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莆田 >> 仙游县 >> 赖店镇 >> 南宝峰村

南宝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南宝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宝峰村简介

  南宝峰村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木兰溪南岸,是盖尾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盖尾镇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东与盖尾镇仙华村交邻。距莆田市人民政府二十八公里;西与盖尾镇琼峰村相邻,距县城十公里;南有241省建“三郊公路”与盖尾镇瑞沟村相邻;北有市道“濑榜公路”与盖尾镇石马村木兰溪相邻;仙港大道从南宝峰村东西两边连接起来,全长二点六公里,有一条贯穿“三郊公路”与“濑榜公路”的宝石公路,形成“三丛一横”交通网线。南宝峰村分为4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三平方公里。总户数1200户,人口有4390人,村道全部铺上了水泥路面。南宝峰村地域辽宽,物产丰富,现在还留传一首民谣“吃住如要兵、走宝峰”。现在农业主要还是依靠粮食、水果有龙眼、枇杷、芒果、香蕉等果树,是一个果米之乡。南宝峰村邻里和睦,到处呈现出一派新景象,宝石公路二边高楼拔地而起,现已形成宝石街的商品一条街。莆田市220KV变电站在宝峰落户。2000年至2004年被评为仙游县文明村。2004年被莆田市授文明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322105 351100 -- 查看 南宝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宝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南宝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石马村

  石马村位于仙游县东部,在木兰溪下游北侧,距仙游县城12公里。东与仪店村接壤,西与东井宫村相邻,南与木兰溪南侧汉南宝峰,莲井村毗邻、北与后山村交界,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5公里。是原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的十三区。石马人民公社(现在的盖尾镇)的政府所在地。濑榜路、宝石公路纵横石马境内。正在建设中的仙游重要经济命脉之道——仙港公路穿过石马村南侧,形成发达的交通枢纽。石马村落面积1.7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4063多人,974户,辖5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新兴的石马街全长460米,路面宽40米,两侧高楼林立,是集商贸、服务业与古典家私一条街。石马村有宋代嘉定年间建造汉石桥一座,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桥体稍弯曲,有十八个桥墩,形成蜈蚣一条,历经洪水袭击,仍巍然屹立在木兰溪之上,可谓木兰溪的中流砥柱。   

瑞沟村

  瑞沟村位于仙游县盖尾镇的西南部,木兰溪南岸,东至仙华村和芹林村,南面和西面与赖店镇金田村相连,北部与南宝峰和盖尾镇区相接。地域面积约5.54平方公里,瑞沟村分为8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2013年全村总人数为7280人,总户数1800多户,党员114人,村两委干部10人,大学生村官1人。全村80%为低山丘陵地,20%为平地,瑞沟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物产丰富,盛产龙眼和枇杷,自然环境优势,具有较大的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村自2011年起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着力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深化党务村务公开,效果突出,被评为“农廉示范村”。瑞沟村积极与企业接洽,吸纳社会资源,为瑞沟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充足资金。成立教育基金会,理顺村庄内部主要道路,拆除妨碍道路通畅的构筑物,村内主要道路及入户的道路实现全部硬化,并预计在2014年完成全村12条村道修建路灯工作。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以村容整治先行,开展了以生产生活垃圾整治为重点的家园清洁行动,统一收集、集中清运垃圾。全面清理了瑞沟村12条村道两侧垃圾,解决了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和积水问题。通过宣传发动,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基本形成,村道两侧、河道溪流等无随意倾倒垃圾现象,“白色污染”情况得到基本控制,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于2012年获得“文明村”荣誉称号。    该村素有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社会和谐,乡风文明,治安稳定,历年来被县、镇评为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村内交通四通八达,村道硬化,环境卫生整洁,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为投资兴业的理想位置,又是居住的典范选择。   

