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村位于明溪县东部,距三明市区47公里、县城区22公里,全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2040亩,林地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下辖4个自然村,总人口1077人。306省道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湄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村近50%人口出国务工经商,是“海西新侨村”。该村突出侨村特色,突出“美品相、好品格、高品味、优品质”的建设理念,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基础工程”、“安居工程”,争做打好县域小城镇战役的先锋。
1.立足特色抓规划。聘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总体规划及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宜居休闲目标定位,结合沙溪新侨乡及妈祖传统文化,全力打造“欧陆风情侨村”、“原生山水、醇欧风情、悠享生活”的宜居宜业、观光休闲地。
2.注重带动抓建设。小城镇战役实施以来,该村采取规划、拆迁、户型、色调“四个统一”的办法,同步启动余厝坪景观街改造和牛柏岭小区建设,牛柏岭小区已被列入省第十一批村镇住宅示范点,一期新建住房34幢,完工26幢,二期已动工建新27幢,年内计划再落实建新30户以上,并带动在规划许可范围内原拆原建20户以上。
3.完善功能抓配套。新建河堤3.84公里,启动占地2.8公顷的滨河景观公园建设,年内还将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在科学合理铺设排水、排污管道的基础上,实施主街道建设及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基础设施的同步改善,极大调动了侨村居民主动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
4.创新机制抓管理。树立“经营城镇”理念,成立侨兴建设有限公司,对土地进行统一收储、统一供应,通过自建房、商住房、安置房、周转房等多种开发建设模式,努力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发挥好溪口居委会作用,引导“造福工程”搬迁户、退宅还田安置户、外来种植户在沙溪村建新房,进一步集聚人气;充分挖掘“侨”的潜力,积极探索捐助、冠名、置换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供水、市场、环卫等公共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实现建管结合、统筹协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421201 | 365000 | -- | 查看 沙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六合村 |
沙溪乡六合村位于沙溪乡的东西部,是沙溪乡唯一高山村,平均海拔400余米,距乡政府10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31590亩,其中山地面积29750亩,耕地面积1840亩。有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97户、651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3名,60岁以上老党员8名,初中以下文化20人,高中、中专文化3名,出国党员6名)。现有出国207人,占总人口的32%。 该村按照“县办龙头,乡建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突出发展毛竹、茶叶、烟叶等特色产业基地。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发展特色产业为毛竹1.4万亩;并立足地处高山林海,群山环抱,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的自然优势,引导农户发展铁观音、肉桂等的名优茶叶种植,建成了300亩的高山生态茶园, 同时引进六合茶厂,联合茶农、专业大户成立了上地茶叶专业合作社,按照有机茶生产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无公害管理,所产绿茶全部达到国家无公害标准,茶叶品质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该村“上地牌”乌龙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也成为了全县首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农业品牌。先后被评为三明市十大优质铁观音茶生产基地之一、“三明市优质茶奖”和第二届海峡两岸(福建三明)林业博览会暨三明市首届茶文化活动名优茶鉴评“优质茶奖”。引进润禾畜牧、上地茶厂等2家企业,2011年全村工农业产值达1522万元,村财收入2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16元。 |
瑶奢村 |
瑶奢村位于明溪正东部,306线省道贯穿全境,与三明岩前镇接壤,是明溪的东大门,是全乡平均海拔最低的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2370亩(8.2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1320亩,耕地面积1050亩。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218户、789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6名,60岁以上老党员6名,初中以下文化25人,高中、中专文化3名,出国党现有5人,长期在外务工有322人,(其中国内129人,国外193人)。2011年全村工农业产值达2736万元,村财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47元。 近年来,该村立足发挥气候、区位、交通的三大优势,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和发展速度,逐步形成了以绿色蔬菜、养殖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产业,先后引进华盛养鳗场、朝阳牧业等2家养殖企业,辐射带动全村发展牛、猪、鸡、鸭养殖业;依托瑶奢果蔬专业合作社,帮助解决买卖难,运输难的问题,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开拓市场,搞活营销。带动全村种植槟榔芋、莴苣、毛豆等无公害蔬菜500亩。同时,以三明市台商投资区吉口—瑶奢新兴产业园建设为契机,结合中心乡镇建设,深入实施“三清六改”和“家园清洁行动”, 继续抓好省道沿线村庄的整治,引导农户集中整治公路沿线村庄破旧、废弃房屋及妨碍交通和影响村容村貌的建筑物和堆放物,配合做好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进一步搞好新村建设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 |
永溪村 |
永溪村地处306省道公路沿线,交通方便,全村土地总面积30213亩(20.142平方公里),山林地面积28683亩,耕地面积1530亩。辖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81户、638人,村支部党员29名(其中女党员4名,60岁以上老党员9名,初中以下文化21人,高中、中专文化6名,大专以上文化2名,出国党员6名)。现有出国285人,占总人口的45%。 近年来,面对出国人员多、农田无劳力耕种的特定环境,永溪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按照“168”党建机制的要求,在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权、放活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227亩,占承包总耕地面积的80.1%。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按照“农户+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四方竹、雷竹、小径竹等林竹基地5000亩,441亩烟叶、70亩淮山等特色产业基地;依托“橘绿”合作社发展柑桔产业,建成柑桔基地2000亩,联合桔农、种植大户,组建“橘绿”柑桔合作社(市级“五有”专业合作社),为桔农的产、供、销提供一条龙优质服务,该合作社的“永橙”脐橙获得国家商标局注册,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该村先后引进明欣食品、宝福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2011年全村工农业产值达2537万元,村财收入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45元。 |
