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埕村地处涵江区白塘镇的东南位置,东临内海,西接镇江村,南临木兰溪,与黄石镇的海滨村相望,北界洋尾村。全村土地总面积2011.4亩,其中耕地面积约535亩,水产养殖面积191亩。由南向北延伸的三八公路是南埕村通往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村部离涵江汽车西站3.1公里。
全村下辖上墩、下墩两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82户,总人口2442人。村以莆田方言为主要交流语言,姓氏以胡为多,还有程、翁、方、李、曾、陈、林姓等。古属南安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涵江镇第二、六区,为南埕乡人民政府。1956年以后,先属梧塘区白塘乡,后属集奎乡,为南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涵江人民公社南埕大队。1984年涵江建区,属涵江公社为南埕大队,同年底改称涵江乡南埕村。1993年旧区划调整属白塘镇,仍为南埕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303101 | 351100 | -- | 查看 南埕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显应村 |
显应村下辖魏塘、铺前、下宇、下洋、郭庄、后亭、庄厝、西港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村民3812人,党员121人。本村劳动力2372人,在外经商务工人员1624人,转移劳动力986人。 现有耕地面积615亩,主要用于种植水稻、蔬菜、绿化苗木。向莆铁路、涵港大道贯通本村,“白塘造福小区”落户我村,显应小学现有师生526人(包括白塘镇辖区的双福村、东墩村、柯塘村的适龄学生)。特色产业有西港”温庄“羊肉,小吃有”黑人羊肉馆“。 |
集奎村 |
集奎村下辖四个自然村,分别为集奎、岱埕、后亭、西湖。村民总户数968户,总人口3758人,其中男性人口1809人,女性人口1949人。本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90亩。本村党总支部设一个,分集奎,岱埕,西湖、后亭三个党支部,党员总人数158人。 |
陈桥村 |
陈桥村地处木兰溪下游,东接江尾村,西向东墩村,南与西利村隔江相望,北和显应村毗邻。本村是一个传统家具加工专业村,远近驰名,家具销向省内外,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全村总户数955户,人口3786人,下辖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有土地面积3232.8亩,现有劳动力1926人,其中男性劳动力986人。 |
洋尾村 |
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地处莆田北洋平原,位于白塘镇东南部,紧邻白塘湖,距白塘镇人民政府1.5公里,距涵江区中心3公里。 全村共辖东墩、李角、西林、霞楼、塘边、西墩六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面积1.5平方公里,780户,人口3536人,耕地面积850余亩。 洋尾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的结构形式。其中,第二产业以铁件加工制造和塑料制品为主,已经初具规模,全村共有200余户从事“贡银”等手工行业。 洋尾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村辖区内祠堂、牌坊、宫庙、古名居等古代建筑物随处可见,特别是李角自然村至今保存有宋代建筑、佥判坊和李富祠,元末明初建筑李氏大宋祠,明清两朝的建筑白塘科第坊、柏府归荣坊、州牧祠,还有建于清康熙年间衣德堂等六座古民居。其中李富祠、佥判坊、李氏大宋祠、白塘科第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州牧祠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富祠被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 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省人民政府对历史文化名村的整治改造下,村内成立保洁队对全村辖区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清扫,保洁队全天候对村道及沿线水面进行清扫,现全村村道清洁干净,面貌焕然一新,给村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已立项对村内的白塘科第坊至李富祠这一村主要村道进行拓宽整治改造。 |
安仁村 |
安仁村地处涵江区白塘镇西部,位于福厦路95-97公里处两侧,东部与涵西办相邻,西面与埭里村相邻,前望壶公山,后有南山。全村面积1.25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12人,其中党员132人,村民代表51人。已开通的涵港大道、向莆铁路贯穿我村,交通十分便利。我村水系发达,多条水系贯穿辖区。田岑安置区、下汀安置区外观整齐,配套设施齐全,“兴涵水都”、“城市综合体”项目在建,环境优美,未来发展前景辉煌,是人居的最佳选择,是一块风水宝地。 |
上梧村 |
我村位于白塘湖西北侧,白塘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省道201线贯穿本辖区。全村共有三个自然村,分别为上俞、梧郊和度下。同时,全村由七个村民小组组成,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村,农村经济收入以加工业和建筑业为主。 我村两委共有7人,党支部成员5人,村委会成员6人,是交叉职务。全村共有656户,总人口2885人,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有劳动力1138人,党员数98人,按三个自然村分为三个党员小组。全村从事第一产业182人,第二、三产业893人。全村现有耕地220亩,主要经济收入靠历史遗传的豆腐加工业,其占全村经济收入的30%,竹编加工业占20%,第三产业占20%,靠农业和养殖业为生的占10%,其他收入占20%。 |
埭里村 |
埭里村隶属于涵江区白塘镇,分布于福厦路98公里处南北两侧,毗邻梧塘镇、西天尾镇,是涵江区的西大门,全村共有上林、下墩、西江边、蔡东、蔡西、前黄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人口4000多人,设党总支部一个,下设三个党支部,目前全村共有党员200多人。 |
周墩村 |
周墩村地处涵江区白塘镇西部,位于福厦公路95公里南侧。东与涵江商业城相邻,西至安仁村大路沟,南与显应村相邻,北至福厦公路新港街。全村面积1.4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2612人,总户数629户,下辖大度下、上郑、利墩、后郑、周墩五个自然村,共有七个村民小组。本村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共有党员94人,村民代表36人。全村水泥路畅通,水系发达,向莆铁路、南环城公路穿过全村,是一个交通发达、田园肥沃、宜居十佳的好宝地。 |
东墩村 |
