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盐城 >> 滨海县 >> 滨淮镇

滨淮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滨淮镇谷歌卫星地图)


滨淮镇简介

  滨淮,位于滨海东北隅,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南距江淮名城盐城市11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80 公里,西距-故里淮安市90公里。镇域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万亩,滩涂3万亩,海岸线35华里,淡水养殖面积1.5万亩。现辖17个村(社区),1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万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42亿元,财政收入实现2046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376元。
  【自然条件】
  属暖流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7℃ ,平均日照2340小时,平均降水量981.5毫米,全年无霜期223天。
  【基础设施】
  交通:东西有凡临线,南北有S204线穿镇而过,西距204国道30公里,正在建设的盐连高速傍镇而过,疏港二号纵贯东西,北接中山河水运网,东接滨海港码头,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社会事业】
  教育,镇内现有初中1所,小学20所,教职员工520人,中级职称以上173人,在校学生近8125人,中心初中连续六年在县同类学校考核中位居榜首,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卫生、农村改水:中心卫生院拥有32名医生,先进医疗设备5台套,村级卫生保健体系已形成。农村现有深水井15口,自来水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89%。.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6万人 135平方公里 320922109 224000 0515 查看 滨淮镇谷歌卫星地图

滨淮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新岭社区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新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康庄社区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康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建民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建民村谷歌卫星地图
沈滩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沈滩村谷歌卫星地图
建西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建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滨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东滨村谷歌卫星地图
合新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合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建东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建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舍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双舍村谷歌卫星地图
河西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河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树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双树村谷歌卫星地图
硝场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硝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罾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东罾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兴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长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临淮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临淮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垦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新垦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建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双建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生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新生村谷歌卫星地图
玉华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玉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玉龙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玉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樊集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樊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陆塘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陆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圩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新圩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星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山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梁港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梁港村谷歌卫星地图
倪滩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倪滩村谷歌卫星地图
城门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城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公裕村 ·滨海旅游·滨海特产·滨海十大特产·滨海十景·滨海学校名录· 0

----

查看 公裕村谷歌卫星地图

滨淮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坎街道(坎南街道)

  东坎街道:以原东坎镇团结、阜康、仁和、东园、坎东、蔬菜、坎北、沙庄、北荡、新建、阜中、阜东、城南13个居委会和会农、新安、东三、广垛、盘洋、头层、沿淮、兴庄8个村委会区域设立东坎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坎北居委会幸福路1号。  

坎北街道

  坎北街道:以原东坎镇环城、二坎、孟杨3个居委会和长法、肖港、果林、吕滩、益礼、西坎、响坎、中山河8个村委会区域设立坎北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环城居委会世纪大道路1号。  

五汛镇

  五汛,原名五汛港,得名于民便河和射阳交汇的港口,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位于滨海县东南隅,苏北灌溉总渠,南依射阳河,东邻射阳县,西与蔡桥镇接壤,镇域总面积158平方公里,现辖29个村,2个居委会,1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1546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2752万元,居民可支配收入7143元,财政收入1530万元。     【自然条件】   地处北温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夹于射阳河和苏北灌溉总渠两大水系之间,地势平坦,既有民便河、大众河、中心等干渠纵横交错,土质肥沃,水产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基础设施】   交通:东西有S328、省道三三线、S204东与射阳县连接,西与204国道相通,民便河纵贯南北,汛坍路连接北坍、五汛两个集镇,南接射阳河水运网,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社会事业】   教育:镇内现有中学3所(省重点中学一所,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3所,其中省重点小学1所,教职员工602人,中级职称以上275人,在校学生12560人,基础教育工作列全县第一名。   卫生、农村改水:镇有两座卫生院,一级甲等和一级乙等各一所,拥有医师82人,先进医疗设备30台套,村级卫生保健体系已形成。农村现有深水井19口,自来水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95%。   【人文景观】   [五汛港]成港于明末清初,民国二年建为集市,是民便河和射阳河交接处,从西向东一共有五个港口,以五汛最为有名,五汛港是整个五汛镇发展变迁的见证,目前,港口十分繁忙,是五汛镇水产品和农副产品的中转站,建有雄狮观潮和植物园等景观。   [三截沟]是五汛老区所辖的一个乡,晚清时村民熊庆璜考取武举,其子熊养和曾任阜东县县长,其孙熊梯云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抗日战争时期熊这家圩自卫队和日寇发生激战,并在民便河阻击日寇汽艇北上八滩。因此,三截沟远近闻名。   [泥螺乡]原五汛老区所辖的一个乡,现为泥螺村,古时以盛产泥螺而出名,抗日战争期间,在此芦苇滩曾发生著名的军民打击日伪军的"泥螺乡战斗"。    [五汛中学]建校于建国初期,是全市最早的十五所完全中学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成占地300多亩,学生5600多人,100个班级的现代化省级重点中学,校内风景宜人,以艺术体育为办学特色。.  

