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清流县 >> 长校镇 >> 江坊村

江坊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江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江坊村简介

  江坊村地处长校镇3公里处,南邻连城四堡乡,北邻长校村,耕地面积2946亩,林地面积13136亩。全村25个村民小组,由-坊主村和新江坊片区组成。2012年全村898户,人口3412人,属全县最大行政村,全村以江姓为主。
  江坊村始祖入闽于唐僖宗,年代在105世至106世期间,时任南建州刺史,宋赠诰命官人,生于唐文宗太和丁未元年(公元827年)。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适值黄巢之乱,闽江姓始祖鲁野一举家20余人由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入闽避乱,自水寨渡江,因波涛汹涌,江姓始祖视江良久,心有所感,即仰天祷告,后大江风平浪静,得以安全渡江,于是即拜大江为姓。唐昭宗时,迁到清流东华乡大路口嵩铺五里许劈山结庐定居,取该地名为江家坑(嵩口镇高坑村)。宋徽宗时,迁长校江坊。后殁于大梁乾化壬申二年,享年86岁,其子生于唐僖宗光启二年,宋赠诰命官人,殁于宋开宝己巳二年,享年84岁,其孙生于梁贞明丙子二年,登宋建隆壬戍二甲进士,癸亥岁被授于湖广潭州府判官,会乾德之年因张文表、周保权闯乱,即率兵征讨,后以身殉国,享年48岁,后人在清流大路口立一碑名为“江礼公墓”,已列入省级保护文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23104 365000 -- 查看 江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江坊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江坊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校溪社区

  长校镇校溪居委会地处长校镇政府所在地,长校镇校溪居委会成立于1993年元月。社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居委会总人口共计473人,376户。社区分为政府居民小组、中学居民小组、小学居民小组及机关居民小组四个居民小组。   

黄石坑村

  黄石坑村地处长校镇之东,辖四个自然村(富尾、极下、鱼龙岗、黄石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现居住186户,726人,98%为邹姓,杂姓江、李、朱、肖都是今年从外村迁入居住的,人口极少。全村共有山林面积72130多亩,大部分都是天然松、杂、杉木;林地面积占总面积97%,其中人造杉木8000多亩,平均人种杉木10亩以上,木材储蓄量18万立方米;耕地面积1600多亩,占总面积3%。主要以种植水稻和烤烟为主,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以松、杉、毛竹为主。土特产有红菇、香菇等。   黄石坑村开基始祖十六郎公系邹应龙之孙,八郎公之子。自宋末始迁黄石坑村以来,子孙繁衍万人,可是散居四方,远隔千里,联系中断,状况无考,现近居只有富尾、极下、鱼龙岗、黄石坑、大连坑、竹青背6个自然村,江西于都邹姓尚联系。   

荷坑村

  荷坑村地处长校镇最北端,东邻本镇黄石坑村极下组,南与本镇河排村联江组连接,西和里田乡卢水村相连,北邻田源乡廖武村巫家寨组。全村林地面积28241亩,农田耕地1445亩。全村分5个村民组,其中主村荷坑四个村民组,东山自然村为一个村民组。2012年底,全村有农户289户,人口1276人,主要分赖、肖两姓,居住主村荷坑,肖姓居住东山组。   荷坑村原称河坑,别名永丰。2003年编修的《赖氏族谱》,记载赖氏二十五郎公于宋朝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自江西吉安徙居宁化曹坊双石上赖的发展过程。荷坑始祖赖氏十五郎公于元朝天顺元年(公元1328年)自上赖迁移荷坑定居繁衍,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赖姓 元末,赖氏十五郎由上赖迁居当今长校河排,后与荷坑罗姓调换,由河排迁居荷坑。肖姓 唐武德二年(619),闽肖姓始祖由江西入闽,居汀州唐静塔下坑,因遭贼抢劫迁居四堡杨慈地,而后辗转马屋极下等处,后迁居到现东山村。东山自然村肖瑀公系唐朝名将。解放初期改建为荷坑大队,1984年改称为荷坑村。   荷坑有东屏叠秀、西狮望月、南桥拱龙、北寺龙门等自然景观。南桥为屋桥,始建于明朝。东山有肖公庙、白云寺。瑀公庙 又名萧公庙,位于长校东山村临水古道旁,此庙为东山村民纪念先祖萧瑀所建。庙内祀奉萧瑀神象,初建于唐末宋初,明代重建,是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瑀公庙为木结构,两旁屋檐飞拱,门前木柱上刻有萧景诗云“莺转歌喉春尽长,高迁乔木占风光,朝来飞入花深处,露滴金衣点点香”。 1997年、2006年,荷坑村分别修建赖氏宗祠、美儒公祖祠。   

