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前村委会:在镇中部。辖东头、东山、山前、山尾、大中、前边、东莲7自然村。有12村民小组,1998年有704户,3117人。清属翔风里洪琳湖保。1943年属仁风乡洪前保。1950年称洪前乡,属第五区。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为洪前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洪前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有原同安二十六中,即洪前中学
东头: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1。8公里。村在洪前片村东面,与大中合称洪前。原是洪前一角落。今已成为自然村,聚落呈块状。有146户,680人。多康姓。
山尾: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2。7公里。村位于盘山北麓向西延伸的末端,故名山尾。聚落呈方块状。,有72户,318人。多康姓
洪前: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1。8公里。含大中、东头2自然村。2自然村相距几十米,合称洪前。为明天启年间,文举人康五云和清康熙年间,山西平坦游击康廷康和广东抚标左营游击康朝故里
大中: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1。8公里。是洪前片村中一自然村。大中,在大厝内,中厝各取首字为村名。有163户,782人,多康姓
前边: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2公里。南近九宝山,在洪前西南方,有89户,394人,多康姓
山前: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村子位于山尾自然村东南面,158户,614人。多王姓。
东莲: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1公里。林姓所居,命名东林。方言“林”“莲”近音。写为东莲。聚落呈:“二”字形,南北两块。有28户,132人。多林姓。为明正德年间,文进士工部主事林馥故里。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213104 | 361102 | -- | 查看 洪前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珩厝社区 |
珩厝村委会:在新店镇东南部,辖珩厝、白头2自然村。有13村民小组,1998年人口调查为1150户,4295人。村委会驻珩厝村。清属民安里蓬莱保。1943年属仁风乡珩厝咻。1950年为珩厝乡,属第六区;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改称珩厝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珩厝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农业产甘薯、花生、蔬菜等。为清顺治年间,文举人连江教谕王陛、王峙故里。 珩厝:在原新店镇驻地东南8公里。传明代王姓从晋江珩墩分居于此,取各珩厝。聚落呈长方形。1998年统计,有1047户,3910人。多王姓。村民自明代即以晒盐为主,兼营渔农,产牡蛎、甘薯、花生和蔬菜等。 白头: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东南7。7公里。传说此地有块大白石,人们称仙石,村民经营在此抛锚停靠船只,后来建居,称为白石头,后简称白头。聚落呈长方状。村南为盐田。1998年统计有103户,385人。 |
湖头社区 |
湖头村委会:在镇西北部。辖湖头、吴厝2自然村。清属翔风里洪琳湖咻。1943年属仁风乡湖头保。1950年属第五乡祥湖乡。1955年属马巷区。1959年属新店公社祥湖大队。1961年从祥湖大队析置湖头大队,属新店公社。1964年属东坑公社。1969年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湖头村委会,1987年属新店镇 湖头: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北1。5公里。村位于大池塘东面,取名湖头。聚落呈长块状。西北、西南有大池塘。1998年有373户,1711人。多洪、郭姓。 吴厝: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北1。2公里。冠姓地名,原为吴姓所居,故名。聚落呈东西二列状。1998年,有112户,446人,多洪姓 |
祥吴社区 |
祥吴村委会:在新店镇北部,辖上吴、下曾、宋坂、宋厝、沟沙、顶曾、东浦、浯溪、后山9自然村。1998年有20村民小组,733户,3054人。村委会驻下曾。清属翔风里曾吴保。1943年属仁风乡湖头保。1950年第五区祥湖乡,1955年属马巷区。1959年属新店公社祥湖大队,1961年湖头析出,仍称祥湖大队,1984年改称祥吴村委会,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下曾: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北1。7公里。村始为曾姓居住,东面称顶曾,此村称下曾。聚落略呈三角形。1998年有100户,446人。多洪姓。 宋坂: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北0。8公里。原为宋姓居住地,故名宋江坂。1998年有128户,538人。 