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蕉村地处陈大镇西部,距市政府17公里,与明溪县紫云村毗邻,辖砂坪、布头、山板坑3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耕地84公顷,山林1786.67公顷,建立了1600亩毛竹生产基地和913亩的省级生态公益林示范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绿园合作社与三明市好多多超市合作在当地建成10公顷(150亩)蔬菜大棚基地,以绿色标准生产果蔬产品,采取“产销订单”形式,与超市、酒店建立直供直销、配送经营流通体系;引进台湾龙须菜、草莓、太空西红柿等珍稀瓜果蔬菜品种。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新建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站各1座。2012年,全村农户173户640人。全村经济总收入774万元,村财收入11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934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402100 | 365000 | -- | 查看 砂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瑞云社区 |
瑞云社区位于陈大镇本点,东依七五五处、西与城市物流园接壤、南与徐碧村相邻、北至高源工业园区,面积为6.7平方公厘,有9个生活小区、21个居民小组及机关企事业单位19家、非公企业33家,是集镇商业贸易、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中心。 |
台溪村 |
台溪村地处陈大镇西南部,与三元区城东乡接壤,距三明市区17公里,辖安居坂、忠山坂、上台、中台、叶坑、双江6个自然村。该村地域宽阔,自然村之间首尾相距约15公里,共有山林3133.33公顷,耕地76.67公顷,果园153公顷,毛竹山466.67公顷。林业是该村支柱产业,建有毛竹、柑橘等生产基地,获得省、市绿色食品荣誉称号。该村有佳盛木业、永鑫矿业、鑫隆化工等民营企业。2012年新建双江新村点,现已完成主体15户。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新建双江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站各1座。2012年,全村农户202户902人。全村经济总收入7795万元,村财收入83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234元。 |
渔溪村 |
渔溪村位于梅列区西北部,距三明市区20公里,全村面积16平方公里,有花桥上、花桥下、嫩坑3个自然村,耕地73.33公顷,果场面积73.33公顷,山林1866.67公顷。该村立足山区优势,开展“村会协作”,重点发展果、烟、豆、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开展毛竹丰产林和速生丰产林培育,壮大林木产业。成立渔溪村柑橘协会,推广矮化开心形修剪新技术,种植柑橘示范片116.67公顷;依托三友烟草合作社,采取“统一播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植保防治、统一烘烤”等措施,生产的上等烟比例名列全省前茅;以三合果蔬合作社为龙头,开展无公害毛豆订单生产,种植订单毛豆40公顷(600亩),并利用冬闲田,生产订单泡菜;引进长汀槟榔芋良种在当地推广,产出的槟榔芋以个大、肉质粉嫩而闻名三明市场。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新建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站各1座。2012年,全村农户171户624人。全村经济总收入746万元,村财收入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984元。 |
砂蕉村 |
砂蕉村地处陈大镇西部,距市政府17公里,与明溪县紫云村毗邻,辖砂坪、布头、山板坑3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耕地84公顷,山林1786.67公顷,建立了1600亩毛竹生产基地和913亩的省级生态公益林示范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绿园合作社与三明市好多多超市合作在当地建成10公顷(150亩)蔬菜大棚基地,以绿色标准生产果蔬产品,采取“产销订单”形式,与超市、酒店建立直供直销、配送经营流通体系;引进台湾龙须菜、草莓、太空西红柿等珍稀瓜果蔬菜品种。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新建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站各1座。2012年,全村农户173户640人。全村经济总收入774万元,村财收入11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934元。 |
碧溪村 |
碧溪村位于明溪、沙县、三明的交界处,距三明市区21公里,是梅列区唯一的革命老区村, 2012年被评为三明市首批红军村。辖村头、村尾、神坑、池下四个自然村,全村415户,1529人,党员52人,其中少数民族(畲族)58户,263人,聚居在池下自然村。全村土地面积27940亩,其中山林面积26000亩,耕地面积1940亩。2012年村财收入70.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08元。 碧溪村集体收入以林业为主,其中毛竹2000多亩,集体果场300亩。村两委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认真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鼓励农民发展柑桔、毛豆、蔬菜、金银花和麒麟瓜种植,先后引进提子观光园、铁皮石斛项目,实现土地流转1200多亩。其中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成1000亩现代提子观光园、葡萄沟、葡萄酒庄,引进世界名特优新提子品种100多种,2012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420人,带动村民新建农家乐7家。