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福州 >> 罗源县 >> 起步镇 >> 曹垅村

曹垅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曹垅村谷歌卫星地图)


曹垅村简介

  罗源县起步镇曹垅村第六大行政村,位于罗源县北部,在秀丽茅山对面,四面八方盆地之龙际溪畔,距县城12公里,西至下湖岭头1公里。村207146平方,现全村人口540人,110户,辖4个自然村小组。
  [历史人文]  曹垅村始祖宁德管辖,八一年移迁福州市管辖,如祖祠河南开封龙王三策堂,公元879年,昭宗年间,曹垅村为历史名人其老武士雷文财一人忠报国无私无畏,清正廉洁,声明远播,宗祠高辛帝(丙良1786年)。
  [建筑景观]  曹垅村大厝3座,建于高辛帝年间龙舞庙会,蚯蚓路。
  [物产经济]  有毛竹、山林、矿山(663、664)等资源丰富。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123102 350000 -- 查看 曹垅村谷歌卫星地图

曹垅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曹垅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叶洋村

  叶洋村是一个较具特色的半个畲族村,地处罗源县东部,距起步镇3公里,距罗源城关5公里,全村58户285人,辖2个自然村,其中畲族人口145人,占总人口的52%,共有党员   名。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社会安定、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和谐初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历届叶洋村两委都很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多方争取资金用于设施建设,相继修建了村部、水泥路,建立了文化站、阅览室、老年人活动中心,阅览室设在村部,征订了报纸刊物、农业书记,方便群众阅读,让群众及时了解时事和致富信息,利用宣传栏、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宣传科学、卫生知识。2006年建立了村级闭路网络,解决了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   叶洋村有着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每逢文化活动都能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去年,我村举办“畲汉一家亲”三月三联欢活动,参与的群众近200多人,活动项目有打歌、畲族题材诗词吟诗会及“三月三”文体表演活动等,充分展示了畲族文化特色,丰富了畲族群众节日文化生活。   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叶洋村群众的文化水平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增强了,视野开阔了,发展经济的思想活了,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就更足了。   

下长治村

  下长治村系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平洋(原)十二行政村之一。东邻沈厝村,西与上长治村接壤。距县城约六公里路程。   村落面积为  平方公里。全村240户,约一千人,6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下长治与上长治原是一个行政村,俗称“张郑”。61年正式划分成两个行政村。现在口头上称上长治为“张郑”,下长治为“暮下”。   下长治主要姓氏是黄、郑两宗。   郑家始祖德山公,第三代孙端兴,字善初,明建文元年官授太医院吏。下长治老一辈传说:端公揭皇榜,用祖传秘方“四帖金”,用一种青草药治好皇子身上恶疮“包袱背”而受皇上赏赐。而家谱中记载,端公并非青草医出身,因为其兄郑遂曾出知阮蒲二州。故为书香门第可知。现在村后凤岗山,尚有端公葬处遗迹,墓碑上刻有“明太医郑端之墓”字迹。端公次子公为第四世孙,正式乔迁下长治定居,为下长治郑家鼻祖。   黄家始祖执躬公,第十八世孙公于元正至间迁长治,为长治黄姓鼻祖。至第十二世孙镛工生四子,分四房,第三房又分居下长治。这便是下长治村“黄土前”的大老屋“三房间”和上长治的“四房里”名字的来历。下长治黄家繁衍至今已是第三十二代了。   [物产经济] 改革开放后,下长治基本结束种粮为生单一经济模式。而花卉,食用菌种植蓬勃发展。秀珍菇生产更具规模化、产业化。2007年,全村240户中有29户种植秀珍菇,共计280万袋。产出经济年纯收入可望达280万元。有两家开办秀珍菇菌种生产厂,拉动本村及他村富余劳力的转化。   

西山村

  罗源县起步镇西山村是起步镇行政村村,总人口1140人,位于罗源县起步镇西部,距离城关约10公里左右,其中古头自然村系畲族自然村,山地面积200亩,田地面积85亩,园地面积98亩,山地现有森林,毛竹茂盛。   

