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莆田 >> 仙游县 >> 西苑乡 >> 仙西村

仙西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仙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仙西村简介

  仙西村概况
  
   西苑乡仙西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西与泉州德化县著名风景旅游胜地石牛山、隔山相望,东与凤山九座寺、十八股头生态旅游景区接壤,南临省重点建设项目——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是莆田市母亲河木兰溪的发源地,距县城50公里,全村土地面积24平方公里,辖官度尾、半林、黄坑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514户,总人口2256人。
   官度尾自然村纪略生一子,名纪郑,童年时其父无力抚养,送养父郑松庵培养,为此,一人继二隆,郑为姓,纪为居,古今成为仙游县历史名人,在职官授“一品尚书”、“三朝元老”。二块大匾额尚存。郑纪一生忠君爱民,无私无畏,在朝常与0臣争理,廉洁清正,功勋显著,名声扬古今。
   仙西村有丰富的水资源,有15000多亩生态公益林,与木兰溪源头交融出独特的魁力,官度尾自然村有独特的纪氏祠堂,半林自然村有雄伟的张公殿,黄坑自然村有独有的木兰溪源头,有大革命时期的“三老”交通员,故仙西村又是革命老区基点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322200 351100 0594 查看 仙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仙西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仙西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白岩村

  白岩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与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里洋村接壤,距县城70多公里,全村山地面积3.5万亩,辖3个自然村68户,总人口230多人,为老区革命基点村。   村内自然景观优美,百年柏树周列左右,青山绿水环抱其中,有珍惜的动植物资源和水利资源,其中不乏国家珍惜动植物物种——娃娃鱼、红豆杉、獐、山羊等。由于保持了自然和淳朴的村容村风,一直以来被莆田探路者称为莆田的“香格里拉”。白岩村历史以来一直是人文荟萃的宝地。白岩始祖,陈桂岩公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自仙游大济镇尾板迁入白岩定居,至今已有630年。清朝五品官司陈宗元(钦加五品御宗元)和布政司理问陈宗恒(封安人淑配罗氏)旧属永泰县管辖,旧称福建永泰县嵩口29都,(今白岩村),至今遗迹犹存。白岩村于1952年改制后隶属仙游县管辖至今。   白岩村有全国特色的“吊笋”和蕨菜、笋干,产品质量上乘,口味纯正,深受人们的欢迎。现白岩村已开通了通村公路,开发了水利工程,实现了闭路电视和电话,使闭塞的山村连接外面的世界。   

柳园村

  柳园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在雄伟的戴云山麓东面,北与永泰县赤水村接壤,南临前溪村,距县城69公里。村落总面积4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58户,总人口1000多人,为革命老区基点村,也是莆田市六个少数民族(回族)行政村之一。   【村风村貌】柳园村山清水秀,从古至今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邻里和睦,尊师重教,人才辈出。解放后就有研究生、大学生、大专生等一百多人走出山村。广大干群同心同德,团结协作,上下一条心。特别是近几年来村容村貌发生巨大改观,村道整齐美观,卫生清洁。   【历史人文】柳园村归属兴化县管辖,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柳园属仙游县管辖,一直延续至现在。柳园村始祖恂公于梁太祖间入仙游大蜚山,其十一世祖朝辅公,字公弼,号止庵,浩赠通议大夫资治尹南京府尹。于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自兴化县始迁于兴泰县九龙山柳园以居,其子灿公,字季文,号焕章,乡试解元,历仕南京知府。距今已700多年历史。全村只有一姓——郭姓,1988年1月经莆田市民政局批准,郭氏村民恢复回族身份。   【建筑景观】柳园村现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3座,古民居景观资源尤其丰富。村落中郭氏祠堂、老街、旧巷、庙会交融出村落独特的魅力。其中一处古民居中还完整保留清咸丰年间的“四代同堂”牌匾一张,四个字全部镏金,厅堂内雕刻花鸟等景物。该村顶祠原有一张清道光年间赐进士河南监察御史鸣高为宗史嘉宾八十大寿的金线丝绣成的图幛(现已失落);位于海拔1200米的高山之巅,四面悬崖峭避,地势险要的龙凤岩建于元朝延佑二年(公元1316年),规模不大但景观十分优美;位于下洋溪边,依山傍水,景色怡人的仁德宫,始建于何年无从考证,据记载最后一次修建是清乾隆年间,每逢佛都节日,这里热闹非凡。    【物产经济、生态环境】柳园村共有山地面积19000亩,林木10000多亩,原始森林200多亩,竹林1000多亩。现有稀有的有700多年的椿树1棵,200多年的柳杉8棵、红豆杉2棵。林业资源尤其丰富。海拔1803米莆田市最高山峰石谷解和海拔1791米地势险要的五雷山位于柳园村境内。这里自然景观非常优美,奇山怪石林立,湖泊瀑布成群,近似江西三青山的景观,是有待开发的旅游胜地。仙游县最大的九仙溪水电站在该村建有两个调节库。这里是登山爱好者和生态旅行及避署的理想之地。   