蔡桥镇

  蔡桥,原名蔡家桥,得名于老王圩河上的一座古石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位于滨海县东南隅,苏北灌溉总渠,南依射阳河,东邻五汛镇,西与正洪、通榆二镇接壤,镇域总面积96平方公里,现辖15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万人。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909万元,财政收入1150万元,人均纯收入4543元。   【自然条件】   地处北温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夹于射阳河和苏北灌溉总渠两大水系之间,土质肥沃,水域资源丰富,素有滨海小江南之称。   【基础设施】   交通:东西有S328公路横穿北境,西起淮阴,东至黄海滩涂,中联204国道;腹部有射阳河至滨海的"三三线"公路,穿越全境。正在建设中的盐连高速纵贯南北,南接射阳河水运网,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社会事业】   教育:镇内现有中学两所,小学24所,教职员工532人,中级职称以上有168人。在校学生近8000人,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均为省级写字教学示范校,基础教育工作列全县上游。   卫生、农村改水:镇卫生院拥有38名医师,先进医疗设备26台套,村级卫生保健体系已形成。农村现有深水井9口,自来水入村率达100%,入户率85%。   【人文景观】   蔡家桥。相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木桥,民国九年改建为石桥,现仍保留当年的风貌,是蔡桥历史的见证之一。   二联中小学。建于抗战时期,原名为二联中抗大附校。原盐城市委办办公室主任、江苏省水利厅厅长、熊天云、刘泽先、二联中校友联系会总会长刘宏宇等都曾在该校就读过。.  

正红镇

  正红镇,是著名"五卅"烈士顾正红故乡。是2000年6月由原正红、獐沟、陈铸三乡镇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合并的建制镇。地处滨海南大门,西、南与阜宁县隔河相望,东与蔡桥镇相邻,北与通榆镇接壤。辖29个村,2个居委会,总面积148平方公里,100913人口,11.5万亩耕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73132万元,人均纯收入5177元,财政收入1213万元。   【自然条件】   该镇是嵌镶在盐阜大地、射阳河畔的一颗明珠,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南涉射阳河,北依苏北灌溉总渠,西枕通榆河,土质肥沃,水域资源丰富,素有滨海"金三角"之称。   【基础设施】   交通:204国道和通榆河穿越全境,正在建设中的连盐高速公路,直通顾正红烈士故居,镇政府距盐城飞机场70公里,距新长铁路益林火车站20公里,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31个村(居)、村村通公路。   【社会事业】   教育:现有省级重点中学1所,普中6所,小学31 所,教职员工874人,中级职称以上有274人,在校学生1.125万人,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和无锡市在烈士故乡创建的希望小学等,基础教育工作均列全县上游。   卫生、农村改水:镇现有三所一级甲等医院3所,医疗病床340多张。村级卫生保健体系健全,农村现有深水井17口,自来水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90%以上。   【人文景观】   顾正红烈士故居。1925年5月,出生在"如来庵"邻村小顾庄的顾正红在震惊中外的"五卅"反帝运动中,加入了中国0。在与日商资本家英勇斗争中,壮烈牺牲。党和政府为纪念这位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杰出人物,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正式定名"正红人民公社",现为"正红镇人民政府"。1996年烈士故居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并对外开放,供国内外人们参观景仰。在革命战争年代,该镇共有200多名革命烈士为民族解放捐躯献身。.  

通榆镇

  通榆镇历史上属潘荡区,五十年代苏北灌溉总渠开挖后,由渠南的集散地区组成,原名通榆总渠乡,后演变到通榆公社、通榆镇。该镇位于县城南郊,北依总渠,东南与蔡桥、正红两镇毗邻,西与阜宁三灶接壤。204国道、通榆运河、苏北灌溉总渠贯穿境内,素有滨海南大门之称。镇域总面积56平方公里,现辖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72个村民小组,4.1万人口。耕地总面积3.9万亩。2005年全镇实现固定生产总值2.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92元,财政收入1138万元。    【自然条件】   该镇地处北温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土质肥沃,资源丰富,风景宜人,系很好的鱼米之乡。    【社会事业】   教育:镇内现有中心初中1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0所,教职员工331人,中级职称以上89人,在校学生4262人。   广播、电视:新老集镇全部通上有线电视,全镇广播覆盖率达100%。   卫生、农村改水:镇卫生院新办公楼已落成,先进医疗设备逐步配套,医疗水平明显提高,村级卫生保健体系已形成。农村现有深水井7眼,自来水入村率100%,入户率达85%。.  

