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福州 >> 平潭县 >> 岚城乡 >> 霞屿村

霞屿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霞屿村谷歌卫星地图)


霞屿村简介

  霞屿村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心地段,全村人口6128人,由四个自然村组成的一个行政村,共管辖32个村民小组,劳动力3000多人,正式中共党员130多人。
  霞屿村土地总面积16500多亩,其中耕地7000余亩,林地5500余亩,滩涂地面积4000余亩。霞屿村主要经济来源于农业、水产养殖业(主要以对虾为主)、外出从事隧道工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128206 350000 -- 查看 霞屿村谷歌卫星地图

霞屿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霞屿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流东村

  岚城乡流东村地处海坛岛中部,北接中楼乡盐田村,南面与东屿村、新门村接壤,距平潭县城约4公里。流东村区域总面积近900亩,其中耕地面积483.134亩,林地面积约96亩。全村现有人口750人,分为9个生产队;总户数169户、其中农户达129户;全村共有低保户18户,五保户3户,2015年全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达613人。流东村共有两委班子成员6人,妇代会主任1人,文书1人;村支部党员21名。   在历届流东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流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设有老人活动中心1处,基督教堂1处,垃圾处理场2处,渠沟4处。设有村级专职保洁员,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流东村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08年度流东村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度被评为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2006年度先后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度还被评为全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2007年度被评为福州市平安家庭示范村;市级示范单位;县平安村居等。   流东村作为移民村,姓氏较为复杂多样,村民来自平潭7镇8乡,共有西场、东场两个居民点。西部沙埔盐碱地多,耕地较少,条件艰苦,群众生活比较困难,1994年国家实施扶贫计划,平潭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平潭县“造福工程”实施方案》(岚政〔1994〕36号),将流东村列入“造福工程”搬迁计划,“造福工程”将大部分村民从西场搬迁至条件相对较好的东场自然村。为发展经济,流东村进行了盐碱地改良,兴修水利,种植林带,增加并保护了耕地,现种植业以红薯、花生、蔬菜为主;另外,利用海滩地发展滩涂渔业、虾池养殖;利用山丘草地养羊畜牧。流东村虽呈现多元化的经济形态,但与其它村相比,全村经济水平依然落后。  

白山村

  白山村位于岚城乡海滩西片,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平原镇、白青乡及苏澳镇各地移民来开发海滩地,形成一个行政村。   一、行政机构:全村有三个自然村(分别为桃树脚自然村、霞屿前自然村、白山仔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人口1000多人,户数266多户。   二、组织机构:现有中共党员31名,村干部5名,村民代表30名。  

东屿村

  岚城乡东屿村位于岚城乡中西部,是平潭海滩之一,以农为主,经济较为落后。东屿村辖内1个自然村,全村拥有耕地1500亩、林地300亩;人口300余户,约1400人。其中流动人口400余人,约占总人口的1/3。现有正式党员39人,预备党员1人。村两委干部7人。东屿村现有低保人数42户60人,无保人数20户35人。在所有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数170余人。   村内交通状况良好,进村水泥路贯穿全村境内,但目前没有直达到县城的城乡巴士。村经济薄弱,农业生产设施相对落后,以传统种植业、零散家庭养殖业为主,经济效益低下,增收困难,村里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大多是年老妇幼人员。村里拥有一座面积300余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农民活动广场,供人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由于东新小学条件相对简陋,东屿村儿童有一部分到县城里读书。村里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患病老人、年轻人以及小孩多数到县城医院看病。村民们绝大部分实现了新型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全村群众和睦团结,其乐融融。   主要农产品:李子,秋葵,茄子,水稻   村内资源:白云石,金,石灰石,板钛矿,粘土  

上洋村

  上洋村位于岚城乡海滩西片,坛西大道西侧,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大部分从敖东镇等各地移民来开发海滩地,形成一个行政村,又名敖东场。   一、行政机构:全村总人口有600多人,户数250多户,有四个村民小组。   二、组织机构:现有中共党员31名,村两委干部6名,村民代表至今未形成。   三、村部情况:原有95㎡的村部,因支持坛西大道建设,在2011年时已拆迁,现租用在一民房约50㎡的民用屋里。  

