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糖社区是原仙游糖厂破产后成立的社区,占地面积80亩,位于木兰溪河畔,东与龙泉社区相邻,西与玉井村相邻,南与木兰社区相邻,北与师范学院相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十分方便,环境优美。常住人口2511人,离休干部19人,退休人员1006人,工程师112人,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社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322001 | 351100 | -- | 查看 仙糖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门社区 |
东门社区位于仙游鲤城街道东部,东邻宝峰社区,西沿东大路,南临木兰溪,北接万福村,总面积为1.66公顷。社区内约有住户三千九百多户(其中包括暂住人口),常住人口12293人。区域内有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中专一体化教育体系,并设有银行、超市、农贸市场、社区卫生站、文化中心、公交车站、敬老院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鲤城东北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北一环与东一环的枢纽,仙港大道在辖区内与北二环交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社区成立至今获得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平安社区先进单位等各级荣誉称号。 |
城内社区 |
城内社区居委会,位于鲤城街道中心地段,因解放前为县署所在地,处于城里而得名。东邻东门社区,西以公园路西侧的洪桥社区为界,南与南桥社区接壤,北倚万福、蜚山村。土地面积1.9平方公里。城内社区共有14个居(村)民小组:其中居民小组5个、农业组9个。社区总户数2122,总人口6010人,其中居民组3995人,农业组2015人。社区于2003年6月在我街道率先成立了社区党委,社区共有党员206人,分在三个党支部分别是:城内社区支部、北门支部、崇文支部。社区办公用房面积600平方米,有党员服务站、会议室、活动室、警务室、社会保障工作站等,并配置了电视机、电脑、照相机、复印机、DVD、等现代化办公设施。城内社区曾荣获:县、市、省“文明单位”称号、“一级居委会”称号、劳动保障工作站“先进单位”征迁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十字社区 |
十字社区地处鲤城西南部,以田埂底“十”字形街得名。东与洪桥社区相接,西和木兰社区为邻,北靠龙泉社区,南与鲤南镇霞苑村隔溪相望,土地面积1平方公里,社区总人口7423人。下辖十五个村民小组、由田埂底、上下模范街、龙仙路、胜利路、会仙、民主路、后张、肖厝、煤场、十八战、竹椅巷、后埕、鱼牙里、天地坛、如玉等巷。 |
洪桥社区 |
鲤城街道洪桥社区位于县城中心,东连城内、南桥社区,西与十字社区接壤,南临木兰溪畔,北靠坝垅社区,是全县政治、文化、经济、交通的枢纽。辖区面积月1.2平方公里,居民总户数11665户,常住人口30648人,流动人口3万多人。社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民风淳厚,社会安定。 辖区内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128家,大中型市场3个,宾馆饭店35家,医院3家,社区医疗站6个,小学1所,幼儿园2所,中学2所,大型购物广场5个等单位。繁华的八二五大街横贯南北,溪畔公园风景优美。 社区设立党委会,下辖6个党支部3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360人。社区设有居务监督委员会、非公企业工会、青年、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社会劳动保障、卫生、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计生协会、老年协会、保安中队、卫生清洁队、文艺演出队等社区自治机构和配套组织,以及多支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决策管理教育服务协调体系。社区居委会拥有固定资产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000多万元,集体年收入800万元。 社区党委、居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精神带领社区全体党员、干部和居民,大力推进社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把社区建成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新型社区。社区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2003年以来,社区被省委、省政府多次授予“文明社区”和“模范居委会”,2006年,社区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社区-林自林同志2004年4月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4月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社区在综合或单项考评中也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表彰。 |
