部,黄岐半岛西南部,连江母亲河敖江入海交汇处,与马祖列岛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距县城27公里,因本村盛产花蛤而得名。村落面积1.2平方公里,现全村865户、3085人。   【村风村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文明待人,社会和谐;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历史人文】蛤沙建村于唐末,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但由于海上交通便利,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明洪武年间,蛤沙建镇,置巡检司,建城堡,“始置河泊所于蛤沙,开征渔税”,一时渔船穿梭,商贾云集,市面繁华。解放后,村民们普遍重视教育,家乡出了不少国家干部,还有部分艺术家,企业家,如导演、作家、书法家、摄影家、盆景艺术家等,声名远扬。这里也是文学的故乡,奇特的自然景观给予人们无限的遐想,孕育出许多美丽的传说;世代流传的民谣、歌谣承载着几多的梦想与追求。    【自然、人文景观】 蛤沙村三面环山,面临大海。村后山峦叠嶂,雄伟俊俏,怪石嶙峋,形状各异。村前,碧波荡漾,群鸥翱翔,岛屿棋布,景致独特。海岸曲折绵长,沙滩海域广阔。登临高山之巅,北瞰大官板垦区一马平川,罗源湾风光旖旎;南观沧海烟波浩瀚,船影点点,马祖列岛尽收眼底。晨起看海上日出,更是一道难得的奇观。山海相依,景色宜人,亦诗亦画,叹为观止。千年的历史积淀,境内文物古迹甚多,有古沉船,古城堡,古炮台等遗址,名人摩崖题刻,这些人文景观,使蛤沙更加绚丽多姿,是一个旅游投资的好地方。   【物产经济】地处沿海,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渔盐之利,舟揖之便”。养殖、捕捞、海上工程作业为我村三大支柱产业,花蛤、乌鲶、丁香鱼、鳗苗为本村“四大宝藏”。养殖品种繁多,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等,捕捞以近海为主。近年来,海上工程作业蓬勃发展,共有工程船9艘,其中1000吨以上就有6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里的群众敢想敢闯,勤劳致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纯收入可达6000元,社会总产值近亿元。   

蛎坞村

  蛎坞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蛎坞村位于筱埕镇西北部,三面环山,与马祖列岛一水之隔,东邻东坪村,西邻蛤沙村,南对马祖岛,北邻坑园镇上、下元村,距县城30公里,省二级公路官安线,上定公路横穿全境。   全村385户、1330人,总面积1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80亩,山地面积76000亩“有林面积5400亩”海域面积3500余亩)船只百余艘,以海水养殖与近内海捕捞并举的渔村。   【村风村貌】改革开放以来,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带头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海水养殖近内海捕捞,水产品加工产业。使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共投资130多万元,修建了拦溪坝水库引水工程,新建了小学教学楼、村委办公楼、村内水泥路、排污管道、安装电灯、程控电话、闭路、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通信、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95%村民建起了新房,改变了村容村貌。    【历史人物】蛎坞建村于唐末,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但由于海上交通便利,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杰出人物:余昌远,男,汉族(1916-1990年),是黄埔军官学校第十八期毕业,曾任-陆军师参谋长,解放后,又在军政大学毕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务科学事教员。    【建设景观】蛎坞村三面环山,面临大海,村后山峦叠嶂,雄伟峻峭,怪石嶙峋,形状各异,村前其地形如布袋,又名布袋沃,为天然避风港,台风季节,定海、筱埕及途径此地船只常进港避风,自然景观优美。   【物产经济】蛎坞村以海水养殖,养殖品种繁多,有海带、牡蛎、虾、蟹、鳗鱼等,近内海以捕捞为主。水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纯渔业村。近年来,这里的群众敢想敢闯,勤劳致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纯收入可达6000多元。   