莲井村

  莲井村位于仙游县盖尾镇西南部,东面与石马村交界,西面与榜头镇云庄村交界,南面与琼峰村交界,北面是木兰溪,地域面积约1.96平方公里,总人口2385人,总户数671户,常住人口2300人,常住户665户,下辖12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党员53人,村两委干部6人。全村80%为低山丘陵地,20%为平地。本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村民历年来种植甘蔗、水稻、大豆、花生、地瓜等农作物和龙眼、枇杷、芒果、橄榄等果树,连年获得丰收。村民历代以来以种养结合的经济体系。经过村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全村完成村道路灯修建工作,并全面清理了村道的生活垃圾,使本村环境大为改善。   

琼峰村

  琼峰村位于木兰溪中游南岸,东距镇政府所在地宝峰口2公里,西与鲤南镇毗邻,距县城4公里,南与赖店镇接壤,北与仙游工艺美术区毗邻,距离3公里。行政村内有仙游县迎宾大道——仙港大道自东向西进入县城,南有三郊线(306省道),北有赖榜线,形成十字形路网,交通便捷。村域总面积4000多亩,其中耕地500亩,山地、荒地3500亩;现有8个自然村,总人口3000多人;现有小学一所,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在校学生500人。现有企业多家,莆田市德龙药业有限公司和仙游县物流中心,数家木雕工艺厂、服装厂、鞋厂等。   

仙华村

  仙华村系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第二大行政村,位于仙游县东部,地处木兰溪南岸,东与盖南、芹林两村接壤,距郊属5公里,西与瑞沟村交界至县城15公里。三郊公路贯穿全境。村落面积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6856人,1625户,辖六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仙华村旧称福建省仙游县乡香田里华山村(今盖尾镇仙华村)。宋太平兴国六年起这里就有人群居住,但大部份居民是在明洪武二年开始由南湖(郑)、沙堤(王)、颍水(陈)、河间(凌)、汾阳(蔡)等地陆续移民至此。均为汉族,语言属闽南语系、兴化话(唐朝曾设兴化军),现俗称莆仙话。全村曾有十八个姓氏和融聚居,民风淳朴。其中陈、王两姓约四千人占全村2/3,陈姓人崇拜陈靖姑,王姓人崇拜开闽王王审知。据传说陈靖姑能除妖驱邪,亦能使难产妇转危为安。开闽王王审知在五代十周时任闽国国王,他自捧俭约,为政以德,轻徭薄赋,于民休息,劝课农桑,发展农业,把闽地蛮荒的福建治理成“海滨邹鲁”,人民皆安居乐业,称颂王审知为开国明君(仙华王姓人是王审知的后裔,有族谱为据)。陈、王两大姓虽然崇拜不同,但是在纪念活动时又是不分彼此,共同参与(各姓都参加),把纪念活动搞得既轰轰烈烈,又和和美美。因为陈、王两大姓的团结,带动全村十几姓的团结,所有才能和融聚居敦亲睦族。陈靖姑祠叫追远堂(追远堂三字匾额据说是民国时福建省长吴威笔迹)始建于清宣统三年(公元 年),古朴古香尉为壮观,已列入县级保护文物。仙华村现留有清代古民居十多座。古民居的建筑艺术十分独特,具有典型的江南村居特色,值得研究。村落中宝树宫、清峰书院、陈氏家庙、闽王祠、凤山堂、德窑庙历史悠久,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很高。前来参观进香者络绎不绝。   

盖尾村

  盖尾村位于盖尾镇中部,北靠木兰溪,水源丰富,仙港大道与溪流顺向东进,宝杉公路横穿盖尾街接东赖榜公路,西接三郊公路,交通方便。本村有三个自然村(史厝、盖尾街、高峰)组成,集镇盖尾街,清始旺盛,为四邻四个行政村民提供生产生活必需品,消费者约一万五千多人。村南村北分别有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各一所,历史上是本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为盖尾镇镇址所在地(公元二千年迁三郊线旁的宝峰村区内)。现本村居民2786多人,土地三百多亩,村民多以经商打工为业。耕地面积358亩,园地面积50亩。  