宋厝: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东北1。8公里。后山岩南面。冠姓地名,原为宋姓居住地,聚落呈东、西二长条状。1998年有112户、499人,多刘姓。 沟沙: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东北1。7公里。因地表裸露,风沙侵蚀,流水冲刷成沙沟,故名沟沙。方言谐音叫九沙。1950年后,多方治理,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故雅称为金沙。聚落呈弧形。1998年73户,304人,多陈姓。 顶曾: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原为曾姓居住地,西边称下曾,此为顶曾。聚落略似棱形。有59户,235人,多洪姓) 上吴: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原为吴姓居住地,附近有吴厝,故取名上吴。聚落略呈梯形。1998年148户,559人,多洪姓 东浦: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北2。7公里。清代地名为东埔,现为东浦。聚落呈长方状。1998年有63户,250人。多洪姓,陈姓。为明万历年间,文举人广东惠来知县徐锦和清乾隆、嘉庆、光绪年间,武举人陈奠康、陈其春、陈其夏、陈永禧、陈捷元、陈国帮故里。有“父子兄弟叔侄同登科”之称 浯溪: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北2。1公里。传说是五条小溪流至村境合而为一。故名五溪,衍成浯溪。聚落呈方块装。有35户,135人。多洪姓 后山: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北2。3公里。位于后山岩北面弯沟里,以山名为村名。聚落呈梯形状。1998年有15户,48人,多林姓 |
陈塘社区 |
陈塘村委会:在镇东北部。辖陈塘自然村。1998年有1村民小组,75户,285人。系回族村。清属民安里陈塘保。1943年属仁风乡溪西保。1950年属第五区普山乡。1955年属洪钟区。1961年新店公社溪尾大队。1984年成立陈塘回民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陈塘:明天启年间,晋江陈埭丁氏回民徙此,建居于池塘边,名为陈塘,亦称亭塘。聚落呈梯形。村民多姓丁姓。 |
溪尾社区 |
溪尾社区是福建省厦门翔安区新店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502131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213。邮政编码为361102,长途电话区号为0592 ,车牌号码为闽D。与珩厝社区、湖头社区、祥吴社区、陈塘社区、吕塘社区、大宅社区、新店社区、东园社区、洪厝社区、霄垄社区、沙美社区、霞浯社区、莲河社区、新兴社区、东园社区、茂林社区、钟宅社区、后村社区、浦边社区、前浯社区、彭厝社区、欧厝社区、澳头社区、东坑社区、浦园社区、洪前社区、东界社区、刘五店社区、垵山社区、下许社区、下后滨社区、炉前社区、蔡厝社区、西滨社区相邻。 |
吕塘社区 |
吕塘社区是福建省厦门翔安区新店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502131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213。邮政编码为361102,长途电话区号为0592 ,车牌号码为闽D。与珩厝社区、湖头社区、祥吴社区、陈塘社区、溪尾社区、大宅社区、新店社区、东园社区、洪厝社区、霄垄社区、沙美社区、霞浯社区、莲河社区、新兴社区、东园社区、茂林社区、钟宅社区、后村社区、浦边社区、前浯社区、彭厝社区、欧厝社区、澳头社区、东坑社区、浦园社区、洪前社区、东界社区、刘五店社区、垵山社区、下许社区、下后滨社区、炉前社区、蔡厝社区、西滨社区相邻。 |
大宅社区 |
大宅村委会:在镇东北部。辖大宅、后宅、陈坂3自然村。清属民安里蓬莱何。1943年属仁风乡大宅保。1950年属第六区大泽乡,1955年改属洪钟区。1959年称丽山大队,属新店公社。1964年为大宅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为大宅村委会,属新店镇乡,1987年新店镇。 后宅: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东北4。5公里。村在两小山岗坳处,山的突出部是大宅,取在大宅背后之意,故名后宅。聚落呈方块状。1998年统计有47户,216人。多陈姓。 大宅: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东北4公里,传明嘉靖年间,村民由金门大宅迁入,仍以原地名命名(清代则作大泽)。聚落分南北二块,1998年统计有162户,813人,多陈姓。 陈坂: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东4。5公里。,冠名地名。陈姓建居坡度平缓地垄地,命名陈坂。聚落呈方块状。1998年统计有178户,825户。多陈姓。 新村: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5。2公里。1958年,;因海防需要,于大宅村委会东北约0。5公里,建数座房屋,用以疏散沿海村落居民,今无常住人口。 |
新店社区 |
