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社区居委会隶属于凤山镇人民政府,地处罗源县城关中心地带,其管辖范围:东至罗川中路,西至东环路,南至莲花山脚,北至工商管理局,共有东环新村东侧、莲花东区、府前新村、马祖新村、通海路、凤南东路、环卫宿舍、天福花园、福源花源、华林御景、富丰小区等11个居民住宅小区,其中商品房116幢,小别墅115幢,四合院民房471座,由于东门社区辖区范围大,新老建筑共同存在,故人口分布复杂,目前本社区总户数为3262户,总人口为11417人左右,流动人口214人左右,社区内有电信、卫生院、农行、建行等多个单位,同时还有罗源中心市场、各类商店、酒家、小吃、美容美发店等。为适应新形势需要,社区居委会积极利用南溪公园场所,为居民晨练、健身提供条件,并成立老人星光活动中心、文明安全小区。社区以文明居民为阵地,开展各项教育、学习宣传活动,提供便民利民服务设施,目前社区经济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安全保卫等条件都很优越,居民素质整体提高。
为了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东门社区居委会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精神,围绕镇党委镇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精神文明、社区治安物业服务、环境卫生等各项管理工作,引导居民遵纪守法,倡导“六提倡六反对”,全力打造和谐文明幸福新社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123100 | 350000 | -- | 查看 东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门社区 |
南门社区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南部,东到罗厝溪,西至土地巷,北至凤蝶广场,南至圣水山。社区有21个居民小组,2533户,总人口8380人。社区工作人员7名。 社区内有烟草、交通、交警、公路、电影、医药、外贸、工商分局、水产公司、技术监督、粮种公司、币油公司等单位。建有凤蝶公园、溪边公园、南门圣水公园、四个老人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就学入托、医疗保健、金融商贸、休闲购物、保险中介、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治安报警网络等10多个服务网点。 近年来先后荣获市安全小区、市文明安全小区、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正进一步按照加强社区管理、强化社区功能、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事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弘扬“以民为本、 以德为先、以诚为范、以爱为基”的社区精神,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大力挖掘社区资源,努力把南门社区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舒适、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城市社区。 |
闽凤社区 |
闽凤社区是罗源县凤山镇新成立的一个社区,地处罗源县城区北部,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管辖范围:东至环岛路;西至北环城路;南至金凤小区;北至北外路。共有农业银行宿舍、东大新村、岐阳南路、金凤小区、闽星花园、佳诚小区、岐阳小区、岐阳路、岐路北路、岐阳新村、闽源商城、北环城路等居民住宅小区。目前本社区总户数2699户,实有人口为8699多人。社区内有-、电力公司、附属小学、超市、罗源一中、实验幼儿园、电信局、移动公司、林业局等多个单位,同时还设有服务性实体,有各类商店、酒家、小食店、美容美发店、幼儿园、学校等。 闽凤社区是我县的示范性社区,近年来相继被授予“福建市级零犯罪社区”称号、省、市、县三级平安社区、福州市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社区、福州市和谐社区、市级卫生示范社区、绿色小区等荣誉。 社区积极探索建设新路子,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成立了居民议事会、关工委、妇代会等比较齐全的组织,同时推行党员身份亮相制度,倡导社区党员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义务奉献为居民”,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作用,为居民服务。 激活文化细胞,丰富社区文化,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先后成立了岐阳新村老人活动中心、闽星花园老人活动中心,开展了“难忘今宵”庆建国60周年文艺晚会等活动,创建人文社区,大力开展每一次的“邻里节”、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在小区内评选“文明楼群”、“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活动,激励居民从家庭做起,从自身做起,弘扬文明新风。 一个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利关系和谐、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文明社区正在形成。 |
凤美社区 |
