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柄村位于飞竹镇东部,距城关24公里,全村土地面积3861亩,其中林地面积1503亩,耕地面积990亩。辖上洋柄、下洋柄2个自然村,全村共180户,总人口数747人(外出人口350人),其中低保15户22人,五保3户3人。洋柄村三望洋是飞竹镇石材加工集中区,园区内现有13家石材企业,石材业整治工作压力较大;外出经商人员居多。
洋柄村石材产业较为发达,部分村民以从事石材业为主,是飞竹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村。除石材业外,还发展农业、林业等传统产业。近年来,通过深入环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下一步计划进一步做好石材业整治工作,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完成村门牌坊建设,完成规划编修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123104 | 350000 | -- | 查看 洋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上地村 |
上地村位于飞竹镇中部,经142县道距离城关约39公里,全村土地面积8688亩,其中林地面积7347亩,耕地面积953亩。辖上地、湾丘等2个自然村,全村共223户,总人口数825人(外出人口680人),其中低保12户28人,五保1户1人。上地村海拔在600米以上,是飞竹镇海拔最高的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上地村在家群众以从事传统农林生产为主,全村毛竹林面积约4600亩。近年来,先后完成部分村道建设、农田水利修复等,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下一步计划加大垦复、抚育毛竹林力度,修建完善竹山便道,继续做好农业产业发展各项工作。 |
洋柄村 |
洋柄村位于飞竹镇东部,距城关24公里,全村土地面积3861亩,其中林地面积1503亩,耕地面积990亩。辖上洋柄、下洋柄2个自然村,全村共180户,总人口数747人(外出人口350人),其中低保15户22人,五保3户3人。洋柄村三望洋是飞竹镇石材加工集中区,园区内现有13家石材企业,石材业整治工作压力较大;外出经商人员居多。 洋柄村石材产业较为发达,部分村民以从事石材业为主,是飞竹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村。除石材业外,还发展农业、林业等传统产业。近年来,通过深入环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下一步计划进一步做好石材业整治工作,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完成村门牌坊建设,完成规划编修等。 |
蛤蟆石村 |
-石村位于飞竹镇东南角,经143县道距城关23公里,全村土地面积7270亩,其中林地面积6111亩,耕地面积622亩。辖-石、溪下、姚洋、山头洋等4个自然村,全村共115户,总人口数492人(外出人口107人),其中低保13户19人,五保1户1人。-石村系畲族行政村、老区基点村、市级生态村,近年来实施造福搬迁工程,先后搬迁群众100多人;溪下电站是飞竹镇主要电站之 -石村以从事传统农林生产为主,近年来,先后完成了部分村道建设、自来水工程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建设。下一步计划重点发展毛竹产业,复垦、抚育毛竹林500亩,修建完善竹山便道;完善自然村自来水工程,村道修建等。 |
陶洋村 |
陶洋村位于飞竹镇东部,经143县道距离城关2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8731亩,其中林地面积6965亩,耕地面积1266亩。辖陶洋、龙山、三角洋等3个自然村,全村共234户,总人口数1146人(外出人口约650人),其中低保30户51人,五保1户1人。陶洋村系老区基点村,被列入县级党建示范村; 2011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村;2012年成为全县开展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百村竞赛”活动的8个试点村之一。 近年来,陶洋村充分利用下派挂职有利条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特别是毛竹产业方面,初步建成竹山便道4.2公里,垦复、抚育毛竹林700多亩。新农村建设方面,建成民生安居小区一期工程,28户搬迁户、无房户、贫困户住上了全村最好的房子。同时,完成村部、老人活动中心、文体健身公园、三角洋自来水工程、三角洋停车场及部分水利灌溉设施等工程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下一步将继续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积极规划旅游项目,做好精品示范村建设,力争将陶洋村建设成为集旅游、农业发展为一体的新农村 |
官路下村 |