东坪村

  东坪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连江县筱埕镇东坪村位于海峡西岸的黄岐半岛西南突出部,与马祖列岛一衣带水,是筱埕镇唯一的老区基点村。东坪村地理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捷,背靠东山,面临天然良港“布袋沃”,是附近渔民避风之首选。省二级公路官安线穿村而过,距县城凤城仅31千米,省会福州市81千米,离罗长高速公路26分钟车程,长乐国际机场1小时的车程,建设中的可门港更是近在咫尺。   本村原名金峰、东园,分十三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78户3024人,村土地总面积2万亩,其中陆地面积8000多亩,海域面积(包括滩涂面积)12000亩,陆地面积中林地面积4000亩,耕地面积450亩;海域面积中可养殖面积1000亩,森林覆盖率65%,绿化率33%。   【村风村貌】东坪村民风纯朴蔚然,村民勤劳成风,敬老爱幼之风尚遍及全村。近年来,为创造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开拓创新。多渠道筹资修建了村农贸市场和生产码头,通校水泥路,为了开发东山旅游区修建了通山公路。为解放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本村96%的村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了纪念五显大帝舍己救人,在每年的端午节(五显大帝诞辰日)举行声势浩大的迎神踩街活动,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观赏,已成为我村的一大风俗。   【历史人文】东坪村晚唐时期就有人类居住,距今已有1000多的历史,当时的郑桥头、古楼顶遗址尚存。本村史称福建省福州府连江县宁善乡崇德里廿七都金峰境。本村曾有东山弥勒禅寺数十僧众抗击倭寇的历史。   【建筑景观】东坪村历史悠久,有尊严巍峨的无敌王宫、五显大帝宫(天仙府)、泗洲文佛庙、元帅庙、清凉池、台湾省台北芦下出水巡守的陈池姜三王爷神船庙,有千年历史的塔坑石塔、察院墓以及先民遗址郑桥头,建于北宋开宝三年(1970年)的东坪东山弥勒禅寺更是善男信女及旅游爱好向往的地方。   【物产经济】东坪村背山面海,东有辽阔平坦的田园,历来农、渔、养并重。改革开放后,为发展社会主义农村经济,村两委根据传统作业,巩固了海带、牡蛎等养殖。同时引进台资成立了健元食品有限公司。为了改革单纯农、渔、养生产的局面,走水产品精加工的道路,办起了连江天源水产有限公司,绿园海带加工厂,以及大型养猪场。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本村的经济发展,2009年全村社会总产值781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7015元。全村干群正以饱满的热情,为创建文明、富裕、和谐的新东坪而奋斗。   

逻回村

  逻回村概貌   逻回村系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一个行政村,位于黄岐半岛东南部,依山临海,山峰彩丽,海滩辽阔,跨距县城30公里、镇3公里,水陆交通便捷,村落面积 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490人,170户,4个村民小组。   我村进一步推进创建“平安逻回”的建设,构筑和谐社会,为海西建设添砖加瓦,经过干部群众努力、开拓、进取,数年来被福州市连江县授予文明单位、文明安全小区等荣誉称号。   逻回村旧属连江县管辖,旧称岭善乡崇德里二十七都乐平境。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成功之子郑经在台湾逝世,福建总督姚启圣驻兵逻回村,准备收复台湾,第一次由定海出兵,因风向不利返回驻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逻回村出兵一举收复台湾,统一祖国,当地曾流传姚启圣从逻回村出兵多少人,收复台湾后班师回来兵员不减,为纪念这位体恤民情,严格治军的好将领,在村建了“姚公祠”,清政府在岭边立有一块“文官下桥,武官下马”的石碑,传为佳话。   村白马尊王庙始建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由于破损,在原址大王宫基础上扩建,面积1034平方米,现为村民活动礼堂。   逻回村为纯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村,是连江县水产养殖(海带苗、紫菜苗、对虾苗、鲍鱼苗、牡蛎、牙鲆等)综合性育苗以及丁香鱼、飞鱼籽冷冻加工、制冰的主要基地。   在村落地生产开发的项目,中日合资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和天源水产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台湾独资徐庆堂水产养殖公司、海拓水产养殖场、村牙鲆养殖场、龙井酒厂等企业,为这片神奇的火土增添了光彩。   

埕口村

  埕口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连江县筱埕镇埕口村位置黄岐半岛西南部,二面环山,是定海湾的最中心渔村。与马祖列岛一水之隔,东对黄岐半岛,北邻大埕村,西邻逻回村,南邻筱埕村距镇所在地1公里。离县城30公里,定海湾公路横穿村落全境,离省二级官安路半里,海、陆交通非常便捷,现全村205户、728人,总面积240亩,其中陆域40亩,海域养殖面积120亩,其他面积100亩。   【村风村貌】埕口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勇敢。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子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带头带领群众自主创新,发展经济,现有大小船只100多艘,其中250马力以上有20多艘,形成了以近海捕捞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村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2005年村民15户合建一座2000平方米高楼住宅;村路纵线直穿江边码头,从而全村渔业生产迅速发展,评为全镇渔业捕捞生产先进村。    【建筑景观】埕口村古称福建省连江县宁善乡崇德里二十七都新江境,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现尚留1442年玄帝宫,也有2005年从海上飞来“文物太平王”神船的新庙,村落中宫庙,教堂、古井、祠堂、老街、海礁石龟,每逢正月十五日庙会,人山人海,灯笼长街,队伍载歌载舞,丰富多彩,通宵达旦,散发着沿海渔村的独特魅力。    【物产经济】埕口村以近海捕捞为主的纯渔业村,年鱼产品总量万吨以上,是全镇近海捕捞的渔业重村。   