前连村

  前连村系属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一大行政村,位于仙游县东部,莆田市第一大河木兰溪畔,距县城约15公里,东与湖坂村接壤,西与盖尾村毗邻,南与郊尾镇西山村交界,北隔木兰溪与昌山村遥对。前连村交通便捷,除环村村道外连结“三郊”省道的“宝杉”镇道贯穿我村,并与“濑榜”市道连接;正在兴化修建的仙港大道也横贯我村。前连村方圆2.5平方公里,东靠云顶山,北临木兰溪,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全村在籍人口五千余人。辖26个村民小组,基本是连姓。   

湖坂村

  湖坂村为福建省仙游县盖尾镇政府所在地,湖坂依山傍水,风景迷人,东与莆田城厢区华亭镇接壤,北与杉尾村接壤,南靠云顶山,西为前连村,木兰溪贯穿全境。湖坂村有3个自然村(莲坂、黄舍、湖里)组成,有1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7000余人。该村老人发挥余热,积极组织并参与修桥铺路,现全村均已经铺上水泥路。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卫生。耕地面积1032亩,园地面积520亩,林地2470亩。  

杉尾村

  杉尾村位于盖尾镇中部、赖榜横贯而过、木兰溪从中穿插,土地面积一千多亩,人口5580人。有充满传奇的龙纪寺,固其构造独特而闻海外,内收藏稀有的德化瓷雕五百罗汉,形态逼真,表情各一,而成为省文物保护。古时莘莘学习求学术知的青云书院,因其地势除奇,名人辈出,而被称“魁斗头”。至今游人不绝,成为现代学子儋仰、立志的丰碑。    村里人会为子孙后代而筹资兴建的“育英楼”成为困难学子通往知识海洋的诺亚方舟”。图书馆里收集千册,图书是孩子们精神粮食,滋养着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人材。    美丽传说的“三女告夫人”文庙,形成元霄节特有的欢乐,既有劳动人民钠福迎秤之意,又是他们在春耕前开发文娱活动的大好日子。出游队伍壮观,节目丰富多彩,有动有青年,其中最有特色最令人期待的 数杉尾舞狮队的节目。舞狮,仙俗叫“弄狮”与舞龙齐名。故有异龙弄狮的俗谚。舞狮花样纷呈。有抢球、吐雾、舐毛、跳卓及戏小狮背小狮等动作技巧,形态逼真,富意形富。在每年一度的元霄出游时,杉尾村的异龙弄狮已成为一道压轴多菜极受各村点的喜爱与等赞赏,以怀念除恶气抉围的“三姓夫人”。莆仙素有“文献名都”之誉,人才荟萃名人辈出。杉尾村亦是其中坚实的一支,清清的兰溪水哺育了勤劳聪明的杉尾人民。”家贫 子读书“兴学重教”的传统在现今已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成就了众多的“海滨邹鲁”。承前啟后,现杉尾村支委,村委在中国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扩大对外开放,扬长避短,-众长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奉献”的精神。克服困难,以百倍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决心为建设繁荣昌盛,文明富盛的新杉尾而开拓进取,再创辉煌。   

仙潭村

  仙潭村位于仙游县东北部,莆田市第一大河木兰溪畔北岸,距县城20公里,东与莆田华亭、油潭村接壤;西与仙溪村毗邻;南隔木兰溪与湖坂村遥对;北与斜尾村交界。仙潭村方圆1.5平方公里,辖区内耕地、果地1100多亩,山地500多亩。全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在籍人口2284人,党员50人,其中是0正式党员的47人,预备党员3人。    仙潭旧称俞潭。在古朝代时是兴化县香男里俞潭村,是兴化第一山所在地。山上有雄大壮观的兴化第一山字迹。第一山上有仙正寺。山上有仙椅、仙床痕迹,在宋代绍兴元年就建了俞潭庵。后来久经历史 变化莫测被破坏,于70年未重建。俞潭村古代有十八姓的总称。现在居俞潭村繁衍下来只有二大姓,王氏和何氏,至今有约700年左右,王氏始祖是闽南王王审知的嫡系中的一个儒士,从霞浦县迁到俞潭村定居。后来其子王俨单经被朝廷的三次邀请封为单师,都谢绝卸任。据县史里记载“香田里俞潭村有王俨者”本书生授德种园。忽得符术书能呼召鬼神、预知未来……"据传说王俨后来令其子去担任单师之苦职,而其子在浙江衬一带娶妻稳居落户,现今为了信念宗族荣耀,兴建了一座王氏宗祠.    仙潭村最多为特色产业是著名的油潭本的龙眼果树,屋前屋后,满山遍野都有是绿绿的龙眼树,曾经的畅销出国,各地,本村龙眼树果体大,甜味深,口感好,百吃不厌,能壮气补肾之功效.  

