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莆田 >> 仙游县 >> 龙华镇 >> 金溪村

金溪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金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溪村简介

  金溪村在龙华镇镇政府驻地西7.2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后社,聚落在三郊路边,是龙华溪支流发源地。由牛洋少数民族自然村、松柏洋、山边、车坑、后张、后社、东埔、大洋等8个自然村组成,有17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村民1316户、5636人,金溪村耕地面积170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茶叶,山地6000亩,以种植茶叶为主,全村茶叶加工场90多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各一家,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村内有2所卫生所,沈海复线高速、三郊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322109 351100 0594 查看 金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溪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金溪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红星村

  红星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西2.5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开坡,聚落在木兰溪。由上房、洋庄、下元、玉琴、上元、开居、开坡、下街、上街、下队、上队、龙山、洋度尾、茶林、山南坪、湖内、枋厝、下厝18个自然村组成。有13个村民小组,村民757户、3150人。民国年间称明星乡。 1958年公社化为红星大队,1984年改称龙华镇红星村委会,1991年改称为龙华镇红星村委会。红星村耕地620亩,主种水稻、芋头。山地62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有龙眼等水果。有卫生所。三郊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东方村

  东方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西0.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坝下。由坝下、下年、奇居、田井4个自然村组成。有11个村民小组,村民641户、2767人。 1984年为龙华乡东方村委会,1991年改称龙华镇东方村委会。东方村耕地817亩,主种水稻、甘薯。山地100亩,有龙眼、荔枝等水果。有1所卫生所,有库容量45万立方米的水库。三郊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西林村

  西林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东0.5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大埔,聚落在木兰溪畔。由大埔、新厝、旧厝、下山仔、山仔5个村民小组,村民296户、1346人。 民国年间以东方、西林二村合一村各取首字为东西村,1958年公社化为西林大队,1984年为龙华乡西林村委会,1991年改称龙华镇西林村委会。西林村耕地736亩,主种水稻、蔬菜。有1所卫生所,村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西林村与红星村、东方村、灯塔村、爱和村、团结村、建华村、貂峰村、东岐村、红旗村、林内村、金溪村、金建村、金沙村、金山村、新峰村相邻。  

灯塔村

     灯塔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西边,龙华溪下游,村委会设在下同,北面依山,南面木兰溪划分南北,东邻龙华镇东方村、龙西林村,西与龙华镇团结村毗邻,南与龙华镇爱和村连接,北至宝幢山、佛尖山顶。由龙尾、位溪、下亭、吴店、新同、西坑、田中央、顶旧厝8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村民1808户、6328人。解放前就以仁德或龙华统称属仙游管辖,解放前属孝仁乡,1950年属四区,1951年设立龙华乡属十一区,灯塔以龙华双塔为主号称灯塔大队,1958年属龙华公社,1984年属龙华乡改为灯塔村委会。灯塔村耕地1312亩,主种水稻、大豆、花生、甘薯、蔬菜等农作物。山地668亩,以种植茶叶、松树为主,有龙眼、芒果等水果。有龙华中心小学、学区幼儿园、龙华中学、龙华基督教堂、老年养老院、蔡襄纪念祠、龙华寺、龙华双塔、龙华卫生院、龙华邮电局、龙华供电所、龙华信用社,是龙华镇文化、政治、经济活动中小。三郊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快捷。   

爱和村

  爱和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南1公里处,村委会设在田厝小组。由山仔组、墘上、墘下、田厝、大门、红尧、宫边、下头、顶头、前山、下厝、旧厝、顶厝、半山、大埔、申后、后头、墘顶、后张、学后、上坪、下坪、下蒋、宫前24个村民小组,村民1285户、5428人。有耕地面积2500亩,种植、水稻、甘薯、花生、蔬菜。有山地面积4500,亩,种植茶叶、马尾松、果树等。   村内有2所卫生所。水库1座,取名《林井水库》。全村道路全部水泥化,距306省道0.5公里,交通便利。   

团结村

  团结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南1.5公里处,村委会设在龙湖,聚落在龙华中部,南靠木兰溪畔。由下溪、旧厝、新厝、厝仔、顶厝、瑞元、溪田、龙湖、顶张、新合、埔兜、沙堤、小洋、顶洋14个自然村组成。有14个村民小组,村民760户、3580人。 1964年公社化为团结大队,1984年改称龙华镇团结村委会。团结村耕地777亩,主种水稻。山地520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有龙眼等水果。有卫生所、路灯、自来水,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建华村

  建华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大池巷,全村面积2.5平方公里,聚落在龙华宝幢山下,木兰溪南畔,东南与鲤南镇接壤,西北与大济镇毗邻,对岸是鲤城镇。距县城中心5公里,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由顶王、后湖、尾厝、下王、小房、旧厝、顶边、洋顶、顶埕、世料、大厅、宫边、后头、横头厝、下兴厝、新厝、正厝、下潭边、横江、大池巷、过洋、清源、外温、内温24个村民小组组成,划分为7个自然村,村民1280户,5315人。建国初期,建华村属大济乡六区,1958年公社化时划归龙华公社管辖,并以社命名为建华大队。1984年为龙华乡建华村委会,1991年改称龙华镇建华村委会。建华村耕地1340亩,主种水稻、蔬菜。山林地730亩,以种植桉树、龙眼为主。村有三所卫生所,沈海复线高速公路及西一环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貂峰村

