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西北侧3.5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后埔店,聚落形状呈半月形,由翁一、翁二、茶垅、梧垅、吾星、尾岭、学后、东面、顶厝、中厝、下厝、大井、旧厝、店尾、店埔、后埔店等自然村组成。有16个村民小组,村民897户3207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属三区,1951年属于十二区,1956年属于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云峰大队,1984年为云峰村委会。云峰村耕地面积144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甘薯、花生。山地450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有龙眼、枇杷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赖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322107 | 351100 | 0594 | 查看 云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云峰村 |
云峰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西北侧3.5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后埔店,聚落形状呈半月形,由翁一、翁二、茶垅、梧垅、吾星、尾岭、学后、东面、顶厝、中厝、下厝、大井、旧厝、店尾、店埔、后埔店等自然村组成。有16个村民小组,村民897户3207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属三区,1951年属于十二区,1956年属于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云峰大队,1984年为云峰村委会。云峰村耕地面积144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甘薯、花生。山地450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有龙眼、枇杷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赖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
土楼村 |
土楼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西北侧2.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后蔡墓,聚落形状呈椭圆形,由溪尾、土楼、友谊、路下、红尾、干尾、建新、蔡厝、顶厝、乌坑、蔡墓、尾厝、中厝、后垅、林厝、欢厝、下厝、岭下、大岭、路顶、田头等自然村组成。有21个村民小组,村民694户2627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年属三区,1951年属十二区,1956年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土楼大队,1984年为土楼村委会。土楼村耕地729亩,主种水稻,甘蔗,花生,甘薯。山地6700亩,以种植桉树为主,有龙眼、茶叶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有库容量25万立方米的田头岭水库。二条村道与赖园、枫园公路互通,交通网路四通八达。 |
大埔村 |
大埔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东侧0.6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大埔,聚落呈半月形,由溪边厝、学塘、新厝、盖香、山腰、科坑、后厅、中厅、前厅、下厝、大厝里、顶厝、顶二、虎垅里等自然村组成。有14个村民小组,村民596户2332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年属三区,1951年属十二区,1956年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大埔大队,1984年为大埔村委会。大埔村耕地1385亩,主种水稻,甘蔗,花生,甘薯。山地8100亩,以种植马尾松树为主,有龙眼、枇杷、茶叶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有库容量12万立方米的大院水库。枫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路四通八达。 |
塔兜村 |
塔兜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东北侧1.2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塔兜,聚落形状呈半月形,由社后、乌尾、下范、东范、厝边、坞坑、下新厝、顶新厝、塔兜、坑厝、洪厝后、宅口、大宅、后洋、下土寨、欧坑里、顶西、下西、后湖等自然村组成。有19个村民小组,村民1107户4228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年属三区,1951年属十二区,1956年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塔兜大队,1984年为塔兜村委会。塔兜村耕地1385亩,主种水稻,甘蔗,花生,甘薯。山地8100亩,以种植桉树为主,有龙眼、茶叶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有库容量15.4万立方米的塔兜水库。枫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路四通八达。 |
园庄村 |
园庄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0.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园庄街,聚落在园边,称为园头庄,形状半月形,由坝头、岭头、岭星、新路头、卢厝、詹厝、后厝、后洋、后洋顶、张厝、顶坝头、梧洋、下厝、泗汾洋、新厝、陈祠、大云等自然村组成。有17个村民小组,村民995户3923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年属三区,1951年属十二区,1956年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园庄大队,1984年为园庄村委会。园庄村耕地1385亩,主种水稻,甘蔗,花生,大豆。山地4850亩,以种植马尾树为主,有龙眼、枇杷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有库容量102万立方米的古马山水库。枫园、园岭、赖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路四通八达。 |
枫林村 |
枫林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西北侧1.6公里处,村委会设在上坂,聚落形状呈圆形,由石厝、厝兜、尾厝、垅头、寒坑、后枫、西洋、大厝、曾厝、林厝、草尾、旧厝、大门、顶厝尾、中厝、下厝厅、土楼戈、岭戈、下新厝、新厝、祠堂尾、刘坑、圳坑、下洋、上坂等自然村组成。有25个村民小组,村民947户3614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年属三区,1951年属十二区,1956年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枫林大队,1984年为枫林村委会。枫林村耕地1385亩,主种水稻,甘蔗,花生,甘薯。山地6700亩,以种植桉树为主,有龙眼、茶叶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园东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路四通八达。 |
霞山村 |
霞山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西侧1.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汀洋,聚落形状呈半月形,由永埕边、三座厝、下楼、苦坑头、下楼溪、下寨、顶寨、连湖、打铁、田中庄、汀洋、顶厝、后魏、后城、中厝、中魏、红砖、前魏、新建、山兜等自然村组成。有21个村民小组,村民923户3968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年属三区,1951年属十二区,1956年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霞山大队,1984年为霞山村委会。霞山村耕地1193亩,主种水稻,甘蔗,花生,甘薯。山地6000亩,以种植桉树为主,有龙眼、枇杷、茶叶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赖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路四通八达。 |
后蔡村 |
后蔡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北侧2.8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大黄,聚落形状呈半椭圆形,由大埕、埕厝、腰兜、东垅,东院,赤岭、顶部、松仑、玉池、同厝、大黄、后井、东新、鹧星、鹧阙垅、井兜、新建、新同、祠厝、新来、新星、新吴等自然村组成。有23个村民小组,村民890户3511人。民国年间慈孝乡,1950年属三区,1951年属十二区,1856年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后蔡大队,1984年为后蔡村委会。后蔡村耕地925亩,主种水稻、甘蔗、甘薯、花生。山地730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有龙眼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两条村道与枫园、赖园公路互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
