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边村系秀屿区埭头镇的一个中等行政村,位于大蚶山北麓的兴化湾畔,东与汀港村相连,西邻后海垦区外,南距大蚶山北顶1公里,北可遥望隔海的涵江区和福清市。相距莆田市区43公里,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8公里左右。村落面积3.5平方公里,本村人口4328人,户数812户,辖八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
辖区内有名的“滴水岩”风景区,始建于明朝中期,重新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风景区。我村以农业为主,辖区北麓的2.5公里海岸线,其浅水滩涂以养殖紫菜和龙须菜,以及牡蛎而著称,每年可养殖紫菜和龙须菜为300多亩,有400多亩牡蛎吊养为主要经济收入,名优的海产品“玉叶牡蛎”的蛎繁育基地,年内主要劳动力以养殖为主促进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305105 | 351152 | -- | 查看 田边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埭新社区 |
埭新社区是埭头集镇所在地,辖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19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1383人(包括镇直机关各单位)其中本村人口8688人。全村党员总数202人,其中预备党员9人。两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全村干部的努力,村民群众积极配合,进行项目建设,完成了疏港公路,埭汀南路贯通,南山小区、南山公园,天云路一条街改造卫生整治居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居民生活不断提高,2013年人均收入11340.00元。 |
英田村 |
秀屿区埭头镇英田村系秀屿区埭头镇四大行政村之一,位于莆田市东海之滨著名风景区天云洞脚下,毗邻莆平大道,与埭头镇的湖东村、埭头村及平海镇接壤,距莆田市区32公里,离埭头镇镇政府2公里。地处中心,交通便捷。英田村幅员辽阔,村落面积大约4.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大约1740余亩,该村共1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人口约9300多人,辖区共有3所小学,600多名学生。全村共有正式党员131名,预备党员5名。 英田村民有遵纪守法的优良传统,民风朴实、纯正,邻里和睦相处。同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得到全面发展,村民文化素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后,英田人民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各行各业突飞猛进,形成了农业、种植、个体工商业等支柱产业,机砖厂、机械加工厂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农村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石城村 |
石城村地处兴化湾、平海湾和南日水道的交汇点,是莆田东北部的一个半岛渔村,也是莆田市的重要侨乡之一。全村陆域面积3.5平方公里,有11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453人,户数1470户;村两委干部11人、党员157人。1998年以来,先后多次获得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镇、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和城乡一体化“幸福家园”建设的试点村。 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村财收入200万元。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劳务输出、水产养殖和海洋运输:1、村党支部重视发挥侨乡的优势,积极牵线推荐,不断向国外输出海员,规模逐年扩大。2、在鲍鱼养殖领域,组建了鲍鱼养殖合作社,发动村民投股,成立了养殖联合体,投入资金超亿元,已形成了完善的育苗、养殖、加工、藻类养殖产业链,经济效益不断提升。3、利用海洋运输专业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运输,现有钢质货轮多艘,总吨位近3万吨,为石城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近年来,村两委大力发展教育业并注重村民的精神生活,目前已建成了一所集幼儿、小学、初中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占地面积9458平方米的学校和风景秀丽、健身器材齐备的石城山公园。 在未来的发展中,石城村将依靠支柱产业,积极发展二、三类产业,努力建设海产品集散中心、鲍鱼研发中心和滨海旅游新区,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滨海旅游名“城”而奋斗。 |
东林村 |
东林村位于莆田市秀屿区埭头半岛的突出部,全村总人口5078人,有27个村民小组,主要经济收入依靠海产品养殖及外出务工,2011年人均纯收入0.86万元,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村无发生刑事及民事案件。 一、海产品养殖 东林村北靠兴化湾,南靠平海湾,海洋优势明显。当地群众积极利用此有利条件,发展海虾养殖,共投入资金3千多万元,每年创产值2千多万元,发展红毛藻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经济收入。发展海带养殖,每年为每养殖户带来10多万元收入。 二、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村支部根据本村情况,积极引入风电项目。日前,本村装机大型风电机台25台,并于2010年并网发电,为国家绿色能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黄瓜村 |
