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厦门 >> 集美区 >> 灌口镇 >> 黄庄社区

黄庄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黄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黄庄社区简介

  黄庄社区
  黄庄社区位于灌口镇中南部,地处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的东北面,东面是厦工、三圈,南面是汽车城,北面是灌口镇旧城区。辖区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现有5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320人,流动人口约15000人。2006年,黄庄社区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通过新农村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截止2011年,共修建主干道10余条,长度累计达3000多米,新建排洪、排污沟、排水沟约2000多米,社区内绿化美化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同时,新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戏台、篮球场、2个搭棚门球场以及5处室外健民路径等活动场所。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共斥资约1亿3千万元兴建外口公寓,总面积达76000平方米。目前,一、二期外口公寓已投入使用,三期外口公寓正在建设中。外口公寓每年产生的租金收益达150万元左右,每个失地农民每年都可以分到1000元左右,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社区已实现一站式服务,并着手实施基层治理机制改革工作。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211102 361000 -- 查看 黄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黄庄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黄庄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第二社区

  第二社区   第二社区处于集镇中心,东临李林涌泉工业区,西与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接壤,北与第一社区相环绕,南有上塘村为邻,总人口2443人。社区处于新旧片区并存发展阶段,老区以灌口旧街为中心,新区以凤泉广场小区、双桥明珠小区为主,是整个灌口镇文化经济中心,周围分散着15个公共小组户。辖区内的名胜古迹——凤山祖庙闻名遐迩,凤山祖庙位于灌口街北侧,始建于明朝启祯年间(1621-1644年),距今有370多年的历史,祖庙供奉李府清元真君二郎神,在台湾及东南亚各国有160多座分炉,1998年被列为第四批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二社区曾先后被授予“计划生育合格村(居)委会”、“平安社区”、“示范社区”、“五好达标关工委”等荣誉称号。    

黄庄社区

  黄庄社区   黄庄社区位于灌口镇中南部,地处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的东北面,东面是厦工、三圈,南面是汽车城,北面是灌口镇旧城区。辖区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现有5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320人,流动人口约15000人。2006年,黄庄社区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通过新农村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截止2011年,共修建主干道10余条,长度累计达3000多米,新建排洪、排污沟、排水沟约2000多米,社区内绿化美化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同时,新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戏台、篮球场、2个搭棚门球场以及5处室外健民路径等活动场所。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共斥资约1亿3千万元兴建外口公寓,总面积达76000平方米。目前,一、二期外口公寓已投入使用,三期外口公寓正在建设中。外口公寓每年产生的租金收益达150万元左右,每个失地农民每年都可以分到1000元左右,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社区已实现一站式服务,并着手实施基层治理机制改革工作。    

上头亭社区

  上头亭社区   上头亭社区位于灌口镇西南方,地处厦门机电工业园区的中心地带,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3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716人,流动人口9000多人,于2004年实施“村改居”。自2007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社区按照“先行实验,取得经验,稳步推开”的思路,健全社区组织,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强化社区治安、调解社区纠纷,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辖区内有厦工、金龙等40多家企业,社区积极加强与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同驻共建,搭建村企共建平台,一方面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实现了双赢。上头亭社区被树立为全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典型之一。     

铁山社区

  铁山社区   铁山社区位于灌口镇东南面,南与杏林街道相依,北靠灌口集镇,东接中亚工业园,西旁黄庄社区、上头亭社区。国道319线,漳泉高速公路、灌南中路、灌新路横贯社区的东西南北。社区现有8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720人,流动人口约3000人。社区于2004年实施了“村改居”,经过7年的建设,社区综治(警务)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资料档案室、市民文明学校、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以及标准篮球场等室外健身活动场所逐步完善,正在向城市社区转型。   