凤山镇凤美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11年9月,是凤山镇政府新成立的年轻社区。其服务区域东至余家塘、西至罗川中路、南至东外路、北至竹兜居。区内有东家林、佳美小区、闽辉新村、金福花园、方新小区、竹兜、余家塘、华美花园、永同信花园、青禾家园、万豪城市广场、蓝波湾、东方星城共13个居民小区。目前社区总户数为3058户,总人口10221人,其中常住人口1566户,5009人(指户口已迁入的居民);计生迁入544户,共1722人(其中男881人,女841人);流动人口720人,其中流入人口613(以四川、江西、重庆居多),流出107人。低保9户17人、“三无人员”1名、孤寡老人1名。目前社区共有党员16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辖区内有地税局、法院、检察院、罗源三中、广电局、教育局、人才市场、科技文体局、银行、光荣院等10多家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全县最大的运动场、体育馆、电影院、游泳池、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等九大中心建筑群使凤美社区成为全县体育、文化中心及重要的居民休闲活动场所;辖区内有近600家服务性实体,超市、医疗卫生机构、宾馆、酒楼、幼儿园、美容美发、风味小吃等一应俱全。社区办公场所面积155平方米,社区工作人员8名。社区居委会设有:警务室、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流动人口站,劳动保障工作站,义务巡逻队等。辖区内有多面社区公示栏、宣传栏、党务居务公开栏,定期公示社区信息和各方面的宣传教育内容以及社区居民所关心、关注的事情。凤美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辖区的广大党员、居民群众,同心协力,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节能环保、文明卫生、友爱和谐”的新型社区。 |
凤嘉社区 |
凤嘉社区居委会(原东区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3年5月,因城区不断扩大,2011年东区社区拆分为凤嘉、凤美两个社区。凤嘉社区地处县城东南郊,辖区范围:东至渡头新桥、西至罗中路、南至南溪、北至东外路。服务区域内有嘉禾、凤凰城、阳光、闽星佳园等4个封闭式居民小区;有环保局、技术监督局、水务公司、审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国税局、港务局以及凤山镇政府等7个单位。社区有工作人员8人,支部党员16名;共有20个居民小组,3468户,人口9040人,其中:常住户数1261户3632人。低保户3户,伤残军人1人,2012年居民医保参合1112人。 近年来,凤嘉社区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在县、镇领导的关怀下,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以“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难、解群众所忧”的服务宗旨,不断探索社区服务工作的新路子,取得了优异成绩。2008年获得镇综治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获得县计生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获得镇执行责任状优胜单位等称号。 社区机构健全、服务完善。设有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及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成立了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文教卫生工作委员会、社会福利工作委员会、劳动保障就业服务站及流动人口工作站、社区警务室等。 社区环境优美。有免费休闲公园1个,各封闭居民小区内均设有各种免费健身娱乐设施,供居民休闲娱乐。 社区秩序良好。设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各个小区均配备技防设施,配有普法调解宣传员,帮教员,有治保会,构建和谐社区,几年来无恶性案件发生。 社区文化多彩。设有人口学校、老年学校等,常年开课。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员深入社区开展便民、爱民、法律救助、拥军优属、济贫帮困活动,把党的温暖送给千家万户,把社区生活搞得丰富多彩。 |
西门社区 |
一、位置、交通 西门社区隶属于凤山镇政府,地处罗源城西,辖区范围:东至半街衞,西至海军宿舍楼,南至南溪境埭,北至民族中学。区内有西大路主干道和后张路、溪尾路、西环路、西外路、小西外、党校路等9路24巷,部分路段巷落有溪河贯流其间,主要大道与104国道、罗宁高速公路、罗源湾开发区疏港公路连接,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经两次旧城改造,拆迁大片木房棚屋,百米沿街高楼林立,水电、通讯广播、环保、绿化、公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社区治安状况良好,街居处处旧貌换新颜,百姓安居乐业。 二、居民,机构 全区划分19个居民小组,现有常住人 5690人,总户数1949户,流动人 4003人,户数1213户,区内有公办幼儿园2所,小学1所,市级民族中学1所,县职业中学、教师进修校、广播电视大学各1所,形成全县多层次文教密集区。沿街设有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县医药、药品监管局、县医疗保险中心、县委党校住罗海军等机构,为居民提供方便。 三、人文景观 始建于公元957年的水陆寺和后人为瞻仰县主陈霸先名贤而修复的西门宫,殿堂雄伟壮观,环境优美宜人。前两年复办的社区老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健身活动场所,周边的凤蝶广场、佳馨公园、西门公园、凤山公园也为社区居民充实了活动场所。 四、街居风貌 西门社区领导班子健全,管理规范,办事公正,服务周到。在凤山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社区从抓学习、抓思想、抓效能建设入手,认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牢记宗旨,增强信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尽心尽责,使社区各项工作连年取得好成绩,受到县镇多次表彰。 |