新店,为新店村委会和新店镇政府的驻地。相传明嘉靖年间,洪厝村民徙此开店,取名新店。“新兴街”,就是改革开放新建的街道,兴旺发达的意思。 公元1986年至1988年,新店镇政府多方筹集资金,投资202万元,其中县以上资金172万元,由同安县建设局设计室设计,在新店村通往浏五店的公路地带上,兴建起一条长1.3公里,宽24米的商贸街道,成为全镇商贸、金融、科技、教育、文化、交通和行政服务中心。新兴街的建成,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新店镇党委政府勇于开拓创新的成果。也是-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好“例证”。 当人们漫步在新兴街街道上,尽情的在商店里选购商品时,有谁能晓得当年创建此街的艰辛,笔者是当年创建此街的见证人,有义务和责任将她的创建记录在篇,让人们不忘当年创建者的功绩。 新兴街建在通往浏五店的公路地段上,当时是土路,公路两侧是农田、水堀和新店村群众在此地段自行搭建一些不规则的房子,可以说是七零八落,只有新店供销社、食品站、粮站等单位建了几间比较像样的营业店面。当时也没有农贸市场,农民商贸活动集中在新店村的几棵老榕树下(就是现在泰源酒家门口的那几棵榕树)。1985年初,时任新店乡的-杨良乾、乡长陈道峰率领党政领导一班人,按改革开放的精神,共商建街大计。决定由乡干部郭大田、洪国语、刘汉清、龚谦卑等人组成规划建设组。在同安县建设局设计室的帮助下,很快完成了设计方案。为了在街道中心地段栽种一棵榕树作为标志,乡长陈道峰亲自带领5位干部,驱车到红前大队(现红前村)前边自然村,用吊车吊起位于公路旁的一棵已种植多年的小榕树,后用拖拉机运载到街道十字路口的地段上,众人把它栽在挖好的树穴里,当时穴里预先填埋了10车垃圾肥,500斤过钙肥、300斤复合肥。同时派专人管理,并在榕树周围用石材建造圆盘,榕树现已长得郁郁葱葱,是人们乘凉歇息的好地方。 1987年,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同年10月至11月,先后召开了新店镇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和-会。新当选的-朱再兴和镇长陈跃文,继往开来,接过前届党委政府的建街任务。在新店村党支部书记洪若强、村主任洪金铁的鼎力支持下,先后动员80多户村民自行拆除了建在公路旁的一些低矮平房,按建街规划图建商店,使原来只有7米宽的土路扩大成宽24米的柏油路。除了村民自建商店外,外村人、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在新兴街兴建店面、办公楼等。1988年底,一条新街的姿容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赞不绝口。1990年,兴建了“新店农贸市场”,全镇经济更加活跃。 2001年至2002年,同安区政府拨出专款,投资340.1万元,将柏油路面改建为水泥硬质路面,改建工程长1.211公里。2002年至2003年,又对人行道、排水沟、路灯等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投资240万元,改造工程长2.6公里。新兴街主街道设施完善后,又在新莲路(新店通往莲河的公路)扩建分支街。2002年动工,铺设水泥硬质路面,长420米,宽9米,投资73万元。2003年又投资120万元,改造了长840米,宽3.8米的人行道,水泥路面由宽9米扩展到15米,排水沟也进行改造。2002年以来,通往大嶝镇的蔡厝路口段,也不断兴建店面向外延伸,使新兴街更长更兴旺了。 今天的新兴街,到处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据统计,全街(包括分支街)共建商业楼(店面)达850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新店人民因有了这条街道的依托,经济发展迅猛,1991年,成为同安县第一个“亿元镇”。 |
东园社区 |
东园社区居委会:在新店镇东部。辖东园、埕前2自然村和一个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清属民安里蓬莱保。1943年属仁风乡东园保。1950年称东园乡属第六区,1955属洪钟区。1959年改称东园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东园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东园:在原镇政府驻地东6.4公里。传此地原为李厝,明代金门岛琼山保东园村一张姓来此养鸭,向李厝借用溪边东面一丘园地,搭棚居住,后渐成村落,乃以金门祖居村名为名。又始住地恰在李厝东南园地,故名东园。聚落呈长条状。1998年统计,有1648户,5007人,多张姓、100多人李姓。 埕前:在原镇政府驻地东6。7公里。住房建在晒谷埕前,故名埕前。聚落呈块状。1998年统计,有3名,11人。多钟、王姓。村后有明刑部侍郎洪朝选墓(现已迁移)。 东园村香山风景区:位于厦门市的东部、厦门市翔安区东南部,座落于鸿渐山脉的南麓,主峰海拔176米,以东园村香山岩寺为中心,辐射到周边的吕塘民俗文化村及众多景点。景区全年气候温和,植被条件良好,环境清幽,旅游资源丰富,集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两种功能于一体。该风景名胜区以“古寺古松古榕,民俗田园风光”为特色,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旅游项目,与厦门滨海都市文化旅游相配合,丰富厦门市的旅游节目,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态旅游需求。 东园村香山岩山景与水景巧妙组合,溪流水库与山石丘陵相映成趣,丘峦叠嶂。由于香山山峦之气势磅礴,宋代朱熹称其为“三狮六虎七麒麟”。登高俯视山涧众多的水库、湖泊宛如一串珍珠点缀在香山的山峦之间。 东园香山风景名胜区内有多处遗址遗迹、石刻以及纪念雕塑,它们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朱熹“真隐处”石碑、“海镜”、“乐谷窝”、“九车十八驴驼”故事石刻、“东西雨亭古道”石刻等动人传说的遗址。 