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厦门 >> 同安区 >> 西柯镇 >> 西浦村

西浦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浦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浦村简介

  西浦村面积3000亩,有8个居民小组,720户,常住人口2560人,流动人口1170人。居民人均纯收入9086元/年,集体积累资金650万元。道路硬化率80%,拥有1个村级文化站点,1个远程教育站点,1个卫生室,1个计生服务室,健身器材3套,并建立有腰鼓队、门球队等特色文体健身队伍。社区有党员90名,入党积极分子14名,平均年龄40岁。社区无较大治安刑事事件发生,文明户创建率达91%。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212108 361000 -- 查看 西浦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浦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浦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丙洲社区

  丙洲概况   丙洲是清代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故乡。据《同安县志》载:丙洲屿在县南二十里,周广二里余,当县丙方故名。丙洲在清代属同安从顺里下崎保,因其在县治的丙方,所以得名丙洲。丙洲距同安城区10公里,今属同安区西柯镇,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公里处,辖上乡、下乡两个自然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人口  人。丙洲村是典型的沿海渔村,盛产牡蛎、对虾、蛏、花蛤及鱼类。丙洲有小学、幼儿园、卫生所、侨办国祺中学。丙洲儿童文化园是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蒲公英农村儿童文化园。   人文丙洲   剽悍的“丙洲陈”   自明朝末叶,颍川南陈衍派入丙洲岛后,先后有陈、谢、宋、李四姓迁居岛上,后其他三姓因迫于生计相继迁出岛外,只留陈姓在孤岛上顽强生存下来,子孙也多以养殖、捕捞或水产品销售为业。   厦门建商埠后,丙洲人就率先占据码头谋生,高峰时占据了第二、三、四、五和航空会(日本人据厦所建)等五个码头,“丙洲陈”也随之名声大噪,助长了厦门岛内“南陈北薛”之声望。   “码头上的贴笺手绝对都是大智大勇的英雄人物,铜浇铁铸的铮铮汉子。当一艘大洋轮驶入港内,巨大的锚链开始哗啦啦往下摇坠时,各路栈房贴笺手立刻呼啸而出,各自摇着一架小舢板朝着尚在滑行的洋轮追去。立时,海面上如群鲨搏鲸般喧嚣、腾激起来。这是一场真正的海上决斗……”   已故厦门籍作家张力的著名小说《蛇侠》中,那些码头男子汉的剽悍和他们激越的生活让许多人为之热血沸腾。这些以近代厦门码头工人“丙洲陈”为原型的新奇而刺激的描写,给人们留下了对“丙洲陈”的深刻印象。小说后来拍成了电视剧,名字就叫《剽悍家族》,让来自同安丙洲籍的“丙洲陈”因此名噪一时。小说中,剽悍、侠义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丙洲陈”的代名词。   现任丙洲村老人理事会会长陈后荣告诉我们,20世纪40年代中期,丙洲人在厦门码头的人数和影响都达到顶峰,当时的丙洲人在厦门码头有的长期驻守着,有的根据捕捞季节前往码头打工。   少儿南音队受到-接见   南音自古以来一直伴随着丙洲人的生活。丙洲人喜好南音,无论老少,几乎人人都能唱上几句。今年74高龄的陈电火老人自豪地说:“我们这个年龄上下的丙洲人80%以上都能唱两曲南音。”他说,小时候岛上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村民们就凑在一起吹拉弹唱,互相教唱南音自娱自乐,尤其在夏天的夜晚,村头村尾、沙滩上更是一片南音之声。   南音成了丙洲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渐渐地,丙洲南音为外界所了解,并在全国各种南音比赛中频频获奖,很多同行纷纷来丙洲“取经”。最让丙洲人自豪的是,1995年6月1日,丙洲少儿南音队到中南海演唱了南音《盼团圆》,还受到了-同志的亲切接见。   丙洲人以南音为媒,联系海峡两岸和海外友谊。现在,南音成为联结厦门和金门的重要纽带,2002年金门组织了一批学习南音的小朋友到厦门,有关部门特别指定丙洲学习南音的小朋友和他们联欢。丙洲南音成为侨居海外的人和家乡保持联系的重要依托。据说丙洲人在台北的后裔就有一万多人,每次回乡祭祖之余,他们都要与家乡的南音迷们切磋技艺。   南音还让丙洲声名远播海外,在大型国际比赛上频频获奖,日本的南音爱好者甚至还将日本保存的南音古谱送给丙洲村。正是通过南音,丙洲参与了与世界的对话。   国祺中学   厦门市国祺中学是旅菲爱国华侨陈国祺先生的遗孀胡彩英女士为完成先夫的遗愿,率其子女捐资420万港元于1990年兴建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校址位于陈国祺的故乡——丙洲村,校舍占地面积42021平方米,建筑面积12705平方米。自1992年8月开始办学至今,该中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39个教学班,教职工总数136人,学生1989人,2006年2月13日通过“省三级达标学校”的评估验收,被众多家长誉为“值得放心、依赖的好学校”。   特色办学。“南音”为国祺中学办学锦上添花,自2000年9月组建南乐队后就更是有规划地开展“南音”活动,借助“丙洲儿童文化园”和“南乐社”,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南音人才。2006年1月,由该校选送的戏曲《直入花园》荣获第六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征集三等奖。为更好地弘扬南音艺术,该校组织师资编写了校本教材《南音初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南音。不仅如此,连续四届高考国祺中学都获得丰收,受到各界好评。   丙洲儿童文化园   1987年为完成陈国祺先生的遗愿,胡彩英女士和其子女捐资16万元港元,兴建了“丙洲国祺儿童文化中心”(丙洲儿童文化园),致力于对孩子们的培养,先后添置了图书、电脑、绘画、南音等设施,为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地方。1995年由文化部授予“国家级蒲公英农村儿童文化园试点”单位。   丙洲是清代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故乡。据《同安县志》载:丙洲屿在县南二十里,周广二里余,当县丙方故名。丙洲在清代属同安从顺里下崎保,因其在县治的丙方,所以得名丙洲。丙洲距同安城区10公里,今属同安区西柯镇,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公里处,辖上乡、下乡两个自然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人口6000多人。丙洲村是典型的沿海渔村,盛产牡蛎、对虾、蛏、花蛤及鱼类。丙洲有小学、幼儿园、卫生所、侨办国祺中学。丙洲儿童文化园是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蒲公英农村儿童文化园。   