仙溪村

  仙溪村系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行政村,位于仙游县东部,东与仙游第一山为临界(莆田市华亭镇交界),西与该镇衫尾村交界,南至木兰溪畔与溪南岸该镇湖坂村为界,北与该镇斜尾村后仔***界。    【村落与民居】本村村落面积2.2平方公里,现在全村人口达4076人,总户数1127户,管辖4个自然村,分别为:尾厝自然村、拜溪自然村、傅厝自然村、蔡路自然村,一共15个村小组。    【村风村貌】仙溪村地理位置较好,古时仙溪村(俗称拜溪尾厝村)是盖尾镇交通要道中心,陆道有华亭至石马直达仙游城,距县城23公里,此道有古时称为驿道,水道有木兰溪为主要水道运输,船只往来不绝。现在,赖榜线公路贯通,古道扩宽,铺设水泥路,村内各自然村之间水泥路如网,向通八达,交通便利。    仙溪村可称是少山多水,农田肥沃,水源丰富,人才济济,尤其是党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经济发展较快。    仙溪村村风文明,人风古朴。2005年被莆田市授予“平安村”,2006年又被评为莆田市人民调解“示范村”,2007年又被评为省级人民调解“示范村”。    【建筑景观】仙溪位于仙游第一山旁边,仙游第一山在县志忠均有记载,山不高,石奇峰,此山横向脉,横断莆仙交界,确实是风水宝山,山上建有一座“仙正寺”始建于清光绪帝年检,离金约120年历史,几经多次整修扩建县规模较大,雄伟壮观。每逢佳节,信男信女往来不绝,十音吹灯,热闹非凡。要想观光,站在寺顶山上向两瞭望,上至仅湖坂村、石马村、盖尾村、瑞沟村、琼峰村尽收眼底,大厦林立,人来人往,一片繁荣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最使人们陶醉的是木兰溪水迎面而来,形成“之”字,远近闻名,夜间在寺顶上登高遥望,眼前是一片电光如画,车灯交织,仿佛走进一座名城。    仙游第一山的著名,仙正寺的壮观景象给仙溪人民带来无限生机和独特魅力。   

南宝峰村

  南宝峰村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木兰溪南岸,是盖尾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盖尾镇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东与盖尾镇仙华村交邻。距莆田市人民政府二十八公里;西与盖尾镇琼峰村相邻,距县城十公里;南有241省建“三郊公路”与盖尾镇瑞沟村相邻;北有市道“濑榜公路”与盖尾镇石马村木兰溪相邻;仙港大道从南宝峰村东西两边连接起来,全长二点六公里,有一条贯穿“三郊公路”与“濑榜公路”的宝石公路,形成“三丛一横”交通网线。南宝峰村分为4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三平方公里。总户数1200户,人口有4390人,村道全部铺上了水泥路面。南宝峰村地域辽宽,物产丰富,现在还留传一首民谣“吃住如要兵、走宝峰”。现在农业主要还是依靠粮食、水果有龙眼、枇杷、芒果、香蕉等果树,是一个果米之乡。南宝峰村邻里和睦,到处呈现出一派新景象,宝石公路二边高楼拔地而起,现已形成宝石街的商品一条街。莆田市220KV变电站在宝峰落户。2000年至2004年被评为仙游县文明村。2004年被莆田市授文明村。   