宗教建筑——东园香山香山岩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历代均有修葺,1992年重建,寺侧有“徽国文公祠”" 黑色面孔的清水祖师爷。 徽国文公祠的旁边是气势恢弘的“香山岩”大殿,里面供奉着黑色面孔的清水祖师爷,香火十分旺盛。听香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的主任、从1968年就与香山结缘的张神保老先生说,这座寺庙是1127年建造的,如今已是当地、周边及金门等地的信徒们前来朝拜的圣地,每年正月初一到初六这里都会举行庙会,参加的人数多达6万。 大殿的牌匾和石刻都非常古老,我们纷纷在殿前留影。通往内殿的两侧墙壁上是栩栩如生的石雕,每个都有典故,如姜太公钓鱼等。而在内殿的墙壁上,则画满了生动的《封神榜》故事,和雕梁画栋的殿堂相映成趣。 坐608路 也就是到莲河的公交车 到东园村香山那个路口下车 路口不是站点 但有指明是东园村香山的牌子 在车上注意看应该不会错过 或者请司机提醒 往上可能要走个十几二十分钟才能到那些庙坐公交车到新店 然后找摩托车载你过去 大概要七八块钱吧 这个主要是方便 可以直接到山上。 |
洪厝社区 |
洪厝村委会:在镇西部。辖洪厝、杨厝、前浦边3自村。有10村民小组,628户,2748人。清属翔风里洪琳湖保。1943年属仁风乡洪厝保。1950年为洪钟乡,属第五区。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属新店公社洪厝大队,1964年属东坑大队,1969年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洪厝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境内刺柏山有迁建的明代刑部侍郎洪朝选墓园 洪厝: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南1。7公里。据传洪姓始居时,这里长满柏树,因名柏埔,又名柏坡。后因洪姓居住,故称今名。聚落呈方块状。1998年时,有404户,1708人。多洪姓,侨乡。为明嘉靖年间,刑部左侍郎洪朝选;万历年间,武进知县洪觐光、武缘知县(广西指挥司)洪观光;贵州府通判洪兢;万历、天启年间,文举人洪仲基;洪国祺和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文举人洪宸钦、武举人洪遂、洪宏虑;洪辉起;洪湘;文举人洪调元、荐辟直隶州同洪秉王圭等故里。村东南面1公里处有1993年新迁建的洪朝选墓 前埔边: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南2。1公里。村子位于洪厝村前荒埔的边缘,故名前埔边。聚落呈弧形。有57户,263人。多洪姓。为明隆庆年间,文进士四川按察使洪帮光故里 杨厝: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南2。2公里。冠姓地名,为杨氏始居,故名。聚落呈不规则环状。1998年有167户,777人。多杨及龚姓。 |
霄垄社区 |
霄垄居委会:在新店镇东部。辖霄垄自村。原为冠姓地名萧垄,后衍为今名。有3村民小组。人口约1400人。清属民安蓬莱保。1943年属仁风乡沙美保。1950年属第六区沙美乡。1959年从沙美析置霄垄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霄垄村委会,属新店镇。 霄垄:在原镇政府驻地8公里。村中有大塘将村子隔东南、西北二段。各有通路,形成十字形聚落。村多王、郑、李姓 霄垄社区与珩厝社区、湖头社区、祥吴社区、陈塘社区、溪尾社区、吕塘社区、大宅社区、新店社区、东园社区、洪厝社区、沙美社区、霞浯社区、莲河社区、新兴社区、东园社区、茂林社区、钟宅社区、后村社区、浦边社区、前浯社区、彭厝社区、欧厝社区、澳头社区、东坑社区、浦园社区、洪前社区、东界社区、刘五店社区、垵山社区、下许社区、下后滨社区、炉前社区、蔡厝社区、西滨社区相邻。 |
沙美社区 |
沙美社区是福建省厦门翔安区新店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502131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213。邮政编码为361102,长途电话区号为0592 ,车牌号码为闽D。与珩厝社区、湖头社区、祥吴社区、陈塘社区、溪尾社区、吕塘社区、大宅社区、新店社区、东园社区、洪厝社区、霄垄社区、霞浯社区、莲河社区、新兴社区、东园社区、茂林社区、钟宅社区、后村社区、浦边社区、前浯社区、彭厝社区、欧厝社区、澳头社区、东坑社区、浦园社区、洪前社区、东界社区、刘五店社区、垵山社区、下许社区、下后滨社区、炉前社区、蔡厝社区、西滨社区相邻。 |
霞浯社区 |
霞浯村委会:在新店镇东南部。辖霞浯、赤土埕、前岑3自然村。有10村民小组,约4000人。村委会驻霞浯村。以驻地村名为村委会名。原属南安县石井公社。1971年划归同安县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霞浯村委会,原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霞浯:在原镇政府东南9。6公里。原村落在浯江下游,故名下浯。写作霞浯。聚落呈棱形。人口约2500人。多吴姓。村内有纸箱厂、板材厂、制香厂等。清代荐辟洲兵备道(兵宪)吴慎、武举人吴帮兴故里 前岑:在新店原镇政府驻地东南9。2公里。村后有一小而高的山地,故名前岑。聚落呈长条状。人口约250人,多吴姓。 赤土埕:在新店原镇政府6。3公里,所在地为赤壤土,可作农作物晒场(俗称埕)故名赤土埕。聚落呈二字形排列。人口哟1400人。多吴姓。 |
莲河社区 |
