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溪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洪洋乡车溪村,别号龙溪,位于洪洋乡西部,南与西兰交界,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18公里,属老区基点村,辖洋尾、上岩里2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61户,617人,其中少数民族(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55%以上,在家人口仅100人。全村低保户20户29人。党员28人,其中女性党员3人。车溪村山地面积2700亩,其中毛竹1500亩,耕地面积456亩,园地120多亩。
二、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车溪村抢抓机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村两委充分利用资源,将车溪小学重新修缮作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2009年,投入17万元完成通往上岩自然村1100米的水泥路建设,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完成牛埕、上岩等自然村30户140人的造福搬迁工程。2010年,多方筹集资金完成自来水修建,除上岩里自然村外,户户皆已安装自来水。其他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塑造出车溪村新风貌新形象。
三、经济发展状况
车溪村农业主要以毛竹抚育、种植水稻、蔬菜瓜果为主。
车溪村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全村毛竹1500亩,年可增加农民收入上千元,大大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四、工作思路
1、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成村内道路建设,便于自然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2、争取2013年前,完成上岩里自然村的自来水工程,实现户户通自来水。
五、村两委及后备干部情况
车溪村两委共6人,其中支委2人,女委员1人。
车溪村党支部书记陈贞祥,1971年出生,初中文化,任主干年限累计达9年,农村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上进,为人踏实,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现兼任村计生管理员。
车溪村村委会主任雷香森,1966年出生,初中文化,2006年开始担任村主干,至今任主干年限达6年,工作积极,认真尽责,与支书配合默契,较为地完成乡党委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123201 | 350000 | -- | 查看 车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穴里村 |
穴里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6.76平方公里 人口 716人 自然村 3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810元, 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32人 村两委数 6人 村情特点 属老区村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2000年投入15万元,完成自来水管道建设。2003年投入10万元,完成有线电视工程建设。2004年投入70万元,完成厝坪—穴里村道水泥路面建设。2006年投入6万元,完成墓前、定洋、长后水利设施建设。2008年投入10万元,完成自来水管道分户工程建设;投入11万元,完成村部办公楼修缮;投入5万元,完成路灯建设;投入4万元,配备老人会桌椅等设备。2009年投入5万元,完成清洁家园建设。2011年投入18万元,完成厝坪—穴里村道修复工程;投入9万元,完成篮球场、机耕路建设;投入3万元,添置村部桌椅、柜等办公设施,改善办公条件。 2、立足本村实际,以丰富的毛竹资源为依托,大胆调整传统产业结构,致力发展竹制品加工。 3、农业以发展种植中稻、地瓜为主,并种植经济作物花生、秋大豆及各种蔬菜 4、利用本乡石材资源优势,鼓励村民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创办石材企业,目前共有100多人在外经商及办厂。同时,积极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鼓励和帮助他们到石材厂就业或者外出务工,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5、多次被县、乡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党支部。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 2、种植油茶。 |
洪洋村 |
洪洋村是洪洋乡政府所在地、为商贸集镇中心,是福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整治村。距离城关12公里,距离罗源湾码头20公里。全村只有1个自然村,分12个生产队,人口1739人、838多户,(其中1000余人外出务工),党员69名,村两委成,8名(其中交叉任职3名),实有耕地849亩(其中水田658亩),林地2300亩。村年均收入3万元,人均年收入5780元。 |
曹营村 |
曹营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曹营村位于罗源县洪洋乡西北方向,距洪洋乡政府所在地仅1.5公里,属汉畲混居行政村,是洪洋乡18个行政村中第四大村。下辖曹营、沓里、东湾里、里曹营、外曹营、东山、牛楼7个自然村,其中东湾里、里曹营、外曹营、牛楼为少数民族自然村,全村总人口1217人、315户,低保户29户45人。耕地面积861亩,山地面积3127亩,其中林地面积1500亩,毛竹400亩,生态林1227亩。曹营村共有党员38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其中女党员7人,占18.4%。2011年村财收入6万元(其中向上级争取资金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 曹营村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投入7万元将曹营小学修缮作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变无址办公现象,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近年来,先后投入80多万元,完成道路建设、路灯建设、自来水修建、农田水利建设、公厕改建等,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曹营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指导方针开展党建工作,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曹营村严格按照县政府关于石材整治工作要求,引导企业整合提升,由原来的8家石材企业削减为现在规模企业4家,矿山1个。在石材业的带动下,曹营村有100多人在北京、上海、浙江、湖北等地经商办企业,成为曹营村致富带头人,其中党员有15名,充分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2011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磊之鑫环保砂项目,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此外,曹营村党支部十分注重关心-,积极开展“三个一”结对帮扶活动,2011年,从紧张的村级财政收入中挤出5000元慰问困难党员、贫困户等20户。 |
石塘村 |
