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亭村位于阳下街道东北部,距福清市7公里处,距阳下街道4公里处,距洪宽工业区1公里处。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50户,总人口1883人,村委干部7人,1党支部 ,党员66人(其中女党员11人),总耕地面积1178亩,山地面积3687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181008 | 350000 | -- | 查看 北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上亭村 |
上亭村是革命老区,侨乡,是福清市区北部山区,东临天霞山,与梨庄、北山新村为邻;南面是洪宽工业村相距4公里;西面与中亭村相连;北面与北亭村连接,四亭1958年是一个行政村,1958年划分四个村,距阳下街道办事处8公里,距市区10公里。市区公交车直达村口,村主要巷铺上水泥路,村内装路灯,交通便利。 村落与村民:村落面积2.5平方公里,446户,1508人,耕田356亩。辖上亭,下田,潘厝后三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龙王庙、潘厝后是解放战争革命联络站,对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评为革命基点老区村,被上级党委评为革命老区。海外华侨500多人,捐献数百万元为家乡建设。 村风与村貌:民风淳朴,热爱党、热爱中华民族,当日本侵略军多次入侵上亭村,村民自发组织抗日游击队,浴血战斗,保家卫国。村内环境卫生好,家家户户装上自来水,80%以上建水泥三、四层新房,电话、电视普及,学童儿童百分百入学,环境居住条件好。 历史与人文:始祖卓公原籍河南,唐朝以大官入闽,十四世祖陈郁公留居北西亭繁衍至今。二十世祖陈伯谅,明正德戊辰年中进士任监察御使,督学两京,并御赐石坊“两京文衡”以资后人怀念。 上亭村东面龙王坑,在明朝村民出资出力建成龙王庙,背山面水,风景秀丽,庙边建游泳池,是周边村落群众夏天避暑山庄。 物产与经济:58年前,全村有一千多亩耕地,村民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后土地为征用,目前只有356亩,青壮年百分之八十左右外出打工和经商,这些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耕地种水稻、地瓜、花生。下半年种川芎、小番柿等。 |
梨庄村 |
梨庄村地处阳下街道东北部山区是老区基点村,全村181户,总人口683人,共有6个村民小组,党员32人,耕地总面积250亩。 |
西洽村 |
西洽村基本情况 西洽村位于阳下街道北部,距福清市7公里处,辖区共有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01户,总人口662人,村委干部含应聘人员6人,1个党支部 ,党员30名,其中女党员4人。 我们村在阳下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经过多次会议讨论调研,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划,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带动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带领全体村组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真抓实干,使我村的各项事业都走在了全街道的前列。我村在2010-2011年被评为“福清市四星级支部、2012年被评为“福清市五星级支部”,2012年被评为福建省“生态村”和“卫生村”。 |
后板村 |
阳下镇后板村位于阳下镇的东北部,南部分别与西亭村和西洽村接壤,北面环山,山地与长乐市交界,整个村庄位于山脚下。村子并不大但贵于依山傍水较之其他村庄更贴近于大自然。村子的现占地面积大约为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50亩,山地面积2500亩.现村里设有7个村民小组,共有330户1050人。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即村委会)建于2005年篮球活动场建于2007年,位于本村的中心地带,共占地面积约1.3平方千米。村党组织(支部)下设1个党支部,现有党员30人,全村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多生产水稻、花生等农作物,因这些农作物基本上是以农户自给自足为前提生产种植的。所以并未有大面积的耕种,估计种植生产年收入大约在2~7万间不等。一些农户还进行养殖牛、羊等牲畜提高收入,估计养殖生产年收入大约在2~15万间不等。村子虽是以农业为主导的但是就村里的总劳动力来讲从事农作物耕种产业的人数大约只占了总劳动力的百分之十左右,大概约有百分七十的劳动力选择了外出就业,约分二十左右的选择出国就业。 自政府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本村整体设计按照“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的原则,制定了一个村级信息服务点(村委会)、一个广场活动区(篮球场)、运动器材休闲区等生活区和供排水、用电、道路、卫生所、活动中心、垃圾回收处理站等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得到了提高。近年来,在乡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里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群众经济收入逐年提高,80%的群众都盖起了楼房,全村积极贯彻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数量平稳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现村委会推行政治强、作风硬、谋大事、干实事的领导班子,全面贯彻民主化管理,健康化发展的手段。现对全村的村务和财务等事宜完全按照规定的制度,做到公正、公开的原则,尤其重大事项、重大开支等实行民主议事制。做到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和紧紧依靠党,拒绝--、专权独断的不良现象。 今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街道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后坂村全体干部将继续努力,带领群众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向建设更好的新农村出发。 |
漈头村 |
漈头村位于阳下街道东北部,辖区现有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36户,总人口1237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先后获“福建省卫生村”、“福清市党风廉政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漈头村是福清最早的革命基点村,1934年1月0福清县委在漈头村成立,1941年4月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八中队在漈头村组建并驻扎,在三个不同的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漈头村人民一心跟着0,前仆后继,前前后后共牺牲有十位烈士,市委市政府在漈头村修建了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的“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先烈们的照片和事迹,让后辈们来参观学习、接受教育,该纪念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发扬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漈头村坏境优美,青山环绕,村民们勤劳质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深化改革,正努力朝着小康目标迈步前进。 |