涵江区白塘镇东墩村,地处涵江区与荔城区交界处,位于白塘镇西部,距涵江区中心5公里,与莆田市中心相距约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共辖5个自然村,分别为头前、后田、下墩、倔头、桥头,共有11个村民小组,户数有309户,总人口1259人,党员38人。全村面积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420亩,主要用于发展养殖、种植等。 |
镇前村 |
镇前村隶属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塘镇,位于莆田北洋著名的“三八平原”,在涵江区最南端的宁海畔,村北与莆田二十四景“白塘秋月”的白塘湖接垠。涵黄公路贯穿整个村心,成为莆田南北洋交通的纽带,兴化湾内海海堤像玉带似环绕着我村西南面,北邻上梧村,东与镇江村为伴,整个村庄依海傍道,水陆交通发达,是莆田市著名的鱼米之乡。 镇前村村落面积约3平方公里,下辖孝户、前社二个自然村和尾亭、大路、江头尾三个大角落,共有1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68户,人口4206人,耕地面积435亩。全村村民皆为汉族,有二十多个姓氏,以陈、翁为主。 本村有许多著名的建筑景观,有地处我村最南端的宁海桥,于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莆田有一定影响的古刹名寺“吉祥禅寺”,系元代古建筑典型风格;为纪念抗倭寇英雄林龙江,村里共有三座“明夏堂”,还有“三教先生”纪念堂,“妈祖”文化宣扬地“天后宫”,这些建筑宏伟壮观;同时,村北白塘湖新开发白塘旅游度假区已初具规模,白塘湖即将改扩清理,将是继“白塘秋月”和“宁海初日”古迹的又一大新景观。 镇前村人多地少,村民以鱼耕为主,改革开放后,国家“十大农民状元”林水英到本村承包所有耕地开发“蔬菜基地”,村民主要依靠历史遗留的家庭传统手工业、草制品、纸制品和香料制品为生,也成为莆田特色的专业村。改革开放以来,村两委坚持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从单一的鱼耕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坚持多种经营,以人为本,经济不断发展,村民安居乐业,并且年收入逐渐增加,逐渐步入小康社会。 |
南埕村 |
南埕村地处涵江区白塘镇的东南位置,东临内海,西接镇江村,南临木兰溪,与黄石镇的海滨村相望,北界洋尾村。全村土地总面积2011.4亩,其中耕地面积约535亩,水产养殖面积191亩。由南向北延伸的三八公路是南埕村通往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村部离涵江汽车西站3.1公里。 全村下辖上墩、下墩两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82户,总人口2442人。村以莆田方言为主要交流语言,姓氏以胡为多,还有程、翁、方、李、曾、陈、林姓等。古属南安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涵江镇第二、六区,为南埕乡人民政府。1956年以后,先属梧塘区白塘乡,后属集奎乡,为南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涵江人民公社南埕大队。1984年涵江建区,属涵江公社为南埕大队,同年底改称涵江乡南埕村。1993年旧区划调整属白塘镇,仍为南埕村。 |
江尾村 |
江尾村地处涵江区白塘镇西南部、梧桥路中段,面积1.12平方公里,全部为平原地带。本村有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有570户,总人口为2510人,外来人口130人,1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包括预备党员)101人。农业水稻面积379亩,大部分村民已转其他产业。 本村具体地址:东边靠上梧村涵黄公路,西边为向莆铁路和涵港大道,南面为木兰海堤,北面临近南环路。同时,本村也是白塘中学、白塘卫生院、白塘工商所的所在地。 |
柯塘村 |
柯塘村位于白塘镇西北角。是个纯农业地区,东南与显应村相邻,西面毗邻七步,北与吴江村相邻,是白塘镇最偏远的村落。 柯塘村总面积557亩,总人数1345人,总户数350户,分为8个生产小组。村民的经济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包括蔬菜、幼豆、西红柿等品种。 柯塘村现有党支部3个,村委班子5名,实行交叉兼职,党员总数80名。 |
后宫村 |
后宫村位于白塘镇东部,地处白塘湖下游,是个靠海的纯农业地区,东面与美尾村一海相隔,西与洋尾村、集奎村相邻,南与南埕村、洋尾村毗连,北靠南环城路,鉴前路延伸经过我村,村居距白塘镇人民政府2公里,距涵江城区500米,地理位置独特,水系发达,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是发展的战略要地。 后宫村由后宫、后学、东亭三个自然村组成,分为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45户,人口1926人,海堤总长1.7公里,耕地面积376亩,村民以传统的建筑业、订秤业及第二三产业谋生为谋生手段,部分务农。 后宫村现有党支部班子成员3名,村委会班子5名,实行交叉兼职,党员总数85名。 |
双福村 |
双福村位于莆田平原,地处木兰溪下游,是一个少数民族行政村,下辖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户数443户,人口189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68人,占村总人口比例的88%。我村位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便捷,地理优势明显,向莆铁路、涵港大道贯通本村。村两委班子7人,实行交叉任职,支部党员98人。 双福村土地肥沃,河沟纵横,堪称江南水乡。现有耕地面积63亩,人均0.36亩,水域面积110亩。我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从过去单纯种植水稻,发展为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高效农业多头并举的局面。 双福村先后被莆田市委列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被国家民委定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荣获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
镇江村 |
镇江村位于木兰溪下游的兴化平原上,南接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宁海桥,北靠莆阳最大的淡水湖白塘湖,涵黄公路从村子的西部穿流而过,东面紧接涵江区农田保护区三八片平原。 全村总面积约一平方公里,总户数588户,人口2658人,皆属汉族。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耕地约500亩,人均0.2亩。村民以农为主,兼营传统的手工业制作(草制品、纸制品),小部分养殖、雕刻及家庭小作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投入务工经商,村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镇江村支部党员人数83名,其中正式党员81名,预备党员2名。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