黄坑村

  黄坑村地处长校镇最西北面,辖上黄坑村、下黄坑村、丁里上三个自然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居住分散,全村共有98户,总人口402人,其中(上黄坑自然村35户,178人,于1991年以来陆续搬迁长校村居住19户,95人。下黄坑现住2户,6人),丁里上居住集中,人口较多,村部建在丁里上,耕地面积496亩,山林面积5946亩,其中(造林2500亩,毛竹山530亩,油茶树山100亩)。   黄坑村四处是山,地处偏僻,东邻河排童家坑,南连长校村,西接里田洋庄,北界里田,深渡,偏远小村,但有历史千年以上寺庙1座(湖寺)坐落西北面。里田洋庄支界,有2棵几百年的古树红豆杉,在2000年被省林业方挂牌为国家保护名树。   

河排村

  河排村地处位于长校镇北,东邻黄石坑村,南连沙坪村,西接黄坑村,北界里田乡卢水村。全村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8亩,林地面积10540亩。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由联江、新建队、长峰上、童家坑、河排自然村组成。2012年全村268户,1023人。姓氏有罗姓、李姓、邹姓、叶姓,有姓各居住各自然村。居住悠久,李姓于前世纪70年代由长校村迁入。   前世纪民国40年代,沙坪为保,管辖河排、荷坑、黄坑,解放后50年代、70年代河排改大队,从沙坪分离,1948年大队改称现在村。   河排村四面环山,又处于灵台山风景区脚下,优美绿色。主要产业以“两叶一树”为主,两叶即茶叶、烟叶。一树即澳洲茶树。其中茶叶现有种植面积350亩,烟叶现有种植面积700亩。土特产有香菇、红菇等因其特有品质在边县乡镇盛名。河排村以种植水稻、烤烟、茶叶、地瓜和劳务输出为主。   

沙坪村

  沙坪村位于长校镇北部距清流县城38公里,交通便利,省道204线贯穿全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141户、606人,其中党员20名,有耕地693亩,林地11096亩,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库区移民村。   沙坪村原名沙坪,康熙初年开基(1711年),由长校迁往长校之东北五里处,沙坪当校溪渔沦双水交流处。闽江之上游村有八大景为: 东寨观云、西潭印月、南峡沙洲、北石双龟、长桥卧波、石迹棋盘、杨神占迹,鹰石独立之称。随折桂香四堡团规划清流县长校区沙坪,解放前1919年称为沙荷乡,到1958年称为沙坪大队,1982年改称沙坪村。   沙坪村辖区内有佛教圣山灵台山(圆通寺、醉峰寺、福源寺)和客家文化城等旅游景点。沙坪村四面环山,长潭河岸环绕我村,有几棵樟树将沙坪村长案桥筑起一道优美的绿色屏障,见证历史沧桑变化。土特产有红菇、香菇、芥菜、萝卜、萘、以其特有的河鱼在周边乡村久负盛名。沙坪村以种植水稻,水果和劳务输出为主。   

长校村

  长校村地处长校镇政府所在地,东邻本镇黄石坑村,南连江坊、下谢、茜坑村,北临沙坪、黄坑村。耕地面积2890亩,山林面积24600亩。全村31个村民小组,2012年全村796户,人口3245人,全村除几户姓黄、邱外,其余均为李姓。李姓系宋之裕三年(1088年)由宁化县治平乡下坪村迁入长校。   长校村古时认长安“长”,绕村而过的校溪为“校”而得名长校。民国21年(1932年)清流县长校苏维埃政府成立;1933年红四军12军团101团部驻扎我村并开设红军医院;1950年成立堡里乡人民政府;1951年正月,长校为第五区公所驻地;1956年4月撤销第五区,长校与里田合并,称第四区;1958年改称长校公社,长校村为长校大队。   

