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厦门 >> 翔安区 >> 新圩镇 >> 马塘村

马塘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马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塘村简介

马塘村  马塘行政村下辖马塘1个自然村,1个村民小组。经济主要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2006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美丽迷人、环境优美的马塘村,是镶嵌在厦门东部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个略显偏僻的小山村,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境内,全村有81户,287人,常住人口2000多人,全村共有272亩旱地、590亩山地。可是这个小山村却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建有首批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厦门银鹭高科技园区。该园区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罐头、饮料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员工7000多人。2007年马塘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多亿元,上缴国家各类税收上亿元。村年集体收入15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近18000多元。
  过去的马塘村,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用村民的话来形容是,“灯不明、路难行、水奇缺”,人称“瘦马塘”。1980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170元。由于村穷,大部分青年到了结婚年龄成不了家,邻里流传着这样的话:“有钱不借马塘人,有女不嫁马塘郎”。
  当时,陈清水、陈清渊同志作为村两委的“领头雁”,率领仅有的3名党员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投资创办罐头厂,带领广大群众闯出了一条“以工强农、多业经营”的经济发展新路子。紧接着,马塘人还先后与澳洲外商、港、台商合资兴办厦门兴茂矿泉饮料有限公司、厦门吉源企业有限公司、厦门吉富实业有限公司、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组建创立了厦门银鹭集团。一个现代化的银鹭高科技园区在马塘村拔地而起,小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工业园。
  几经风雨,几易其名,从兴华罐头厂到厦门银鹭集团,从奔马牌到中国名牌银鹭,马塘人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收获了创业的喜悦。马塘人靠着自己的智慧与辛勤,谱写了一曲曲勤劳致富、文明致富新的篇章。
  文明创建谱新篇
  今日的翔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崛起”之声成为这块发展热土的最强音。马塘村在在这崛起方阵中,抢抓机遇,与时俱进,不仅企业的生产管理形势蒸蒸日上,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蓬勃景象,谱写了一曲改革奋进的昂扬乐章。
  如今的马塘村,全村家家户户建有新房,90%的农民住上了别墅楼,村间水泥道路宽敞通达,农家庭院芳草如茵,供电、给排水、有线电视、程控电话一应俱全,约有30%的马塘村民拥有高档小轿车等出行工具。全村村民免费享受合作医疗保险,按人口每人每年可获得企业的年终分红,老年人可享受村委会提供的养老金,适龄儿童可在村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村委会还设立了助学金,对于考上高中以上的学生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和鼓励。村民的生活档次已经接近城市,生活十分便利。
  为了深化文明创建工作,马塘村先后制定出台了《马塘村精神文明公约》、《村民行为“十不准”》、《马塘村新村绿化公约》等村规民约,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婚事新办、推行丧事简办、实行殡葬改革,改土葬为火葬,全面废除“民俗日”互相宴请的陋习。马塘村还坚持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同时,投资一千多万元,建设面积达近五千平方米的村综合大楼,内设文化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共藏书12000多册,常年征订70种报刊杂志,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多年的创建成果终于有了结果,2005年,马塘村荣膺“全国文明村”,马塘村民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今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村民们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纷纷踊跃捐款。马塘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上宅村、布塘村以及郭山村的建设,在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每年都为周边村庄在道路、公厕以及村庄建设规划上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且用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去提升着周边村的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了周边村庄的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创建工作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关键是深化创建,巩固创建成果。马塘人决心再鼓干劲,再夺桂冠!
  马塘花开满眼春
  站在新起点,攀登新高峰。马塘村“两委”重新评价已取得的成绩,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不骄不躁,奋力拼搏,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和深化创建成果,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与时俱进,力争把马塘建设成一个更加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经济建设方面,秉承“以工兴村,共同致富”的宗旨,采取“分期开发、滚动推进”的策略,加快招商引资力度,抓好银鹭高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继续实施 “人才、科技、名牌”三大战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新村建设方面,积极响应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号召,乘着我市跨越式发展的春风,提出“建设最具特色的海西第一村”战略目标。按照生态型、环保型、节能型的高标准、高起点要求,推进马塘村的第二轮新农村建设。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马塘村决心把“全国文明村”的牌子擦得更亮,把基础夯得更实,让特色更多,氛围更加浓厚,让村民真正地、长效地得到实惠,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目转处花如海,文明花开满眼春!今后几年,马塘人将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强的实力融入海峡西岸开发建设的春潮中,在加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马塘建设成为一个集现代工业、农果观光、生态休闲、别墅山庄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成长为海峡西岸的第一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213103 361111 -- 查看 马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塘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马塘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寮社区

