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屿村位于福清市新厝镇中南部,新江公路左侧,全村人口1012人,共309户,党员43人,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24人。土地总面积1984亩,其中农业种植面积63亩,围垦滩涂地800亩,山地70亩,果园30亩,森林面积175亩。围垦滩涂地及部分土地流转给福清融侨开发区,促进经济的开发和利用。2013年,村财政收入692531元,村民人均收入12060元。全村共有劳动力650人,其中282人外出劳务,每年有不断上升趋势。
双屿村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温度20度左右,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由于良好的自然环境,我村果树品种多,天然植被丰富,给村民带来丰厚的收益。2011年以来,我村结合清洁家园活动,充分利用我村有利条件,发挥农业、环境绿化等优势,制定实施“农业兴村,生态立村,环境护村”的发展思路,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概念,发扬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精神。通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我村经济明显改善,农业收入稳定增幅,群众生活水平踏步前进。
镇党委政府很重视我村农业创建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指引下,村两委与群众积极配合下,我村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农业与环境的结合发展,逐渐从认识到理解,从支持到参与,人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发展和维护初步形成的“讲文明、讲卫生”的社会新风尚。村内建设的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科学,逐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治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全村的环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181115 | 350000 | -- | 查看 双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凤迹村 |
凤迹村,位于福清市版图的最南端,海拔300米,与莆田辖区3个镇5个村庄以及福清市辖区的2个镇4个村山水相连,距离324国道15公里。本村地属东南沿海华夏古陆地质区域的一个山区行政村。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762人,其中男性1982人,女性1780人。全村劳动力人口1457个,出国及出外就业人口1200人,待转移劳动力250多人。2013年,村人均收入为9700元。全村可耕种地面积为1457亩,种植各类果树用地4000多亩,待流转用地700亩,待流转茶园1000亩,待流转旅游开发项目多处:即溪流7公里,溪流两旁闲置山地2000亩,三门井火山口等。 村域共有山林地5万亩,其中被定为省级生态林重点保护区20000亩。山地的森林植被属东戴云峰--鹭峰山脉常绿楮类照叶林小区,大部分山地尚保留亚热带物种和珍贵名树,如油杉树、梭罗树、红豆树和中华扎等,森林覆盖率达到96% 因靠近海域,又属于武夷山脉隆起拆带山脉连锋,全年受西风带及副热带环境交互影响,气候特征为:夏长无酷日,冬短无严寒,更难得下雪天,全年平均气温18~22度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成就了我村可以大规模种植优良水果,其中有文明遐迩的枇杷早种6号,其果品供不应求,批发价每斤在5~7元之间,还有龙眼、杨梅等水果。 凤迹村共有十名干部,其中支委3人,村委7人。村财政收入为60万元。乡村文明和谐,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经济、政治保持稳定。村民生活富裕,贫富差距小,是一个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的世外桃源村。 |
桥尾村 |
桥尾村共有人口1121人,自然村数目为5个,村民小组为5个。总播种面积78亩,耕种面积22亩,滩涂面积无,土地流转无。2013年村财政收入无,2013年人均纯收入7350元。劳动力转移情况:总劳动力694人,外出就业497人,待转移劳动力197人。 桥尾村与凤迹村、漆林村、加头村、峰头村、大澳村、东沃村、江兜村、霞埔村、砹灶村、界下村、双屿村、新厝村、棉亭村、东楼村相邻。 |
漆林村 |
漆林村位于新厝镇南段,东与加头村相邻,西与桥尾村相邻,北与莆田市浦江村交界,南靠海堤,与莆田市江口镇隔江对望,324国道从村庄北侧穿过是村庄主要对外通道,交通便捷。 漆林村下辖两个自然村,即钟前村和东井村。全村共有372户,总人口1297人,有九个村民小组,党员29人,村民代表35人;2013年村财政收入159000元,全村土地总面积1830多亩,村民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其中耕地330亩,森林面积741亩,全村劳动力502人,另外外出经商人员约有500多人,村民很大一部分经济收入源自外汇创收,2013年人均收入约7300元。村里招聘两位清洁工,负责每日清扫并搬运至垃圾中转站,造就卫生好环境美新农村。 |
加头村 |
加头村位于福清市新厝镇的西面,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福厦324国道贯穿而过,正在规划建设的沈海高速也将经过我村。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其中村民代表26人,总户数130户,约有500多人,现有劳动力125人,除外劳务人数约250人。全村耕地面积约190亩,人均耕地面积0.38亩。到2013年底,村财政收入2万元,人均收入12000元。 加头村由于面积小,无暇开发其他产业,以农业生产为主,从事传统种植业有375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村一直是国家规划建设对象,改变我村村容村貌,使外出劳务人员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底达到250人,造成我村劳动力不足。在政府领导下,我村实现现代化机械建设,引进先进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早熟蔬菜种植,现今全村蔬菜种植面积约50多亩,人均收入大为提高。 |