第一社区

  第一社区   第一社区原名灌口村,位于灌口镇集镇中心,东与三社村、铁山社区、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毗邻,西与上塘村接壤,南与黄庄社区相连,北与李林村相接,处于国道319线和324线的交叉处,面积2.5平方公里,有4个居民小组,现有常驻居民580户,共1780人,流动人口1805人。社区党支部现有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1人。辖区内商贸业较为发达,有银行等金融机构5家,农贸市场、商贸中心等生产生活设施齐全。2003年,灌口村经“村改居”转变为第一社区后,社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基础设施、文体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卫生、教育、计生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实现了社区办公一站式服务。社区先后荣获厦门市先进基层妇女组织、厦门市“文明社区”、集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灌口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东辉村

  东辉村    东辉村位于灌口镇西北部,戴云山脉西南段,面积1.6平方公里,现有15个自然村,常住人口4260人、流动人口570人。村内自然风光秀丽,拥有东辉大峡谷、龙潭大峡谷、蜘蛛湖、果林场、大坂山、笔架寨山等自然景观。     

陈井村

  陈井村   陈井村地处灌口镇南面7公里处,东与杏林镇西滨距两公里,西南与东孚镇贞岱村相邻,东南面临海与新垵相望,全村分为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42人,耕地面积2322亩,水田1650亩,鱼塘2500亩,主要发展水产业、养殖业、农业以水稻、花生、蔬菜、水果、畜牧业等。2010年人均年总收入为9300元。    

顶许村

  顶许村   顶许村位于灌口镇东北角,与后溪镇前进村和第二农场相邻,324国道纵穿而过,面积约3.5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981人,流动人口4222人。村中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如:下许祠堂、破寨、净心堂、张庄大厝等,其中,净心堂以名士参与多、楹联字体多、信徒多、神明多、而闻名。全村容村貌整洁,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活跃,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健身路径、文化活动室、科普长廊、戏台等文化设施齐全,村龙舟队曾多次代表灌口参加海峡两岸龙舟赛,并取得较好成绩。近年来,顶许村先后获得“厦门市城乡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先进村”、“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维权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深青村

  深青村   深青村东起狗温群,西至牛岗岭,南起虎尾庵,北至前山村交界处,位于324国道旁,面积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50人,流动人口约1500人。深青村历史悠久,保存有福建省内现今唯一完好无损的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宋朝古驿站—深青驿站,以及市级涉台文物泽深宫等古迹,每年都有多批台湾进香团来此祭祖拜谒,成为两岸宗亲和文化信仰的交流平台。2007年,深青村被列为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环村公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得到完善,茂林庵小广场、篮球场、科普长廊、戏台等文化活动阵地先后兴建。近年来,深青村曾获得省、市级“文明村”、“厦门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村容卫生管理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双岭村

  双岭村   双岭村位于灌口镇西北部,地处324和319国道交接处。双岭村(小岭)古称秀岭,1949年以前名为西保(东辉村为东保,两村合称东西保),1958年小岭和大岭合并后,统称为双岭。双岭村自然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的越尾山坐落于此,其半山腰上耸立着一俊一俏两个闻名的山岭----龙公岭和龙母岭,这“虎卧越尾,龙藏双岭”的独特地貌特征成为了双岭村的形象天使。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1512户,共5005人,党员95名。地域面积99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 3300亩,山地面积66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服务业。   

浦林村

  浦林村   浦林村位于灌口镇南部,与杏林工业区交界,共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523人,流动人口270人。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正式党员98名。2011年,浦林村被列为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积极配合征地200多亩、拆迁非住宅6万多平方、住宅400多平方,使厦深高速公路顺利征地并提前交地。浦林村先后获得“平安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上塘村

  上塘村   上塘村位于灌口镇西面,324国道旁,现有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790人。全村经济以农业为支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2007年,上塘村被确定为全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之一,按照“先行实验,取得经验,稳步推开”的思路,经过4年的建设,上塘村逐步成为了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2011年顺利通过农村社区全覆盖工作验收。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经济之外,上塘村积极弘扬闽南文化,举办了海峡两岸儿童共同参与的厦门首届“童玩节”,并在辖区学校定期举办富有闽南特色的活动。近年来,上塘村在创建新农村建设中,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并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市级“城乡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文明村”、区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老龄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李林村