莲河居委会:在新店镇东南部。辖莲河自然村。有5村民小组。约2400人。村委会驻莲河村,以驻地村名为村委会名。原属南安县石井公社。1971年划归同安县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莲河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早期为为牡蛎集市地,名“来蠔“,方言雅为莲河。盛产海盐,清代设莲河河盐务正常。有莲河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卫生所。码头与大嶝岛对渡。 莲河:在镇政府驻地东南10公里,东邻南安菊江村,南隔海与大嶝岛相望。聚落略于棱形。村民多 |
新兴社区 |
新兴居委会:以镇区为主,其范围包括全镇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在农村的非农业人口。有5居民小组。1987年新店乡改为镇建制,实行以镇辖村后,新兴路两侧商住楼林立,经商人口日益增多。为了加强管理镇辖区的非农业人口,经同安县政府批准,于同年9月26日成立居委会 |
茂林社区 |
茂林村委会:在镇东部。辖茂林、东坂2自然村。有7村民小组。清属民安里蓬莱保,1955年属洪钟区。1960年析置茂林大队,属马巷公社。1964年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茂林村委会,属新店乡,1984年属新店镇 茂林: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东5。1公里。原名湖龙头,以其地小山丘,貌似鳗鱼头,前有大塘,若鳗鱼将跃入水中,故又称鳗头。湖龙头以方言谐音讹成茂林头,以后茂头。聚落呈三角形。1998年统计有382户,1462人。为清康熙年间,文举人蔡宸枫故里。 东坂:在新店原镇政府驻地东4。7公里。村位于垄上,又在陈坂村东面,故名东坂。聚落呈”二“条状。1998年统计有136户,481人,多蔡姓。 |
钟宅社区 |
钟宅村委会:在镇中南部,辖顶钟宅、下钟宅、后房3自然村。有9村民小组,322户,1290人。清属翔风里洪琳湖保。1943年属振南乡钟宅保。1950年为钟宅乡,属第五区。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属新店公社洪厝大队。1964年属江坑公社。1969年属新店公社。1982年析置钟宅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为钟宅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顶钟宅:在原镇政府驻地西南2。8公里。钟宅有2自然村,南北相对。在北面地势较高称顶钟宅。聚落呈方块状。有184户,710人,多洪姓 下钟宅:在原镇政府驻地西南3。3公里。钟宅2自然村,南北相对,此在南面,地势略低。名下钟宅。聚落呈方块状。64户,277人,多洪姓 后房:在原镇政府驻南2。8公里。聚落呈长条状。有74户,293人。多洪姓 |
后村社区 |
后村村委会:在镇东南部。辖后村、汪厝、港尾、海头、下家、竹浦6自然村。有25村民小组。,1396户,5975人。1943年属振南乡后仓保。1950年为后村乡,属第五区,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为海山大队,属新店公社。1961年属前线公社。1964年属新店公社,1980年更名后村大队,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后村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后村:原镇政府驻地东南4。6公里。早期人口少,这里是滨海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溪流可资灌溉,农业发达,成为粮仓,名为“后仓”,谐音后村。有1001户,4300人。多郭姓。为明隆庆、天启年间,靖江府长史郭齐登、文举人郭骏声故里 (后村来源另一版本,如下是我从后村的一些长辈听来。如有出入,敬请补充。 后村原确实叫后仓。原本为姓吴所居住。约在明朝(具体哪个年间,我就不清楚),有一个叫来自现郭山的郭烈来后村卖东西,并且由于郭烈家穷,而后村当时吴姓生有一子一女,郭烈当了上门女婿。但是正所谓上门女婿苦难当,只分到一个住宅房后面的一个仓库,并且生活艰巨,且受到吴姓的欺负。在某一天,来了一位道士,看到郭烈为一位忠厚老实之人,且看不惯吴姓的人仗势欺人,就告诉郭烈说,要想郭姓发达,有一个方法,就是在其住的后仓的一棵榕树必须砍掉,郭姓才能兴旺并不再受期负。但是,一时之间,吴姓的人可能不会容易。故此,这位道士就告诉郭烈说,你每天就很勤劳的给榕树浇水施肥,让榕树不断成长。确实,那榕树在郭烈精心养护下,长得粗状。而此时,吴姓人家,就看了不爽,以为郭烈种这个棵榕树要得到什么好处,就叫人把它砍掉。从此,在后村里吴姓就开始慢慢失势,郭姓开始在后村里兴旺发达。并改为后仓。后续就把“后仓“直接改成”后村”。现后村人逢年过节在敬祖时都还要先到吴姓祖先那里先去拜拜。 |
浦边社区 |
浦边村委会:在镇东南部。辖浦边、郭厝、石厝、山头4自村。有6村民小组。397户,1747人。清属翔风里后仓保。1943年属振南乡浦滨保。1950年归属第五区普山乡,1955年属洪钟区,1961年普边大队。属盐山公社。1964年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浦边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8 浦边:在原镇政府驻地东南3。8公里。村位于溪流注入后村港旁,故名浦边。聚落呈方块状。有200户,873人。多郭姓 郭厝:在原镇政府驻地东南3。2公里,为冠姓地名。聚落呈长条状。有36户,146人。多郭姓 石厝:在原镇政府驻地东南3。5公里。传为石姓始居地,故名石厝。聚落呈方块状。有80户,361人。多郭姓4 山头:在原镇政府驻地东南4。4公里。村位于小山道要部位。故名山头。聚落呈方块状。有81户,367人,多郭姓 |
前浯社区 |