界牌镇

  界牌,位于古老的废黄河南岸,南邻县城,东与陈涛乡、八巨镇毗邻,北与凡集乡接壤,西与响水县隔河相望。镇域总面积122.6平方公里。现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5个村民小组,72046人口。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62元,财政收入1518万元。     【自然条件】     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势高爽,具有大面积优质沙壤土,是各类蔬菜、旱熟作物最理想的种植之地。    【基础设施】   省道坎友线、坎滩线、坎界线穿越南北,中山河、陆集河、陶圩河、梁桥河纵横其境。距204国道20公里,距滨海港35公里。正在建设的盐连高速、高等级疏港公路擦边越境经过。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社会事业】   教育:镇内现有中学三所,小学26所,中心幼儿园2所。中考成绩一直居全县先进行列。   卫生:镇内拥有卫生院2座,住院床位达50个,拥有卫技人员68名,村村拥有二合一卫生服务室。   农村改水:全镇拥有13眼深水井,自来水入村率100%,入户率达78%。   【人文景观】   清水河:一个有很多美丽神话传说的内河,占地300多亩,素有神河、善河、奇河之称。神河,该河从未枯干过,上百年来,有不信奇人曾几次用水车、水泵欲抽干取鱼,但都没有一次如愿;善河,该河尽管又深又大,但从未溺死过人;奇河,该河常年清澈不浊,虽然四周均为沙土,但无论暴雨多大,将黄土杂质冲入河中,只需一两个小时便又清波荡漾。该河是纯内河,不与外河相通。但河内鱼种十分丰富,如希有的鱼种叫娃娃鱼,大的有数十斤。该河曾被捕捞过长达2米多、重二三百斤的大鱼。在当地和当地去上海老一辈人都能说出很多关于清水河的传说。70年代曾有远近数十万人专程到该河祭河神、喝其水祈求消灾治病。根据专业人士分析,该河可能有地下泉,并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据了解在清水河周围一直饮用清水河生活的人群中,不仅癌症发病率低,而且平均寿命都高于其它地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八巨镇

  八巨镇以驻地八巨自然村得名,相传清康熙年间,沿淮居民将南岸蒲荡久淤成沃壤之垦地,按七里为区报入粮册 ,后谐音将区俗写作巨,该处为第八地段,故名八巨。清中叶兴集,名八巨镇。位于滨海县城东北20公里处,废黄河以南,北八滩渠以北。南与陈涛乡毗邻;北和东北濒废黄河与凡集乡、滨淮镇相望;东和八滩镇接壤;西与界牌镇交界。   镇域总面积71平方公里,辖11个村,1个居委会,93个村民小组,12468户 ,48707人口。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00万元,其中一产8500万元,二产8700万元,三产7900万元。财政收入1040万元,其中国税650万元,地税182万元,财政2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9元。   【自然条件】   地处北温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夹于北八滩渠和废黄河两大水系之间。废黄河老滩向南多为油粘土,废黄河老滩向北多为夹沙土。   交通:省道5008公路横贯其境,西与204国道接连,东与陈李线贯通,良桥河、阜东河与北八滩渠构成水运网络,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社会事业】   教育: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19所,教职工2353人,中级职称以上121人,在校学生5860人。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基础教育工作列全县上游。   卫生、农村改水:镇卫生院拥有52名医师,村级卫生保健体系健全,甲级卫生室100%。农村现有深水井9眼。自来水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82%。.  

八滩镇

  八滩,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经数百年的发展,八滩是沿海七乡二场物贸集散中心。而成为濒临黄海之滨的"银八滩",是江苏名镇之一。现辖有22个村居,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其中镇区面积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人。200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5亿元,财政收入1638万元,农民纯收入达4565元,固定资产投入21966万元,三次产业结构百分比为28:44:28。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目前,共有华宝(福圣)、盐城伟宏、盐城福友等14家企业投产达效,年实现入库税收1212万元。   【自然条件】   八滩地处北温带,气候宜人,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光照充足,雨水充沛。   【社会事业】   交通:省道S508公路和陈李线贯穿全境,西接204国道,东接国家二类口岸--滨海港,北与市化工项目集中区相连,苏北灌溉总渠,南、中、北八滩渠、废黄河,淮河入海水道穿越境内。   教育:建于1952年的八滩中学,几十年来,向社会输送初、高中毕业生2万余名,上大学、中专深造也有上万名,94年被省命名为"德育先进学校"。八滩中心小学,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文化:八滩镇被省命名为"群众文化先进镇",八滩人民创作的淮剧地方戏,多次荣获省文艺调演、会演创作奖、演出奖,由八滩民间艺人用三弦、二胡、箫笛等乐器演奏的《五大宫曲》等,已为国家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收录。   【人文景观】   八滩镇是一座具有光荣传统的集镇,刻记着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著名的王桥战斗,昭示着八滩人民不畏-,与新四军战士一起痛击日寇,收复家园的光辉业绩。王桥战斗烈士陵园,已被市列为德育教育基地。.  

