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三元区 >> 中村乡 >> 南坑村

南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南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坑村简介

  南坑村地处中村乡西部,村庄座落在真人旗(海拔1275.6米)的山脚下,海拔高507米,距乡政府所在地14.5公里, 离三明市区14.5公里。现全村共232户888人,有6个自然村(丰树坑、竹元坑、村尾、地坑洋、草垅、墙边),其中竹元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畲族),8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党员29名。南坑村资源丰富,林木茂盛,盛产木材、毛竹、笋干、桔子、桃李、西瓜、蔬菜等产品。南坑村在民国初期旧称南洋堡,曾管辖西际、恩甲、大坂元、埔头城、下炉等村,解放后才各自设村。南坑村气候宜人,交通方便,有一座小型水库,库区四周是果园、田园,环境宜人,是周末休闲游玩、垂钓的好去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03201 365000 -- 查看 南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南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焙坑村

  大焙坑村地处中村乡东部,村庄座落在大众山(海拔1204.9米)山脚下,海拔高701米,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离三明市区25.5公里。全村共130户464人,有2个自然村(贡弄坑、山峰岩),村党支部有党员21名。全村土地面积8000多亩,其中山林7000多亩,耕地697亩。大焙坑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1944年,林志群带领闽中游击队约50余人在中村乡一带转战,曾以大众山主峰周边数百平方公里的山区,展开游击战。   

埔头城村

  埔头城村地处三元区西南部,东邻居阳村,西面、南面分别位于莘口镇蓬坑村和芦洋村交界,北邻南坑村,海拔693米,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离三明市区20.5公里。全村共114户485人,有4个自然村(村尾洋、庄山头、大坂元、朝阳),5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党员17名。埔头城村森林资源丰富,有“绿色天然氧吧”之称,更有柑桔等果树的最适宜种植区,水果品质优良,供不应求。埔头城村旧属永安、三元两县,境内胡厝洋居民曾建设了一项相对今天来讲都堪称浩大的工程——铺设至三元县衙的石板路,里程达二十余华里,而且石板横铺,需石料极其巨大!召集村内仅存半公里左右阳石板路昭示世人。蔡坑居民也铺设有石板路,不同的是石条是直铺的,现今仍有部分可供世人参观,相传该地还有未发掘的宝藏。   

南坑村

  南坑村地处中村乡西部,村庄座落在真人旗(海拔1275.6米)的山脚下,海拔高507米,距乡政府所在地14.5公里, 离三明市区14.5公里。现全村共232户888人,有6个自然村(丰树坑、竹元坑、村尾、地坑洋、草垅、墙边),其中竹元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畲族),8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党员29名。南坑村资源丰富,林木茂盛,盛产木材、毛竹、笋干、桔子、桃李、西瓜、蔬菜等产品。南坑村在民国初期旧称南洋堡,曾管辖西际、恩甲、大坂元、埔头城、下炉等村,解放后才各自设村。南坑村气候宜人,交通方便,有一座小型水库,库区四周是果园、田园,环境宜人,是周末休闲游玩、垂钓的好去处。   

居阳村

  居阳村位于三明市东南部,距市区21.5公里、离乡政府8.5公里,海拔八百八十多米,全村共有人口1340人,辖二个自然村(枧甲、西际)共有耕地三千七百多亩、林地一万二千多亩,森林资源丰富,在同心墓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王国“活化石”的红豆杉。产业有毛竹、笋干、柑橘,其产量、质量在全乡首屈一指,枧甲水库可供人们休闲、垂钓。   

松阳村

  松阳村地处中村乡南部,与三元区莘口镇、大田县广平镇和永安市槐楠乡相毗邻,海拔高979米,距乡政府所在地16.5公里,离三明市区30公里,全村共689户2698人,有4个自然村(黄泥岭、罗家山、池坪、上山),19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党员63名,是中村乡第一大建制村。松阳村山高气爽,四面群山环绕,地貌多姿,森林葱茂,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游客健身、避暑度假的好地方。村落面积1.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7411亩,耕地面积3420亩,森林面积17651亩,毛竹林面积16340亩。松阳村资源十分丰富,木材、毛竹、笋干、水果、蔬菜、茶叶等六大产业已成为该村支柱产业。笋干被誉为“白玉兰片”,高山有机茶“绿峰铁观音”已形成规模化种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松阳村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该村是八闽始祖庄森公十六世孙泰益公之子千六、千八公从梅列区徐碧乡碧口村迁往开基创业的风水宝地,至今已有660多年历史。拥有海拔高1510米的普禅山生态旅游景观;有明代建筑八鹭塔名胜古迹,该塔建于明朝天启年间,至今已有360多年(1984年3月被列入三明市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仙奶殿、亚清宫、松清宫,是人们祈祷平安和观光景点,全村状貌似倒挂葫芦,八鹭塔即为葫芦塞。   