石塘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石塘村位于洪洋乡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仅3公里,距罗源城关15公里,全村224户,908人,其中少数民族12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4.1%,低保户22户,42人。石塘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全村拥有耕地面积530亩,山地面积3930亩,毛竹2300亩,果园20亩,茶园30亩。石塘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全村2011年村财收入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 石塘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坚持以-理论和“-”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积极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投入20多万元,修通村水泥路,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2011年,共投入23万元(其中,市级补助10万元,村自筹5万元),完成村级组织服务场所修缮,占地面积约210㎡,建筑面积630㎡,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阵地保障。发挥农村资源,积极推广沼气、改路、改水、改厕及水渠修复,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改变环境“脏、乱、差”现象,环境面貌日新月异。 三、经济发展 2011年,在市挂职-的支持和带领下,大胆调整传统产业结构,投入15万元,种植金银花30亩。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本村外出经商人员200多人,多渠道增加人民收入,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四、村主干及后备干部 石塘村两委成员5人,其中支委3人,女性委员1人,交叉任职1人。市挂职干部1人,乡挂职干部1人。 石塘村党支部书记黄美登,1958年出生,初中文化,1991年开始担任村主干,至今已达21年,熟练掌握民生村情,基层工作经验丰富。 石塘村村委会主任李丽江,1968年出生,初中文化,2003年开始担任村主干,至今已连任3届,工作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 石塘村两委精诚团结,开拓创新,为建设“党建示范村”努力奋斗。先后获得福州市“十佳”村居计生协会、“五好”村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文明村”等荣誉,并通过省级生态村验收。 五、工作思路及建议和意见 石塘村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为促进毛竹业有序发展,该村计划今年垦复高标准毛竹500亩,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建议:针对毛竹垦复和造林验收事宜,希望林业部门能够在前期出台相应的垦复或造林标准,明确目标任务,以便更好的达到目标要求,同时,希望验收能够有所提前,避免因时间延迟过久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
车溪村 |
车溪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洪洋乡车溪村,别号龙溪,位于洪洋乡西部,南与西兰交界,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18公里,属老区基点村,辖洋尾、上岩里2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61户,617人,其中少数民族(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55%以上,在家人口仅100人。全村低保户20户29人。党员28人,其中女性党员3人。车溪村山地面积2700亩,其中毛竹1500亩,耕地面积456亩,园地120多亩。 二、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车溪村抢抓机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村两委充分利用资源,将车溪小学重新修缮作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2009年,投入17万元完成通往上岩自然村1100米的水泥路建设,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完成牛埕、上岩等自然村30户140人的造福搬迁工程。2010年,多方筹集资金完成自来水修建,除上岩里自然村外,户户皆已安装自来水。其他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塑造出车溪村新风貌新形象。 三、经济发展状况 车溪村农业主要以毛竹抚育、种植水稻、蔬菜瓜果为主。 车溪村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全村毛竹1500亩,年可增加农民收入上千元,大大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四、工作思路 1、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成村内道路建设,便于自然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2、争取2013年前,完成上岩里自然村的自来水工程,实现户户通自来水。 五、村两委及后备干部情况 车溪村两委共6人,其中支委2人,女委员1人。 车溪村党支部书记陈贞祥,1971年出生,初中文化,任主干年限累计达9年,农村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上进,为人踏实,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现兼任村计生管理员。 车溪村村委会主任雷香森,1966年出生,初中文化,2006年开始担任村主干,至今任主干年限达6年,工作积极,认真尽责,与支书配合默契,较为地完成乡党委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
皇万村 |
皇万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5.59平方公里 人口 1846人 自然村 1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6988元, 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49人 村两委数 7人 村情特点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2007年投入10万元修缮村部,2010年投入133万元新建文化中心,2011年筹资25万元建设皇万村农民公园。全村水、电、路、电视网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实现本村自然村全面贯通水泥路,改善卫生条件,方便群众生活,加强旧房改造,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观。 2、充分发挥丰富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石材业,建设皇万石材集中加工区,占地300亩,园区拥有石材厂家23家,年创产值可观。2010年,严格按照全县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整合提升石材企业,保留企业17家。 3、皇万村企业家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积极带领村中群众到北京、上海、重庆等中大城市发展石材企业,外出经商务工群众达200多人,有效带动本村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收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 2、建设村级公园。 |
王认村 |