峰头村 |
峰头村地处福清市最南端,与莆田江口镇隔江相望,全村房屋依山傍海,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空气清新,自古以来就是著 名侨乡,旅居海外侨胞众多,村中三百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人出国劳务。现在村中新楼已经替代旧屋,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生活环境优越。 峰头村总面积约为35公顷,共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077人,总劳动力676人,从业人员413人,其中农业方面从业人员243人。 峰头村有山地面积125亩,基本都是开辟成果园种植龙眼;滩涂面积约为160亩,通过人工平整进行蛏苗繁育售卖;耕地面积235亩,基本都是承包给种粮专业户进行精细耕种。2013年村财政收入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 |
大澳村 |
大澳村位于福清市新厝镇最南端,三鳌居中,侨名鳌中。我村面向兴化湾,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只有一水之隔,东临东澳村,西邻峰头村,北与福厦路相接,交通便利。我村四季分明,环境宜人。 大澳村现有人口数1300人左右,7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200多亩,耕地面积有320亩,山地面积有100多亩,滩涂面积100多亩。我村依山靠海,过去以渔业和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后,出国劳务人员逐年增加,约有300多人,出外务工人员也逐年增加。2013年我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村人均收入7350元。 大澳村民风淳朴,勤劳善良,在物质条件丰富的现在也重视精神方面的发展,我村自主组建车鼓队在2001、2002年获得福州市铜牌,另一只“海族舞”民间文艺队也在政府的重视下焕发生机,列入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娱乐活动既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又加强村民间的友好交流。 |
东沃村 |
东沃村与福厦路相邻,交通便利,村整体规划整齐,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社会稳定,群众生活富足,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出外劳务,百姓安居乐业。 全村共有人口788人,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02亩,2013年村财政收入12000元,人均收入10000元。全村劳动力391人,外出劳动力240人。村里自来水、电力、通信全面覆盖。并且村里专门招聘保洁人员,定时清理村内垃圾。村道绿化优美,民风朴实,华侨热心公益。 东沃村两委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各种情况,全力抓好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全面发展。 |
江兜村 |
江兜村是福清市著名侨乡,地处福清南大门新厝镇中部,面临滔滔兴化湾,与江阴港隔海相望,背靠巍巍草堂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村内传统文化氛围浓烈,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朱熹书院是新厝镇第二大古厝,始建于清朝,至今保存完好。全村总人口2560人,总户数750户,党员人数66人,下辖8个自然村(北片、企座、福山、三座厝、菜园、溪岑、石灰墩、山头顶)20个村民小组。村有耕地945亩,山地面积2360亩,滩涂面积2700亩,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16368元。 江兜古称江皋,其祖先王严清从南安迁来,至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文化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佛庵、大帝殿、朱子学院、明善寺等都是遗留下来的瑰宝。十几年来,江兜村两委花费400多万来修复名胜古迹。 村两委着力建设现代文化奇观,花费200多万元,建设5个农家公园:江兜村部中心公园、福山公园、三座厝公园、菜园公园、清泉公园。公园内种植花草和榕树,筑有石椅、石桌及老人儿童健身器材等。村内还修建农家书屋,存书15000册;花费50多万建设老年活动中心、江兜村部和图书室等三层600多平方米综合大楼,为江兜村600多名老人提供活动娱乐场所。 |
霞埔村 |
霞埔村位于新厝镇南端,兴化湾畔,其南靠江兜村,西接324国道,北临硋灶村,东面大海,交通便利。霞埔村下辖霞埔,海岑两个自然村,共有250户,人口总数为985人,有8个村民小组,有园地耕田400亩。村中总劳动力680人,其0外务工人员215人,待转移劳动力118人,村民人均收入为7000元。拥有特产水果龙眼。 |
砹灶村 |
砹灶村地处福清市南端,是福清市著名侨乡,位于新厝镇中部,324国道沈海高速贯穿而过,靠山面海,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砹灶村总人口2410人,下辖5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东临界下村,拥有滩涂面积2390亩,西至福莆岭,山地面积2200亩,北至光贤亭,有耕地面积776亩,其中土地流转572亩。可谓一方宝地,钟灵神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东风劲吹,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过去单一以种植为主的状况,出现了多层次经营、各行业蓬勃发展。全村劳动力1492人,其中劳动力转移1270人。2013年村财政收入35.5万元,村民年均纯收入14670元。 本村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颇多,霞川宫、陈氏宗祠、彰亭公纪念堂、忠贤庙、武圣庙等吸引海外乡亲回来观光旅游。并且村内文化生活也日趋丰富,舞龙舞狮、十音八乐、健身操等表演精彩,特别是新农村文化大院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 |