  东寮社区是福建省厦门翔安区新圩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502131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213。邮政编码为361111,长途电话区号为0592 ,车牌号码为闽D。与面前埔村、古宅村、后埔村、金柄村、凤路村、村尾村、新圩村、云头村、马塘村、上宅村、诗坂村、桂林村、庄垵村、后亭村、乌山村相邻。  

面前埔村

  面前埔行政村下辖东寺庄、面前埔、深溪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2514亩,425户,1313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1353万元,人均收入6116元。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面前埔村与古宅村、后埔村、金柄村、凤路村、村尾村、新圩村、云头村、马塘村、上宅村、诗坂村、东寮社区、桂林村、庄垵村、后亭村、乌山村相邻。  

古宅村

  古宅行政村下辖古宅、下铺、大路、后地、宫央、芹内、涵头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21802亩,1000户,3481人,古宅水库位于该村。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04万元,人均收入5838元。经济以生态农业为主,近年来养殖业和鲜花种植业发展迅速,“古宅大蒜”已注册商标,远近闻名,出口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古宅大峡谷、古宅十八湾正开发成为生态旅游景点。   

后埔村

  后埔行政村下辖后埔、西洋、田中央、下寮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7228亩,1124户,3727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3210万元,人均收入5820元。经济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后埔村与面前埔村、古宅村、金柄村、凤路村、村尾村、新圩村、云头村、马塘村、上宅村、诗坂村、东寮社区、桂林村、庄垵村、后亭村、乌山村相邻。  

金柄村

  金柄行政村下辖金柄(李厝寮)、美林、方田、曾厝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2154亩,819户,2582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1630万元,人均收入5933元,经济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内建有民俗文化广场,有传统文化浓郁的拍胸舞、踩高跷、高音表演、车鼓弄、舞龙狮民俗等表演,具有古老传统的拍胸舞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路村

  凤路行政村下辖黄光、路坂尾、御宅、曾溪四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9602亩,1268户,4299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3588万元,人均收入5904元,经济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凤路村与面前埔村、古宅村、后埔村、金柄村、村尾村、新圩村、云头村、马塘村、上宅村、诗坂村、东寮社区、桂林村、庄垵村、后亭村、乌山村相邻。  

村尾村

  村0政村下辖村尾、地内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2854亩,123户,382人,曾溪水库位于该村。2008年经济总收入276万元,人均收入5497元,经济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新圩村

  新圩镇政府所在地,新圩社区下辖后行、顶市、下市、洋尾、林美、埔尾下、何宅、后溪8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670亩,1564户,5070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为5695万元,人均收入9286元,经济以蔬菜种植为主,养殖业、商业为辅。   

云头村

  云头行政村下辖云头、温溪、曾柏洋、同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2248亩,515户,1642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1685万元,人均收入6066元。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小型企业为主。    云头村与面前埔村、古宅村、后埔村、金柄村、凤路村、村尾村、新圩村、马塘村、上宅村、诗坂村、东寮社区、桂林村、庄垵村、后亭村、乌山村相邻。  