义店村

  义店村系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的行政村。东接本镇昌山村,西邻本镇的石马村,南以木兰溪为界,北有回笼山丘、魁鸟山鹿,山青水秀。赖榜县道从村中通过,离仙港大道500米,交通方便。义店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近3186人,768户,辖、白湖、三房、坂庄、三座厝四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水源丰富,农田肥沃,有农地山地、溪埔各千亩。    义店村始祖于明朝正统三千年[1438年]在此定居开发,至今已575年,现居住郑、陈、林、严、戴五姓人氏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亲如兄弟。白湖自然村种植蔬菜闻名全县,三房自然村,一只鸡走天下,凡是莆仙人养的鸡,若大部分由义店人销售,坂庄临木兰溪边,有千亩溪埔,沙石料丰富。三座厝人外出谋生,走遍天下,在祖国各地经销,莆田土地特产——龙眼干,由此项起家致富的不下百人。现在,村两委干部带领村群众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小秀大道上奋进。   

新窑村

  新窑村系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最小行政村,又是盖尾镇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行政村,位于仙游县东南部,距县城13公里,东接壤前连村,西与仙华交界,南连盖南村,北邻盖尾村,离镇所在地2公里。2002年10月前,新窑村隶属郊尾镇。村落面积1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1700多人,420户,辖4个村民小组,其中回族人口1100人,耕地13亩。新窑人世代以制陶为生,清初建制陶窑,1995年以前,陶窑生产盛皿容器,1995年后,创制仿古陶器,专供欣赏装饰,产品经加工,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现有2家集体陶器厂私营陶器厂,从业人员300多人。2005年荣获县级文明村,2005年荣获市级调解示范村。   

东井宫村

  福建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东井宫村,位于木兰溪北岸,南临河流清辙的母亲河,东与石马村接壤,距盖尾镇所在地3公里,西临榜头镇上坤村,距县城18公里。北临风景秀丽的山鹿和聚仙村接壤,东井宫村离聚仙村2公里,濑榜公路贯穿村落中心,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本村村落面积2.3平方公里,现在全村人口达4000多人,988户,辖5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   东井宫旧属昆头分管辖(旧称福建仙游县东乡里第十三宫星的东井宫(今称为东井宫村)。解放后,成立人民公社制时,隶属仙游县石马公社(后改为盖尾人民公社,今盖尾镇)。东井宫村为历史名人方正的故乡,清朝暮年,方正勤奋苦读,高中俊士,其书法闻名整个兴化府,解放战争时期,东井宫西埔自然村属革命老区基点村,大部分青年踊跃参加革命,在王于洁、林步云领导下,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方元房评为革命烈士,方瑞朱、方瑞冬等同志评为革命“五老”。   东井宫村现有明、清代古民居1座,村落中有祠堂、古井、旧码头(民国时西埔码头繁荣)老街(今后湖桥头)旧巷与民谣、庙会、元霄闹游灯等交融出村落独特的魅力。东井宫正在列入保护文物,建于清朝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现在整个村落靠濑榜公路两边,高楼高雅壮观,古典家私闻名全国各地,有古典家私厂,木雕厂30多家,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为本地经济腾飞提供了保障。   本村有特色的产业,产品,如:古典家私,木雕产品,有出售各木、小叶紫檀、黄花梨、红酸枝、非洲檀、红檀、绿檀等,有各种各色的古家私,木雕艺宛遍村都是。   

聚仙村

  聚仙村位于仙游县东部,在秀丽雄伟的天马山脉南面之木兰溪北侧,南与县道濑榜路接壤,距县城约16公里,西与“十大古典名都”坝下相邻,距坝下约2公里。村落面积2.6平方公里,现有全村人口达2689多人,756户,辖7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村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因与“十大古典名都”坝下相邻,大多数村民都从事工艺雕刻。水利方便,土地肥沃,主要农作物盛产水稻、番薯、花生。山地主要栽植经济林巨尾桉。   