下洋村

  下洋村位于岚城乡海滩最西南部,自70年代初,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白青乡国彩村部分村民移民来开发海滩地,形成一个行政村。   一、行政机构:全村有196户,总人口728人,两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   二、组织机构:现有中共党员28名,村两委干部5名,村民代表25名。  

新桥村

  新桥村在60至70年度,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苏澳各村移民来开发海滩地,形成一个行政村。   一、行政机构:全村有四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人口1166人,户数368户。   二、组织机构:现有中共党员28名,村干部7名,村民代表28名。  

矶屿村

  矶屿村位于岚城乡西北部,自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平潭各地移民来开发海滩地,形成一个行政村。   一、行政机构:全村共有五个村民小组,人口963人。   二、组织机构:现有中共党员38名,村两委干部7名,村民代表30多名。   三、征地情况:矶屿村共有壹仟零捌拾多亩土地现已全部被征。  

中南村

  中南村位于岚城乡最南端,坐落于一个小山坡上,与岚城乡中湖村仅隔着一条万宝路,中湖村繁华热闹,中南村则恬静优美,民风淳朴。村内有著名景点三十六脚湖,目前平潭主要淡水资源则来自于此。   中南村现下辖8个自然村:北井、北楼、古楼、六楼、研斗、西楼、瑞岺山、建阳,瑞岺山位于三十六脚湖的东面,村里只有十几户人家,有点与世隔绝的味道;而建阳是个神奇的村落,早些时候从中南中心集体搬到了洋潮屿以北地方;除了这两个村落,其他六个自然村位置相对集中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全村现有890户3008人,15个村民小组,49个村民代表(其中女性15人),党员60名,村干部成员15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051亩,林地面积1800亩。   中南村以农业为主,种植花生、番薯、蔬菜等,但多为自给自足。除农业外,中南村在发展的主要项目有两个:采石厂与自来水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三十六脚湖的淡水资源丰富,目前自来水厂正积极建设中。   由于三十六脚湖位于中南村,为保障平潭百姓饮水质量等,中南村早些时候就无法引进项目,周边地域都在大开发大建设的同时,中南村已原地踏步多年,导致村民除了靠农业自给自足外,大多数年轻劳动力外流,主要经济来源则靠外出打工务农。  

霞屿村

  霞屿村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心地段,全村人口6128人,由四个自然村组成的一个行政村,共管辖32个村民小组,劳动力3000多人,正式中共党员130多人。   霞屿村土地总面积16500多亩,其中耕地7000余亩,林地5500余亩,滩涂地面积4000余亩。霞屿村主要经济来源于农业、水产养殖业(主要以对虾为主)、外出从事隧道工程。  

中湖村

  中湖村位于岚城乡,地处城郊,地广人多,是目前进城的必经之地。全村共有1893户,总人口约6500人。村成立党总支,共有党员167名,村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9个自然村分别是岚湖庄、土地后、山门澳、龙磹、中坑、新庄、深坞、墓屿、斗食垄。岚湖庄多为农村转来户口,属后期逐渐形成的一个自然村。土地后、山门澳、深坞均为较大自然村,总人口都超过1000人。   中湖村地处县城南部,是全岛开发的前沿,多条道路、引水等民生工程穿村而过。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部分都被征收,这导致村里失地农民增多,剩余劳动力增多。  