南桥社区 |
南桥社区位于鲤城南部,以南门桥得名(现改名为宋桥)。东与东门社区接壤,西与洪桥社区邻界,南依木兰溪与鲤南镇柳坑社区隔溪相望,北与城内社区毗邻。辖区面积0.32平方公里。辖9个居民小组,人口5033。 [居风居貌]南桥社区是鲤城街道文明社区之一,0莆田市委、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合格村称号。南桥社区调委会被莆田市评为“规范化调委会”。社区保安中队被莆田市授予“新长征突击队”称号。社区多次被仙游县及鲤城街道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社区综合先进单位”、“居材收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历史人文]南桥街成立于1952年7月,南桥民众素有尊师重教之风,人才辈出。先后有唐同光三年(925年)进士、凉州刺史茅南轩,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进士茅偕,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进士茅元。民国时期有戴氏三名人,即戴启熊、戴启燕、戴梦祥;还有任仙游县路加医院院长的名医郑赞化。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人才辈出,陈丽英为福建医科大学校长、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戴庆厦为中央民族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许高达曾任新疆克拉玛依石油设计院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建筑景观]南门桥又名升仙桥、仙溪桥,位于南门社区与柳坑社区之间。宋绍兴八年(1138年)由陈可大三兄弟捐资倡建。南门桥历代几经洪水冲击,元、明、清、民国各代先后进行过10多次重修,桥墩一直保持宋代的建筑特色。桥计10墩19孔,墩为船形。全长176米,桥面宽6.1米,墩高7.2米。1980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它名胜古迹还有:朝天宫、郑樵祠堂,明代雁塔和清代的基督教堂等。 [经济社会状况]由于营造了安居乐业的社区环境,300多户居民几年来一直在社区内开店做生意,每坎店年均收入3万多元,日子过得有滋味。同时,“无工不富”,社区注重创造优越的投资创业软硬环境来“筑巢引凤”,使得老板纷至沓来。目前,以南大路、迎勋路、东大路为契机,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个体经济。以云墩、德丰电子为龙头,先后由本外地能人创办了与服饰、电子等产业链相关的民营企业20多家,在社区力促其发展下,日渐做大做强,累计吸引了2000多本外地劳力进厂打工,从而给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
仙糖社区 |
仙糖社区是原仙游糖厂破产后成立的社区,占地面积80亩,位于木兰溪河畔,东与龙泉社区相邻,西与玉井村相邻,南与木兰社区相邻,北与师范学院相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十分方便,环境优美。常住人口2511人,离休干部19人,退休人员1006人,工程师112人,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社区。 |
坝垅社区 |
坝垅社区位于鲤城街道东北部,村委会设在北一环路瑞和居旁,现为县委、县政府新址。由度下、宫边、林厝、龙号顶队、龙号下队、长埔、李厝、刘厝、井尾、院外、隔头、新厝、下兴厝、枫树下、居民十五个居民小组组成。居民686户、3005人。解放初称坝垅大队、1982年为城东镇坝垅村,2003年改称为鲤城街道坝垅社区居委会。坝垅社区耕地1346亩,主种水稻、甘蔗。山地695亩,以龙眼、枇杷等果树为主。下设坝垅社区卫生所一个,坝垅水库一个。北一环路、北二环路、八二五北路、党校路交叉贯通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
木兰社区 |
木兰社区在鲤城街道办事处西南3里处,居委会设在下街林。社区由泗洲王、坑尾、土坑、车路头、姚厝、李元兴、木兰旧街、辉利、池头、顶头坪、下街林、旗杆厝、纸山、后街、新厝埕、陈街、大坪口、草楼、会山、渔牙顶等20个自然村组成,有15个居民小组,居民5514人,1500户。民国年间以兴福宫称,解放初称木兰街。1958公社化为兰星大队,1966年为红星大队,1977年改为木兰居委会。木兰社区有耕地310亩,主种水稻、甘蔗、黄麻,山地300亩,以种植甘蔗、黄薯、花生,有龙眼、芒果等水果,有多所卫生所,仙永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
龙泉社区 |