黄瓜村概况 基本情况 黄瓜村是兴化湾中的一个小村,隶属秀屿区埭头镇的一个海岛行政村,据陆地2.5海里,由黄瓜岛和后青屿组成,黄瓜岛面积0.67平方公里,分西厝、东契、大埕、石门夹、下瓜五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10户,户口6538人,人多地少,交通不便,水资源稀缺。 黄瓜村村两委干部11个,其中党支部委员5人,村委4名,招聘2人。 黄瓜村是个革命老区,闽中海上游击队根据地,现有老区户数150户,人口600多人,全村低保户58户,计193人,五保户数14户,卫生所一所。 黄瓜小学共有教师16人(本地12人,外地4人),有一所完全小学,曾经获得莆田县中考红旗称号,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黄瓜岛人。 岛上群众主要依靠渔业生产和外出劳务收入,全村有渔船176只,由于渔业资源越来越少,靠传统作业的渔民收入不高,2006年由村两委引导,经济能人牵头,岛上居民资金入股的永顺船务有限责任公司。水产养殖场四个,水产专业合作社一个,海带养殖500多亩,龙须菜养殖400多亩,鲍鱼养殖500万粒。 |
淇沪村 |
淇沪村情简介 淇沪村地处莆田东南沿海,东北靠兴化湾,是个临海小渔村。全村总人口1995人,共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均以海洋养殖和捕捞业为主要产业。本村居东南亚国家的侨民较多,是著名的侨村。 |
后郑村 |
后郑村是埭头镇的一个大村,位于大蚶山东麓的兴化湾中北部、东与淇沪村及东林村相邻、西靠汀港村,南与樟林村相连,北望隔海的黄瓜村和福清市距莆田市42公里,秀屿区政府24公里,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耕地面积2548亩,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8338人,1626户,辖18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 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外出务工,海产养殖为主。 |
樟林村 |
樟林村辖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总人口5071人,总户数1012户,本村共有12个自然村,分别为:胡厝自然村、林厝自然村、魏厝自然村、后蔡自然村、下窑自然村、陈厝自然村、卢厝自然村、上樟林自然村、下樟林自然村、下洋自然村、南至自然村、石兜自然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村内设有樟林小学、樟林中学、樟林育苗私立幼儿园、农村商业银行石塔分理处、魏厝粮站。 樟林村与英田村、石城村、东林村、黄瓜村、淇沪村、后郑村、翁厝村、石塔村、埭新社区、湖东村、黄岐村、高林村、赤石村、武盛村、汀岐村、潘宅村、告杯村、田边村、鹅头村、汀港村、温李村相邻。 |
翁厝村 |
翁厝村位于莆田市东部沿海的埭头半岛地处,兴化湾和平海交汇点,全村陆域面积3.5平方公里,共有11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人口7100人,党员162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劳力输出,浅海养殖及农业,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0.85万元。 |
石塔村 |
石塔村位于埭头至石城中段处,东邻翁厝村,西邻温李村,南至平海赤坡村,北于大蚶山相连。本村总户数1295户,18个村民小组,分布8个自然村,总人口7638人,劳动力3012人,主要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村财收入几乎为零。村干部现有10人,其中支部成员和村委会成员各5人,其中交叉1人,招聘干部1人,本村辖区内拥有一所小学,学生300多人,教师26人。 |
湖东村 |
湖东村简介 湖东村位于埭头镇中心东边两公里,南临英田村,西与温李相连,东与埭头村接壤,埭石公路和疏港公路贯穿我村。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农户1201户,人口6110人,人均纯收入8210元。先后多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农地1415亩,山林面积1932亩,村民主要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 建设生态新村,从改善人居环境做起经济发展了,宽裕型小康生活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几年来我村围绕“关注民生”目标办了五件新村建设的大事:一是拆迁旧房一万多平方米,建设86幢小康型住宅;二是修建水泥村道4条;三是改厕1100多处 ;四是实施“绿化工程”,全村绿化率达 56%;五是配备村专业环卫队,实现垃圾集中处理。 湖东村的发展,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支部。村党支部切实加强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群众信得过的领导核心。一是加强培训。对党员干部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培训,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进一步开拓眼界,提高带头致富能力。 二是帮扶致富。把村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作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并把帮扶成效作为年终村干部考核的一项指标。 |