大埕村

  大埕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连江县筱埕镇大埕村位于黄岐半岛西南部,依山傍海,东对马祖岛,北接官坞村,南临镇政府所在地筱埕村,距县城连江37公里,省会福州87公里,省二级公路官安线横穿全境,离罗长高速公路30分钟车程,长乐机场1小时车程,海陆交通便捷。   全村由大埕、象段两个自然村组成,分九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85户2423人,村土地总面积14000亩,其中陆地面积5000多亩,海域面积9000亩,陆地面积中林地面积2500亩,耕地面积300亩;海域面积中可养殖面积2000亩,森林覆盖率60%,绿化率35%。   【村风村貌】大埕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创造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带领群众自主创新,发展经济,下大力气进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资修建了大埕村避风港,极大方便了村民的海上生产和海产品贸易流通。修建了农贸市场和通海生产码头、尖峰通村水泥路,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进一步改观,同时,积极兴资办学,尊师重教。全村95%以上的村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每年一度的大埕元宵灯会张灯结彩,盛况空前,已成为我村一帧精美的名片。   【历史人文】大埕村有人类居住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有“闽族人”散居,秦、汉时形成“亭”,晋代得村名“大亭”,建村至今1700年,史称福建省连江县宁善乡崇德里二十七都莲亭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历史上曾涌现出抗清名士陈子贞等一批爱国志士。   【建筑景观】大埕村之东北角现存有汉、宋时代摩崖石刻,村北有晋代古村遗址,村南有晋至清代墓群。出土的文物丰富多彩,有西晋铜镜、纪年墓砖、百炼钢刀、鸡首壶、钵、罐等收藏在连江县博物馆。村内有历史悠久、尊严巍峨的文武太平王宫祖庙、华光大帝宫、大爷、二爷庙等、山溪里永宁禅寺曲径通幽,风景迷人,后沃千米沙滩旅游开发前景看好,将来必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处。   【物产经济】大埕后沃海湾是黄岐湾的一部分,也是鱼虾回游产卵之处,更是海水养殖生产的理想海域,素有“金罗盘”之称。村两委根据本村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巩固海带、牡蛎等传统的养殖生产,大力促进鲍鱼、大黄鱼等高优特养殖生产项目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加大海水育苗、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步伐,目前,全村有海水育苗企业5家,海带、牡蛎加工厂2家、海藻饲料加工厂3家,实现了育苗--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福建省水产厅水产育苗繁殖试验中心、天源水产有限公司、日兴水产有限公司、大统和冷冻加工厂等四家企业的落地生产,极大的带动了本地区经济发展,2009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1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53元。全村干群正以饱满的热情,同心协力,与时俱进,为创建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大埕而努力。   

筱埕村

  筱埕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筱埕,系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政府所在地,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黄岐半岛南侧突出部定海湾内,处于通往上海、浙江的主航道上。前后临海,西接陆地,南与马祖岛隔海相望,为闽都福州的一座沿海重镇,距县城36公里。   【村落与居民】筱埕全村面积(包括海区在内)约6平方公里,人口5195人,1495户,村民小组10个。   【村风村貌】民风淳朴,民众诚实,举止文明,姓氏众多,大家夙兴夜寐,和睦相处。2004年荣获连江文明村称号,2005年荣获福州市农民体育活动先进村称号。   【历史人文】已有近2000年历史,久负盛名,古称小亭。汉朝即有小亭村,隋朝称江亭,清朝称小埕。这里人文荟萃,风光旖旎,地理优越,物产丰富,港湾宽阔,适于南来北往的船只停泊,是五花八门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新中国成立前即有电灯照明,曾被誉为“小上海”。   筱埕,最早为闽越族聚居地。汉末晋初,中原汉族人民为避战乱,多举家迁徒八闽,他们之中一些人见筱埕依山傍海,利于发展农渔商贸,遂在这里居住下来,与当地闽越族人合居。唐光启年间(公元885-887年),闽王王审知自河南携八姓入闽,亦有部分迁入筱埕,他们带来了中原汉族人的文化,促进了八闽生产的发展。随着迁入筱埕的汉族人数逐渐增多,闽越族逐渐被汉族所同化。   宋朝之前,筱埕曾有一港,贯通前后澳,名“龙舟港”,长三、四百米,宽三、四十米。相传古之龙舟竞渡,均在港内进行,故名龙舟港、后被泥沙淤塞,遂为平地。成为居民聚居中心,更名为“龙舟港”。至今为止,每年端午节海上龙舟竞渡依然热闹非凡。   筱埕历史上有卷可查者,出有三品官两人:防文锡,进士出身,官至大理寺丞;邱兼善,进士出身,官至兵部郎中。三品以下20余人。   【建筑景观】全村的名胜古迹历史相传的有:川街品井七星桥、五虎拦门西城围、三山三岭两大洞、东锣西鼓烽火台、东山顶上元帅峡、水中暗存龟牛石、北麓古墓积孵蛋、西山南腰弥勒佛、仙人挑担双石磷、后港还有舌头岩。此外,主要的景点还有:   文物太平王宫。文物太平王黄助、黄通(一说郑通)于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分别金榜题名,高中文武状元。唐宣宗大中十三年,朝廷封二人为“大将军”,“皇命钦差”海南巡狩。咸通元年,奉旨往“暹罗”(今泰国)追贡。凯旅途中,路经筱埕海面遇台风袭击罹难身殁,葬于筱埕西山的茹园坪,迄今古迹犹存。因其威灵显圣,唐末梁初,民众就已尊之为神,称“文物太平王”。广大民众有感于“两王”恩泽四海、惠及万民,声威远播,遂世代沿袭,至今依然善信络绎不绝,庙内香火旺盛。由于种种原因,太平王宫几经废圮,几度修建。于2004年重建竣工,斥资230余万元的大王宫仿古融今,雄伟壮观,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各地信士。在世代民众心目中,太平王与“妈祖”一样也是人民的海上保护神。长期以来形成的太平王文化是与马祖文化相近的民俗文化。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   西山健园。西山纳瀚海之精华,聚江亭之灵秀,是古时民众登高观光之处,现已建成融登高、晨练、健身、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公园。   黄湾岛。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地势独特,视野广阔,近年已被开发为旅游胜地。每年均有很多游客来此观光度假,是观日出、找小海、垂钓、野炊的好去处。   【物产经济】筱埕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盛产各种鱼类、贝类、蟹类、虾类。黄瓜、带鱼、鳗鱼、白力为四大经济鱼种,琴虾(俗称虾菇)干、丁香鱼干、虾皮、炊鱼是鱼干、牡蛎干、盐渍海带更是闻名遐迩,畅销海内外。   50年代就开始养殖海带,继之养殖品种逐渐增多,有贻贝、牡蛎等等,近年更是大兴网箱养鱼,养殖的品种有:鲍鱼、真鲷、石斑鱼等,目前已初步形成海水养殖、内海捕捞、海上运输和水产品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筱埕经济的发展。   