前浯村委会:在新店镇东南部.辖前浯自然村,有4村民小组,241户,1024人,多林、郑姓。清属翔风里李彭蔡保。1943年属振南乡前浯保。1950年归属第五区普乡。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归属新店公社浦谊大队。1964年从浦谊析置前浯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前浯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新店镇 前浯:在原镇政府驻地在南5。5公里。原作前吴,谐音成前浯,聚落成“品”字形状 |
彭厝社区 |
彭厝村委会:在镇南部。辖彭厝、后墩、布厝、前埔4自然村。清属翔风里李彭蔡保。1943年属振南乡彭厝保。1950年属第五区彭厝乡。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属新店公社彭厝大队。1984年改称为彭厝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有原同安十六中学。原交通部长彭德清将军故乡。松山小学为三十年代0地下党活动旧址 彭厝:在原镇政府驻地南6。2公里。原名松山。传明嘉靖年间金门岛彭厝彭姓兄弟徙此建居,仍名彭厝。多彭姓。为革命老区根据地基点村之一,村中“合安堂”药店是0地下活动联络点。1930年陶铸领导的厦门的大劫狱在此停歇;松山小学为革命活劝据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清康熙年间浙东黄岩游击彭汝灏、咸丰年间水师彭夺超故里 后墩:在原镇政府驻地南6公里。多彭姓 前埔:在原镇政府驻地南6公里。村子建在彭厝村西面荒埔上,故名前埔。布厝:在原镇政府驻地南6。7公里,东南,西北各有池塘。西南临海。多彭姓。 |
欧厝社区 |
欧厝村委会:在镇南部。辖欧厝、和美、小乡3自然村。清属翔风里欧厝保。1943年属振南乡欧厝保。1950年属第五区欧厝乡。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属新店公社欧厝大队。1984年改称为欧厝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欧厝:在原镇政府驻地南7。5公里。传早期为欧姓居住地,故名欧厝。现村民多王姓. 和美:在原镇政府驻地南6。5公里。清代至民国均称下尾。今更为和美。多陈姓。有119户,484人 小乡:在原镇政府驻地南7。5公里。在欧厝村东北一百米处,为别于欧厝,而称小乡。多王姓。约30人 |
澳头社区 |
澳头村委会:在镇南部。辖澳头、上苏2自然村。有5村民小组,251户,967人。清属翔风里澳头保。1943年属振南乡澳头保。1950年属第五区澳头乡。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属新店公社澳头大队。1984年改称为澳头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澳头:在原镇政府驻地南7。7公里。位于海湾变曲可停靠船工只之处,故名澳头。清代有“澳头徐”与“澳头蒋”之别。今则并称澳头。为清代文进士署四川总叔苏廷玉;明万万历间,文进士彬桂副使蒋芳镛及清康熙、乾隆、咸丰、光绪年间,行伍苏松参将蒋禧;武举人徐元熙,徐元龙;荐辟松江府知府苏瑞书,州同苏光彩;文举人苏镜潭故里。苏廷玉于道光癸卯(1843年)所书的“鳌石”、“超旷”保存完好 上苏:在原镇政府驻地南7。2公里。在澳头村东北0。5公里。始为苏姓所居,故名上苏。聚落块状,有49户,202人 |
东坑社区 |
东坑村委会:在镇西部。仅辖东坑自然村。有8村民小组。337户,1321人。清属翔风里洪琳湖咻。1943年属仁风乡湖头保。1950年属第五乡祥湖乡。1955年属马巷区。1959年属新店公社新店大队。1961年析置东坑大队,1964年属东坑公社。1969年属新店公社。1984年称东坑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东坑: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1公里。原为冠姓地名,董坑。后洪姓所居衍为今名。聚落呈四个方块成“田”字形,村民多洪姓。为清雍正年间,文举人洪去徒故里 |
浦园社区 |
浦园村委会:在镇南部,辖浦园、林厝、肖厝、林前4自然村。有14村民小组。421户,内。清属翔风里李彭蔡保。1943年属振南乡浦园保。1950年为浦园乡。属第五区。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为浦园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浦园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浦园:在原镇政府驻地南5。2公里。村子临近海湾边旱地多,故名浦园。聚落呈长方形。有230户,963人。多李、林姓。为明洪、万历年间,文进士监察御史四川佥事李容和文进士礼科都给事中李献可故里 林厝:在原镇政府驻地南5。2公里。林厝以是姓氏命名的村庄。聚落呈长方形。有65户,190人。多李姓 林前:在原镇政府驻地南4。8公里。据传建居时,屋后林木器厂茂蜜,取名林前。聚落呈方块状 |
洪前社区 |