下谢村

  下谢村是一个革命老区基点村紧挨204省道,交通便利。村庄东邻江坊村,南迁留坑村赤土岗自然村,西接茜坑村,北通长校镇所在地。全村由2个村民小组组成,119户,人口531人,耕地面积273亩,林地面积1099亩。全村以吴姓、谢姓为主,各占全村人口的50%左右。吴姓于元朝(1279)年间由龙岩迁入,谢姓于北宋(1028)年间由迁入。   下谢村原名狮石乡,解放后改名为下谢村,成立4个互助组。1985年-时期与茜坑村合并为茜坑大队,共十二个小队,下谢村为9-12小队。到1978年下谢4个小队推广杂交水稻制种,带头示范获得成功。1979年命名为“下谢良种场”。期间村集体经济独立核算,到1986年10月下谢村正式成立行政村。   下谢村主要建筑有狮石庙,红军桥、狮石亭(下谢亭)、吴氏宗祠、吴屋宗祠、谢氏公祠等。   

茜坑村

  茜坑村位于清流县长校镇西南面,与长汀县的馆前镇、连城县的四堡乡交界,距204省道2公里、长校镇政府2.5公里、清流县城43公里、连城县城20公里。全村现有人口1126人、238户,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017亩,山林面积11000亩。   宋代,一郎由江西吉安庐陵县东岸什乡,随次子均德入闽任武平县县令,卸任后,留居武平桑梓坑,均德四子万四郎于元末迁居清流四堡清湖乡(茜坑村)。   茜坑村尚存清代祠堂、古庙和古亭,古八景有清湖跃鲤、叠嶂屏开、三台笔耸、虹桥浴月、古庙观澜、石鼓鸣弦、莺鸣柳岸、鹭宿莲塘。茜坑村耕地面积66.67公顷,主要种植水稻和烤烟;果园面积66.67公顷,主要种植桃、李、奈、黑李、黄花梨;特色手工艺有打锡、珠绣;土特产有红菇、香菇。矿产资源有白石头、铀、稀土。   

江坊村

  江坊村地处长校镇3公里处,南邻连城四堡乡,北邻长校村,耕地面积2946亩,林地面积13136亩。全村25个村民小组,由-坊主村和新江坊片区组成。2012年全村898户,人口3412人,属全县最大行政村,全村以江姓为主。   江坊村始祖入闽于唐僖宗,年代在105世至106世期间,时任南建州刺史,宋赠诰命官人,生于唐文宗太和丁未元年(公元827年)。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适值黄巢之乱,闽江姓始祖鲁野一举家20余人由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入闽避乱,自水寨渡江,因波涛汹涌,江姓始祖视江良久,心有所感,即仰天祷告,后大江风平浪静,得以安全渡江,于是即拜大江为姓。唐昭宗时,迁到清流东华乡大路口嵩铺五里许劈山结庐定居,取该地名为江家坑(嵩口镇高坑村)。宋徽宗时,迁长校江坊。后殁于大梁乾化壬申二年,享年86岁,其子生于唐僖宗光启二年,宋赠诰命官人,殁于宋开宝己巳二年,享年84岁,其孙生于梁贞明丙子二年,登宋建隆壬戍二甲进士,癸亥岁被授于湖广潭州府判官,会乾德之年因张文表、周保权闯乱,即率兵征讨,后以身殉国,享年48岁,后人在清流大路口立一碑名为“江礼公墓”,已列入省级保护文物。   

留坑村

  长校镇留坑村地处长校镇最南端,是革命基点村。与连城县四堡乡交界,东至灵地镇步云村;北至茜坑村;南至江坊村。全村2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2亩,林地面积7680亩。全村13个村民小组,由赤土岗、嶂下及主村3个自然村组成。2012年全村350户,总人口1452人,谢姓占人口70%、童姓23%、李姓5%、马姓3%,主要居住在留坑村。   谢氏始祖昆如,宋代居南京苏州府昆山县十字街,因避战乱,其孙伟人由江苏昆山南渡入闽,暂居清流流水谢坊。由于不适该地环境,生活维艰,至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伟人孙四郎、六郎两兄弟又迁至四堡兰林兰田乡(留坑村)开基创业。北宋徽宗年间,“童贯之变”株连九族,童姓人氏纷纷易姓南逃,是时万益为避祸携带4个儿子,由嵊县下五村逃至长汀县童坊。万益第五代孙十九郎,从长汀童坊再迁清流长校留坑。   


江坊村特产大全




江坊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