仙游县鲤城街道龙泉社区位于县城西北侧,南临木兰溪,北依大蜚山,社区总人口2168口,面积135公顷,绿化面积800多亩,社区内龙泉小学占地8亩,新建教学楼占地1000m2,建筑面积2600m2,学生数650多名,校内绿化百分六十,为绿色学校。居民区内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社区内的“客山公园”占地52公顷,已投入500多万元资金铺设了登山步游水泥石阶路,两个小山塘;建造了造型别致的“龙仙亭”,“仿古走廊”,安装了两处健身器械,栽种各种“杂花异草”。公园山脚下还有供人们烧香朝拜扶伤治病的“太子府”。有文化、娱乐、体育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县黄氏宗亲集资筹建“黄氏祠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昭德公墓”。2007年3月被评为省级“园林村庄”光荣称号,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先进单位。这里交通十分便利,县区内公交车穿梭龙泉街到“客山公园”山脚下。北一环路环绕公园南面山脚下与仙港大道交接,北二环路直通公园北面的山脚下与周边社区村相连接。这里是县城郊区的一个特有的理想园林社区,社区两委干部是一个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领导集体,将更加不懈努力为社区各项公益事业和经济发展而奋斗。 |
白塔村 |
白塔村位于鲤城街道西片区,仙度路旁,全村分为4个自然村,由建大、建生、樟林、建胜四个自然村组成。分为新厝、下申厝、新亭、学里、顶张、柳桌、下厝、旧厝、顶厝、坑布、店街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5户,人口2112人。耕地面积352亩(其中旱地112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1958年至1960年大济乡划分黎山营东霞高级社,1960年由黎山营划分为金井村,白塔村,山岭村部分,区域划分至今。2001年由区域划分,白塔村改为鲤城街道白塔村。 |
玉井村 |
玉井村在鲤城街道办事处驻地以西2公里处,距离县城2.2公里,东与仙游师范毗邻,西与木兰溪相接,村委会设在井边,海拔60米,坐落在大蜚山脚下。由井边、土坑、贵敦、下楻四个自然村组成。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455户,1700人。耕地60亩,主种花生、甘薯。山地0亩。机砖厂1个。有1所卫生所。仙度公路和西一环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
来洋村 |
来洋村在鲤城街道办事处驻地以西3公里处,距离县城3.5公里,东与仙游师范相毗邻,西与仙游政法组团相连,村委会设在垅边路与林庄交界处,海拔高度80米,坐落在大蜚山脚下。由林庄、来洋、垅边三个自然村组成。有来洋顶厝、中厝、下厝、新厝、旧厝、上柳、下柳7个村民小组,村民468户、2067人。来洋村耕地面积900亩,主种水稻、甘薯、花生等。山地面积260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有龙眼、枇杷等水果。有1所卫生所,有库容量10万立方米的后莲坑水库。北二环和西一环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
蜚山村 |
蜚山村位于仙游县大蜚山省级森林公园规划区内,隶属仙游县鲤城街道办事处;距县城以北约2.5公里,东、西、南、北分别与鲤城街道的万福村、来洋村、坝垅社区、富洋村毗连。 全村总人口2890人,850多户,管辖14个村民小组;有0员78人,下设四个党小组。全村耕地面积1500多亩、山地面积29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8﹪。 村境內北部的大蜚山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山美林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新鲜,环境优雅,石道林荫,纵横交错,人文景观别具一格,自然景点古风独特,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登高远眺,县城全景尽揽眼下,美不胜收,有山高人为峰之壮观,素有“蜚山兰水” 之美称,是仙游县的象征,已开发建设的大蜚山省级森林公园,是仙游人民健身、游览观赏的良好休闲的活动场所。 全村总面积约有3.5平方公里,村道纵横贯穿10多公里,莆永高速公路横跨全境,仙游县的北二环路己动工建设,交通十分便捷,路灯明亮,水电设施完备,网络配置齐全,民风醇厚,热情好客,治安良好,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风气,村庄错落有序,卫生整洁,居住环境舒适优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家讲绿化,户户有花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万福村 |