前村村

  前村村是三元区中村乡的一个平原行政村,位于中村乡东南部普禅山脚下,海拔580米,距乡所在地9公里,距市区23公里,全村共有468人,125户,辖1个自然村(蟹头),4个村民小组已安装了有线电视、固定电话和宽带。村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23名,团员11名。   前村村村民勤劳朴实,延传了客家人的热情好客,乡风文明。    前村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山林面积9899亩,耕地面积671亩,竹林面积达3200亩,位于各盂坑有一处优质的天然山泉,水质纯净,是哺育全村人民的一股不老之泉。为充分发挥山林田地资源优势,前村村着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下功夫,积极引导鼓励村民发展烟叶、水果、蔬菜种植,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推行“烟—稻—菜”轮作套养生产模式,改变以往单一的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逐步形成了以竹、果、烟、稻为主导的生产发展格局。前村村是三元、梅列两区烟叶种植的发源地,是最早发展烟叶种植的行政村之一,于1989年就开始试种,现目前全村烟叶种植已发展至200多亩,烟叶种植户达55户,仅烟叶一项每年可促进   村民增加收入28多万元。    前村村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着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于2004年动工铺设了双溪桥到前村公路,改变了长期交通滞后的面貌;2009年成立了一个毛竹经济合作社,并修通3条机耕路为村民的经济创收带来方便。全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并先后荣获过“市级文明村”“平安村”等多个光荣称号。    前村村已完成项目:1、目前我村本点及自然村行政主干道已全面完成水泥路面硬化,沿线路灯已安装到位。2、村内建设一座垃圾中转站,聘请专人收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3、2012年投资24万元新建一座连片整治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把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到处理池中,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4、村内办公场所的旧窗已换为铝合金窗户。    2013年我村在建项目:(1)结合“点线面村庄环境整治”对下洋至村部公路两侧进行改造,统一建设绿化带并种植观赏花木;(2)新建一座冲水式无害化公厕。   

张坑村

  中村乡张坑村位于三明市东南部,距离市区18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离省道仅3公里。现全村人口421人总户数97户。我村拥有耕地面积660亩,森林面积3523亩,占地面积共8556亩。我村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我村资源丰富。产业以毛竹笋干为主。特色产业优势明显。   

中村村

  省道1 0 2 线贯穿境内回瑶、中村、米洋、筠竹等村,直通闽南“金三角”。程控电话光缆通达全乡各村( 场),移动通讯覆盖全乡各地。中村乡森林资源丰富,是三明市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 6%,素有“绿色宝库”之称,这里群山环翠,资源丰富,地貌多姿,河溪交错,气候温和,林木葱茂,四季常青。全乡森林面积2 2万亩,木材蓄积量1 0 0 多万立方米; 毛竹林面积1 3 . 5 万亩,立竹量1 0 0 0多万根。盛产木材、毛竹、笋干、柑桔等。全乡可年产毛竹2 0 0 多万根,年产白笋干1 0 0 多万斤,清水笋罐头3 5 0 0 多吨。被誉为“玉兰片”的闽笋,以其色泽金黄,肉质肥厚,清香细嫩而驰名中外。  

吉峰村

  吉峰村位于中村乡中部海拔高555米,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离三明市区22.5公里,距离316省道仅4公里车程。东接杜水村西邻中村村,南连米洋村,北接坑源村。全村共5个自然村分别为前甲峰、小坑源、吉畲、黄竹坑、半溪。总人口为555人。行政村本点位于前甲峰,历史上著名的“铲平王”邓茂七故居遗址。位于我村黄竹坑小组境内。    我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耕地面积918亩,林地面积8275亩。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毛竹和笋干。1988年开始进行毛竹丰产培育。1998年8月我村被评为三明市“十佳”毛竹村。2004年8月,被三明市委市政府评为“竹业开发十佳乡(镇)村”。   

顶太村

  顶太村地处中村乡东北部,村庄座落在莲花峰山麓下,海拔930米,距乡政府所在地14.8公里,离三明市区28.3公里。全村共有96户356人,2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党员15名。顶太村民居沿习清代末建筑风格,以庭、院、厢房屋结构。现留有清代末古居建筑一座。并保存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1)年“太保庙”一处。顶太村以笋干为主,并以“顶太红”酒而闻名。“顶太红”酒是精选优质酿酒糯米、高海拔(1507米)山麓的无污染纯净山泉、红曲等经多年窑藏精心酿制而成,工艺独特,历史悠久。该酒色泽深红,清亮透明,酒味绵长,营养丰富,是一项有待开发的特色产业资源。  

蕉坑村

  蕉坑村地处中村乡东北部,海拔834米,东与沙县大洛中洋、后溪村毗邻,西与本乡坑源接壤,南与杜水大焙坑交界,北与大洛乡白水际交界,距乡政府所在地13.5公里,离三明市区27公里。全村共127户487人,有1个自然村(后塘),分3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党员11名。本村山林面积1.1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0.24万亩;耕地面积950亩,其中水田800亩,旱地150亩。   