官坞村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位于黄岐半岛西南部,三面环山,是黄歧湾最中心的渔村。与马祖列岛一水之隔,东邻安凯镇,北靠可门港,西接大埕村,南对马祖岛,距县城35公里,省二级公路官安线横穿全境,离罗长高速公路半小时路程,长乐国际机场1小时路程,海、陆交通非常便捷。整个村庄曾由外沃、中沃、里沃三个自然村组合而成,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其三个自然村目前已毗连为一体。   官坞村全村926户,3515人,总面积近2万亩,其中陆域面积近1万亩,海域面积1万亩,陆域中山地面积8500亩(林地4500亩),耕地面积450亩,其他面积500亩,海域中养殖海域面积5000亩。森林覆盖率60%,绿化率35%。   〔村风村貌〕官坞村民风淳朴。近年来,村党委、村委会一班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带头带领群众自主创新,发展经济。村集体创办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实行“订单农业”,从而全村形成海水养殖、近内海捕捞、水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2010年社会总产值2.3亿元,人均纯收入2.6万元。村里新建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省级示范性敬老院,一座3000平方米“临海公园”,并配置了部分健身器材,还在全县率先建起一座村级骨灰塔(楼)。全村100%村民建起了新村,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走在福州市的前列。建立养老金制度,成立了村级福利基金会,每月为60岁以上老人分发养老金,还建立奖学金、奖教金、孤寡老人集中供养、殡葬金等社会福利制度。全村100%村民参加了新农合,医保费由村集体负担。日本水产专家山蒲昭雄来官坞村视察时,由衷地赞叹道:来官坞村,让我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官坞村党委2001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第八届文明村”,2005年被授予“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2006年被CCTV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等殊荣。   〔历史人文〕官坞村旧称福建省连江县宁善乡崇德里二十六都现龙境,寓意为官船停泊的港湾。自古便有官方船队运盐往上海、江浙一带,途经此地避风补给,因尔得名。改革开放以来,官坞村人才辈出,代表性人物为现任0连江县委正科级组织员,下派官坞村-林哲龙,200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连江县建国以来唯一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林哲龙锐意改革,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走上一条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建筑景观〕官坞村现尚留明清时代抵抗倭寇来袭的石屋,自然景观资源尤其丰富,状元帽、观音岩、龙井、笔架山星罗棋布,寺庙、老街、祠堂、小溪、海礁错落其中,牧笛与渔歌相映成趣,散发着沿海渔村独特的魅力。   〔物产经济〕官坞村以海水育苗、养殖、近内海捕捞、加工为主打产业的纯渔业村。“连杂一号”海带苗连续七年出口日本,村办海带育苗场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良种海带种苗基地,并被国家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列为863科技项目,还被中科院院士藻类权威专家曾呈奎誉为“中国海带之乡”。   


官坞村特产大全




官坞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