万福村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东北部,木兰溪中游北岸,距县城仅2公里之遥,东连鲤城街道,北宝峰社区,西接鲤城蜚山村,南邻鲤城街道东门社区,北靠将军山。万福村交通便捷,是仙港大道出口地,北一环,北二环及东一环路纵贯境内,莆永高速将从本村北部通过,横穿大蜚山。 人口,土地面积: 行政区域面积2.19平方公里,其中田地面积906亩,山地面积1350亩,全村现有总人口2100人左右,下辖:塔埔·灯塔·亮星·东升·旧厝·新厝头·乾顶·新厝·石兜·顶厝·下厝·十一村民小组。 村容,村貌: 本村气候温和,适应种植甘蔗和香蕉,农业以种粮为主,村民们以种植蘑菇为经济发展支柱,每年可净收入300万以上,本村不仅拥有便捷的交通,同时水利资源,土地资源也很丰富,九龙岩水库蓄水量大,同时可供三个自然村农田饮水问题,还可供工业用水。 建筑景观: 列入仙游十大风景区之一的九龙寺就位于万福村大蜚山半山腰上,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香烟萦绕,钟声悦耳,是信徒朝拜的好去处,游客避暑的好胜地。 地理实体描述,后备资源: 万福村除了有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和水利资源外,另有可供开发的还有鱼鼓山和九龙岩水库,鱼鼓山位于北二环路边,面积260多亩,呈金字塔形状,可开发山庄,建立老人公寓等建筑景观,九龙岩水库于2010本村自主经营,既可以发展养殖业,也可以盘活生态旅游业,集生态旅游于一体,实现一本双利! |
富洋村 |
富洋村在鲤城街道办事处驻地以南10公里,距县城11公里,南部是大蜚山森林公园,北靠书峰乡,东与榜头镇相毗邻,村委会设在西塘自然村,由西坛、顶厅、荣口、元兜、顶厝、狮乾、留埔、坝头、内枫、桥头、岭头11个自然村组成,有19个村民小组,村民578户,2568人。耕地1100亩,多为梯田,主种水稻、甘薯、花生。山地750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绿树成荫,有枇杷等水果。有1所卫生所。有库容量40万立方米的富洋水库,城富公路贯穿全境,村道硬化率达100%,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本村海拔高度47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水源、土壤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环境优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夏季避暑胜地,也是投资开发“观光农业”的最佳选择。 |
金井村 |
鲤城街道金井村位于仙游县城西郊,仙度公路旁,与大济镇山岑村毗邻,全村总户数656户,总人口3069多人,辖12个村民小组,有0党员80多人,村两委干部8人,辖区总耕地面积596亩,山地723亩;现有450多户近2700多人饮用自来水。目前辖区内有汉威工艺厂、华鸿古典家具厂、艺庄木雕加工厂等10余家工厂;人均年收入4281元。 金井村,旧属善化里,解放后划入仙游县六区金山乡,1958年分为金井、山岭两个大队,属大济公社(后为大济乡,大济镇),2003年仙游鲤城镇改为鲤城街道,金井村划到鲤城街道管辖。 “金山林”始祖良甫公,乃唐九牧第九房后裔,原居鲤城木兰下街林田庄,于明正统8年(1443年),从田庄析居金井开族,时金井四面阻塞,其孙守益、守存二公依西编结小屋,勤心务农,艰苦创业。迨到明景泰二年(1451年)在牛腹里建屋一座,一天他们发现牛腹里池中沙土含有金质,便在此池中取沙炼金,长年累月越挖越深沙金取尽后,便在此建口水井,取名金井,此乃金井地名之由来也。直到明景泰七年(1456年)守益公辛劳病故,年幼之子永睿、永辉依其母黄氏含辛茹苦,抚育成人,自此兄弟二人分为金井东房与西房。金井的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守益、守存二公,自明代正统8年(1443年)始,蕃衍至今已有565年,传二十几代,现有人口3689人,金井、山岭村(大济镇山岭村)两村林氏裔孙聚居于金山脚下,山环村庄,村抱金山,位于仙度公路北,唯三桥(属于大济镇大济村管辖)一队,在仙度公路之南独立一地。 “金山林”列代名人,出类拔萃,英才辈出,名显望高。如林松,明万历33年(1606)钦赐冠带卿宾;林金声任天津卫千总;林佳瑶康熙43年敕封为明威将军;林冠山,民国时任仙游贸易公司主任,县国民政府参议员,开辟仙西公路,建金山小学、善化小学,首任校长。 金山,位于金井村和山岭村中间,靠近仙度公路,现在是两村村民平时休闲的好去处,站在山上凉风席席,风景独好,可以看到仙游县城、大蜚山、木兰溪,龙华的马幢山、大济的双桂岩,山上有金山林、木兰街下街林、田庄,书峰乡书峰村(书坑)的共同的祖祠——宝峰祖祠(明代古祠原址在鲤城木兰酒厂,2005年重建);有90年代初由仙游鲤城迁往本村的武林岩,还有金山慈善寺、金山九仙洞。 |
宝峰村 |
宝峰村在仙港大道往榜头方向,村委会设在宝坑六角亭对面,聚落在繁华仿古一条街间,是中国古典博览城发源地。由丽山,刘山,明在,新在,土寨,英明,朝阳,红星,美峰,美星,建峰,丽峰,明力,星光有14个村民小组,村民726户、2786人。位于东边榜头繁华"仿古"一条街,闪耀的"中国古典博览城",北边开拓的艺都路、东二环、仙榜路、保全路等马路。宝峰村耕地300多亩,主种水稻、甘薯、花生。山地1500亩,以种植芦笋为主,有龙眼、枇杷等水果。有160多间仿古展厅,北边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东边仿古繁华隆重,中国古典博览城闪耀全城。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