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孚镇寨后村位于厦门市西大门,与漳州龙海市角美镇接攘,国道324线和沈海、厦成高速公路贯穿,村域面积5.19平方公里,由寨后、庵头、长北、西山、诗山、林后6个自然村组成,户籍常住人口699户2340人,外来人口2926人左右。村两委成员8人,支委3人,书记助理2人,村委3人,村民代表46人。随着东孚镇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开发大建设,寨后村累计征地面2500多亩,现有耕地面积1500余亩,山地2000余亩。辖区内有东孚工业一期园区、台商中小企业创业园和寨后工业园。依托有利的地理优势,现正在进行旧村改造,实施村主干道及支路的排污硬化工作,总投资近千万元。届时将为广大村民及外来人员展现寨后新农村建设新姿。 近年来,在东孚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寨后村紧紧围绕东孚小城镇建设,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壮大工业建设,狠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295元。寨后村先后获得市、区、镇“精神创建文明村”、“十大最美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先进村”、“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征地先进工作单位”、“村企共建先进单位”、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厦门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2006-2010年’ 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205103 | 361000 | -- | 查看 寨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过坂社区 |
过坂社区地处东孚新城的中心城区,坐落在天竺山脚下,辖区内分布着多家贝雕和玛瑙加工厂,素有“贝雕村”之称。社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0亩,由过坂、大溪、后坑和杨厝4个居民小组组成,辖区内共有737户,常住人口2332人,流动人口1698人。支部现有党员77名(其中男50人,女27人,预备党员9名)。近年来,社区曾先后被评为全国计生协工作先进单位、厦门市城乡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海沧区“五个好”达标先进单位、海沧区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海沧区“五好”基层关工委,东孚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洪塘村 |
在清康熙五十二年属积善里4都五图(明盛乡)十七都。民国29-33年属同安县第三区角尾乡莲花保。解放初(1950-1951年)属第一区灌口莲花乡;1952年属第一区东孚莲花乡;1956年属灌口区东孚乡;1957年划归郊区;1958年属东孚公社过坂大队,到1987年又从过坂分拆,建洪塘村委会。洪塘村委会辖龙井、刘营、赤土、西塘、洪塘、过坛、坛头等7个自然村小组。东起凤山村,西至过坂村,南临东瑶村,北抵长泰县,总面积约为4.98平方公里。全村户籍常住人口1000余户,32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2700多人。山地2000多亩,水田3000多亩,辖区内“三资企业”50多家。洪塘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支委5人,村委3人,村民代表45人。 |
莲花村 |
莲花村原隶属东孚镇过坂村,1987年底由过坂村拆村而组成。东、北与东瑶村、过坂村寨后村接壤,西、南与山边村、东埔村、国营第一农场毗邻。全村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下辖莲花、南山、茂林、汤岸4个村民小组。全村有农户857户,人口2898人,外来人员2700多人。支部有党员97名,分作4个党小组,支部班子成员4人,村委会班子3人,村民代表40人,团、妇、兵各群团组织健全。莲花村人杰地灵,地理位置甚佳。国道324线、县道426线、海翔大道、鹰厦铁路、厦深铁路在我村境内纵横贯穿、交通十分便捷。经济区域优越,更有得天独厚温泉地理条件。目前有温泉渡假村、酒店、日月谷乡村俱乐部、海沧区台资中小企业创业园内40多家企业。国安特等落户我村,“信誉”、“浪潮服饰”、“高丽宝”等企业不久将投产。农家乐汤岸温泉民俗村正在规划中。餐饮、维修、制作等个体行业遍布全村,经济条件十分活跃。村民收入主要1、村民外出务工收入2、财产性收入3、第三产业经营性收入4、种、养殖业5、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纵观莲花村前景:大建设带来大发展,大发展将蕴藏着无限商机。随着企业相继入驻,人流涌入,加上莲花村人的经济头脑和拼搏精神,莲花村将是“钱景“一片光明。 |
贞岱村 |
贞岱村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东北部,东毗集美区灌口镇浦林、陈井村,南邻马銮湾,西连东孚镇东瑶村,北接凤山村。距镇政府所在地约7千米,距厦门市中心约32千米,是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偏远农村。辖贞岱、后溪钟两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92户,人口2750人,党员68人,土地总面积6300亩,农业用地面积4600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5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369元。贞岱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以种植龙眼、蔬菜和鱼虾养殖为主要收入来源,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较为缓慢,基础设施滞后,集体经济薄弱。