洪前村委会:在镇中部。辖东头、东山、山前、山尾、大中、前边、东莲7自然村。有12村民小组,1998年有704户,3117人。清属翔风里洪琳湖保。1943年属仁风乡洪前保。1950年称洪前乡,属第五区。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为洪前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洪前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有原同安二十六中,即洪前中学 东头: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1。8公里。村在洪前片村东面,与大中合称洪前。原是洪前一角落。今已成为自然村,聚落呈块状。有146户,680人。多康姓。 山尾: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2。7公里。村位于盘山北麓向西延伸的末端,故名山尾。聚落呈方块状。,有72户,318人。多康姓 洪前: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1。8公里。含大中、东头2自然村。2自然村相距几十米,合称洪前。为明天启年间,文举人康五云和清康熙年间,山西平坦游击康廷康和广东抚标左营游击康朝故里 大中: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1。8公里。是洪前片村中一自然村。大中,在大厝内,中厝各取首字为村名。有163户,782人,多康姓 前边: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2公里。南近九宝山,在洪前西南方,有89户,394人,多康姓 山前: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村子位于山尾自然村东南面,158户,614人。多王姓。 东莲: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南1公里。林姓所居,命名东林。方言“林”“莲”近音。写为东莲。聚落呈:“二”字形,南北两块。有28户,132人。多林姓。为明正德年间,文进士工部主事林馥故里。 |
东界社区 |
东界村委会:在镇西南部。辖东界、石塘、宋洋、林头、洪坑5自然村。有17村民小组,691户,2848人。清属翔风里东界保。1943年属振南乡东界保。1950年为东界乡。属第五区。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属新店公社浦园大队。1963年从浦园析置东界大队。1969年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东界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境内有明代五层石塔 东界:在原镇政府驻地西南5。4公里。聚落呈方块状。有368户,1498人。为宁嘉定年间文进士东莞知县许巨川,明正统年间吴江知县许全故里 林头:在原镇政府驻地西南5。7公里。位于石头墓山东南小山岗的东北方。传说建居时林木茂盛,村子则在进入树林之处,故名林头。聚落由东而西呈“久”字形。有77户,338人。多许姓 石塘:在原镇政府驻地西南4。8公里。传村西有大池塘,原属石姓所有。故名石塘。聚落呈方块状,有79户。342人。,多洪姓 洪坑:在原镇政府驻地西南4。5公里。位于小山丘旁,临坑沟,红土壤。故名洪坑。聚落略成三角形状。有31户,349人。多洪、许姓。宋洋:在原镇政府驻地西南3。8公里。据传宋姓最先在这有水可供灌溉,地面较为理坦处建居,故名宋洋。聚落呈块状。有69户,321人。多刘姓 |
刘五店社区 |
刘五店村委会:在镇西南部。辖刘五店、浦南、桂园3自然村。有9村民小组。816户,3266人。1943年属振南乡刘桂保。1950年为刘浦乡,属第五区,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为鸿江大队,属新店公社。1964年改称刘五店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刘五店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为清雍正年间,武举人广东惠州千总高华故里 刘五店: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南6。7公里。传明代刘五首先在此开设店铺,故名刘五店。聚落呈三角形。有295年,1148人,多高、刘、林姓。为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浙江舟山游击王天贵、副将高奇烈、、山东水师前营游击林供、江南江阴游击刘喜、左都督高淳泳、广东春江总兵高华松;浙江川沙参将王大德、广东碣石中营游击李政、浙江瑞安副将刘使、游击高文德、广东左翼镇游击高鹰振、文举人刘学道等故里 浦南: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南5。6公里。聚落呈方块。有371户,1520人。多蔡姓,为清代咸丰年间福建水师提督蔡润泽,雍正年间武举人程琮故里 桂园: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南6。1公里。此地原生长着凤梨葛,龙舌兰等耐旱植物,名叫“葛园”以近间雅化成桂园。有150户,598人。多许姓; 新村:在原镇政府驻地西南6。7公里。1958年由政府拨款在此建住房十余座,以供海防需要村民疏散住所。1990年12月由同安县政府批复,转让给银城企业总公司。今无村民 |
垵山社区 |
垵山村委会:在镇西部。辖内垵、山头、南边3自然村。1998年有14村民小组,325户,1509人。清属翔风里卢山龚保。1943年振南乡浦南保。1950年属第五区许山乡。1959年为鸿山大队,属新店公社。1961年为垵山大队,属渔业公社。1964年属东坑公社。1969年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垵山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村西海域有特产文昌鱼 山头: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南5。1公里。村中房屋坐北朝南。北有小山岗,故名山头。聚落呈长条状。1998年有104户,598人。多林姓。为明正德、万历年间,文进士南京大理寺丞林希元和武进士铜山把总林万春故里 南国: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南5。1公里。聚落呈“田”字状。1998年52户,282人。多康姓 内垵:在原新店镇驻地西南5。4公里。聚落南北走向成“川”字形。169户,629人。多林姓。为明天启年间,文举人汤溪知县宋贞夫故里。 |