黄岐村 |
埭头镇黄岐村位于秀屿区埭头镇东北角,全村6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403户,人口总数1850人,约500人外出务工、经商。全村人均耕地3分,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养殖海蛎、紫菜、龙须菜等。 |
高林村 |
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高林村是第三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由0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与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挂钩帮扶。该村位于莆田市兴化湾后海南面,东面毗连埭头镇镇政府所在地,西面与东桥镇毗邻,南面与赤石村相连,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分别为赤岑村、下店村、南店村、高林村,共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1050户,总人口6050人,其中残疾人368人,是第三批省派重点村总人口和残疾人数最多的行政村。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00元。现有村干部9人 ,其中支委5人,村委4人,党员67人。土地面积1740亩,耕地面积1136亩,人均耕地不到3分。该村地势南高北低,方圆2.5平方公里左右。农业四季以地瓜、花生和豌豆轮番耕作;畜牧业以养猪和养鸭为主;民营企业以制鞋厂、制衣厂为主。村部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两层土木混合结构。有两所小学,分别为高林小学和赤岑小学。 |
赤石村 |
一、村基本情况 赤石村民委员会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南沿海,距荔城(市政府)36公里,距秀屿区政府18公里,距镇政府2公里。 本委会辖六个(西厝、过坑、社后、溪口、平前埔、院下)自然村,分为八个村民小组,农户392户,人口3482人,辖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有旱地980亩,其中种植大豆150亩,林地805亩,山地2564亩(包括水塘)花生500亩,地瓜100亩,疏菜50亩。 二、党组织基本情况 1、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数,历年及学历结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7个人,其中历年30岁以下0人,31岁至40岁1人,41岁以上6人,学历:高中学历1人,初中学历6人。 2、党员队伍人数,历年及学历结构 赤石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6名,其中人数,正式党员42名,历年龄:81岁以上党员1人,60岁以上党员10人,35岁至60岁党员19人,35岁以上党员12人,学历:大专以上学历6人,高中中专学历 7人,初中学历24人,小学学历5人。 |
武盛村 |
武盛村简介 武盛村位于莆田市东部沿海,地处埭头镇西北方向4公里处,全村陆域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6350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劳务输出及金银珠宝加工销售。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02万元,村财收入40多万元。先后多次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秀屿区革命老区基点村。 一、发展现状 1、建设生态型新村 建设生态新村,从改善人居环境做起 经济发展了,宽裕型小康生活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几年来我村围绕“关注民生”目标办了六件新村建设的大事:一是拆迁旧房二万多平方米,建设三个新村小区共200幢小康型住宅;二是修建水泥村道20多条,总长度共12公里;三是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入户;四是实施“绿化工程”,全村绿化率达51%;五是配备村专业环卫队,实现垃圾集中处理;六是新建武盛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休闲观光景点。 2、加强班子建设 武盛的发展,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支部。村党支部切实加强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群众信得过的领导核心。一是加强培训。对党员干部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多次邀请珠宝行家到村授课。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培训,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进一步开拓眼界,提高带头致富能力。二是带头示范。村党支部鼓励8名村“两委”干部带头出资办珠宝销售等经济实体,消除村民投资疑虑,使他们放心大胆干。三是帮扶致富。把村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作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并把帮扶成效作为年终村干部考核的一项指标。 二、发展思路 依托莆田市融入海西发展的大好形势,凭借武盛独特的区域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长期以来新农村建设奠定的物质基础,我们将致力于新村建设,抓紧项目建设、项目储备、项目立项和建设资金的筹集,努力把武盛村建成海峡西岸充满生机与魅力的生态型新村。 