上楼村

  一、村情概况   岚城乡上楼村地处平潭城关翠园北路西侧,与潭城镇、流水镇、中楼乡接壤,属于城乡结合部地区,也是平潭县城北扩的主要区域之一。全村总面积约3000亩,现有人口1753人,共508户,其中丁姓回族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70%,为平潭最大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在历届村两委的努力下,上楼村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03—2005年度上楼村被评为县文明村;2006—2008年度被评为福州市文明村;2009年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11年7月村党支部获得“2009—201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9-2011年度及2012-2014年度两次被平潭综合实验区评为文明村镇。   二、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上楼村在不断巩固传统种植业、养猪业、屠宰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基础上,全面发展第三产业、新兴产业。2015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800元,每年村财收入达40多万元,位居全乡前列。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上楼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2014年,在借鉴厦门等地留用地开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征地形成一块留用地,建成了保达集团大厦,创办村级企业--上楼村汽车综合店。目前已有十多家企业进驻,其中台资企业有三家,两岸职工交流中心也于2015年进驻保达集团大厦,现已成功举办两届两岸职工自行车赛,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两岸民族融合做出了积极努力。目前,在党支部、村两委的带领下,上楼村正在利用村部前留用地投入建设与“汽车综合店”相配套的“上楼村汽车综合修理厂”扩大村级企业的规模。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之后,上楼村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引进房地产业,目前已有星海湾1号、融信大卫城、华夏庄园等房地产落户上楼。2016年,为响应区党工委、管委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号召,上楼党支部领导班子招商引资,引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君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晟达投资有限公司”等四家民营企业入驻。   三、为民办实事方面   (一)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上楼村自筹资金近100万元,为全村群众安装了自来水,完成近4公里的村间水泥道路改造工程,在主干道安装了照明路灯100多盏,设立垃圾站,成立保洁队伍,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村容村貌。为了更好服务村民,上楼村率先建立网格化工作管理平台,投入63万元完成上楼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在全村各交叉路口安装21粒治安监控器并配置网格化监控中心,成立调处中心,2016年,作为平潭网格化的试点村,上楼村全面完善网格化系统平台及相关硬件软件,使日常工作更为高效有序。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村两委带头建设了村级老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安装各类健身器材,组建健身广场舞队伍,组织村民定期前往晋江陈埭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使村民的思想境界、文化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二)重视社会事业发展。2015年,在社会事业局的支持下,上楼村将废弃的私立育英中学改造成为公立城东小学分校,并开办了幼儿园,村内形成幼儿园、小学、中学兼有的教育格局;村两委积极筹措资金,从2012年起,每年对考入本科线的学生分别给予本一线每人3000元、本二线每人2000元资金补助;另外,村财每年补助新农合参合农民20万元,全村村民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就有享受到新农合所有的待遇;鼓励农民积极参加新农保,全村参保率已达100%,村两委积极为村民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60周岁以上失地村民每月享有420元失地补助,实现村民老有所养,无后顾之忧。  

正旺村

  (一)正旺村位于实验区开发开放重要枢纽地带,东与环岛路红岩海滨山庄段接壤,西紧挨规划建设中的高铁中心站,南与莲花山公园相衬,北对接流水工业区,原系中楼乡盐田村一个自然村,后由红星公社、岚城乡人民政府管辖。   截止2014年7月,正旺村公安户籍总户数952户,总人口3438人。各自然村分布情况为:井孟垄261户,919人(以陈、林姓氏居多);一埠339户,1251人(以翁、李姓氏居多);小头228户,827人(以丁、柯、林姓氏居多);小岭124户,441人(以何、林、丁姓氏居多)。共有四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   耕地约为2457亩(预估数字),截至目前,已经交地与拟征耕地1548亩(1998-2009年四次征地160亩、坛东大道186亩、麒麟路410亩、组团及福平铁路792亩),占63%。村民从业以建筑、屠宰业为主。有两个水库分别为一埠水库和井孟垄水库。村拥有一所完小、两所村卫生所。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现有党员74名,平均年龄54.9周岁。党员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分布极为不合理,多为退休村干部与改革开放前的老党员。15年来,仅发展党员9名(包含一名预备党员),亟需补充新生力量。   现有村民代表55名,乡人大代表4名。  

新门村

  新门村位于岚城乡海滩东,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平原镇、苏澳镇、澳前镇、北厝镇及屿头乡各地移民来开发海滩地,形成一个行政村。   一、行政机构:全村有六个自然村(分别为屿头场自然村、五队自然村、七队自然村、六队自然村、八队自然村、九队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人口1400多人,户数360多户。   二、组织机构:现有中共党员32名,村干部6名,村民代表30名。  


霞屿村特产大全




霞屿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