碧州村 |
碧州村地处省道沿线,位于沙溪乡的正西部,距乡政府4公里,距县城18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678万亩,有林地面积1.4236万亩,耕地面积1100亩;辖区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农户168户、638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5名,60岁以上老党员9名,初中以下文化22人,高中、中专文化5名,大专以上文化1名,出国党员10名)。现有出国288人,占总人口的45.1%。村内主要道路硬化里程约4公里。 近年来,该村按照“168”基层党建运作模式,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村集体经济互促共赢的发展之路,村被市定为“168”基层党建运作模式示范村。一是特色农业不断壮大。云台山农场示范片面积达300亩,已种植名优果树红肉橙130亩,珍稀树种罗汉松30亩,红豆杉60亩,已建成500头生猪饲养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杉木速丰产林的生产,推广种植240亩,每亩种植杉木200株,成活率达98%,同时套种每亩红豆杉30株;依托云碧山金银花种植与深加工项目,建立金银花示范基地200亩。二是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以退宅还耕项目为契机,深入实施“三清六改”和“家园清洁行动”, 扎实推进该村横墘整治点整治工作和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落实农户建房12幢,安置房5幢,仓库2座,现已搬迁入住。以点带面,推动全村环境整治工作,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回归工程”落到实处。归侨陈汉生投资近千万元,开办华侨大酒店;聂家根投资1000万元在大焦岗租种耕地1000亩,发展生态主体种养,种植淮山、优质水果700多亩。2011年全村工农业产值达1390万元,村财收入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12元。 |
梓口坊村 |
梓口坊村位于明溪东部,是海西新侨村。全境41.3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516户1926人,其0国人员683人,占总人口的35.4%,主要分布在匈牙利、意大利、俄罗斯等16个国家和地区,获得长期或永久居留权有602人,占出国人员总数88.1%。先后获得全国敬老模范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全村形成了以烟叶、林竹、红豆杉、果蔬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大小企业25家,其中规模企业9家。2011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3亿元,村财收入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26元(不含出国人员)。 新村建设稳步推进。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该村结合省级旧宅基地复垦项目的实施,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先后启动了2.84公里防洪堤建设、安全饮水、村庄整治、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等工程建设,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同时,实施“回归工程”, 引导出国人员回乡投资兴业,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吸引侨资1500万元,建成 “欧式一条街”和规划新建 “金井小区”426户欧式新房。 产业发展形成集聚。借力沙溪中心乡镇建设平台,以“宜业”为主轴,主动对接三明台商投资区吉口—瑶奢新兴产业园,全力打造投资3.9亿元、规划建设占地3600亩的工业集中区,通过信贷融资和BT模式加快土地开发和园区建设步伐,现已完成征地1700亩,平整土地420亩,引进5家企业入驻。 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对土地进行统一收储、统一供应,通过自建房、商住房、安置房、周转房等多种开发建设模式,努力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引导“造福工程”搬迁户、退宅还田安置户、外来种植户在梓口坊金井小区建新房,进一步集聚人气;充分挖掘“侨”的潜力,积极探索捐助、冠名、置换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尝试运用BOT模式把供水、垃圾及污水处理推向市场,实现建管结合、统筹协调。 |
沙溪村 |
沙溪村位于明溪县东部,距三明市区47公里、县城区22公里,全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2040亩,林地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下辖4个自然村,总人口1077人。306省道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湄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村近50%人口出国务工经商,是“海西新侨村”。该村突出侨村特色,突出“美品相、好品格、高品味、优品质”的建设理念,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基础工程”、“安居工程”,争做打好县域小城镇战役的先锋。 1.立足特色抓规划。聘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总体规划及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宜居休闲目标定位,结合沙溪新侨乡及妈祖传统文化,全力打造“欧陆风情侨村”、“原生山水、醇欧风情、悠享生活”的宜居宜业、观光休闲地。 2.注重带动抓建设。小城镇战役实施以来,该村采取规划、拆迁、户型、色调“四个统一”的办法,同步启动余厝坪景观街改造和牛柏岭小区建设,牛柏岭小区已被列入省第十一批村镇住宅示范点,一期新建住房34幢,完工26幢,二期已动工建新27幢,年内计划再落实建新30户以上,并带动在规划许可范围内原拆原建20户以上。 3.完善功能抓配套。新建河堤3.84公里,启动占地2.8公顷的滨河景观公园建设,年内还将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在科学合理铺设排水、排污管道的基础上,实施主街道建设及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基础设施的同步改善,极大调动了侨村居民主动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 4.创新机制抓管理。树立“经营城镇”理念,成立侨兴建设有限公司,对土地进行统一收储、统一供应,通过自建房、商住房、安置房、周转房等多种开发建设模式,努力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发挥好溪口居委会作用,引导“造福工程”搬迁户、退宅还田安置户、外来种植户在沙溪村建新房,进一步集聚人气;充分挖掘“侨”的潜力,积极探索捐助、冠名、置换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供水、市场、环卫等公共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实现建管结合、统筹协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