坑源村

  坑源村位于三明市区东南部,距三元区政府驻地27公里,海拔760米,是一个高山村,占地面积8601亩,耕地面积1239亩,森林面积7362亩(其中:毛竹林2129亩,生态公益林1988亩)。坑源村辖三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现有178户,人口647人。全村党员24人,两个党小组。村里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有毛竹、笋干和药材(主要品种有杜仲、厚朴、黄精、草珊瑚、七叶一枝花等面积2300亩),同时全村积极投入反季节蔬菜种植,主要有西红柿、辣椒、四季豆、花椰菜四大品种。面积850亩。2012年人均年收入8049元。坑源村现存一座蓬仙岩宋代祠庙,它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是度假旅游的好去处,极具开发潜力。  

筠竹村

  筠竹村地处中村乡东南部,村庄座落在306省道旁(总长5千米的石马岬隧道于1997年7月建成通车),与大田县的广平镇东景村和沙县湖源乡毗邻,海拔673米,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离三明市区20.5公里。全村共有319户1321人,有7个自然村(黄定坑、长祖坑、连石、芦桥、坑兜、桥坑、路西坑),12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党员35名。全村行政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80亩,林地面积27086亩(毛竹山面积1700亩,人工林面积920亩)。筠竹村流域面积28.7平方公里,主河道长7.7千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732毫米,年均经流总量1224.8万立方米,现有主村道沥青路面长1.8千米。自然村便道3条(可通普通货车),其中连石至黄定坑自然村全长3.8千米,芦桥路口至长祖坑自然村全长4.2千米,水尾至坑兜全长3.8千米。  

杜水村

  杜水村位于三明市区西北方林区,距市区23公里,距省道4公里,杜水村是周边7个建制村的中心点和贸易集散地,现有人口670人,147户,拥有耕地1154亩,山林面积8350亩,每年采伐毛竹4万多根,逢采笋年可挖冬笋12万多斤,春笋150多万斤,笋干十几万斤。杜水村地处水资源保护区,水资源和空气没有受到污染,是一个山清水秀宜人居住的理想环境,这里的村名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白水村

  白水村是三元区中村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中村乡东南部莲花峰的山脚下。海拔1200米,本点840米,全村共有316人,79户1个自然村【小前村】村民代表23人,党员19人,耕地面积【660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万多亩】毛竹林【1千多亩】1个农村蜂业合作社。农产品有红菇,大米,柑橘。香菇,油桃,等。    白水村历史简介    中村乡白水村在北宋年间,诞生了一位神奇的人物【谢祐将军】,他一生充满传奇神话,志向远大,护国祐民,济世扬善,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神话传说。受到李纲,文天祥两位爱国名相的褒奖和推举得到朝廷的多次敇封,先后被敇封为【广惠将军显烈尊王】,【日月盈光大帝】等封号,并赐予庙额【正顺】白水;列西;贡川等地均有着正顺庙,是保存完好的物质遗产。谢祐和他的正顺庙已成为三明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白水村2012年已完成项目, 1;我村行政村主干道9公里已全面完成水泥路面硬化。    2013年白水村 在建项目工程有;, 1;白水小前村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2;白水小前村 自来水工程。    3;白水村新建一座冲水式无害公厕。   

回瑶村

  一、回瑶村经济、社会现状   三元区中村乡回瑶村地处三明市的东南部,村庄绿荫环抱,气候宜人,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村邻306省道,交通便利,距三明市城关约6公里,属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人民政府管辖。我村西北面是东牙溪水库和别墅群。4个农村合作社。现总人口505人,116户,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25人。全村党员24人。耕地面积31亩;果园面积3200亩,其中油桃1400亩,柑桔1800亩,年产水果4000余吨。是三元区首家集水果生产,出口分级包装,出口商品检验为一体的水果出口集散地。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311亩。毛竹林3400亩。2012年全村实现村财收10万元,省无公害水果柑农人均纯收入8500元。先后被评为“先进文明村”“明星村”等光荣称号,2004年被省农业厅评为“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   二、回瑶村历史简介   中村乡回瑶村同时又是宋朝古窑址的集散地,在方圆2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26条古窑遗址,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在2004年市文化局在我村投资160万元,建一座占地面积为5600平方的博物馆,其中展示有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充分体现古文化的传承艺术。2003年被国家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评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结合我村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把回瑶村建设成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新型农村。   

米洋村

  米洋村位于306省道三郊线旁,这里交通便利,距三明市区17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米洋村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海拔475米,全村共88户365人,分4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21名党员,是中村乡较小的一个建制村。米洋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全村山地面积4000亩,其中毛竹山面积3400亩,耕地面积550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米洋村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盛产毛竹、笋干、蔬菜、烟叶及槟榔芋等农户产品。2009年,三明军分区与我村结对共建,成为全市典型的军民共建村。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村立足实际,围绕深入实施“168”党建基层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组织目标管理和个人“设岗定责”机制,坚持目标引动、上下联动、组织带动、主体互动等“四动”机制,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双拥活动持续深化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发挥了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毛竹、烟叶、蔬菜等主导产业,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我村先后 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烟基建设工作先进村”﹑“烟叶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3年7月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南坑村特产大全




南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