马塘村

马塘村  马塘行政村下辖马塘1个自然村,1个村民小组。经济主要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2006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美丽迷人、环境优美的马塘村,是镶嵌在厦门东部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个略显偏僻的小山村,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境内,全村有81户,287人,常住人口2000多人,全村共有272亩旱地、590亩山地。可是这个小山村却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建有首批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厦门银鹭高科技园区。该园区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罐头、饮料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员工7000多人。2007年马塘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多亿元,上缴国家各类税收上亿元。村年集体收入15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近18000多元。   过去的马塘村,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用村民的话来形容是,“灯不明、路难行、水奇缺”,人称“瘦马塘”。1980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170元。由于村穷,大部分青年到了结婚年龄成不了家,邻里流传着这样的话:“有钱不借马塘人,有女不嫁马塘郎”。   当时,陈清水、陈清渊同志作为村两委的“领头雁”,率领仅有的3名党员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投资创办罐头厂,带领广大群众闯出了一条“以工强农、多业经营”的经济发展新路子。紧接着,马塘人还先后与澳洲外商、港、台商合资兴办厦门兴茂矿泉饮料有限公司、厦门吉源企业有限公司、厦门吉富实业有限公司、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组建创立了厦门银鹭集团。一个现代化的银鹭高科技园区在马塘村拔地而起,小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工业园。   几经风雨,几易其名,从兴华罐头厂到厦门银鹭集团,从奔马牌到中国名牌银鹭,马塘人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收获了创业的喜悦。马塘人靠着自己的智慧与辛勤,谱写了一曲曲勤劳致富、文明致富新的篇章。   文明创建谱新篇   今日的翔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崛起”之声成为这块发展热土的最强音。马塘村在在这崛起方阵中,抢抓机遇,与时俱进,不仅企业的生产管理形势蒸蒸日上,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蓬勃景象,谱写了一曲改革奋进的昂扬乐章。   如今的马塘村,全村家家户户建有新房,90%的农民住上了别墅楼,村间水泥道路宽敞通达,农家庭院芳草如茵,供电、给排水、有线电视、程控电话一应俱全,约有30%的马塘村民拥有高档小轿车等出行工具。全村村民免费享受合作医疗保险,按人口每人每年可获得企业的年终分红,老年人可享受村委会提供的养老金,适龄儿童可在村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村委会还设立了助学金,对于考上高中以上的学生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和鼓励。村民的生活档次已经接近城市,生活十分便利。   为了深化文明创建工作,马塘村先后制定出台了《马塘村精神文明公约》、《村民行为“十不准”》、《马塘村新村绿化公约》等村规民约,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婚事新办、推行丧事简办、实行殡葬改革,改土葬为火葬,全面废除“民俗日”互相宴请的陋习。马塘村还坚持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同时,投资一千多万元,建设面积达近五千平方米的村综合大楼,内设文化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共藏书12000多册,常年征订70种报刊杂志,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多年的创建成果终于有了结果,2005年,马塘村荣膺“全国文明村”,马塘村民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今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村民们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纷纷踊跃捐款。马塘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上宅村、布塘村以及郭山村的建设,在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每年都为周边村庄在道路、公厕以及村庄建设规划上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且用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去提升着周边村的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了周边村庄的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创建工作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关键是深化创建,巩固创建成果。马塘人决心再鼓干劲,再夺桂冠!   马塘花开满眼春   站在新起点,攀登新高峰。马塘村“两委”重新评价已取得的成绩,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不骄不躁,奋力拼搏,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和深化创建成果,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与时俱进,力争把马塘建设成一个更加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经济建设方面,秉承“以工兴村,共同致富”的宗旨,采取“分期开发、滚动推进”的策略,加快招商引资力度,抓好银鹭高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继续实施 “人才、科技、名牌”三大战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新村建设方面,积极响应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号召,乘着我市跨越式发展的春风,提出“建设最具特色的海西第一村”战略目标。按照生态型、环保型、节能型的高标准、高起点要求,推进马塘村的第二轮新农村建设。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马塘村决心把“全国文明村”的牌子擦得更亮,把基础夯得更实,让特色更多,氛围更加浓厚,让村民真正地、长效地得到实惠,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目转处花如海,文明花开满眼春!今后几年,马塘人将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强的实力融入海峡西岸开发建设的春潮中,在加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马塘建设成为一个集现代工业、农果观光、生态休闲、别墅山庄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成长为海峡西岸的第一村!   

上宅村

  上宅行政村下辖上宅、后田洋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634亩,508户,1667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为2399万元,人均收入8761元,经济以蔬菜种植为主,养殖业、工业为辅。   

诗坂村

  诗坂行政村下辖诗坂(新市)、下埕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8454亩,1039户,3179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3398万元,人均收入6232元,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桂林村

  桂林行政村下辖桂林、草埔宫、前边、园下、后寮、七里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7283亩,874户,2764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2689元,人均收入6100元。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庄垵村

  庄垵行政村下辖庄垵、姑井、松兜、后拢、西许5个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5016亩,812户,2530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1783万元,人均收入5561元。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后亭村

  后亭行政村下辖后亭、溪口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4144亩,381户,1200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为938万元,人均收入5917元,经济以蔬菜种植为主。   

乌山村

  乌山行政村下辖乌山(田边、宫仔尾)、上宫、下曾尾、前山、松管院5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7403亩,1191户,3698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2786万元,人均收入5684元。经济主要是发展以生态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形成了茶业、豆干、果蔬和养殖业等主导产业。 乌山村与面前埔村、古宅村、后埔村、金柄村、凤路村、村尾村、新圩村、云头村、马塘村、上宅村、诗坂村、东寮社区、桂林村、庄垵村、后亭村相邻。  


马塘村特产大全




马塘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