滨海港镇

  滨海港镇于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淤尖、临淮乡重新组建而成。位于滨海县城东北偶,频临黄海,与振东乡、八滩镇、滨淮镇相邻接壤,镇域178平方公里,现辖21个行政村,1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3万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4.06亿元,人均纯收入4054元,财政收入1093万元。   【自然条件】   地处北温带,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紧依黄海,海岸线长11.5千米;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港口自然条件优越,具备建立国家大型口岸的资质条件,目前已有三座千吨级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   交通:镇内滨港路、5008公路、沿海大通道纵横贯穿全境,规划待建中的疏港二号公路连结204国道与黄海滩涂,北八滩渠、张弓河、废黄河、翻身河构成紧密的水系交通网,水陆交通便捷。   教育:镇内现有中学2所,小学14所,教职工448人,中级职称110人,在校学生近9012人。几年来,镇内基础教育工作成绩喜人,连创佳绩,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位居全县中上游。   卫生、农村改水:镇卫生院在职职工26名,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村级卫生体系已经形成。农村现有深水井17口,自来水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80%。.  

滨淮镇

  滨淮,位于滨海东北隅,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南距江淮名城盐城市11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80 公里,西距-故里淮安市90公里。镇域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万亩,滩涂3万亩,海岸线35华里,淡水养殖面积1.5万亩。现辖17个村(社区),1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万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42亿元,财政收入实现2046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376元。   【自然条件】   属暖流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7℃ ,平均日照2340小时,平均降水量981.5毫米,全年无霜期223天。   【基础设施】   交通:东西有凡临线,南北有S204线穿镇而过,西距204国道30公里,正在建设的盐连高速傍镇而过,疏港二号纵贯东西,北接中山河水运网,东接滨海港码头,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社会事业】   教育,镇内现有初中1所,小学20所,教职员工520人,中级职称以上173人,在校学生近8125人,中心初中连续六年在县同类学校考核中位居榜首,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卫生、农村改水:中心卫生院拥有32名医生,先进医疗设备5台套,村级卫生保健体系已形成。农村现有深水井15口,自来水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89%。.  

天场镇

  有"天赐场"古称的天场乡,历史悠久,西境之潘岗、吉岗、绿杨岗等地早在汉成帝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即已成陆,是全县最早成陆的地区。乡域东连滨海县城,南傍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西与阜宁县和本县大套乡接壤。全乡共辖14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11638户农户,43245人口,44710亩耕地,总面积83.3平方公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72亿元,财政收入11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48元。   【自然条件】   地处北温带,境内地势平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环境宜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   交通: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通榆运河和204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通汛快捷,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社会事业】   教育:乡内现有中学两所,小学5所,教职员工346人,中级职称以上有108人。在校学生6400人,中心初中被评为盐城市窗口学校,中心幼儿园是市级模范园。   卫生、农村改水:有乡中心卫生院1所,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村级卫生保健体系。全乡现有深水井10口,自来水入村、入组率达100%,入户率达85%。   【人文景观】   天赐场。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朝廷征召灶民,建灶刈草,设场煎盐,建天赐场。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年)隶天赐场盐课使,清未建天场镇。因受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影响,现已建成为天场中心村。   潘岗。元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现天场乡潘吉岗村一带与元枢密院判官董搏宵率领的官军激战,百姓箪食壶浆支援义军,致使义军以少胜多,大败官军。   天赐场初级小学。1915年开办,校址在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净土庵,后改名为区立第十国校,是全县最早的学校之一。   范公堤。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巡盐御使谢正蒙续修范公堤,由今阜宁县向北经现天场乡天沟村至潘吉岗村与沙堤相接,形成挡潮屏障,统称范公堤。清朝中期,堤外滩涂淤展,范公堤逐渐失去挡潮的作用。   天赐桥。位于天场乡政府原址,横跨天赐沟,建于清乾隆年间,为民间募捐所建砖木结构桥,是清朝时县境内29座桥梁之一。   天赐沟党支部。1930年春,涟水0组织派黄梦民发展天赐沟的管伯益入党,管伯益又发展管伯宁、惠祖光、刘学荣入党,建立了天赐沟党支部,是县内最早成立的党支部之一。.  