官路下村位于飞竹镇东部,经143县道距离城关26公里,全村土地面积8895亩,其中林地面积6828亩,耕地面积974亩。辖官路下、王洋、秀岭、外湾厝、鸡叫洋等5个自然村,全村共195户,总人口数720人(外出人口375人),其中低保18户28人,五保4户4人。官路下村系老区基点村、汉畲混居村,所辖的外湾厝自然村为纯畲族自然村;官路下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 2010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村。 官路下村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毛竹等现代农业产业,全村毛竹林面积达2700亩。近年来,先后完成村级整治与建设规划编制、农家书屋及体育活动场所建设、部分通村道路及路灯建设、主村及外湾厝自然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等,广泛实施造福搬迁,促进偏远自然村人口集中居住。下一步计划建成花卉苗圃基地200亩,全面完成村道水泥硬化建设。 |
梧桐村 |
梧桐村位于飞竹镇南部,与连江、霍0界,距离城关30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3327亩,其中林地面积10372亩,耕地面积1690亩。辖上梧桐、下梧桐、杞坑、燕窝里等4个自然村,全村共467户,总人口数1467人(外出人口约700多人),其中低保26户46人,五保3户3人。梧桐村系老区基点村、汉畲混居村;被列入县级党建示范村和创先争优示范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村。 梧桐村积极推进毛竹、乌龙茶等生态农业项目开发,全村毛竹林面积达3700亩,乌龙茶种植面积达500亩,成立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家(罗源梧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先后完成村级整治与建设规划编制、村部建设、体育建设场所建设、杞坑水泥路工程及燕窝里、杞坑路灯工程建设、村级卫生所建设、部分自来水改建、公厕建设及部分村民户厕改造、土地整理、人工湿地等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下一步重点做好乌龙茶基地建设 |
马洋村 |
马洋村位于飞竹镇中部,距离城关30公里,全村土地面积9572亩,其中林地面积7946亩,耕地面积1059亩。马洋、祥洋、王新坑等3个自然村,全村共231户,总人口数968人(外出人口720人),其中低保21户31人,五保4户4人。马洋村系老区基点村、汉畲混居村;被列入县级党建示范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09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省老区扶持毛竹林示范片项目;王新坑自然村建有生态公园,景色优美 .马洋村毛竹资源丰富,全村毛竹林面积达近5000亩,建成省老区科技扶持毛竹林示范片500亩,现有乌龙茶种植面积达500亩、油茶种植面积达300亩。近年来,先后完成规划编修、村部建设、祥洋村道建设、路灯工程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自来水改造、农田水利修复、土地整理及超级稻示范片建设、王新坑生态公园建设等。下一步继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各项村级基础设施。下一步将计划建成花卉苗圃基地300亩,完善王庭坑生态公园建设,结合规划,做成生态旅游点。 |
飞竹村 |
飞竹村系飞竹镇集镇所在地,距离城关27公里,全村土地面积5471亩,其中林地面积3528亩,耕地面积626亩。该村辖飞竹、飞竹洋、里飞竹等3个自然村,全村共198户。飞竹村系老区基点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集镇建设方面,建成集镇新村一二期工程,可搬迁入住群众1500多人,集镇面貌得到极大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飞竹村村民活动中心,同时还完成规划编修、各自然村通村道路及路灯建设、集镇自来水改造、飞竹街人行道改造、灯光球场建设等,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农业发展方面,全村毛竹林面积近4000亩,乌龙茶种植面积500亩,福建七境茶业有限公司是全镇乌龙茶产业龙头企业之一,益群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012年金针菇产量达200万袋。下一步重点规划集镇三期工程,完善集镇新区二期项目配套设施,建成飞竹二三革命公园。 |
潘洋村 |