前溪村

  西苑乡前溪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也是少数民族(回族)行政村,东与前县村接壤,北与东湖村、柳园村相邻,西北、西南分别与永泰县、德化县毗邻,南接凤山村,距乡政府所在地32公里,距县城65公里。全村面积23806亩,平均海拔1400多米,辖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19户,总人口535人。境内“石谷解”景区位于莆田市、福州市、泉州市三地交界处,其主峰海拔1803米,是莆田市最高山峰,也是闽中第一高峰,景区溪流峡谷交错,两岸山峦树木相映,风景优美独特,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  

前县村

  前县村是革命老区村,辖3个自然村:后县组、祠堂组、湄溪组、湄阳组、青坑组、青阳组,共6个村民小组191户782人。现有山地68000亩、林地18121亩、耕地733亩(其中水田664亩)、农地89亩。盛产苦笋有着许多旅游景点。   

凤山村

  凤山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与德化县交界,东与社硎乡交界,距仙游县城46公里,距乡所在地16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1555亩,山林地49500亩,共有14个村民小组450户,总人口2127多人。凤顶至墓前宽 4.5米、长6公里的水泥硬化村道贯穿全境,并实现通讯信号全覆盖。 【村风村貌】凤山村地处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环山区生态旅游经济区,现有九仙溪水库、天然的石人头、仙岩洞等旅游胜地。全村治安良好,民众和睦相处,多次被市县评为文明村。 【建筑景观】凤山村留有清代建筑的宫、祠堂多处(清代为湖山乡,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凤山村),村里有多支民间音乐队,并获得福建省民间音乐比赛二等奖。 【物产经济】凤山村有特色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年产优质的干巴西菇100多吨,香菇30多吨,凤山巴西菇誉满海内外。  