蒋店村

  蒋店村系罗源县起步镇管辖,该村位于罗源县东北部的一个村庄,与宁德市飞銮镇一山之隔,罗宁高速公路东测,南距县城4公里,西与同三高速公路相邻,东紧邻兰田村。建国前蒋店是一个交通要道的村庄,学子进京赴考、文武-、大部队转移、平民百姓,抬轿的、挑扶的、住宿的、驿站,应有尽有,所有北上的人员都地经过蒋店村庄。后才徒步进入飞銮岭路,因飞銮岭山高路远,第一站休息三源、堂亭、半岭设有住宿客栈,靠驿站、半岭亭、石佛亭、岭头坪民居住宿客栈,路罗宁交界石碑。   [村落与居民] 村落面积   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500多人,386户,辖1个自然村,12个村小组。2004年8月13日,国家重点工程三峡库区移民9户37人迁入蒋店村庄安家落户。   [村风村貌] 该村背靠双茅并列双峰、左右峰峦叠起、立观四面、翠轴层曾,势如双龙环抱全村,真似一块平原盆地,风景怡人,全村共有土地500多亩,物产丰富,气候温和,美景天然。全村姓氏有官、吴、陈、蒋、蔡、黄、林、游、贺、董、谢、梁、刘、胡、郑、崔、江、全、尤等。村风和睦团结,交通便捷,生活安详。   [建筑景观] 蒋店村原有古建筑30多座,由于历史变迁,现有古建筑19座,素有官厝七落厝古建筑之称,雨天经过七落厝不得带雨具村落大礼堂、仙茅寺、观音堂寺,两寺规模较大,雄伟壮观,村内有蒋店村方亭800米长、5米宽的街道,每年正月15日迎神、庙会、高脚、乐队不止灯笼花灯,每1百多米设置各种的方亭,真是热闹非凡。   [历史人文] 蒋店村近时代的博士生、研究生、大、中、专生有30位,整个村庄学风势起,人们对教育方面非常重视,人文蔚起,真实个团结、友爱的村庄。   

上长治村

  上长治村系罗源县起步镇农业生产基地的一个行政村,位于罗源县西北部,东于下长治村接壤,西于党林村后坂自然交界,南距罗源五 公里,村落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住户347户,1437人,辖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上长治村自大宋年代入罗始祖躬公(即黄龙公)定居罗源南溪,原宅里祠堂,现为罗源工会所用,于公元二00五年经政府批准建罗源三道地段,三进厅堂雄伟壮丽,属于罗源县文物保护单位,取罗源棺柄卓氏为妻,生三子:魁、云、伦,长子魁公迁居长治,在朝户部尚书,兴建了“上梅苓亭、下梅苓亭、本境山边亭、起步桥头亭”,四座凉亭后才生育有四子分为四房,繁衍至今已有五千余人,为居浙江、宁德各地。   [建筑景观] 南方的院后山于宋太平国元年始建有2000多平方米的白云禅寺,寺众信士百余人,由于明朝洪武登基之时将禅寺全部毁灭倒塌,于公元一九七二年众信士投资在旧址重新修建,改各为开善禅寺,现有四座禅房,金碧辉煌,雄伟尊严,每逢神诞佳节,人来车往信士纷纷前来参加烧香拜佛,   公元一九七七年又在荒芜人烟的松岩山新垦建造镡香禅寺,前后共三座,壹座普济庵,设有各种全身神像及18铜罗汉现于罗源县游览区之一,罗源县文物保护单位。每逢佳节及纯游期间参观辖尚太万余人。   上长治村老人会老人活动室原是长治供销社点让售,几经修缮成为上长治村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为了便利老年人在夜间平安到达活动室,村计划重新安装安全路灯,更加活跃老年人的余热,同时也增加老年人的体质和智力,活动内设有象棋、围棋、电视、音像、录象、合唱、歌舞等各式各样不同节目,晚间灯火辉煌,成为上长治村唯一的文娱活动场所。   上长治村村道共有四条、主道一条,四通八达。   [物产经济] 上长治村具有特色的产业,秀珍菇销往全国各大小城市,是全县最大的花卉基地,主要品种有:各种解切花、盆景、铁树等产品畅销国内外,水源丰富,交通便捷,是发展开发花卉基地优越地理。   

田中村

  罗源县起步镇田中村位于起步镇东南方老鹰山脚下,是行政村,全村568人141户,由院后、龙腰、炮台、岩里、朱母山五个自然村组成,水田438亩,山林181亩。   翠峰寺一座位于主村、院后、龙腰之间,始建于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1984年重建。   忠烈庙一座位于翠峰寺左边,始建于万历年间,2009年重建。   