潘洋村位于飞竹镇中部,经142县道距离城关3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0783亩,其中林地面积8969亩,耕地面积1093亩。辖潘洋、新洋、廷洋等3个自然村,全村共270户,总人口数1065人(外出人口约700多人),其中低保31户59人,五保3户3人。仓前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村;外出人口较多,部分人在外地从事石材业,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新疆投资石材业以罗源人居多,仅在新疆奇台县就有11家企业为罗源人开办,飞竹人创办的就有9家,其中又以潘洋、丰余(林社)两村人为主 。潘洋村在家村民以从事传统农林生产为主,积极发展毛竹产业,全村毛竹林面积3000多亩。近年来,先后完成村部建设、廷洋自然村通村道路建设、路灯建设、新村自来水改造、农田水利修复、村级卫生所建设等,深入开展水源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下一步计划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实施自然村集中搬迁工程,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 |
西禄村 |
西禄村位于飞竹镇西北部,与古田县、霍口乡交界,距离城关约54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3818亩,其中林地面积12537亩,耕地面积673亩。辖西禄、后洋等2个自然村,全村共121户,总人口数505人(外出人口430人),其中低保户16户31人,五保4户4人。西禄村系老区基点村;是飞竹镇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外出人口接近总人口数的90%,在家人口极少 。西禄村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在家群众以从事农林生产为主。该村近年来先后完成村部改造、通村水泥路及路灯建设、部分村民户厕改造等。下一步计划发展竹木产业和淡水养殖等。 |
洋头村 |
洋头村位于飞竹镇西北部,与中房、西兰两乡镇交界,经142县道距离城关约44公里,全村土地面积8193亩,其中林地面积6636亩,耕地面积981亩。辖洋头、大善、岩下等3个自然村,全村共266户,总人口数1016人(外出人口850人),其中低保27户43人,五保5户5人。洋头村系老区基点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村;有历史名人张光旭,近代著名的基督教爱国人士,曾任福建协和大学董事长、福州市基督教“三自”-委员会主席等。洋头村在家群众以从事传统农林生产为主,全村毛竹林面积约4600多亩。近年来,先后完成村部改造、部分村道建设、路灯建设、农田水利修复等,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下一步计划完成村部修缮,建成村篮球场等。 |
仓前村 |
仓前村位于飞竹镇西北部,与中房镇交界,经142县道距离城关约50公里,全村土地面积9679亩,其中林地面积7099亩,耕地面积1417亩。辖仓前、守善、郭洋、下坪等4个自然村,全村共233户,总人口数935人(外出人口约700多人),其中低保户18户35人,五保7户7人。仓前村系老区基点村,1934年3月,罗源县苏维埃政府在仓前村成立;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仓前村在家群众以从事传统农林生产为主,近年来积极发展毛竹等产业,全村毛竹林面积约2300多亩。近年来,先后完成村部改造、郭洋、下坪自然村村道及路灯工程建设、老人活动中心建设、农田水利修复等,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下一步计划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力度 |
丰余村 |
丰余村位于飞竹镇中北部,经142县道距离城关约44公里,全村土地面积8495亩,其中林地面积6510亩,耕地面积1698亩。辖丰余、林社等2个自然村,全村共357户,总人口数1430人(外出人口980多人),其中低保34户60人,五保13户13人。丰余村系老区基点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村;外出人口较多,部分人在外从事石材业,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新疆投资石材业以罗源人居多,仅在新疆奇台县就有11家企业为罗源人开办,飞竹人创办的有9家,其中又以丰余(林社)、潘洋两村人为主。 丰余村在家群众以从事传统农林生产为主。近年来,先后完成村部改造、部分村道建设及路灯工程建设、部分居民户厕改造、农田水利修复、土地整理等,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下一步计划重点推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级健身文体公园、自来水管道改造、部分村道改建、村部改造等项目建设,并做好造福搬迁各项工作。 |
外坂村 |