后山村

  后山村系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的一个小山村,位于仙游县东部,在雄伟的虎头山蘼,木兰溪北岸。距县城27公里,东邻岭头村,西邻石马村,南邻昌山村,北邻聚仙村,距盖尾镇5公里。   村落面积1.8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2456人,453户,辖十七个村民小组。共有16个姓,是全镇姓最杂最多的一个村。   后山村现完好地保存清代古运名刹“龙纪寺”。寺内的五百罗汉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尊尊相相为生,形态各异。本建筑分上下两层,底层的六角房顶,共结构装饰全市独一无二,寺边还有长达150米的地道,吸引了不少游客。  

岭头村

  岭头村位于盖尾镇东北角,东邻东许村,西邻后山村,北邻星庄村、后井村,南邻杉尾村、昌山村,距莆田市区中心约20公里,距仙游县城25公里。全村辖高厝、下李两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居住着高、李两姓氏400多户,总人口2000多人,总面积十几平方公里,其中农田、果杂地180多亩,山地面积360多亩,是个人多地少的地方。    全村以水稻、甘薯、花生。蔬菜、果树等为主业。这里盛产着举世闻名的兴化龙眼。龙眼鲜果肉嫩,多汁,清甜,只要吃上一口顿觉心旷神怡。龙眼焙成干果,即是兴化桂圆,它既是上乘的滋补品,又是补脑健胃、舒筋活络的珍贵药材。这里还盛产着“天下第一果”——枇杷。它果大、肉多,味甜,有滋阴润肺的特大功能。    村领导和村民们崇尚教育,自发组织老人协会关爱团进行尊师重教,全村上下兴教蔚然成风。仅2011年,村里就有两个考上研究生,18名考上大学。至今已孕育了数百名的大中专毕业生,为国家输送了不少高素质人材。现在全村有线电视普及率达80%,全村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至今虽经多届村领导以及村民们的自强拼搏,很多人已脱贫致富,但全村经济实力还是相对较弱。    岭头村群山环抱、四季常青。村西面背靠虎头山,它张牙舞爪,从天而降,威猛无比,与下山猛虎惟妙惟肖。故曰虎头山。虎头山下的那一大片水镜便是下塘水库,它与高厝自然村的里拢水库遥相呼应,山清水秀,福泽一方。据说神仙曾游此地,在村东边小山顶的峭壁俯首瞰望、流连忘返,顿脚赞叹美丽岭头,就此留下了一个的脚印,后人称为“仙印山”。岭头村的古榕树群、古厝群、上下厝祠堂、先生祠,白马相公(神教)的书泽社(上社)、明峰社(下社),佛教兴明寺、基督教堂以及那几座戏台,为村民和游人合奏出强烈的岭头乡村文化魅力。    以山清水秀、古榕古厝发展生态度假旅游业。以福建著名土特产龙眼、枇杷为龙头发展农产品。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来料鞋业加工业。以仙游古典家具产业为依托发展实木家具、实木或油画工艺品等。   