港头村

  港头居系罗源县第二大行政村,位于罗源县北部,地势平坦开阔,东与田中村接壤,距县城2公里,西与起步居相邻,南与城关一山之隔1公里,北邻护国溪。   [村落与居民] 村落面积6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4024人,1177户,辖6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 港头居基层党支部组织健全,班子团结协力,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村民生活不断提高,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气象。   [历史人文] 港头居旧属罗源县管辖,旧称福建福州府罗源县临济里丹山境,据记载,在宗远、明、清时期都出过秀才、举人、进士等等。   [建筑景观] 港头居留有明代古民居建筑5座,清代古居,12多座,建筑独特,雄伟壮观,村落中祠堂:有林氏祠堂、赵氏祠堂、倪氏祠堂,明代未建有昭福尊王宫于一九八六扩建,总面积550平方米,至今为村民娱乐场所,每逢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日为本村最大一次迎神活动,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载歌载舞,充满闹元宵节的气氛。   [物产经济] 港头村靠近城关,村民勤劳,经商为罗源县重要蔬菜基地,占全县蔬菜产量50%,有丰富矿山资源,663#石质,为全县名牌产业,出售全国各大小城市。   

庭洋坂村

  庭洋坂村是位居宁德,罗源交界,各距两地约20公里,海拔460米的起步镇一个偏远山区纯畲族行政村。全村有两个自然(庭洋坂、洋头)共117户、543人。总有山林面积7347亩。其中:松树混交林3443亩,杂木杂林及其他蔬菜地3000亩,放牧草地200多亩,耕地面积534亩,属山垅烂泥田,常年温差距在3-5度,温度偏高,冬季有霜期约在二个月,属中海拔山区。   [村风村貌]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村交通闭塞的挫折,导致村民的行路难,便无法走向脱贫,现在铺上水泥路后,把村民生产、生活得到了宽裕,交通也方便了,目前,村民们也得到了各种的需求。   [建筑景观] 目前,我村办了小学,建了两座学校以及校舍,使适龄儿童能得到接受文化教育。一九八七年新了油庭公路全长5.7公里,从此使村民在生产、生活的运输得以解决。二00三年兴建了两个自然村的自来水工程,改变了历史遗留下的污泥脏水作为饮水的面貌,使村民饮用到山泉净水。给身体健康得以保障。   [物产经济] 有各种竹笋。即:红笋、竹笋、莴笋等销售市场加工出口,村民各家各户都有种植绿茶、白毛茶等为副业生产收入。还开发了溜马波给旅游的客商打猎场、烧烤等活动场所,便增加了村民各种物色产业、资源的经济收入。   

水口洋村

  罗源县起步镇水口洋村属纯畲族行政村之一,位于罗源县起步镇北部,距县城关10公里,现辖2个自然村,全村82户,人口398户,5个村民小组,山地面积2300多亩,田地面积340余亩,园地面积550多亩。   [建筑景观]水口洋村有9个自然村(即杨梅园、坪石、加小湾、穷菜垅、大岩头、模隶、上、下厝前等大厝5座,建于清朝初,原由宁德、金涵、雷东、白塔、大项、梅溴湾等地搬迁到水口洋居住。   [物产经济]有山林、毛竹、矿山等资源。   

黄家湾村

  黄家湾村系罗源县起步镇纯畲族村,位于罗源县西北部,东与高洋村接壤,距县城15公里,西与洪洋乡皇万村交界,南邻皇万村,北连曹垅村。   [村落与村民] 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560多人,139户,辖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 黄家湾村坝头是闽东、浙南、畲族雷姓、兰姓的发源地,后迁移浙江有仓南一带及宁德、福安、霞浦等地。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原来贫困村现在居住环境改变了,交通条件改善了,致富信息灵通了,思想观念改变了,村民生活不断改善。   [建筑景观] 黄家湾村尚有明朝洪福寺,例为县级保护文物,始建明朝末,修建于清朝,建筑独特分隔,雄伟壮观。古寺背靠具有县志记载的昌顶山,山的旁边有多处革命旧址。昌顶山的裙栏石高200多米,宽180多米,中间有石洞及周边古树,毛竹林立,构成一幅天然风景画。此景点是开发旅游风景区理想宝地。   [物产经济] 黄家湾村有大量664#矿山之源,千亩毛竹及高质量杉木、松木。   