近几年来,我村干部抓住厦门市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有利契机,在市、区、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带领村民投身新农村建设,并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经济发展基础支撑,着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不懈努力,到09年时,贞岱村的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备,村内房前屋后的大小道路的硬化已基本完成,实现水、电、通信、电视网络100%覆盖,村部、卫生所、农贸市场、老人活动中心,篮球场,垃圾收集点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同时文体、教育、就业、社保、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厦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厦门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厦门市连续三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合格村(居)”、“海沧区2010年度文明村”。今天的贞岱面临着三大发展契机,一是在2010年,贞岱村被确立为厦门市“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重点村”,目前,前期道路配套设施已入场施工,计划建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二是经过我村,贯穿我市的东西快速通道—海翔大道日趋完工。三是紧邻我村的大型物流枢纽—前场铁路物流园区正在加紧建设。有如此机遇,村民们有理由相信,贞岱村是“偏远农村”的历史将被改写,是“贫困村”的帽子将被摘掉,百姓的生活将越来越好。 |
凤山村 |
东孚镇凤山村位于324国道旁边,东边与集美区灌口镇井城村接壤,西邻东孚镇洪塘村,南交界东孚镇贞岱村,北面与灌口镇深青村交界,村域面积3.1平方公里,由凤山、后浦、乌石浦三个自然村组成。户籍常住人口699户1842人。流动人口905人,私房出租户38户,企业用工单位21家,个体工商户8家。 近年来,在东孚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紧紧围绕东孚小城镇建设,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先后完成厦深铁路(后浦、乌石浦)部份房屋的征地拆迁工作,前场铁路大型货场开发用地(物流园区)征地1790亩,工业用地(招拍挂2号地)399亩。 |
芸美村 |
芸美村位于厦门海沧区东孚镇东部,孚莲路旁,下辖2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户籍常住人口664户,共1995人,外来人口约113人。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200亩,水面养殖面积1500亩,征用土地面积约400亩,是一个以第二、三产业,务工和服务业为主的行政村。支部现有党员91人,10个党小组。全村环境优美,交通十分便捷。 |
后柯村 |
后柯村位于东孚镇的东南面,与新阳街道的祥露社区、新阳北部工业区相邻。村域面积2500亩,农业用地1049亩,工业用地200亩;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等第一产业。辖有4个村民小组,户籍常住人口1173人,流动人口345人左右。村两委成员共4人,支委2人,村委2人,村民代表32人。 后柯村党总支,共有52名党员,分四个党小组,村两委班子成员已经全部入党。通过在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本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后柯村先后获得市、区、镇“十一五”农村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居(村)”、“平安先进村”、“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征地拆迁工作先进工作单位”、 “巾帼示范基地”、“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2008年度五个好达标单位”等荣誉称号。 |
鼎美村 |
鼎美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全国敬老模范村,福建省敬老模范村,“福建省巾帼示范村”。隶属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在镇东南部,美丽的马銮湾伴。村界横跨整个区域。早在明、清时期,就有鼎美一条街,街两旁为店铺、作坊,生意兴隆。商船从鼎美码头通往厦门、同安直至海外。民国时期开始慢慢地衰落。鼎美村委会辖鼎美、龙门2个自然村。总户数820户,常住人口2460人。分为13个村民小组和一个居民小组。村民代表46人。0员109人(其中女党员38人)。党、团、妇、工、兵、老等各类组织机构配套完整。鼎美自然村:在村北部、文圃山东面。村西南有文圃山,状如倒置之鼎,俗称鼎山,村庄位于鼎山之尾,俗称为鼎尾,后雅化为今名。村委会驻地鼎美,有2280人。龙门自然村:在村南部。文圃山东。据传在村口小丘山有一巨石,有摩崖石刻“龙门”名之。聚落在小山凹内,人口有180人。山地种植林木和果树。 |
东瑶村 |
东瑶村位于东孚镇东部,东至马鸾湾西面海滩,西至莲花村,南至第一农场、芸美村,北至贞岱、洪塘村,辖区内有七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400多户,常住人口4142人,外来暂住人口278人。2013年全年全村社会总产值48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为10000多元。村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是投资收益,发包收入,村民经济收入来源是种植业,养殖业及非农劳务收入。村建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团支部、妇代会、老年协会、计生协会等,现有正式党员130人,书记助理1人,网格员共7人,图书管理员1人,残联协管员1人,综治协管员1人。 在海沧区东孚镇东瑶村东瑶社和周瑶社东西相连处,海翔大道、沪深高铁、龙厦高铁已建成并已投入使用。而在龙厦高铁与东孚镇红塘村龙井社交接处,将建成厦门最大的物流园,此地块现已征地完成。 在海沧区东孚镇东瑶村东瑶社和周瑶社南北相连处,有座东瑶古窑址,坐落于方圆约4华里的丘陵台地上,相对高度15-30米 。东瑶窑址于1981年调查时发现,包括东瑶窑址和周瑶窑址,是厦门市较早发现的南宋至元代时期窑址之一。东瑶窑址分布于台地中部及东南部.周瑶窑址处于台地东北部。台地四周为低矮农田,东面过芸溪由西北向东南流入马鸾海湾,北侧地下蕴藏丰富的高岭土资源.至今仍开采不断。 |