  李林村   李林村位于国道324沿侧,面积3.9平方公里,现有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617人,流动人口约1.4万人。该村耕地面积1200亩,主要以水稻、蔬菜种植为主。近年来,涌泉工业区等300余家企业的入驻,为全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当前,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10176元。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村共实现主干道道路硬化64112平方米,建有篮球场4个,门球场2个,老人活动中心大楼1座,农家书屋1个,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全村自来水入户率、医疗保险参保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李林村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辖区内清代贞寿牌坊、道光年间微善堂等文物古迹,以及民间文学、曲艺、戏曲、民间工艺、民间信俗、饮食文化和民间游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李林村附上了浓浓的文化底蕴。     

坑内村

  坑内村   坑内村位于灌口镇西南侧,面积3.5平方公里,现有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677人,流动人口1517人。全村工农业协调发展,拥有厦工机械、银华机械、闽长鹭等多家重点企业,农业生产以蔬菜种植和鱼业养殖为主。辖区旅游资源丰富,景色宜人的坑内水库和拥有华东地区最大滑草场的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便坐落于此。坑内水库的农家乐以农家菜和野味闻名于厦门。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则是厦门第一个以运动为主题的山地休闲旅游区,一年一度的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已在此成功举办了五年。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坑内村注重与辖区驻军部队高炮团和司训大队做好共驻共建工作,曾多次获得市级双拥模范村的称号。   

三社村

  三社村   三社村位于灌口镇东南方,东至杏林中亚城、大学康城,西邻涌泉工业园,南接厦工机械集中区,北与后溪镇厦门北站为界,面积5.2平方公里,有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023人,流动人口2800人。2007年,被列为市、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村以畜牧业(牛、土鸡、土鸭)、淡水鱼养殖业为支柱产业,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375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1247元。近年来,三社村曾获得市、区级“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井城村

  井城村   井城村位于灌口镇西南侧,牛冈岭山东南麓,地域面积约32000平方米,是鹰厦铁路、厦深铁路、西环快速路的必经要地。全村有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353人,流动人口约290人,村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井城村历史悠久,以陈姓村民为主,是邻村陈井衍派,故名陈井城,简称井城。村域呈椭圆形,长约400米,宽约80米,村中原有一座大石垒成的古城墙,用以防御外敌侵略,东西南北各建一城门(东城门已修葺)。城内至今还保留着1座城隍庙,80多间老房子,和一堆经年不朽的石臼、石槽,记载着井城的历史。村民收入主要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耕地面积约1455亩,主要种植稻谷、花生、甘薯、蔬菜;果林种植面积约550亩,主要种植龙眼、李子树;水产养殖面积约350亩,以养殖罗非鱼、草鱼为主。村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建有篮球场、老人活动中心、图书室等休闲娱乐场所,村中主干道已实现全面硬化,沿路安装照明灯,定点摆放垃圾桶,环境清洁优美,村民生产生活井然有序。     

田头村

  田头村   田头村位于灌口镇西北的仙灵旗山麓,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由洋坑、大岭、仙景、田头、枋塘五个自然村组成,分十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769人,流动人口357人。   全村通讯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农业生产发达,旅游资源丰富。村域内有仙灵旗农牧业生态观光果园、诚信堂鸽子养殖场、仙景芋种植基地、仙灵棋杏鲍菇种植场等多个无公害绿色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洋坑万寿宫、大洋坝白鹭栖息地、大岭清代苏祠、龙公龙母石壁景观等旅游景点。自2007年被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已铺设村级标准水泥路工程约8万平方米,房前屋后硬化3万平方米,配套完成排水排污沟衬砌和道路涵洞建设8.5公里,草坪绿化完成7万平方米,路灯100杆,各种文体设施不断健全,2011年顺利通过了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考核验收。近年来,田头村曾先后获得“全国科技示范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市级生态文明村”、“厦门市创业服务示范村”、“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等荣誉,党支部荣膺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支部”等称号。    


黄庄社区特产大全




黄庄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