洋北村

  洋北村系罗源县第五大行政村,位于罗源县北部在秀丽的虎头山下,南与饭秤崖岩石接壤,东靠近茅山脚,距罗源县城近九公里,西与洪洋乡五公里,村落面积1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2100多人,470户,辖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洋北村是起步镇的文明村,为平安福建创建联谊单位,优美的环境,文明的村庄。从清朝到现在涌现出不少的名人,如于永忠、于大勇、于大宽、于大书、于京等等。   [建筑景观] 洋北村现留下清代古民居建筑10多座,三雕景观,资源尤其丰富,村落中有祠堂2座,林氏宗祠、于氏宗祠,有古庙,现已改建,庙中有古钟。   [物产经济] 洋北村具有持定的产业,秀珍菇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利用天然山泉水浇灌,无公害绿色佳肴,使消费者吃得放心。洋北村具有特色的石材资源665#,高质量的森林资源与百亩花盆产地,种植新产品、新品种,在福州市中具有独特。洋北村红梅历史以来居全县第一,水源丰富,交通方便。具有千亩竹林、万亩森林资源。   

高洋村

  高洋村地处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北部山区的一个老区行政村,海拔300米,四面环山,距县城13公里,起(步)湖(下湖)线公路穿境而过,东与潮格村接壤,西与黄家湾村交界,南与水口洋村相连,北邻曹垅村。   [村风村貌]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以及挂点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将先后从无路、无水、无电话、无村部的“四无”转变为通水、通电话、有村部的崭新村庄展现出来了,同时也把居住环境改变了,交通条件改善了,致富信息也贯通了,思想观念改变了,使全村发展经济的路子拓宽了,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也不断改善,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大部分达到小康水平。同时还引进几家客商到高洋吾朱开采矿石和立体养殖,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历史人文] 高洋村旧辖高洋、曹垅、黄家湾等17个自然村,1960年9月分别独立为高洋、曹垅、黄家湾3个行政村。宋、元、明、清时期皆属云下里,民国时期隶属第一区吾(朱)高(洋)保村内有姓氏黄、郑、陈、林孙、刘、雷等,解放初期隶属中房区高洋乡,起步公社高洋大队,起步镇高洋村,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物产经济 ] 高洋村丰富的山地资源,全村共有林业用地198亩,罗源第一中学农场于1976年创办于我村大山自然村,做为学生学农基地,还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和大量的花岗岩资源,以产竹笋(高洋笋)主要以毛竹和若笋为主,而闻名全县。   

杭山村

  杭山村属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系中等行政村,位于罗源县北部,有名茅山海白800多米秀丽仙境山下,东接桂林村,西与西山村,南与起步镇所在地,北至宁德县岚口村,距有十公里上坡阶路程,其余三向都是平坦道路仅1-2公里,距县城只有五公里,交通相当便利,近海白约10-11米高度。全村三个辖区,全村合计236户,总髯口1382人,全村面积农田700多亩,园地300多亩,山地600多亩。   [村风村貌]  有各类荣誉的文明村风,修建村道和路灯、茅山路阶等。   [历史人文]   杭山原有五姓,分陈、林、彭、高、郑,大姓二家陈家与林家,其余三姓仅有几户。陈家由宁德县泽中陈山下,迁居杭山在明朝时代迁来后单脉过三代到第四代才发展四个房头,到第五代由第一房头出一个进士官封山东道台,后来历代都出秀才与举人,到-时,也有县党部书记,现在十八代也有出研究生、博士在加拿大国家工作。林家由古田县大甲村迁居到杭山也有十八代了。   [建筑景观] 在陈家第五代建有龙华寺壹座,陈氏祠堂壹座,到第六代有忠烈尊王宫,现在新建茅山仙翁庙登山阶台3000多阶直至茅山顶峰,还有新建村道3000多米、路灯等。   [物产经济] 以农为主,产品多样,蔬菜等出售。   

党林村

  党林村位于罗源县起步镇,东于上长治村相邻,西与洋北村交接,距县城10公里,全村170多户,人口800多人。辖两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党林村辖两个自然村,党林村和后坂村。后坂村林氏一族自明朝末年从中房镇沙坂村迁入,距今已有5-6百多年。党林村黄氏一族清朝末年从上长治村迁入距进已有2-3百多年。   [建筑景观] 党林村现留有宋公尊王庙、大圣宫、白马尊王宫、土地庙等古建筑。特别是后坂村头古榕树,相传植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3百多年,树干需8个人围抱。树冠撑开若一把大伞,面积有3亩多地。每至夏天,村里男女老少皆在树下,乘凉纳属。   [物产经济] 党林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全村种花和生产食用菌,今食用菌种植有300多万袋。后坂村花岗岩储量丰富。现有两个采矿区和两个石板材加工厂。   