凤顶村

  凤顶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在九仙溪源头、秀丽的凤冠山下,距县城43公里。东与凤山村接壤,西与德化县交界,北连德化县、凤山村,南邻广桥、前洋村,距乡政府12.5公里。   【村落与村民】村落面积12多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218多人,296多户,辖7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新农村建设的春风使凤顶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了,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村风村貌也焕然一新了,新时期的新型农民正向我们走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凤顶村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5℃—17℃,且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达87%,瑰丽多彩,奇花异卉遍布其中,自然野趣突出,林海翠绿,清溪漫流,是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的天然博物馆。据统计,共有内圆外方的“四角竹”等野生动物1200多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这里既有国家级文物保护无尘塔、凤冠塔影唐代九座寺,是南少林、红花会发祥地。又有“武夷山”之称十八股头景物及形态各异的石像群。不愧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天然避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历史人文】九座寺是智广祖师(807—886)亦谥正觉禅师,俗家姓陈名智广,于唐咸六年(865)所建,位于凤山九座山东麓。因九座山山形同凤凰来仪,寺建在雄凤顶冠,故名凤顶。其寺院规模宏阔而富丽堂皇,纵横名三,九座相连,合称凤顶九座寺。唐咸通十年(869),智广奉诏进长安参加全国法门寺迎佛骨大典,懿宗皇帝御封凤顶九座寺为“九座山太平院禅寺”,并钦命智广为该寺方丈。唐乾宁二年(895)敕赐塔额。宋元六年(1091)哲宗加封智广祥师“慈应”。宋崇宁中(1102—1106)徽宗再赐僧智广塔额,敕书“无尘”二字。宋时,端明殿学士蔡襄曾到这里赏景,并手书懿宗赐匾“太平院”三字。宋代,仙游佛教兴盛,有“江南佛国”之称,这跟智广禅师的功绩分不开。智广祖师且致力于招收徒弟,传授武功。他把嵩山少林寺所学到的本领全授给弟子,他要求弟子文武双修,传授临济正宗,鼎盛时达五百余众。从此凤顶九座寺成为名闻遐迩的禅武大丛林。以后历代名师辈出,尤其以少林武术之功夫,对社会影响极大,成为八闽传授武术的源头之一。清末监察御史江春霖也为该寺撰写业产山林和田地碑文,石刻今犹在。此外,还有余象、王迈、林彖、徐师仁等名人题诗。南宋龙图阁陈宓诗云:想像精蓝九叠前,青鞋今浔踏云烟。霜边涧水多成玉,岭上人家半是仙。伏蟒千年无动意,老松何日不幽禅。可怜倚马不民归,客有底溪未了缘。   【建筑景观】“无尘塔”,是福建省罕见的晚唐石塔珍品,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三层、八角形、空心、石结构。塔上的“无尘”二字是北宋崇宁中勒书。无尘塔高14.22米,直径6.45米。塔基为莲花舒瓣和波浪式雕刻。塔柱八根,为瓜棱式造形,雕工祖中有细。塔的各层均有塔檐突出,拱形斗拱支柱。特别是各层下为叠涩,上绕栏杆,其建筑风格均是唐代遗规。塔内有螺旋形石级盘旋而上。底层设子午南北开门,东南设窗,二、三两层四面开门。从底层直至塔顶均为空心结构,仅有螺旋式石级以登,俯视塔底,令人心寒。底层塔门,雕有护塔将军像,二层塔门刻有绍闪丙寅僧家藏衣等字样。这是省内罕见的唐代古塔中最具特殊的石塔之一,现为国家级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物产经济】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毛竹。近年来,大力发展食用菌、反季节蔬菜、草山养羊、名优水果等特色产业,出产的巴西菇(姬松茸)冠誉海内外。   

广桥村

  广桥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现有335户,总人口1459人,下辖8个村民小组,分为三个自然村(广桥、东安、东山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397亩,山地面积1万2千多亩,其中70%以上为毛竹林,其余为松杉、杂木林地,山地综合开发极具潜力。    广桥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这里的农民勤劳踏实,文明礼貌,村内治安环境良好,连续多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刑事案件。    广桥村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是仙游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坝址所在地,抽水蓄能电站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是旅游的圣地。   

西乾村

  西乾村概况   【行政隶属和交通位置】西乾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东与卓林接壤,西与广桥村交界,北连凤山村,南邻西苑村,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水泥公路贯穿于乡村之间,各种网络信号覆盖全境。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2.5平方公里,现常住人口1560人343户,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历史与人文】西乾旧属兴化府,称兴化府归德乡聚贤里(今西乾村)。西乾张氏始祖关保公于明洪武七年(1374)随父九三公(明总兵,调任福州)出江苏杨州入闽,兴保公几经辗转定居西乾开族繁衍,至今21代,633年。    【建筑景观特色】民居依山麓首尾相接而建,连成倒“8”字型,屋后山峦环抱,仅有一个山口可进出,村后主峰上建成避匪塞三面绝壁,在匪乱年代,整个村落形成开然的打狗阵势,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是周边村群众的主要逃匪难所。现有七星坠地祠遗迹,风格奇异师的明朝开族祖坟(墓碑向天的圆墓),藏宝图石碑一块。西乾村东北部,塔头顶连片分布的草地具有蒙古风貌,分布18外古庵寺遗迹。山权威性散布的松柏四季常青虽长百年也高不过丈,虬枝错结,是天然盆景。各色野花遍布其间,似织花地毯,终年无夏之感,东侧主峰卓林尖与德化九仙山、泉州笔架山遥遥相望,站在峰顶半个仙游的景致尽收眼底。西乾村山地资源丰富,天然阔叶林连片分布品种繁多,夹生珍贵野生南方红豆杉,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落脚都能踏青中药材之说。山高涧深,遍布高落差小瀑布群,各种野生动物出没于山中,溪中鱼儿清可数,区域内地表径流无污染,大多可直接饮用。    总之,西乾是一处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社会和谐,是具有各种开发潜力的处女地。  