2012年采取“政府出料、农民出工”的方式,区、镇投资230万元实施村尾旧村改造试点,完成屋面改造148户,立面改造107户,拆除附属房126处,清理垃圾1350吨,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添置垃圾筒60个,新建冲水式公厕1座;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新建污水处理站2座,铺设管网4300米,添置垃圾桶96个、垃圾清运车1辆,建立了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的运作模式,并实施村部办公楼和进村弯道取直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打造碧溪流域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带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2012年,全村农户425户1665人。全村经济总收入2345万元,村财收入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808元。 |
长溪村 |
长溪村位于三明市区北部,距市区19公里,有坑源、红岭、溪垅、山口4个自然村,山林土地总面积1191.13公顷,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315公顷,省级生态公益林98.13公顷。拥有耕地84.33公顷,其中水田67.2公顷,旱地17.13公顷,土质肥沃、气候温暖,主要种植毛豆、烟叶、柑橘、板栗、金银花、提子、玉米等经济作物。境内大佑山海拔1276.3米,属白垩系火山凝灰岩,构成相似雁荡山的流汶岩景观,有亿年的火山口、千年的古寺庙,有红豆杉、三尖杉等珍稀树种,有猕猴、岩羊、狗熊等珍禽异兽,是集登山、露营、观日、朝圣、攀岩、考古、民俗风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健身、民俗游理想地。建于清咸丰戊午年(1857年)的茂安堡属典型的围廊院落式民居,是集生活住宅、军事防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晚清大型建筑,汉剧口头相传流传至今。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新建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站各1座。2012年,全村农户165户618人。全村经济总收入762万元,村财收入4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531元。 |
棕南村 |
棕南村位于三明市区北部,距市区12公里,辖南岐、底坑、前坑3个自然村。全村土地面积1666.67公顷,其中耕地37.33公顷,山林1533.33公顷,果园100公顷。境内有农民公园、省级金丝湾森林公园、中南山庄、天一山庄等旅游休闲景点。绿园柑桔合作社在该村建立陈大镇大棚生产基地,引进台湾碧绿苦瓜、台湾网纹甜瓜、中农8号刺瓜等9个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种植。最新引进的美国蓝莓新品种,生产结果获得成功,下一步将成为该村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新建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站各1座。该村有梅峰电站和瑞源电站。 2012年,全村农户201户786人。全村经济总收入935万元,村财收入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953元。 |
大源村 |
大源村位于三明市西北郊,距市区约5公里,福银高速公路三明连接线和泉三高速公路在大源村设立互通口,辖大源、高源、斑竹溪3个自然村。全村山地面积1733公顷,耕地52.67公顷, 果园80公顷。高源工业园、四星级亿龙山庄国际大酒店、瑞云山水墅别墅区坐落境内,境内的瑞云山风景区属典型的火山岩地貌,有峰、石、藤、瀑、庙宇等景观,高288米的天然坐佛和火山口堪称奇观,为国家4A级旅游区。大源村结合近郊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城郊型农业,发展壮大运输业、饮食服务业,成立绿园柑橘合作社,加强柑橘的生产管理,推广矮化开心形修剪新技术,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农民收入逐年提高,三个文明建设稳步协调发展。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新建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站各1座。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日(定光佛生日)在瑞云古寺举行祭祀活动,正月十四举办元宵灯会。2012年,全村农户246户868人。全村经济总收入961万元,村财收入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887元。 |
陈墩村 |
陈墩村为陈大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4公里,总面积7.3平方公里,福银高速公路三明连接线穿村而过,辖肖上、肖下、下罗、天坑4个自然村。耕地37.33公顷,山林340公顷,果园20公顷。村民以种植蔬菜、养殖生猪及从事第三产业为主。陈墩村是陈大镇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建设所在地,也是三明市区北部门户,地理位置优越。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项目有:碧玉小区经济适用房、三明六中、机床厂棚户区改造、市政道路陈大段一期、城市物流园、山地影视城等。现已入驻的企业三元轧辊、明福琼脂等6家,可提供就业职位300多个。该村近郊农业特色明显,引进太空西红柿、泰国玉葫等新品种,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每年为城市提供2000多吨蔬菜。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村民在新兴阁举行祭祀活动,农历六月十三日在圆通庵举行祭祀活动,正月初九举办“新春晚会”吸引周边村民到场助兴,场面壮观,热闹非凡。2012年,全村农户305户1180人。全村经济总收入1724万元,村财收入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996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