星庄村

  星庄村位于盖尾镇西北角,东邻本镇的东许村,南与岭头村相邻,距莆田市区中心约20千米,仙游县城25千米。全村辖七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共居住着陈、黄、李、傅、曾、杨、王等姓氏636户,总人口3260多人,总面积一平方公里多,其中农田、果杂地700多亩,山地面积2380多亩,是个人多地少的地方。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难题,村两委千方百计想点子、找门路,现已闯出一条路子,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文明村。    全村以水稻、蔬菜、果树等为主业。这里盛产着举世闻名的兴化龙眼。这里的龙眼鲜果肉嫩,多汁,清甜,只要吃上一口顿觉心旷神怡。如果把它焙成干果,即是兴化桂圆,它既是上乘的滋补品,又是补脑健胃、舒筋活络的珍贵药材。这里还盛产着“天下第一果”——枇杷。它果大、肉多,味甜、有滋阴润肺的特大功能。    星庄小学创办于1950年,它的前身是仙游县岭头中心完全小学,曾是斜尾、星庄两个基点,六个村的唯一一所完小。1968年改为星庄小学。这里曾孕育着成千上万的大中专毕业生,仅楼前这个仅有600多人口的自然村,就有4位从清华、北大走出的硕士生。为国家输送了不少高素质人材。现在全村有线电视普及率达70%,98%以上的人家都安装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比比皆是。摩托车、小轿车随处可见,全村50%以上的农户盖上了新房、别墅式、花园式的洋楼,错落有致,恰似座新兴的小城镇。全村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使全村的村民都得到实惠。2001年投资60多万,建筑面积1128平方米的三层星庄小学教学楼拔地而起。2004年投资90多万,长达2.8公里的水泥村道贯穿全村。    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星庄村,群山环抱、四季常青,整个村貌似众星伴月,故曰“星庄”。据说神仙曾游此地,在仙望自然村对面小山顶的峭壁俯首瞰望、流连忘返,后顿然一跃,留下了一个澡澡的脚印,后人称“仙印山”也称“仙望”仙望自然村因此而得名。与仙望自然村遥遥相对的是虎头山,位于星庄村两边的进出口处,它张牙舞爪,从天而降,威猛无比,与下山猛虎惟妙惟肖。故曰虎头山。位于“仙印山”虎头山中心地带的是一座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群。这里憨厚的石狮,高大的石象、做工精细的石马、见首不见尾的巨龙,吸引了无数的游人。这就是著名的“兴化十三宫”主庙,若大的“大雄宝殿”中供奉的宋代爱国将领杨立郎——手奉玉简、高大威武、榻榻如生地端坐着,迎来了方圆几十里、人口几十万的莆仙香客,每当农历初一、十五,这里鼓乐冲天、香火环绕,来这里朝拜的杨家将信徒络绎不绝,成为莆田市的一大亮点。    以福建著名土特产——龙眼、枇杷为龙头,大打名牌产品。充分利用这里优良的水质、温暖的气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引导农民适当种植、深入加工,努力做好产销一条龙工作,让兴化桂圆再辉煌。   发展目标;建设新农村,共建小康村,进一步完善《星庄村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充分现有资源盘活集体经济,搞好村庄整洁,完善公共设施。   星庄村曾是神仙迷恋的地方。当今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勤劳诚信,敢闯天下的星庄人民,有全心全意为星庄人民谋利益的村两委,星庄的明天会更美好,一个和谐星庄,美好星庄将让人世人瞩目。  

后井村

  (一)区位条件。后井村位于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北端,北与著名的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接壤,与风景秀丽的九鲤湖景区隔涧相望,东邻华亭镇,距盖尾镇13公里、仙游县城35公里、莆田市区28公里,南与东许村毗邻,至濑榜公路3公里。   (二)资源条件。村落面积12平方公里,呈南北向狭长的带状用地,三面环山。其中,林地面积5890亩,主要种植马尾松;果园面积1300亩,主要种植枇杷、龙眼等;耕地面积1273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甘蔗等。耕地少,林地多,   (三)经济条件。该村1987年被评定为仙游县贫困村。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800多元,主要靠外出务工及林、果业收入。   (四)人口条件。全村总人口687户2680人,辖6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五保户8户9人,低保户25户70人。村两委干部5名,平均年龄39岁;共有党员38名,村民代表40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名。   

东许村

  东许村系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行政村之一,位于仙游县东北部,木兰溪北畔。四周环山,山青水秀,盘古开先以来被人们誉为“盆地”。纵横贯穿水泥路,交通发达,村民来往方便,正是玉带联神为下,盆水通四海。东与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涧口村毗邻,距莆田市22公里,距仙游县鲤城17公里,距盖尾镇7公里。西与星庄村接壤。南与斜尾村交界,北连后井村。周村连成一片盆地,引后井水库水灌溉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确保农作物丰收。 全村村落面积4.8平方公里,现在全村人口达三千人,638户,辖6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有六个姓:石、陈、黄、杨、吴、林。村民诚实守纪,村社会秩序安宁和谐。村民勤劳致富,关心公益事业建设。二00四至二00五年村民热心捐资共50多万元修村道水泥路5条,计长6公里,为民造福,惠国利民,“大道泽百代,功德颂千秋。”我村属盖尾镇后基点六个村:后山村、岭头村、星庄村、东许村、后井村、斜尾村之一。这六个地,我村首个建东许小学,始于民国,校史悠久,有70多年时间,普及小学教育,为祖国建设培养人才,人才辈出,“书诗继世长,桃李满天下”。我村地下丰富泥雕瓷器泥土资源,是办工艺厂致富之路。现有村民石玉坤创办莆田市宏福工艺厂,瓷雕精品闻名全国,畅销中、外各地。我村独特资源既培养工艺人才又致富村民,是我村人杰地灵。  