王认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10.19平方公里 人口 2090人 自然村 18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435元, 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54人 村两委数 7人 村情特点 属老区基点村 人文景观有始建于宋代的圣寿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王认桥等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2005年,共筹集15万元完成村级组织服务场所建设,占地面积约90㎡,建筑面积180㎡。 2、大力推进造福搬迁工程,2011年,江湾里自然村50户全部搬迁主村。并投入26万元完成主村至新厝自然村500米水泥路建设。近几年来,全面完成了路、水、电、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不断取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在原有7口60亩鱼塘基础上,加大鱼塘标准化建设升级,发展淡水鱼养殖。 2、组织农户在上坑头种植芙蓉李700亩、江湾里种植油茶示范点200亩、扩大养蜂规模(已养60箱)。 3、进一步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蔏尾路、建设慈善安居楼、添置主村路灯。 |
厝坪村 |
厝坪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厝坪村位于洪洋乡北部,属于老区基点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20公里,东与石塘村交界,西与盾后村交接。全村共有人口185户,763人,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其中低保户16户28人,目前,全村在家人口仅150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512亩,山地面积3150亩。厝坪村山地、林木资源较为丰富。现全村共有毛竹200亩,果园10亩,茶园100亩。 二、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下,厝坪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2005年,投入56万元完成公路硬化2公里;2008年,投入3万元,完成村部修缮;2010年,投入3万元完成农民文体中心建设(篮球场),配备健身器材;2011年,投入7万元完成村级公厕建设,投入3万元完成村级卫生所建设。在村两委的积极带领下,通过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厝坪村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经济产物 厝坪村山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茶叶、水果,现有茶园100多亩,多数是当地群众自产自销茶叶,进一步增加收入。境内多山,天然草坪较多,畜牧养殖业也有一定发展,农民积极圈养牛、羊等家畜,也取得较好成效。 四、工作思路 1、将100多亩旧茶园进行改造,促进茶叶增产,农民增收。 2、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抚育毛竹100亩。 3、计划种植油茶100亩。 |
禄洋村 |
禄洋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1.66平方公里 人口 249人 自然村 2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422元, 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23人 村两委数 5人 村情特点 属老区村。 人文景观:顶极峰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2008年,筹措3.6万元完成村级组织服务场所修缮,占地面积约400㎡,建筑面积300㎡。2009年,投入近1万元,完成自来水管道改造,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2010年,投入9万元,完成篮球场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有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2、村内竹木资源,花岗岩矿产资源丰富,现有毛竹林600多亩,为该村留守的孤寡老人提供了经济来源。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毛竹林垦复。 |
民族村 |
民族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2.74平方公里 人口: 418人 自然村 6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483元,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31人 村两委数 5人 村情特点 少数民族村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投入117万元完成南坝至九头艮自然村3.4公里道路硬化工程;投入2万元完成6个自然村路灯建设;投入7万元扩建南坝自然村自来水;投入2万元修缮长石、九头艮自然村自来水;投入4万元完成篮球场及绿化环岛建设,并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投入10万元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修缮,添置办公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 2、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投入18万元开挖鱼塘40多亩,放养黄颡鱼、小龙虾等;投入2万元扶持村民发展鸡、鸭等畜禽养殖,投入3万元补助村民进行毛竹垦复,取得良好成效。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拟新建南坝村口至南坝水泥路260米 |
盾后村 |
盾后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4平方公里 人口 355人 自然村 1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577元, 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23人 村两委数 6人 村情特点 属老区村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修通了洪洋至盾后的5米宽的水泥路,使盾后村的经济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2、该村主要以毛竹垦复、水稻种植、蔬菜果蔬种植为生。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石塘至盾后村水泥路建设 2、毛竹种植 |
牛角坵村 |
牛角坵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1.21平方公里 人口 222人 自然村 1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360元, 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18人 村两委数 4人 村情特点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2000年,共投入11万元将学校重新装修作为村级组织服务场所使用,占地面积约80㎡,建筑面积160㎡。2012年2月底,对村部进行重新装修,其他配套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2006年铺设水泥路,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2、牛角坵村有丰富的毛竹、森林资源,共有毛竹林150多亩。昼夜温差与适宜的气候是种植反季节蔬菜的首选之地,该地生产的竹笋、笋干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农业生产以甘薯、水稻、蔬菜为主。 3、留守村中的群众现主要以毛竹垦复、种粮、蔬菜种植为主。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自来水蓄水池、过滤池建设,提高饮用水质量。 2、新建500米村内道路。 |
樟溪村 |