岭峰村

  岭峰村概况   【行政隶属交通位置】西苑乡岭峰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地处度尾镇一带的周边山上,平均海拔500米,距县城16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8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2300多人,530户,辖4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特殊的土地哺育着非凡的人们。虽然他们所受教育不多,却有着闯荡江湖、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了村庄的建设、为了共同的富裕,他们踏破铁鞋永不放弃,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如今的许多村民遍布全国各地。在那里他们有了立足之地。如今的村庄,不单是土墙木梁,坚如磐石的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这块土地上耸立着。   【历史人文】1946年戴忠等同志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他们勇赴战场,奋勇杀敌。   【建筑景观】岭峰村地处山腰,绿树成荫,空气新鲜,别有一翻风趣。这里隐藏着许多自然影剧院区,站在山上,俯视群峰,有“一览从山小”之感。有时雾气缭绕,如入仙境。其中,最神奇的是位于岭峰村的山顶上的一块平地,约1000多平方米一称“轻空坪”,那里长满各处奇树怪草,又以地势平坦,奇气怪石著称。人在其上,不但能一览群山、平原,更能体会自然的超脱之感。距居民区不远处又有鬼洞、仙脚印、无鼻神君等景观。   

前洋村

  前洋村是仙游的西北部山区,属西苑乡辖区。位于戴云山支脉兰溪源头西侧。海拔720米,年平均气温18.3℃,离城关35公里,由大扳、旧厝、顶厝、内厝、外厝5个小组组成,村民200户,1000人。占地面积6.5平方公里,深林覆盖率95%。现有耕地面积700亩,山地面积12000多亩,其中毛竹林面积4000多亩,杉、松林面积3000多亩,杂木林(阔叶树)生态保护林5000多亩,是省级生态重点保护区域。    前洋山青陶自然,蓄能水秀醉心感。前洋既有得天独厚的山地优势;又有优美丰富的生态资源。现有国家投资五十多亿元的重点工程“福建抽水蓄能电站落户境内,已建成投产。游客络绎不绝,赞叹不已。”    西苑是海西的后花园,又有养育三百多万莆田人民的母亲河(兰溪)源头。仙游“十二美景”,有三景在西苑境内,前洋是开发生态旅游的好地方,一枝独秀与各景区相邻。临界的千年古刹九座寺是南少林发源地,现已征地700多亩,由中国佛教会重建,巨额投资建成世界一流的(五A)国家级旅游区。还与世界稀有的天然平底溪床仙水洋相连。年内开工的省道203S(环山区旅游公路)贯穿前洋境内的可金田山腰。2015年通车后,离福广高速莱溪出口处不到20公里,1小时多就能到达福州、厦门,十几分钟可达戴云山风景区。    绿树成荫展新秀,翠竹摇曳映山美。前洋集自然与抽水蓄能电站于一身,山水互映,处处生景。交通方便,气候宜人。非常适合投资开发生态旅游,避暑山庄等旅游项目。   