埭头社区

  埭头社区位于我市同安区东南侧,由两个自然村,9个小组组成,现有常住人口1432人,共420户,全社区党员53名,耕地面积430亩,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试点,建设类型为“环境整治”。2006年底,在驻社区挂职干部束谓强的牵线搭桥下,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埭头社区建立了共建关系,为推进埭头社区的新村建设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埭头社区与丙洲社区、洪塘头社区、下山头社区、潘涂社区、浦头社区、西柯社区、吕厝社区、后田社区、官浔社区、美星村、西浦村相邻。  

洪塘头社区

  洪塘头全社区由11个自然村组成,常住居民4531人,其中老年人有596人,占社区人口总数的13%。   2007年,在区老体协把康乐之桥进村活动的启发下,社区两委发现全民健身在农村的现实意义和巨大作用,一致达成共识:“如果让体育健身成为广大中老年人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中老年人既康又乐,人成为康乐人,村成为康乐社区,岂不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在区、镇党政领导及老体协的赞同和支持,洪塘头社区作为创建“康乐社区”的先行试点,在农村社区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为了保障“康乐社区”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社区党总支与居委会、老体协共同研究,制定了八项创建目标:(1)党政主导作用突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体协组织健全有力;(2)老体协会员数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以上,体育人口数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3)老体协有班子、有牌子、有经费、有活动场所、有组织活动;(4)社区及各社里有健身辅导站,每个辅导站有2名以上辅导员,社区经常组织健身项目培训;(5)建有百人以上的中老年健身展示队伍并长年坚持开展健身、健心活动,每年组织健身展示1次以上;(6)居民身体康乐、心理康乐、精神康乐,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社会和谐,环境优美;(7)崇尚科学,倡导文明,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无黄赌毒现象;(8)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社区集体财力逐年加大。社区的创建活动以此为目标,努力构筑和谐社区新景象。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洪塘头社区开展创建“康乐社区”活动以来,逐渐走出了一条与党政、企事业、老龄单位、军队共建共享的道路,仅一年多的时间就筹集活动经费111.1万元,使创建活动步入社会化、制度化、常态化。   社区广大居民普遍欢迎和热烈响应此项创建活动。目前全社区11个自然村全部建立了老体协组织,做到了“七有”,即有班子、有牌子、有位子、有经费、有场所、有骨干、有活动;同时,还做到了村村建有体育健身活动辅导站,站站配有2名以上辅导员,目前已培训健身活动骨干250余人,普及推广了腰鼓、功夫扇、健身球操、柔力球、第九套广播体操等10多个健身表演项目。全社区参加健身活动的村民普及率达70%,老年人更是乐此不疲,热情高涨,老年男同志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也逐年增加。村里村外呈现出全家人、全村人共念一本“康乐经”的新气象。社区组织的健身队多次参加市、区、镇举办的大型健身展示活动,并走出去,到友邻市、地区学习交流。现在,各自然村组建的健身队都能展示一台节目、一出戏。   “康乐社区” 创建活动给洪塘头社区带来的新气象,被区文体局、区老体协确定为同安区第一个“康乐社区”示范点,并先后在福建省和华东地区老年体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介绍交流,并于2010年9月25日被福建省老年人协会授予“海西康乐社区”荣誉称号。   