下许社区 |
下许村委会:在镇西部。仅辖许厝自然村。1998年时,有4村民小组。260户,1116人。清属翔风里卢山龚保。1943年振南乡厚平保。1950年属第五区许山乡。1995年属洪钟区,1959年为许厝大队。1964年属东坑公社,1969年属新店公社。1980年改称下许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下许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许厝: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南4。5公里。村民许氏自内厝后垵迁至文崎。后又迁此,以许姓命村名。聚落呈长方块状,多许姓. |
下后滨社区 |
下后滨村委会:在镇西部。辖下后滨、文崎2自然村。1998年有4村民小组,409户,1600人。清属翔风里卢山龚保。1943年振南乡厚平保。1950年属第五区乐群乡。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属新店公社西岩大队。1961年为和平大队,属县直渔业公社。1964年属东坑公社。1969年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下后滨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下后滨: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南4。7公里。原名后边(俗称后柄)雅称后滨。因与马巷镇后滨重名,故加“下”称下后滨。聚落呈方块状。1998年时有381户,1448人。多洪姓。为清嘉庆年间,文举人洪联奎故里 文崎: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4。9公里。文崎,又称园崎。聚落呈方块状。1998年时有28户,152 |
炉前社区 |
炉前村委会:在镇西部。辖炉前、双过山2自然村。1998年时,有9村民小组,370户,1648人,清属翔风里卢山龚保。1943年属振南乡炉前保。1950年属第五区乐群乡,1955年属洪钟区,1959年属新店公社西岩大队。1960年属马巷公社。1961年为炉星大队,属县直渔业公社。1964年属东坑公社。1969年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炉前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为清康熙年间,闽安副安将魏大猷、广东浔州副将魏平、广东顺德副将魏文伟故里 炉前: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3。8公里。村建于葫芦山之前,故名芦前。作衍作炉前。聚落从北向南似“仁”形状。侨乡。1998年有280户,1266人。多魏姓。为清康熙年间,广东虎门游击魏元、烽火参将魏天赐、厦门后营游击魏国璜和雍正年间,金门总兵魏国泰,乾隆年间文举人归化教谕魏瑚等故里’ 双过山:在原新店镇政府驻地西3。8公里。村西有山,两峰相连。状似双髻,名双髻山,村名因之。以方言同间讹双过山。聚落呈长块状,1998年时,有90户,382人。多魏姓 |
蔡厝社区 |
蔡厝村委会:在镇东南部,辖蔡厝、后珩、梁厝、岑兜、后头、埔边、后坑7个自然村。有15村民小组,1099户,4396人。清属翔风里李彭蔡保,1943年属南振乡蔡厝保,1950年为蔡厝乡,属第五区。1955年属洪钟表区,1959年为蔡厝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蔡厝大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属新店镇 蔡厝:在原镇政府驻地东南4。8公里。与大嶝岛、金门岛隔海相望。为蔡姓居住地,故名蔡厝。有652人,2567人,多蔡姓。为明嘉靖年间,文进士河南鹿邑知县蔡士达;万历年间,文举人兴国县令蔡钟有(钟友);天启年间,文举人蔡国辉故里 后头:在原镇政府驻地东南5。6公里。村子西北背山,东南溪流入海。取名为后头。有88户,336人,多蔡姓 岑兜:在原镇政府驻地东南4。9公里。村子位于小而陡的山旁,故名岑兜。有127户,502人。多叶姓 梁厝:在原镇政府驻地东南4。9公里。梁姓首居地,故名。有29户,129人。多梁姓 后坑:在原镇政府驻地东南4。5公里。传建村时背后有大坑谷。取名后坑。有58户,227人。多陈姓 埔边:在原镇政府驻地东南4。3公里。因村在丘陵地坡度平缓的荒埔旁边。故名埔边。有82户,351人。多陈姓 后珩:在原镇政府驻地东南3。7公里。有63户,284人。多陈姓 |
西滨社区 |
西滨村委会:在镇西南部。辖西滨、南美、下店3自然村。有4村民小组,287户,1044人。清属翔风里东界保。1943年属振南乡澳头保。1950年属第五区澳头乡。1959年属新店公社澳头大队。1961年从澳头大队析置西边大队,属渔业公社。1964年改称西滨大队,属新店公社。1984年改称为西滨村委会,属新店乡,1987年属新店镇 西滨:在原镇政府驻地西南6。5公里。村子在原海湾的西面,故名西边。1964年雅化为“西滨”。聚落呈长条状。有134户,483人。多徐姓 南美:在原镇政府驻地西南6。3公里,村子在滨海的小山岗南端。故名南尾,方言同间雅化为南美。聚落呈长条状。有84户,306人。多许姓 下店:在原镇政府驻地西南6。2公里。聚落呈方块状。有84户,306人,多许姓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