斜尾村

  斜尾村系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所辖的一大行政村,位于仙游县东部,在秀丽的顶洋山麓南面盆地,东与华亭镇涧口相接,距莆田市区19公里,西与东许村交界,离仙游县城约19公里,北连后井村2公里,南邻仙溪村所在地约2公里。村落面积约4.2多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800多人,共700多户,辖6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全村人民勤劳朴实,民风谆朴,具有开拓奋斗,互敬互助的优良传统。我村土地面积广,可供开放利用土地面积资源丰富,尤其是位于我村东南部的五色埔地段,地理位置优越,连贯莆仙两地的赖榜公路以中横穿之过,交通方便,公路两旁可供投资开发的山坡地面积达1300多亩,水源丰富。天然的条件为开发利用这块土地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同时此地段又是处于周边8个行政村必经的咽喉要道,人口密集,总人口20000多人,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地理、水源、人口等有利条件,充分显示出这是一块可供各位有识之士投资开发、创业、发展、致富的黄金宝地。我村地理位于木兰溪两岸境内,这里气候怡人,土质肥沃,自然条件的天独厚,适宜种植各种果植物,特别适宜桂圆又称“龙眼”的生长。这里的果农种植龙眼的历史悠久,有着干年的栽培经验,经过长期的精心挑选,从诸多的“龙眼”品种中培育出了一种品质特优的龙眼品种“乌龙岭”。“乌龙岭”是这里特有的一种桂圆果,它品质纯正,果大味甜,营养丰富,具有补脑强心,益气补肾等功能。“乌龙岭”果品优良驰名中外。现今这里种植“乌龙岭”果树的面种不断扩大,年产量达1200多吨,形成了一大“龙眼”特产基地。距我村北面约3公里的地方,是我村的林业基地,山地面积2000多亩,山上长满各种树木,有杉木,马尾松等,棵棵挺拔葱郁,非常壮观,长势喜人,是一座绿色的资源宝库。   

芹林村

  芹林村位于盖尾镇的西南部,东与盖南村交界,西靠赖店镇的象岭村,南与郊尾镇的宝坑、古店、湖宅村接壤。北与仙华、瑞沟村毗连。地形呈西南高,东北低趋势,周围青山环抱,境内又有天秤山,山界将其隔成一倒珠状盆地,向东倾斜,海拔30米,一道清溪自西而东穿村而过向东北注入木兰溪。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明媚,环境优美。芹林村原属郊尾公社后改称芹林村,仍属郊尾镇,2002年10月划为盖尾镇,现全村23个村民小组,2014户8450人。耕地面积1368亩,园地900亩。  

盖南村

  盖南村系属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管辖,位于仙游县南部田头店,省道三郊公路贯通我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经济发展较好,距县城16公里,东与仙游县郊尾镇西山村相邻。西与盖尾芹林村相邻,南与郊尾镇湖宅村相邻,北与盖尾镇仙华村相邻,距镇所在地1公里。村落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全村人口达2500多人,586户,辖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民小组。  

昌山村

  昌山村位于仙游县东南部。木兰溪水下游北岸。东与杉尾村交错。西与仪店村相邻,南靠木兰溪与前连村隔溪相望、北与后山村交界。交通方便。赖榜公路沿村东西方向贯通,距榜头镇十二公里。莆田市二十一公里。向南通过杉尾大桥经盖尾、田头店与仙郊公路相接,距仙游县城十五公里。村落面积3.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有5500人,辖7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  


南宝峰村特产大全




南宝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