东门社区 |
东门社区居委会隶属于凤山镇人民政府,地处罗源县城关中心地带,其管辖范围:东至罗川中路,西至东环路,南至莲花山脚,北至工商管理局,共有东环新村东侧、莲花东区、府前新村、马祖新村、通海路、凤南东路、环卫宿舍、天福花园、福源花源、华林御景、富丰小区等11个居民住宅小区,其中商品房116幢,小别墅115幢,四合院民房471座,由于东门社区辖区范围大,新老建筑共同存在,故人口分布复杂,目前本社区总户数为3262户,总人口为11417人左右,流动人口214人左右,社区内有电信、卫生院、农行、建行等多个单位,同时还有罗源中心市场、各类商店、酒家、小吃、美容美发店等。为适应新形势需要,社区居委会积极利用南溪公园场所,为居民晨练、健身提供条件,并成立老人星光活动中心、文明安全小区。社区以文明居民为阵地,开展各项教育、学习宣传活动,提供便民利民服务设施,目前社区经济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安全保卫等条件都很优越,居民素质整体提高。 为了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东门社区居委会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精神,围绕镇党委镇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精神文明、社区治安物业服务、环境卫生等各项管理工作,引导居民遵纪守法,倡导“六提倡六反对”,全力打造和谐文明幸福新社区。 |
城关社区 |
城关村地处罗源城区,办公地址为凤山镇西大路110号,全村共有 16个村民小组,845户,3192人,暂住人口1200多人。村党总支下辖三个分支部,共有党员125名,耕地、山地面积1120亩,村两委成员9人,分支委员9人,村民代表45人。 城关社区与南门社区、闽凤社区、凤美社区、凤嘉社区、西门社区、东门社区、苏区村、方厝村、陈厝村、管柄村、南门外村、竹兜村、岐阳村、余家塘村相邻。 |
苏区村 |
罗源县凤山镇苏区村原址地处连(江)罗(源)交界,海拔800多米的崇山峻岭中,信息不灵、交通闭塞、文化遗乏、经济落后。叶飞、陶铸等革命前辈曾战斗、生活于苏区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原址还有耕地245亩,山地1.1万亩,林地0.94万亩。1996年我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兴建苏区水库解决城区生产用水的重大举措,于1997年实行异地移民搬迁,现址位于城郊南部城乡结合处104国道边,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莲花山公园畔。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04户415 人,外来人口100 多人,有党员24 人,团员36 人,2010年村财收入16万元,人均纯收入7005元,辖区内有酒类批发商场、调味品酿造厂、车辆修理厂等。新村建设严格按村建规划进行,至98年底全部喜迁新居,人均住房面积30多平方米。建成600多平方米村部办公楼和文化活动中心,近100平方米冲水式公厕一座,铺设了1条780米的下水道和1条长100多米宽7米的进村水泥道路,以及总长13.5公里,宽3.5米的鳌峰至苏区水库水泥公路,并在原址建有一座80平方米护林点,管护万亩森林涵养水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经过几年的努力苏区村焕发了无限生机,村级集体经济也融洽入了城区发展大舞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区建设的需求,新村水、电、路、通讯、有线、宽带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建设花糟、绿化带400 米;配备了1名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员,实行门前卫生、绿化、秩序“三包”和全日制环境卫生保洁,安置了垃圾收集桶36 只,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臭”的现象,给村民创造一个舒适、洁净的生活环境,基本达到了规划合理、配套齐全、秩序井然、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的省级生态村创建总体要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让文明春风吹拂苏区每个角落。2006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荣获2003一2006年度县级文明村荣誉称号,2007 年通过省、市“家园清洁行动”验收合格。2008年作为凤山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唯一试点村,通过市级验收合格,并列为福州市第二批“双百”工程建设示范村;2010年作为凤山镇创建省级生态村申报单位。我村正以稳健步伐向全面小康、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迈进,必将成为我县革命老区建设的新亮点。 |
方厝村 |