上街村 |
上街村位于阳下街道东部,与梨庄村、西亭乡、后坂村相邻,其尽头为连绵起伏的大牛山脉与长乐市交界。总耕地面积969亩,其中水田829亩,旱地140亩,总山地4800多亩,其中生态林4331亩;全村今有583户、1977人,为8个村民小组。 上街党支部充分发挥50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村民走上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国人的理想和追求。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为全面深入改革而奋斗。以‘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解决劳动力过剩和发展高科技农业。 上街林氏宗祠始建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座落于村中心,座东朝西,两旁有房间,中后落之间有过路亭,前落有戏台,两旁有樵楼。上街林氏祠堂曾经多次修缮,于1979年改建为礼堂,但大门上还镶有原保存下来“林氏宗祠”石匾。 |
北亭村 |
北亭村位于阳下街道东北部,距福清市7公里处,距阳下街道4公里处,距洪宽工业区1公里处。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50户,总人口1883人,村委干部7人,1党支部 ,党员66人(其中女党员11人),总耕地面积1178亩,山地面积3687亩。 |
溪头村 |
溪头村是福州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综合示范村,与享有“福建台湾村”美誉的洪宽工业村和国家级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融为一体。该村现辖2个自然村,户籍人口2288人,外来人口达3.2万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近4万元。先后获评“全国绿化千佳村”、“全省妇联组织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园林式村庄”、“省级卫生村”、“福州市生态村”等称号。2012年溪头村被列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建设试点村和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村,并申报全省“宜居新村”创建村。 在推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溪头村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先导,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以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点线面”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致力打造一个基础设施良好、居住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群众安居乐业、富有田园特色,能充分体现省会中心城市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村,进而推动全村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2013年溪头村启动新农村建设二期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大力推进溪头台湾街、高岭溪商住楼、高岭溪农贸市场、环村道路等25个项目建设,商贸集中区、物流服务区、农贸市场、文体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去年以来,新建成总投资3500万元的青少年校外文体活动中心及社区俱乐部,总投资975万元的马家底文化中心大楼,其中青少年校外文体活动中心用地面积21.5亩,坐落于松涛园内,集成健身、休闲、亲子、娱乐等功能区块,为村民和区内企业员工及其子女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是着力环境提升。按照“点线面”综合整治工作部署要求,不断完善村庄整治规划,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旧村改造。2012年以来,先后投入4823万元,完成了环村景观工程建设、大北溪溪头段环境整治、道路路灯架设、民居立面改造等工程,极大地提升了村庄整体形象。 三是促进文化繁荣。举办洪宽杯、更生杯篮球赛、诗歌朗诵晚会,丰富老年人健身活动、每周六晚开展 “热情广场大家唱”等活动,不断丰富村民和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全国电影“三下乡”启动仪式在溪头举行。以侨领林文镜先生祖居三对排古民居为载体,建立民俗综合展览厅及孝廉文化展厅,同时建设仿古文化长廊,进一步提升溪头村的文化底蕴。 四是致力民生建设。创新社会建设,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完善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提高服务效能。在福清市率先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善起养老服务体系,为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金650元。同时落实安居工程,建立起全省首个村办廉租房,以每平方米1元/月租金,改善低收入村民住房条件。 |
新局村 |
新局村隶属阳下街道行政村,地处街道中部,辖下全村人口3784人,总户数1184户,分七个自然村。我村按照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结合我村实际情况,以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发展为主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发展。特别是我村以农业生产为总体,现有农田2300亩,以种植稻谷、花生、地瓜为主。年轻劳动力外出投资打工,来促进村民日常生活的提高。村居绿化,环境优美,还有更好的村内环境污染改善也正在进行、总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们村的生活也不断提高。 |
阳下村 |
阳下村地处福清北门外,离城四公里,据祖上流传,原先阳下村是下底山至瓦窖兜沿山脚下的一片地域,住有九十九户人家,这里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年到头靠种田为生,也可算上安居乐业。 如今的阳下村有737户人家,人口有2400多人,辖区有酒店、丹埔、新美厝及垱斗四个自然村,地理交通便利,沿路工厂林立。还是一个革命老区,每年的清明节,村干部和小学师生等都前往余长钺烈士墓祭扫,以缅怀先烈的为过捐躯的英雄事迹。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