樟溪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3.27平方公里 人口 610人 自然村 2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721元, 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36人 村两委数 6人 村情特点 属老区村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2011年,投入33万元完成村主干道建设,投入2万元完成村级卫生所建设。 2、樟溪村拥有丰富的花岗岩资源,共有矿山8个,为群众的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从事运输业的有25人。樟溪村农业主要以毛竹垦复,畜禽养殖为主。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自来水工程建设。 2、村部建设。 |
大目村 |
大目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1.1平方公里 人口 918人 自然村 2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6100元, 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36人 村两委数 6人 村情特点 属老区村。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先后完成村部修缮、村级主干道建设、自来水改造、路灯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基础性保障。 2、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由一个典型的宗亲内部矛盾复杂的行政村逐渐转变成一个祥和安宁的新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中。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组织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药用黄栀子。 |
后洋村 |
后洋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0.76平方公里 人口 432人 自然村 1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324元, 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29人 村两委数 7人 村情特点 属老区村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兴建了1.2公里环村道水泥路、两座桥梁及通村部水泥路;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添置桌椅、电脑等办公设施,;成立村医疗室,基本解决了村民看病难问题;完成村文化活动场所(老年人活动室)、篮球场等文体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有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2、新建自来水工程,安装了集沉降、过滤、冲洗、排污、消毒于一体的全自动净水器、消防栓、排气阀、水表等设施,基本解决了全村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3、完成环村道节能路灯建设,绿化带及排水沟1000米,修建农田渠道100多米等。 4、加强卫生保洁队伍管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无害化处理。 5、农业以水稻、甘薯、竹木生产以及畜禽养殖为主,竹制品加工是其传统手工业,养殖的兔、牛、鸡、鸭、羊的肉质鲜美,供不应求,深受市场青睐。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村内自来水管道修缮。 2、组织群众种植油茶、柚子等作物。 |
洋中村 |
洋中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5.05平方公里 人口 924人 自然村 3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595元, 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32人 村两委数 6人 村情特点 老区村、少数民族村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2006年,投入130万元铺设了官村至洋中4.8公里水泥路面;2011年,投入70万元完成洋中至茶洋自然村3公里水泥路面铺设。2007年,多方筹集资金19万元,将洋中小学重新装修作为村级组织办公场所使用。2009年,投入2.4万元完成了3个自然村的路灯建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 2、洋中村是洪洋乡农业发展示范村之一,全村共种植秀珍菇50亩,每年平均产量可达150万袋,真空包装后主要销往广东、深圳、上海等地。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2011年共放养山羊100多头,牛20多头,取得较好收成。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毛竹林面积达1600亩,山中的冬春笋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天然食品。洋中村的特色农业莫过于茶洋自然村的竹鼠养殖,竹鼠营养成分高,在福建十分稀有,主要是通过与酒店形成订单式销售。目前,茶洋自然村共放养竹鼠2000多尾,平均每只竹鼠价格可达200元。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发展食用菌100多万袋。 |
官村村 |
官村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3.87平方公里 人口 752人 自然村 9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745元, 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29人 村两委数 4人 村情特点 少数民族村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2007年、2010年,先后共投入11万元,将官村小学重新装修作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使用,占地面积约160㎡,建筑面积320㎡;2010年完成大山自然村24户105人的造福搬迁;2011年投入4万元完成篮球场建设,投入5万元完成村级卫生所建设,并多渠道筹集30万元完成洪洋至官村村2.7公里道路建设。 2、官村村矿产、森林资源丰富。主要经济有种植业、养殖业,共放养牛20头、羊100头,种植秀珍菇15万袋。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拟修建官村村道,长1000米,宽2.5米,厚度18公分水泥路。 |
秋岭村 |
秋岭村简介 基本情况 面积 2.91平方公里 人口 692人 自然村 1 经济实力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751元, 村财收入1万元 党员数 32人 村两委数 7人 村情特点 属老区村。获清洁家园标兵村、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1、2005年,秋岭村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22万元,完成村级道路硬化1公里;2007年,完成全村路灯建设;2010年,投入15万元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修缮;2011年,投入15万元完成村级自来水改造,基本实现户户通自来水,。目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 2、秋岭村拥有耕地面积586亩,林地面积2300亩,其中毛竹林1200亩,杉木林南1000多亩,油茶158亩。秋岭村三分之二的群众外出经商务工,其中企业家代表有重庆石材商会副会长杜承扬,泉州某餐具厂老板杜赞海。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村道拓宽。 2、种植毛竹、油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