  貂峰村在龙华镇镇政府驻地西3公里处,村委会设在下厝,北边与大济镇后林村接壤,东边与龙华镇团结村毗邻。曾是远近闻名的“扁食村”。由半渡门、三角埕、月光池、洪厝4个自然村组成,有14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村民1000户、4087人,因居住地后山形似貂,貂又是名贵动物而得名,貂峰村耕地面积80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山地1780多亩,以种植枇杷为主。有一所卫生所,有库容量5万立方米的貂峰水库。境内交通便利。   

东岐村

  东岐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西20公里处,村委会设在苏厝东岐岭头。由东岐、中房2个自然村组成,有4个村民小组,村民136户、907人。民国期间属泉州市罗溪区白凤保,1958年公社化为白凤大队,1962年划仙游县龙华公社金山大队,1997年成立东岐村委会。东岐村耕地420亩,主种水稻、茶树。山地2000亩,以种植茶叶为主,2008年本村村道水泥路面硬化   

红旗村

  红旗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西2.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狮头山,聚落在木兰溪。由门山、顶厝、下楼、岑兜、祖利、尾厝、顶西、下埔、新厝、顶学、顶间、旧厝、下厝13个自然村组成。有13个村民小组,村民1008户、4295人。解放初称仙门。 1958年公社化为仙门大队,1984年改称红旗村委会,1991年改称为红旗村委会。红旗村耕地1140亩,主种水稻、甘薯。山地333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有龙眼等水果。有2所卫生所,有库容量56万立方米的红旗水库。旗峰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林内村

  林内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西2.5公里处,村委会设在跃进台,即是主村道八口边,聚落在沈海复线高速公路及省道三明-郊尾公路两边。由旧厝、下厝、大墘、厝尾、磨头、塔斗、宫顶、新刘、卓洋、后头、刘尾、中厝、顶厝、新厝14个村民小组,村民786户、3094人。 1984年改称龙华镇林内村委会。林内村耕地850亩,主种水稻、地瓜、大豆、花生、果蔬。山地1300亩,以种植速生林为主,有龙眼、枇杷等水果。有1所卫生所,村道四通八达。全村架设路灯,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水。   

金溪村

  金溪村在龙华镇镇政府驻地西7.2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后社,聚落在三郊路边,是龙华溪支流发源地。由牛洋少数民族自然村、松柏洋、山边、车坑、后张、后社、东埔、大洋等8个自然村组成,有17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村民1316户、5636人,金溪村耕地面积170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茶叶,山地6000亩,以种植茶叶为主,全村茶叶加工场90多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各一家,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村内有2所卫生所,沈海复线高速、三郊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金建村

  金建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西8公里处,村委会设在金建。由企头、后厝、大门宅、尾厝、井兜、碧石、建新、学后、顶林仔、溪仔店、西庆、后垅、后方、在顶、后井、岳厝、南门、顶厅、下尾、冬甲尾、院林下头22个村民小组,村民1084户、6708人。金建村耕地2930亩,主种水稻、薏米。山地3980亩,以种植椐尾桉为主,有龙眼、枇杷等水果。有多所卫生所, 有库容量3万立方米的金建水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金沙村

  金沙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西10公里处,村委会设在苏厝,聚落在下埔寨下西,是龙华溪流发源头。由尾厝、池头、上库、新厝、窑下、顶厝、埔林、交林、建林、苏厝、店口、王田、窑下垅、杏仁坑、下新厝、石室、乞朗、后头门、岭兜、上溪、洋中、革新、洋垅等23个自然村组成,有23个村民小组,村民1729户、6934人。自古以来称黄沙,1958年公社化为金沙大队,1984年为龙华乡金沙村委会,1993年改称龙华镇金沙村委会。金沙村耕地1629亩,主种水稻、薏米。山地3500亩,以种植杉、松,巨尾桉为主,有龙眼、枇杷等水果。有两所卫生所,省道三郊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金山村

  金山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西南15公里处。由祖厝、顶厝、大坵、内张、元头、山上、后溪、土寨、塔林、双塔、五垅、埔后、马路、南山、南星、水门、勤作、奇兜、苦垵、陈坟、上星、上丰、新建、青风亭25个村民小组,村民1200户、4861人。民国初期为山顶保和江山保,解放初称山顶乡,1958年公社化称金山大队,1966年改称金山村革命委员会。1984年为龙华镇金山村委会至今。金山村耕地1950亩,主种水稻。山地5000亩,以种植杉、松、巨尾桉等杂木。有3所卫生所,龙华镇金山水库在本村内,三郊公路经村偏北而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新峰村

  新峰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2.4公里处。由也垅、利厝、利新、旧厝、新厝、城溪、中溪、下溪、厝后、塔斗、柳墘、下厝、过桥、过溪4个自然村组成。有14个村民小组,村民750户、3180人。 民国年间属孝仁乡,旗峰保,1950年属四区,1951年属一区,以旗峰二字化为新峰大队、红旗大队。1985年为龙华镇新峰村委会,1991年改称龙华镇新峰村委会。全村面积1050亩,山地面积2500亩,以农业收入、外出经商为主,种植茶园1000多亩,薏米为生产基地及水稻、制茶加工11家,有多所卫生所,有库容量8万平米山塘三个。距三郊线1公里,交通网落四通八达,环境优美是名符其实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金溪村特产大全




金溪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