方厝村位于罗源县东部,距罗源县城2公里,温福铁路横贯而过,东接松山渡头村,西与起步镇苍头村相邻,全村共有169户585人,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亩,山地面积1800亩(其中林地面积1600亩)。 方厝村古称方厝塘,始祖方氏从福州北岭于清雍正年间迁居方厝塘繁衍,原又有周氏、康氏相继到方厝塘,方厝塘的名称来源于方厝村前是海面、滩涂,海水潮起、潮落,先人在方厝塘围海造田联,古称方厝塘。 方厝村是个山区小村,村民主要以农业或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方厝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生态优势,大力作好种养文章,积极开发橄榄、脐橙、枇杷、草莓、黑李等名优特水果,2006年村财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28元。 为了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平安村居”,我村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精神,围绕镇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开展精神文明、村居治安、生产安全等各项管理工作,引导村民遵纪守法,倡导“六提倡、六反对”和“公民道德规范”,目前方厝村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
陈厝村 |
罗源县凤山镇陈厝村原址地处罗源县中房镇下大洋村,1985年全村广大干群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全村搬迁移民现址,位于城郊西部,座落于笔架山下。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156户,733人。管辖范围:东至帅孚食品有限公司104国道前,西至笔架山下,南至白塔山,北与福州民族中学相连接。辖区内有调味品酿造厂、秀珍菇种植场、竹笋保鲜加工厂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陈厝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全村共发展秀珍菇200万袋,种植常年蔬菜100亩,增加了村民收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陈厝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配备了专职卫生清洁员2名,实行门前卫生“三包”和全日制保洁,安放垃圾收集桶28只,为村民创造了一个舒适、洁净的生活环境,基本达到了规划合理、配套齐全、秩序井然、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的总体要求。 为了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平安村居,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村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紧紧围绕创建文明生态村具体标准,扎扎实实地从五个方面展开:(1)以发展村级经济为突破口,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3)以移风易俗为内容,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4)以农村家庭为对象,开展文明家庭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每家每户;(5)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管柄村 |
管柄村简介 管柄村位于罗源县城区西南部,隶属凤山镇管辖,本村在300多年前是由中房镇满盾村卓氏兄弟分居迁到罗源城关西门离城2公里的地方,其余还有叶、张、郑、黄、陈、倪、杨等姓氏村民,座落在景色秀丽观音山脚下,右邻金狮山,左连笔架山,方圆4平方公里,有5个村民小组,176户775人,村紧靠104国道边,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村边一条大溪就是罗源县闻名的际里溪,际里山高林密,那里有独特迷人的天然景观,也是夏天避署的好地方,是旅游项目开发的宝地。管柄村左后山有闻名遐尔的观音岩,有独特的天然景观。 管柄村主干道水泥硬化,长达2公里。94年以来村创建以石板材为主的工业区,年可为国家创税200多万元,2010年为了保护城区母亲河--南溪水质进行全部拆除。管柄村有1950亩的山地面积,竹林面积18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2.6%。2010年村财收入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55元。 |
南门外村 |
罗源县凤山镇南门外村地处风景秀丽的莲花山公园脚下,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549户,1653人,有耕地100多亩,山地5785亩,林地3370亩,其管辖范围:东至消防大队,西依下莲花,南邻104国道,北靠莲花山脚下,辖区内有风南车站、环卫所、山水、家福酒家、粮食仓库、县交警大队、海军驻军、商店、旅馆、烈士园林、圣水寺、幼儿园、医疗站、现辖区内道路、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社区服务等条件比较完善,具备一个“安全感、舒适感、方便感、积极向上感”的居住环境。 为进一步推进“平安村居”建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积极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发展运输业、商贸业、建筑业、饮食业。水、电、路、通讯、有线、宽带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村容村貌整洁,并实行全日制卫生保洁。 2011年村财收入达百万元,稳定收入80多万元,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于从事第三产业和外出经商的收入。为了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平安村居”,我村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精神,围绕镇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加强基层的建设,引导村民群众遵纪守法,倡导“六倡导、六反对”和“公民道德规范”我村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目标迈进。 |