西苑村

  西苑村概况    西苑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东界岭峰、卓林、修园,西连半岭、仙东、仙西,南毗度尾后埔,北接西乾、广桥、前洋,距县城25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535户,总人口2386人,为西苑乡政府所在地。    西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庄,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名人辈出,古代居民建筑物及祠堂官庙多座且规模较大,大杉下自然村的千年杉木列入县级文物保护,百年桂花树、樟树、松柏、椿树、珍稀的白果树各显其色,分外壮观。境内五狮抢球,四凤对舞,双象镇关,龟蛇保口,三虎守窍,其景点巍巍耸立,奇特壮观,是旅游、度假、观光的首选之地。    西苑村山地广阔,资源丰富,主产杉、竹而闻名,大济镇“三会寺”的大梁、大柱所用之杉木都是出自西苑。   

半岭村

  半岭村村情概况    半岭村在西苑乡政府驻地西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半岭村下亭,也是木兰溪的源头,木兰溪河流寄越我村一直流向仙游、莆田……由顶尾坪、下坝坪、石马头等3个自然村组成。有3个村民小组,村民130户630人。因半岭村形状如鼎,称为半鼎,民国年间又是德化村民的落脚点,后改为半岭。1958年公社化为半岭大队,1984年为西苑乡半岭村委会,半岭村耕地250亩,主种水稻,山地5000亩,以种植巨尾桉、杂木等,有枇杷、文旦柚、柑桔等水果。有一所卫生所,现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就座落在我村,半岭村目前只有一条公路通往外面。   

仙西村

  仙西村概况       西苑乡仙西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西与泉州德化县著名风景旅游胜地石牛山、隔山相望,东与凤山九座寺、十八股头生态旅游景区接壤,南临省重点建设项目——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是莆田市母亲河木兰溪的发源地,距县城50公里,全村土地面积24平方公里,辖官度尾、半林、黄坑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514户,总人口2256人。    官度尾自然村纪略生一子,名纪郑,童年时其父无力抚养,送养父郑松庵培养,为此,一人继二隆,郑为姓,纪为居,古今成为仙游县历史名人,在职官授“一品尚书”、“三朝元老”。二块大匾额尚存。郑纪一生忠君爱民,无私无畏,在朝常与0臣争理,廉洁清正,功勋显著,名声扬古今。    仙西村有丰富的水资源,有15000多亩生态公益林,与木兰溪源头交融出独特的魁力,官度尾自然村有独特的纪氏祠堂,半林自然村有雄伟的张公殿,黄坑自然村有独有的木兰溪源头,有大革命时期的“三老”交通员,故仙西村又是革命老区基点村。   

仙东村

  仙东村概况   【行政隶属交通位置】西苑乡仙东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与永春、德化两县相毗邻,东与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相连,距抽蓄电站3公里,西与德化县水头(仓兜村)相毗邻,南与度尾镇霞溪村、湘溪村相连,北领德化石壶寺(戴云山脉),距仙游县城50公里,距乡政府34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2.3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630户,总人口2736人,0党88人。   【历史人文】1946年至1947年间林志楠、黄国璋、黄桦等老前辈在我村北溪五湖地带领导地下革命,是革命老区基点村。   【特产经济】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盛产杉、松、竹、杂木。   【农业盛产】巴西菇、香菇、蘑菇、幼豆、水果等农副产品。   独特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土池养殖,蜜蜂养殖优佳适宜。   

仙山村

  仙山村在西苑乡镇政府驻地东48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后墘,坐落在苦竹,仙西,仙东之间。由红兵,门前,前厝,后厝,团结,帮山,翁厝,旧厝,东厝,下厝,大灯,顶队,下队等13个自然村组成。有13个村民小组,村民398户,人口1726人,民国年间以神仙旅游之地称为仙游山,1958年公社化为仙山大队,1984年为西苑乡仙山村委会。仙山村耕地1258亩,主种水稻、花生、芭茜菇、养殖蜜蜂、土地鳗鱼、人家羊、山地32500亩,以种植杉木,松,毛竹,古笋为主,有芘芭,桔子等水果。有一所卫生院,有库容量400KW立方米的银宝水电站库。贾穿全境。  


仙西村特产大全




仙西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