洋尾村 |
洋尾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西侧2.9公里处,村委会设在洋尾,聚落形状呈人字形,由后楼、圳头、马洋埔、码头、顶厝、后新、后厝、前厝、宫尾等自然村组成。有9个村民小组,村民589户2128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年属三区,1951年属十二区,1956年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洋尾大队,1984年为洋尾村委会。洋尾村耕地600亩,主种水稻,甘蔗,花生,甘薯。山地4500亩,以种植桉树为主,有龙眼、茶叶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有库容10.5万立方米的云池水库。赖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路四通八达。 |
东坪村 |
东坪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南侧5.2公里处,村委会设在新厝,聚落形状呈长方形,由打东一、东二、三台龙、新建、前张、陈厝、燕仔寿、新上、新下、顶厝、下厝、产坑、龙一、龙二、龙四、龙五等自然村组成。有17个村民小组,村民596户2450人。民国年间属于惠安县,1955年3月至1957年7月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东坪大队,1984年为东坪村委会。东坪村耕地面积725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甘薯。山地800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有茶叶、枇杷等。有多种卫生所,有库容21.31万立方米的浮洋水库。东马、东黄二条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
东石村 |
东石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西北侧5.7公里处,村委会设在樟下,聚落形状呈梅花形,由旧厝、中厝、顶厝、正坑、池后、池后、新厝、池头仔、樟下、在尾、老石、过溪、度埕、大度、坞坑、溪坑、东门、下厝、尾厝等自然村组成。有18个村民小组,村民608户2320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属三区,1951年属于十二区,1956年属于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东石大队,1984年为东石村委会。东石村耕地面积71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花生。山地1000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有龙眼、茶叶、九条茶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有库容量234万立方米的东石水库。赖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
高峰村 |
高峰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西侧4.9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尾楼,聚落处在地处较高的半山故名高峰,形状呈弓形,由西坑、岭顶、乌岭、可兜、东山、新东、苦桶、尾楼、主祠、在仔、柳坑、旧厝、顶厝、布于、下布于、山腰、下山腰、莆内、梧坑、树下、下厝、大埔、顶在、中在、布店、下洋、院口等自然村组成。有27个村民小组,村民1088户5376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属三区,1951年属于十二区,1956年属于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高峰大队,1984年为高峰村委会。高峰村耕地面积1366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甘薯、花生。山地800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有龙眼、香蕉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有库容11、5万立方米的正坑水库、赖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
泗洋村 |
泗洋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南侧4.3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坝边,聚落形状呈圆形,由西埔、石路、中厝、顶厝、塔山、龙坑、开坑、开星、刘坑、下厝、新厝、新三、溪埔店、大厝、枫厝、尾厝、山坪等自然村组成。有17个村民小组,村民665户2694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属三区,1956年属于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泗洋大队,1984年为泗洋村委会。泗洋村耕地85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甘薯、花生。山地8000亩,以种植桉树为主,有龙眼、茶叶等。有多种卫生所,有库容量48万立方米的坝边水库。三条村道与赖园公路、园岭公路互通。 |
义路村 |
义路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南侧4.6公里处,村委会设置在义路,聚落形状呈不规则块状,由树下、楼内、溪内、顶厝、在里、下厝、半岭、池后、内头、土楼、茶林、新厝、旧厝、大埕、柴埕、厝尾、南板、大路口、小路口、后仁等自然村组成。有20个村民小组,村民596户2546人。民国年间属于惠安县,1955年3月至1956年6月属园庄区,1956年7月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义路大队,1984年为义路村委会。义路村耕地685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山地650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有龙眼、柑橘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三条村道与赖园公路、园岭公路互通。 |
岭北村 |
岭北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南侧6.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湖尾,聚落处在大佳锥岭之北故称岭北,呈椭圆形,由新厝、蒋宅、内宅口、尾厝、内山兜、外山兜、湖尾、下厝、宅尾、后厝、南洋、后头安、崎坑、上队、下队等自然村组成。有15个村民小组,村民525户2760人。民国年间属于惠安县,1955年3月至1957年7月属枫亭区,1958年属于园庄公社,1958年公社化为岭北大队,1984年为岭北村委会。岭北村耕地面积76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甘薯。山地700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有龙眼、柑橘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园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
六户村 |
六户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南侧6公里处,村委会设在下尾,聚落形状呈长方形,由打石港、大埔、下尾、水沟洋、上坝、下坝、溪东、溪西、东村、后溪、下后溪、南坑底、内厝等自然村组成。有13个村民小组,村民423户1823人。1955年3月以前属于惠安县,1955年3月至1957年7月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六户大队,1984年为六户村委会。六户村耕地面积950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甘薯。山地500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有龙眼、枇杷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园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
宫兜村 |
宫兜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西侧2.5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塘边,聚落形状半月形,由井兜、岐山、东门、下厝、柑门垅、新厝、古井、坞坑、宫后、对兜等自然村组成。有10个村民小组,村民662户2350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年属三区,1951年属十二区,1956年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宫兜大队,1984年为宫兜村委会。宫兜村耕地611亩,主种水稻,甘蔗,花生,甘薯。山地1200亩,以种植桉树为主,有龙眼、茶叶等水果。有多种卫生所。赖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路四通八达。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