下山头社区

  下山头社区成立于2006年12月,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8个居民小组,居民住宅楼480栋,住户487户,常住人口1404人,流动人口1972人。辖区单位1个,其中学校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2个,个体商业网点66个。有志愿者队伍1支10人。  

潘涂社区

  潘涂社区面积7890亩,有24个居民小组,2951户,常住人口7960人,流动人口2310人。居民人均纯收入9086元/年,集体积累资金805万元。道路硬化率90%,拥有2个村级文化站点,1个远程教育站点,健身路径3条,篮球场7座,并建立有腰鼓队、门球队等特色文体健身队伍。社区有党员205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平均年龄41岁。社区无较大治安刑事事件发生,文明户创建率达90%。  

浦头社区

  浦头社区面积3300亩,有16个居民小组,680户,常住人口2150人,流动人口1473人。居民人均纯收入9086元/年。道路硬化率30%,拥有1个村级文化站点,1个远程教育站点,1个村级卫生室和1个计生服务室。社区有党员89名,入党积极分子9名,平均年龄43岁。社区无较大治安刑事案件和群体-事件发生,文明户创建率达90%。  

西柯社区

  西柯社区面积5250亩,有16个居民小组,745户,常住人口2168人,流动人口5100人。居民人均纯收入9086元/年,集体积累资金500万元。道路硬化率30%,拥有1个村级文化站点,1个远程教育站点,2个卫生室,1个计生服务室,篮球场3座。社区有党员97名,入党积极分子8名,平均年龄45岁。社区无较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无群体-事件,文明户创建率达91%。  

吕厝社区

  吕厝社区面积2970亩,有9个居民小组,985户,常住人口3320人,流动人口298人。居民人均纯收入9086元/年,集体积累资金350万元。道路硬化率60%,拥有1个村级文化站点,1个远程教育站点,1个卫生室,1个计生服务室,健身路径1条,篮球场3座。吕厝社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辖区内有著名的华藏庵王爷文化民间信仰点,其送王船民俗文化活动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厝歌仔戏团经常应邀到台湾、东南亚进行访问演出;篮球运动盛行,篮球队曾夺得厦门市村村篮球赛冠军。社区共有党员115名,入党积极分子13名,平均年龄45岁。社区文明户创建率达90%。  

后田社区

  后田社区面积1545亩,有9个居民小组,896户,常住人口2515人,流动人口645人。居民人均纯收入9086元/年,集体积累资金2000万元。道路硬化率90%,拥有1个村级文化站点,1个远程教育站点,1个卫生室,七个计生服务室,篮球场2座,并建立有女子腰鼓队。社区有党员91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平均年龄43岁。社区无较大治安刑事事件发生,无群体-事件,文明户创建率达92%。  

官浔社区

  官浔社区面积6900亩,居民1100户,常住人口3210人,外来人口11395人。居民人均纯收入9086元/年。道路硬化率70%,拥有1个村级文化站点,1个远程教育站点,1个卫生室,1个计生服务室,体育健身器材1套,并建立有特色文体健身队伍。社区有党员107名,入党积极分子12名,平均年龄40岁。社区无较大治安刑事事件发生,文明户创建率达90%。  

美星村

  美星村面积1400亩,有2个居民小组,290户,常住人口880人,流动人口2856人。居民人均纯收入9086元/年,集体积累资金250万元。道路硬化率90%,拥有3个村级文化站点,1个远程教育站点,1个卫生室,1个计生服务室,健身器材3套,并建立有特色文体健身队伍。社区有党员47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平均年龄40岁。社区无较大治安刑事事件发生,文明户创建率达92%。   【收藏】 【打印】 【关闭】   

西浦村

  西浦村面积3000亩,有8个居民小组,720户,常住人口2560人,流动人口1170人。居民人均纯收入9086元/年,集体积累资金650万元。道路硬化率80%,拥有1个村级文化站点,1个远程教育站点,1个卫生室,1个计生服务室,健身器材3套,并建立有腰鼓队、门球队等特色文体健身队伍。社区有党员90名,入党积极分子14名,平均年龄40岁。社区无较大治安刑事事件发生,文明户创建率达91%。  


西浦村特产大全




西浦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