界下村 |
界下村位于福清市新厝镇中部,距离镇中心200米,距离福州新港5公里。全村624户总共2040人,下辖塘头、祥厝、界下、何头、尾厝五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7人,土地总面积1360亩,耕地面积680亩,山林面积380亩。滩涂面积3000亩,土地流转面积440亩,虾池养殖面积180亩。村财政收入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000元。总劳动力1000人,外出劳动力600人。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源于出国劳务、外出经商。村内农房错落有致,交通四通八达,出行便利。 进入新世纪,在党的富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界下村两委紧抓机遇,带领村民奋发向上,取得瞩目成绩。全村自来水改造全面启动,垃圾收集处理集中进行,专人负责,美化生活家园。办起老人活动中心,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娱活动——祥厝的金龙踩街、车鼓表演、老体协的腰鼓表演、广场舞等,极大丰富村民的生活。村里双文明建设取得好成绩,获得上级政府的肯定。 |
双屿村 |
双屿村位于福清市新厝镇中南部,新江公路左侧,全村人口1012人,共309户,党员43人,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24人。土地总面积1984亩,其中农业种植面积63亩,围垦滩涂地800亩,山地70亩,果园30亩,森林面积175亩。围垦滩涂地及部分土地流转给福清融侨开发区,促进经济的开发和利用。2013年,村财政收入692531元,村民人均收入12060元。全村共有劳动力650人,其中282人外出劳务,每年有不断上升趋势。 双屿村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温度20度左右,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由于良好的自然环境,我村果树品种多,天然植被丰富,给村民带来丰厚的收益。2011年以来,我村结合清洁家园活动,充分利用我村有利条件,发挥农业、环境绿化等优势,制定实施“农业兴村,生态立村,环境护村”的发展思路,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概念,发扬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精神。通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我村经济明显改善,农业收入稳定增幅,群众生活水平踏步前进。 镇党委政府很重视我村农业创建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指引下,村两委与群众积极配合下,我村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农业与环境的结合发展,逐渐从认识到理解,从支持到参与,人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发展和维护初步形成的“讲文明、讲卫生”的社会新风尚。村内建设的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科学,逐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治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全村的环境。 |
新厝村 |
新厝村位于新厝镇镇区所在地,北临天生林艺园,东临出口加工区和江阴开发区,辖区内贯穿324国道、福泉高速和福厦铁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人口2450人,有868户,分布5个自然村,有30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人数70人,分设三个党小组,村民代表45人。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全村拥有耕田1480亩,村集体水域面积360亩,集体林地2220亩,果树面积698亩,并且拥有11家水产养殖中心,基本形成农业科技区、水产养殖区、果园种植和林业生态区。2013年村财政收入100万元左右,银行存款500万,村民人均收入7800元。 新厝村现有集体企业三家,分别是新厝市场、岭边供水厂和客运站,总计投入200万元。沿街店面和房产共2400平方米,出租给福抗药业、三和机械和政文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新厝村2006开始对全村60周岁以上共计429位老人实行每人每年福利补助600元,对党龄25周岁以上年龄60周岁以上的党员,每人每年再补助300元,共计金额21万元。农村合作医疗,每人70元,农业水利费等8万元。全部由村财政投入。 |
棉亭村 |
棉亭村位于新厝镇北面,在324国道73里处左侧,西北至棉亭岭山麓的牛嘴岭,东临江阴海峡,西至北山水头白仙脚迹地。棉亭村背靠凤凰山,现南面900亩出租给天生林艺公司,东面南旁群山环绕,村前约有2000亩平坦的“棉亭洋”,并有条小溪似玉带环腰横穿棉亭洋田地。 棉亭村无自然村,下辖20个村民小组,共有626户,总人口1969人(其中男981人,女988人)。劳动力1234人(男614人,女620人)外出劳动力324人。 全村现有农林业土地面积约5900亩,其中耕地1746亩(流转1606亩)、果园地200亩、海滩地2020亩(已流转)、山地1871亩;村特色产品以蔬菜、粮食、水果(龙眼、枇杷、香蕉)、养殖(对虾)为主。 2013年村财政收入360万元,村人均收入9800元。全村环卫设施由村财政出资,雇两名保洁员每日定时清理村中生活垃圾并运送到垃圾集中点。 |
东楼村 |
东楼村位于福清市新厝镇北侧,东至新厝开发区,西至棉亭村,南临新错镇区,北与渔溪镇相接,东楼村通过村庄主干道连接324国道,交通便利。 全村总人口1675人,共500户。四个自然村,十四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5100亩,其中农业种植面积2200亩,滩涂面积1300亩,生态林400亩,山地果园1200亩。土地流转面积800亩。村财政收入8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000元。全村劳动力1030人,劳动力转移200多人。 全村大力开展综合农业生产,特色水产养殖和山地果园种植。着力于新农村建设,村庄建设规划,包括道路、自来水、绿化美化、清洁家园、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