曹垅村

  罗源县起步镇曹垅村第六大行政村,位于罗源县北部,在秀丽茅山对面,四面八方盆地之龙际溪畔,距县城12公里,西至下湖岭头1公里。村207146平方,现全村人口540人,110户,辖4个自然村小组。   [历史人文]  曹垅村始祖宁德管辖,八一年移迁福州市管辖,如祖祠河南开封龙王三策堂,公元879年,昭宗年间,曹垅村为历史名人其老武士雷文财一人忠报国无私无畏,清正廉洁,声明远播,宗祠高辛帝(丙良1786年)。   [建筑景观]  曹垅村大厝3座,建于高辛帝年间龙舞庙会,蚯蚓路。   [物产经济]  有毛竹、山林、矿山(663、664)等资源丰富。   

起步村

  起步村系起步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座落在秀丽的起步溪之畔,东接港头村,西连沈厝村,南与罗源城毗邻,北靠桂林村,村落面积3.2平方公里。全村有948户,3120多人,辖2个自然村,离同三高速公路互通口仅1公里,罗源公路与起护公路贯穿村内,交通十分便捷。   [村风村貌] 起步村是罗源县最大平原—起步洋,良田1000多亩,土质肥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村自古以来就有罗源好起步的美称。1958年罗源二中就创建在本村,人才辈出,起步村又是建筑之村各类能工巧乍,层出不勤。   [历史人文] 起步村原是临济十公里七井村。宋朝兴元年改为起步村。据记载,宋、元、明、清时期出过秀才、举人等,今有博士、硕士。   [建筑景观] 起步村现留有明、清代古建筑,如进水宫、长沙王庙、庙水宫等10多处,规模较大,雄伟壮观,还有罗源八景之一的“娘娘岩”也在境内。每当农历正月十三都举办全村大规模的迎神活动,家家张灯结彩,载歌载舞,锣鼓喧天,炮声长鸣,为迎接新一年的吉利。   [物产经济] 起步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开发了到计时绿色蔬菜,打入省会福州市场,食用菌与花卉生产不断发展,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国外,还创办了养鳗场、石材加工厂、保鲜厂及全县第一家空心砖厂等。   

护国村

  护国村系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起步镇的北部,村落座落在秀丽的茅山脚下,东接桂林村,西连水口洋村,南与西山村毗邻,北靠潮格村,村落面积4.3平方公里,全村有439户1632人,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起湖公路从村中贯通,交通十分便捷。   [村貌与景观] 护国村北边茅山是我县自然风景保护区,每逢重阳节登山看日出的人络绎不绝,护国溪常年清水长流,为淡水养殖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水源与养殖场所,村盖完小校现周边四个行政村的适龄儿童都在护国校就读。   [历史人文] 护国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800多年,出过武秀才等人才,现留下有清代古民居建筑10多座,及临水宫规模较大,雄伟壮观,宋朝黄家族墓三十六处之一也有一处在护国村,墓前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等,护国桥头的光饼闻名全县。   [村中特长] 清甜爽口的食用菌“秀珍菇”,苦口清凉的“青竹笋”、“地瓜粉”。   

沈厝村

  沈厝村系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重要行政村之一位于罗源县西北部,距离罗源城关4公里,东邻万吨码头20公里,座落在巍峨的茅山与秀明的笔架山之间,有一望无际田野和绿意盎然的花卉基地,邻镇所在地1公里多,南接省道于线(通往高速公路)800米左右,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1560人,共360户,辖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建筑景观] 沈厝村旧称福建省福州府罗源临济里仙茗境,开祖自浙江入闽,定居仙茗镜(今沈厝村)繁衍,至今已有大约400多年建有宋公庙,旧祠堂及祖厝,历经多次重修及改建,沈厝人本着安分守己、土农工商、勤劳、节俭的传统风范,创造过辉煌的成绩。解放后,在中国0领导下,特别是在70年代创造出全县经济效益最好的行政村之一,盛产的沈厝“密桃”享誉全罗源,有桃花村之美名。   [物产经济] 沈厝人即继承先辈传统工艺,又生产及创新农副产品及第三产业,生产加工的番薯粉丝销往闽东及省内外,豆腐加工坊、食用菌等都声名远播。   


曹垅村特产大全




曹垅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