寨后村 |
东孚镇寨后村位于厦门市西大门,与漳州龙海市角美镇接攘,国道324线和沈海、厦成高速公路贯穿,村域面积5.19平方公里,由寨后、庵头、长北、西山、诗山、林后6个自然村组成,户籍常住人口699户2340人,外来人口2926人左右。村两委成员8人,支委3人,书记助理2人,村委3人,村民代表46人。随着东孚镇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开发大建设,寨后村累计征地面2500多亩,现有耕地面积1500余亩,山地2000余亩。辖区内有东孚工业一期园区、台商中小企业创业园和寨后工业园。依托有利的地理优势,现正在进行旧村改造,实施村主干道及支路的排污硬化工作,总投资近千万元。届时将为广大村民及外来人员展现寨后新农村建设新姿。 近年来,在东孚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寨后村紧紧围绕东孚小城镇建设,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壮大工业建设,狠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295元。寨后村先后获得市、区、镇“精神创建文明村”、“十大最美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先进村”、“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征地先进工作单位”、“村企共建先进单位”、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厦门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2006-2010年’ 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山边村 |
山边村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最西部,东连莲花村,西邻漳州市角美镇,南临东埔村“玛瑙一条街”,北接寨后村,是厦门特区的西大门。山边行政村靠324国道而居,由东坂、山边、崎头、浦头、下土楼、大庵等6个自然村组成,辖区总面积3.96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3076人,外来流动人口约16536人。 山边村是东孚工业区的主要所在地,工业区位于东孚片区的西侧,辖区内主要的企业有50家,个体工商户182家,私房出租户290家。随着东孚镇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开发大建设,山边村累计征地面积4287多亩,现有耕地面积200余亩。依托有利的地理优势,2001年起陆续对山边村进行旧村改迁,现在基本完成。 近年来,在东孚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边村紧紧围绕东孚小城镇建设,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梯次推进”的实施原则,以开发促招商,以招商带建设、以项目带动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商贸、餐饮、私房出租等为工作配套的第三产业项目,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此推进我村经济新一轮增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壮大工业建设,狠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036元。山边村先后获得“海沧区2008年度征地拆迁工作先进单位”、“2010-2011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度海沧区文明村”“2011年一流村计划生育协会”、“福建省生态村”、“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2011年度城乡共建先进单位” “2012平安先进村” “2012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先进单位”“2011-2012老年体育协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东埔村 |
东埔村位于厦门市西南方,与漳州市角美投资区接壤,东至第一农场,西临漳州角美,南至角美社头村,北至现鹰厦铁路编组站。东埔村属海沧区东孚镇管辖内的一个自然行政村,由六个小组组成,总户数有630多户,人口约2000多人,外来人口有1000多人,总面积约166万平方米,耕地面积1700多亩,现已被政府征用总面积(包括东孚三期,厦深铁路、厦成高速路)有1100多亩,村庄面积约50多万平方米,现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玛瑙产业。随着玛瑙产业的发展,改变了村居的面貌,盖起了高楼,使村貌焕然一新,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整治了村庄的道路,也建起约1.5公里长的玛瑙街,使村庄的道路由一进一出的村中路,变为三横四纵,四通八达的村道,原先通往角美的道路是顺着小溪岸走,现也有六米宽的水泥路,使东埔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在玛瑙村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经营之路,打出品牌,组成一个有力的社会团体和玛瑙协会。充分利用玛瑙的开发,引导玛瑙村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每年都有举办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东埔村玛瑙工艺品展销会,迎来了全国各地的客商,也形成了东孚商业街的一个热点。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