竹兜村 |
竹兜村属农业村,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17户,465人。建成400多平方米村部办公楼和文化活动中心,近60平方米公厕一座。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加强环境卫生整治,配备了保洁员,实行门前卫生、绿化、秩序“三包”和全日制环境卫生保洁,安置了垃圾收集桶30只,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现象,给村民创造一个舒适、洁净的生活环境,基本达到了规划合理、配套齐全、秩序井然、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的省级生态村创建总体要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村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
岐阳村 |
岐阳村是2000年从原岐余村划分出来新设立的村委会,地处罗源县城北郊,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256户,1047人,村民代表25名。辖区面积1100亩(其中山地530亩),近年来由于县城区建设向东扩展,田地全部被征用。在失地情况下,村两委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引导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事经商、石板材加工、建筑、运输、劳务输出、家庭养殖以及租种其它村土地等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平稳过渡。2010年村财收入16.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村财逐年稳定增加。村后山开发初具规模,城郊型经济已初步显现。村两委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包干、共同协作,坚持两手抓,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行党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建立老人活动中心,进一步提高农村文明建设程度和生活质量,积极为民办实事,在村公益事业建设上每年都有投入。现全村实现道路硬化,电力、通讯、自来水等设施完善,村民安居乐业。村委会还将加大对村后山的开发力度,建设高尚住宅区。 岐阳村还是罗源县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罗一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分别设立在村的西部和中部。村中的郑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扩建于清朝初期,土木结构,三进,进深45米、面宽20米。宗祠的祖殿为单檐钭山顶结构。大门楼、前厅、大厅,清朝初期扩建,保存有精美完好的古代木雕、艺术花表、各种花草树木悬雕、人物造型、各式各样枓,珠联书法、石刻等,大门楼垂檐钭山顶仿汉阙结构,单柱直立,檐角飞翅,枓拱重叠,造型独特,是福州地区极为罕见的古代建筑代表作, 1986年列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着手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余家塘村 |
余家塘村位于县三中北侧、九大中心以东。全村现有12个村民小组,452户,常住人口1781人(其中流出人口223人),流入人口553人,党员72名,村两委班子成员8名,低保户27户57人,五保户1户。全村现有田地面积158亩。 片区开发稳步推进。近年来,随着城区建设向东推进,余家塘片区开发已形成规模,建有蓝波湾、东方星城等小区,430地块、115亩、筑家双星、98亩民房拆迁改造等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村民以余家塘片区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出租、运输、商贸服务等产业。2011年村财收入6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20元。同时,有200多人外出到江苏、重庆、湖南、湖北、山东、新疆和本省福清等地发展矿山、石材厂、石材经营部、房地产、养殖业等。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实现村道路面硬化,全长1200米。建立自然灾害避灾点1个,面积500平方米,建设防洪下水道 米,有效缓解内涝问题。老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是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村内还安装消防栓、路灯、监控探头等设施。周边有青禾超市、罗源湾大酒店、九大中心等,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