1、抓珠宝加工个体户整合 规划在武盛南部建设珠宝加工示范区。工程概算投资600万元,投资主体由加工大户、社会企业家和村级集体财政共同组成。工程建成后,可以扩大珠宝加工规模,提高环境质量,走出一条珠宝精加工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2、抓珠宝销售户联营 随着武盛珠宝行业名声的不断凸现、提升,珠宝加工销售已成为带动我村经济全面起飞的龙头项目,整合行业制订标准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武盛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珠宝行业的联营与整合必将带动武盛乃至周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3、抓滨海生态旅游经济开发 综合武盛资源优势,侧重考虑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将武盛新村发展的总体形象定位为“生态休闲村”。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结合本村实际推出休闲乡村旅游等观光项目。努力打造生态型的度假观光旅游胜地。 |
汀岐村 |
一、基本概况: 汀岐村位于兴化湾西南侧,东临巍峨的大蚶山,西傍后海围垦区,距埭头镇中心2公里,全村现有19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户数2000多户,总人口10000多人,是埭头镇第一大村。 二、经济发展 汀岐人大胆开拓,负重拼搏,闯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创业之路,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几年来,机砖厂、合金厂、钻头厂、服装厂、鞋业加工厂、珠宝加工厂等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使一个昔日贫困村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跨进了小康村的行列。 三、人文景观 本村涌现大批好人好事,像致富不忘乡亲的林先霖先生,先后多次捐资硬化村内道路,并出巨资兴建汀岐小学,并设立基金会,谢文献先生为汀岐小学学生订制校服等,闻名八闽大地的“英雄三兄弟”张涵、张辉、刘元飞就是汀岐人。 |
潘宅村 |
潘宅村慨况 一、基本慨况:潘宅村位于兴化湾西南侧,东临大蚶山,西临后海海产养殖开发区,北临田边村,南临汀岐村。全村总面积24.6平方公里,距埭头镇集镇中心5公里,全村有12个自然村,3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952户,总人口8962人。 二、经济发展:潘宅村主要以海产养殖和农业种植为主,并且又是全市最大的青葱种植基地,2004年成立了全市第一家青葱种植协会。潘宅人大胆开拓,负重拼搏,近几年来涌现出大批在家办企业和外出拜企业的优秀人才,使一个昔日贫困村,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跨进了小康村的行列。 |
告杯村 |
告杯村地处兴化湾内,由两个小岛构成,土地面积0.71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2509人,共有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船只209只,村民主要以捕鱼和海上养殖为业。 |
田边村 |
田边村系秀屿区埭头镇的一个中等行政村,位于大蚶山北麓的兴化湾畔,东与汀港村相连,西邻后海垦区外,南距大蚶山北顶1公里,北可遥望隔海的涵江区和福清市。相距莆田市区43公里,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8公里左右。村落面积3.5平方公里,本村人口4328人,户数812户,辖八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 辖区内有名的“滴水岩”风景区,始建于明朝中期,重新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风景区。我村以农业为主,辖区北麓的2.5公里海岸线,其浅水滩涂以养殖紫菜和龙须菜,以及牡蛎而著称,每年可养殖紫菜和龙须菜为300多亩,有400多亩牡蛎吊养为主要经济收入,名优的海产品“玉叶牡蛎”的蛎繁育基地,年内主要劳动力以养殖为主促进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
鹅头村 |
鹅头村位于莆田后海303垦堤外东北角约1000米处,全村海岸线4000米,方园面积1平方公里,是一个依山靠海的小渔村。全村总人口2561人,总户数510户,辖4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7人,招聘干部2人,党员总数60人,人均耕地仅有0.06亩,主要产业吊养海蛎养殖,养殖面积1400余亩,养殖船107只,捕捞船18只,泡沫筏80只,人均年收入8500元。 |
汀港村 |
汀港村位于埭头镇北部,三面环山,北靠海。距镇政府?12千米。面积6.84平方千米。总人口4824.户数1078人,辖十个自然村,十七个村民小组。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水养殖,綫面加工和务工经商。人均年收入9800元。是莆田市50个老边岛之一的行政村。 汀港村与英田村、石城村、东林村、黄瓜村、淇沪村、后郑村、樟林村、翁厝村、石塔村、埭新社区、湖东村、黄岐村、高林村、赤石村、武盛村、汀岐村、潘宅村、告杯村、田边村、鹅头村、温李村相邻。 |
温李村 |
温李村民委员会位于大蚶山南麓,距镇址3公里,距莆田笏石(区政府)15公里,距莆田市区30公里,毗邻湖东、石塔、平海镇东湖、赤坡村。 村委会辖区内16个(利厝头、前井、后井、北坑、前林、谢厝、南埔、头前山、亩八头珍田、仁八头、安边、温厝、东社头、中埔、西谷)自然村,分为22个村名小组,耕地总面积1698亩,其中水田680亩、旱地1018亩,农作物面积1498亩,现有人口7036人,山林面积568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