外坂村位于飞竹镇中西部,经142县道距离城关37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0476亩,其中林地面积8435亩,耕地面积787亩;下辖外坂、果山、下洋等3个自然村,全村共215户,总人口数780人(外出人口480多人),其中低保28户46人,五保3户3人。外坂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外坂村积极发展毛竹、油茶、乌龙茶等现代农业产业,全村毛竹林面积1000多亩、油茶林面积500多亩,同时成立了外坂茶叶产业合作社等。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完成村部及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部分自然村自来水改造、农田水利修复、村级卫生所建设、外坂至果山水泥路建设等,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下一步重点将外坂村打造成新农村示范点。 |
大湖村 |
大湖村位于飞竹镇西北部,经142县道距离城关约43公里,全村土地面积6190亩,其中林地面积4914亩,耕地面积528亩。辖大湖、浦头、后园等3个自然村,全村共139户,总人口数人530(外出人口410多人),其中低保18户29人,五保6户6人。大湖村系老区基点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村;重点发展油茶产业,打造千亩油茶村。 大湖村重点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引进福建绿桑晟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油茶种植,着力打造千亩油茶基地。近年来,先后完成村部改造、部分自来水改造、农田水利修复、造福搬迁工程等,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下一步计划继续扶持绿桑晟公司发展,完善油茶基地建设,打造油茶龙头企业,建成大湖新村公园,完成村级自来水修缮等。 |
斌溪村 |
斌溪村位于飞竹镇北部,与古田县交界,距离城关约46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3953亩,其中林地面积10903亩,耕地面积1237亩。辖斌溪、六丘、谢坑等3个自然村,全村共445户,总人口数1748人(外出人口1432人),其中低保户32户44人,五保10户10人。斌溪村系老区基点村;偏远村居之一,位于“飞斌”公路终点,是飞竹镇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村;斌溪属敖江流域支流,是飞竹镇最大的河流,建有斌溪电站;原属县竹编基地。 斌溪村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在家群众以从事农林生产为主,原有竹编业较为发达,近年来结合造林绿化工作等,进行毛竹复垦、油茶种植。近几年,先后完成村部改造、文溪及武溪自来水、路灯工程建设、六丘及谢坑自然村通村公路修缮、农田水利修复、土地整理、中心公园初步建设等,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下一步计划重点完成斌溪至谢坑水泥路建设,村内道路景观改造、路灯及路肩建设等项目,继续发展毛竹、油茶等生态农业产业。 |
安后村 |
安后村位于飞竹镇北部,与古田县、中房镇交界,距离城关约54公里,全村土地面积9270亩,其中林地面积7599亩,耕地面积802亩。辖安后、樟溪等2个自然村,全村共137户,总人口数576人(外出人口520人),其中低保户26户38人,五保5户5人。安后村是飞竹镇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外出人口超过总人口数的90%,在家人口极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村;重点发展油茶产业,打造千亩油茶村;安后村叶腊石矿已探明储量在200万吨以上;溪坪水库系飞竹镇较大的水库之一 。安后村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在家群众以从事农林生产为主,目前该村已发展油茶1000多亩,将重点打造油茶产业。近年来,先后完成村部改造、安后至樟溪通村水泥路建设、斌溪至安后公路安保工程建设、部分自来水改造等,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下一步计划重点发展毛竹、油茶等生态农业产业,建设千亩油茶村,实施安后至樟溪水泥路工程建设。 |
刘洋村 |
刘洋村位于飞竹镇中部,经142县道距离城关33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5028亩,其中林地面积13279亩,耕地面积1124亩。辖刘洋、新村、青石外、后际等4个自然村,全村共256户,总人口数1042人(外出人口730人),其中低保24户42人,五保4户4人。刘洋村系老区基点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现有毛竹林面积6000亩,是全县毛竹林面积最大的村。 刘洋村依托全县最大的毛竹林,积极发展毛竹产业,累计垦复、抚育毛竹林2500多亩。近年来,先后完成刘洋至后际通村道路建设、村部改造、新村自来水改造、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村级卫生所建设、农田水利修复等,深入开展水源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下一步计划完成规划编修等,建成飞竹敬老院,进一步完善各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