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村坐落于省级森林公园大丰山脚下,赖坊乡中部,距赖坊乡集镇2公里,距清流县县54公里,大丰山后是永安市罗坊乡、向南连接赖坊乡集镇。全村辖南山、洋坑、坂坑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05户,1200人,其中安砂库区移民人口86人,分布在洋坑、坂坑自然村;低保户35户,五保户3户;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村民代表30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840亩,人均1.3亩,林地面积3.5万亩。有涉台文物马氏宗祠、古樟王、日月潭、九龙庙、武庙和古戏台。主导产业有烟叶、茶叶、绿化苗木、花生、西瓜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423205 | 365000 | -- | 查看 南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官坊村 |
官坊村位于道教名山“大丰山”脚下、距清流县城60公里,距赖坊乡所在地4公里,是赖坊乡第二大村。全村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有363户1559人,党员42人;其中妇女党员5人,流动党员12人。有耕地1920亩,山地12000亩。主要以种植烟叶为主。近年来,我村立足区位优势,致力科学发展,围绕打造“清流烤烟种植第一村”发展目标,突出“烟叶兴村、工业强村、环境美村、民主理村”四个工作重点,深入实施“168”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工业和特色农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以烤烟为主导的“一村一品”及茶叶、烤花生为铺的产业发展格局 |
寨下村 |
寨下村位于赖坊乡南部,与本乡官坊村相连,距乡政府3.5公里,在大丰山脚下,全村土地面积20平方公里,有林地900公顷,耕地101.7公顷,种植以烤烟、水稻为主,姓氏以上官姓为主,全村人口586人,146户,7个村民小组,以3个自然村组成,是全乡最小的村。至2000年止,全村完成通组道路硬化。 |
赖安村 |
赖安村位于赖坊乡集镇所在地,属革命老区村。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分布在3个自然村,总户数275户,有人口1046人,全村海拔平均400米左右,有山林面积258.6公顷,耕地面积95.5公顷。村民以种植烟叶、水稻、西瓜、红心地瓜、花生等及外出务工为家庭主要收入。 2008年,赖坊乡被国家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中,赖安村古民居“彩映庚”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赖武村 |
赖武村位于赖坊乡所在地,余李线贯穿全境,全村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6.6公顷,山林面积593.3公顷,有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有460户,人口1810人。是全乡最大的村。赖武村是古民居保存为数最多的村,拥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50余幢,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 村民以种植烟叶、水稻、西瓜、花生等及外出务工为家庭主要收入。 |
南山村 |
南山村坐落于省级森林公园大丰山脚下,赖坊乡中部,距赖坊乡集镇2公里,距清流县县54公里,大丰山后是永安市罗坊乡、向南连接赖坊乡集镇。全村辖南山、洋坑、坂坑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05户,1200人,其中安砂库区移民人口86人,分布在洋坑、坂坑自然村;低保户35户,五保户3户;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村民代表30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840亩,人均1.3亩,林地面积3.5万亩。有涉台文物马氏宗祠、古樟王、日月潭、九龙庙、武庙和古戏台。主导产业有烟叶、茶叶、绿化苗木、花生、西瓜等。 |
东山村 |
东山村地处赖坊乡北部,距离赖坊乡集镇2.5公里,距清流县城区48公里。村庄东临南山村,西面姚家村,南接南山村,北靠沙芜乡。村内有县道余李线南北向穿过。东山村辖东山、陈坊、吴家墩和增加山四个自然村。村域面积13.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0亩,山林面积1.7万亩。东山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总户数310户,人数1292人。农业是东山村的主要产业,现村内主要以水稻和烟叶种植为主,特色农业席草种植也逐渐成为其村内的特色产业。 |
姚家村 |
姚家村位于赖坊乡西北端,全村共有224户,897人,有8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人口居住分散。全村土地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9公顷,山林面积580公顷。全村以水稻、烤烟、西瓜、花生为主要收入。 姚家大鼻上自然村是沙芜库区移民村,有移民人口40姚家村位于赖坊乡西北端,全村共有224户,897人,有8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人口居住分散。全村土地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9公顷,山林面积580公顷。全村以水稻、烤烟、西瓜、花生为主要收入。 姚家大鼻上自然村是沙芜库区移民村,有移民人口40人。 |
赖坊村 |
赖坊村位于距清流县城58公里的大山深处,据《赖氏祖谱》记载,该村始建于北宋咸淳二年即公元1022年,作为一个以客家人为主体的村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该村拥有四十多座建于明、清时代的古民居,散落在大山深处,被誉为村落建筑的“活化石”。 保留下来的整个村落原始布局完整,延续以真武街、楼房下街、镇安门街为骨干,以众多里巷小弄为支脉的街坊布局,沿着这些里巷小弄分布有“宗祠”、“彩映庚”、“翰林第”、“来青”、“迎薰”、“慕荆”、“棠棣镜秀”在内的四十多幢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面积近二万五千平方米,其中以赖氏祖庙、彩映庚、翰林第、大夫第等为代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