现代农业园

  大套乡位于古老的废黄河畔,在滨海县城西南部,是滨海的西大门,地处滨、阜、响、涟二市四县交界处,东与东坎镇为邻,南与东坎镇、天场乡接壤,北邻响水县,西依废黄河。乡城总面积62.5平方公里,现辖十三个行政村,11099农户,43522人口。2005年底,经济总收入27877万元,全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43万元,其中:一产增加值6975万元,二产增加值6578万元,二产中工业5037万元,三产增加值5690万元。财政收入79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6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00万元,其中工业投入10580万元。定报工业增加值3200万元,定报工业销售收入13800万元,定报工业利税总额435万元,自营出口额47万元美元。     【自然条件】   地处北温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降水充沛,依古老的废黄河畔,通榆大运河、引江济黄贯穿境内,土肥水美,林果业资源丰富,素有苏北"万亩果园之乡"之美称。   【社会事业】   交通:水陆交通十分便捷,通榆大运河、引江济黄、204国道横贯乡境。通榆河船闸位于乡境,是南北水运的重要枢纽。   教育:乡内现有中学两所,小学15所,教职员工373人,中级职称以上有112人。在校学生7000人,中心初中是省级示范初中,中心小学是市规范化学校,基础教育工作列全县上游水平。   卫生:农村改水:乡卫生院拥有26名医师,先进医疗设备23台套,校级卫生保健体系已形成。农村现有深水井14口,自来水村率达100%,入户率达83%。   【人文景观】   桃花盛开的地方。每到阳春三月,延绵数公里的桃花、梨花、苹果花竞相开放,芳香沁人,是人们春游度假的好去处。   万鸟天堂。在大套乡夹堆村境内,有一个三面环水,一面电站,四周有翠竹环抱,占地百亩天然绿色万鸟天堂。每到傍晚,鸟儿从四面八方飞进越河湾,翩翩起舞在越河湾上,形成一幅耀眼的立体万鸟天堂画面,场面十分难得,蔚为壮观。   黄河夕照:每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大关、关南二村交界的废黄河一轮红日染照在水面上,交相辉映,场面十分壮观。.  

陈涛镇

  陈涛镇是以陈涛烈士命名的乡,位于滨海县城东14公里处,东邻八滩镇、北与八巨镇接壤,现辖行政村19个,132个村民小组,15785户,63580人口,27952个农村劳动力,71000亩耕地,总面积120平方公里。05年实现GDP3.18亿元,财政收入8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31元。主要工业产品有石化机械、阀门制造、染料中间体、出口玩具等。   【自然条件】:   地处北温带,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南、中、北八滩渠贯穿全境,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横穿乡境直达黄海,土壤肥沃,盛产粮棉油、林桑果、畜禽鱼。 【基础设施】:   交通:距盐城机场90公里,火车站50公里,穿过腹地的坎振线东连204省道、西接204国道与在建的盐连高速公路相交于乡界,2006年通车后到上海仅需2.5小时,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社会事业】:   教育:乡内现有中学3所,小学13所,教职员工399人,中级职称以上121人,在校生7617人,基础教育工作列全县上游水平。   卫生、农村改水:乡中心卫生院拥有20名医师,先进医疗设备5台套,病床20张,全乡村级卫生保健体系已形成,农村现有深水井10口,自来水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80%。   【人文景观】:   陈涛地龙:建于2002年,是淮河入海水道上的重点水利工程,担负着全乡2.5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并将作为旅游景点进一步开发。   淮河入海水道:始建于1999年,陈涛境内全长11公里,宽720米,担负着灌溉、排涝、航运等重要作用。.  

滨淮农场

  滨淮农场位于江苏盐城滨海县。下辖:   320922400001 123 场东居委会   320922400002 123 场西居委会   320922400003 123 场南居委会   320922400400 123 头罾盐场社区   320922400500 220 第一管区生活区   320922400501 220 第二管区生活区   320922400502 220 第三管区生活区   320922400503 220 第四管区生活区   320922400504 220 第五管区生活区   320922400505 220 第六管区生活区   

开发区沿海工业园

  开发区沿海工业园  

滨海港经济区

  滨海港经济区  


滨淮镇特产大全




滨淮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