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井村 203户共785人,土地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0亩。) 主要经济收入: 渔业及外出劳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128103 | 350400 | -- | 查看 上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澳前镇 |
澳前镇位于海坛岛东南突出部,三面环海,与台湾直线距离68海里,总面积28.39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龙南村便是其一。 龙南村位于澳前镇与岚城乡的接壤处,与澳前镇的龙山村、龙北村和前进村毗邻。龙南村包括大磹下、崎石、后楼上厝、后楼下厝、土库、北高坪六个自然村,拥有1270户人家,总人口数目约为4609,其中大磹下、崎石、土库等为城乡结合部。所以,龙南村既有城区的高楼耸峙,也有农村的鸡犬相闻。 虽澳前镇三面环海,龙南村却被龙山、龙北、前进、磹角底等其他村层层包围,不能见一滴海水,故村民鲜有从事于渔业者。可能由于龙南耕地总面积不大,也可能由于龙南土地较为贫瘠,所以农业更像是村民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无法形成商业。无怪乎村里的文书老林感慨,龙南村,农不像农,渔不像渔。那这种情况下,龙南村的村民该赖何以繁衍生息? 夹缝中的龙南人,大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至今,这种现象仍非常普遍。另外一些不愿背井离乡的村民,依靠自己灵巧的双手养家糊口。这促进了龙南村手工业的发展,如涂匠、木匠。 古语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没有选择环境的权力,但却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坚韧的龙南村村民,并没有在艰难的环境面前屈膝,而是迎难而上,纵然背井离乡,纵然汗流浃背,也要持守于这片土地之上,一代又一代,向自然强加的命运宣战。 |
玉楼村 |
澳前镇玉楼村位于平潭东部,依山面海,全村辖2个自然村,325户,1151人,其中回族丁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8%,党员25人。作为少数民族聚集村,玉楼村积极响应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要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取得了党建工作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五年来,先后获得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村居以及党建示范点等各种荣誉称号。 澳前镇玉楼村是个以捕捞和养殖为主要产业的渔业村,积极组建水产品养殖协会,建立起“党员、经济能人养殖示范基地”,以党员带头创业就业带动群众创业就业,有效推动了玉楼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初步实现了“组组有大户、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总体目标。据统计,村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4150元到现在的6500元,全村共建立养殖示范基地5个,发展项目4个,带动村民就业156户家庭养殖。 |
中甲村 |
中甲村简介 中甲村位于澳前镇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两面环海,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养殖、捕鱼、运输,土地面积280亩,总人口2767人,总户数663户,基础道路设施7条路。乡村组织机构健全,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责任到人,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工作制度完善,骨干队伍稳定,活动经费落实,积极发挥作用。中甲村村委会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和谐温馨、爱我中甲村”的理念,围绕着“完善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倡导文明建设。 中甲村是看日出的好地方,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纷披,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夏天的时候来看海是非常适合的当大海平静时,太阳照在海面上,给大海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衣裳,一阵风吹过,海面泛起微波,显得金光闪耀,像一颗颗调皮的小星星藏在海水里。 中甲村是浪漫的乡村,气候宜人,雨水充分,还为老人提供娱乐场所像什么老人馆啊,戏台,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表演闽剧,很热闹,每到晚上男女老少在戏台广场跳舞。中甲村的卫生设施也是不错的,村上有两家诊所,不管刮风下雨,不辞辛苦,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中甲村还有两家鲍鱼育苗场,总面积17000平方米还有海上鲍鱼养殖场50亩。 |
上井村 |
上井村 203户共785人,土地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0亩。) 主要经济收入: 渔业及外出劳务 |
光楼村 |
光楼村位于澳前镇中部,村干部总共有6人。全村共有257户,总人口数903人,劳动力人数为581人,村耕地158亩。林地30亩。村农民主要靠养殖鲍鱼和栽种些农副食品。 |
井边村 |
井边村位于平潭县澳前镇的中部,共有三个自然村下井、中井、西井组成。全村人口1218人,315户,我村主要以农业、交通运输等外出打工为主。 |
前进村 |
澳前镇前进村系澳前镇第一大行政村,人口共有5388人,下辖5个自然村,分别为斗恒头、长塍、上赤岭、下赤岭 墰后。本村居民主要靠渔业养殖为生,包括拖网、海带养殖、虾蟹养殖等。 |
东光村 |
东光村简介 东光村位于澳前镇北端,辖东岳前,光裕坪2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432户,总人口1405人,党员33人,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要产业的渔业村。全村共拥有2万多平方米的鲍鱼养殖场,年产苗量3000多万粒,产值达1000多万元;海区挂养达3000多万粒,年产值7000多万元。东光村先后荣获得省巾帼示范基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东光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支部+协会+鲍农+基地”为抓手,以创建鲍鱼养殖培训基地为平台,强基固本,凝心聚力,促发展,惠民生、创和谐,团结引领广大村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推动美丽东光村建设。 2011年9月,东光村利用鲍鱼养殖为契机,设立集创业、就业、培训和实践“四位一体”的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基地的主要功能是:为党员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及管理实践平台;对有就业意向的党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并推荐上岗;对在岗的党员进行再教育和培训等。基地的培训对象为有培训需求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以及部分群众,每期的参训学员由村党支部根据各村民小组推荐确定,或由镇党委选送确定,基地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创业就业培训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坚持做到政治学习引导技能培训、技能培训促进政治学习。同时,基地根据党员培训需求,构建一个分职能、分层级培训模块,包括创业培训、新人就业岗前培训、在岗人员技术培训、管理职能培训等,并根据不同的培训模块设立各自的培训模块设立各自的培训教程。 近年来,东光村先后举办了两期鲍鱼养殖技术培训,培训500多名党员,解决该村310多名党员和群众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积极带动东光村及澳前镇的经济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