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村位于清流县最南端,离清流县城65公里,北沙线贯穿全境。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有548户,1908人,党员42人,农村劳动力1291人,在本村人事务农504人,已培训拟转移35人,转移到清流城关434人,转移到县外262人,主要在广东、厦门、上海从事经商、务工、办企业等,土地总面积18789亩,其中耕地2250亩,山地13822亩,有种植烤烟、红心地瓜、养殖销售山地鸡等特色主导农业。
近年来,古坑村立足区位优势,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围绕打造“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村”的发展目标,突出“农业兴村、工业强村、环境美村、民主理村”四个工作重点,深入实施“168” 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以烤烟为主导“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以自然村落整治为模式的“三清六改”工作正在逐步推进,目前,古坑村正借着海西建设的东风,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朝着和谐古坑、小康古坑大步前行。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423208 | 365000 | -- | 查看 古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罗坑村 |
罗坑村位于灵赖线的中部,距李家乡政府12公里,是全乡遇偏远的行政村,全村总人口945人,总户数262户,10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山林面积27887亩,土地面积1788亩,劳动力644人,外出劳务212人,主要在广东、厦门、从事经商务工,县内服装企业5人,在家务农劳动力415人。 低保户18户,33人,其中五保户4人,残疾人13人 主要产业,以种植烤烟为主,2010年种植面烟叶积555亩,预计可完成收购量17万斤。 |
古坑村 |
古坑村位于清流县最南端,离清流县城65公里,北沙线贯穿全境。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有548户,1908人,党员42人,农村劳动力1291人,在本村人事务农504人,已培训拟转移35人,转移到清流城关434人,转移到县外262人,主要在广东、厦门、上海从事经商、务工、办企业等,土地总面积18789亩,其中耕地2250亩,山地13822亩,有种植烤烟、红心地瓜、养殖销售山地鸡等特色主导农业。 近年来,古坑村立足区位优势,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围绕打造“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村”的发展目标,突出“农业兴村、工业强村、环境美村、民主理村”四个工作重点,深入实施“168” 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以烤烟为主导“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以自然村落整治为模式的“三清六改”工作正在逐步推进,目前,古坑村正借着海西建设的东风,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朝着和谐古坑、小康古坑大步前行。 |
吴家村 |
吴家村是清流县最南面的一个行政村,距县城7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 吴家村辖村17.1平方公里,有(张家营、张山甲、流水、马家山、马地)五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21人,党员34人,村民代表35人,劳动力1235人。外出务工645人,县内387人,主要从事:建筑、经商、服装企业10人,县外就业258人,其中上海11人,广东101人,厦门83人,其它地方63人,主要从事电子经商、服装、服务,在家从事农业513人,还有就业能力差,在家照顾老人、小孩无法从事就业的77人。 吴家村有林地面积19300亩,耕地面积2430亩,今年种植烤烟560亩,水稻1000多亩,村财收入主要靠烤烟回成、上级转移支付,村民收入主要是种植烤烟、红心地瓜、水稻。 近年来,吴家村立足区位优势、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突出“农业兴村、工业强村、环境美村、民主理村”四个工作重点,深入实施“168”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
长灌村 |
长灌村地处李家乡东南部,距乡镇府7.6公里。全村360户,共1386人(其中男690人,女696人)。有9个村民小组。居住相对集中。有森林面积10990亩,耕地面积1820亩。村民以农业种植为主。人均收入3800元。运输业是长灌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全村是有大小货运车辆43部(86户)。主要立足于长灌煤矿的资源优势发展运输业,部分已向外运输发展。目前外出工作及打工人员有近400人,分布在清流,三明,永安,龙岩,厦门等地。2004年底全县等级最高的一条5米宽水泥路直通长灌村部。近年来,村两委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作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全力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村民收入。使全村新建新居达82幢。村老年综合活动室一座,规范有秩,活动正常,成为全乡的典范。全村团结一致,集体观念强,民风民俗好,公益事业热情高。为此,村两委多次被评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党支部。 |
鲜水村 |
鲜水村处清流县南端,与连城交接,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65亩,林地面积2865亩,群众收入主要以烤烟、水稻、红心地瓜,还有养殖业,主要有猪、鱼、牛、白鹜鸭、苗木花卉业等,人均收入3000余元,村财固定收1万余元。 全村有12个村民组,431户,1455人,全村劳动力1007人,在家人事务农423人,已培训拟就业26人,转移到县内企业332人,县外223人主要在广东、厦门从事电子、服装、建筑、经商、餐饮等。 全村共有党员47人,女党员4名(其中1名是支委副书记),60岁以上老党员13人,村民代表35人,全村共有党支部委员4名,村委委员3人,其它干部4人。 鲜水村高度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利用丰富人文资源和冷泉资源,积极策划与推介,然后加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鲜水村境内地势平坦,具有清流县“山区明珠”的内陆小平原之美称,宜草宜牧山坡山地面积多达2000余亩,鲜水草场曾被誉为“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场”,适宜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观光农业。2006年被评为“海西最具潜力十佳乡村休闲游”景点之一,同年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培育旅游产品“十一五规划十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二是鲜水村自2007年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村以来,先后投资6万元新建垃圾池12个;投资18万元新建沼气池60口,450立方米;投资45万元铺设自来水管5800米;投资15万元清理鲜水塘、水渠、村部周边环境卫生;投资30万元铺设杨桂坪道路1500米;投资60万元发展种植绿化苗木300亩。2010年获得“省级生态村”称号。 三是在“全国优秀0员”、“全国模范检察官”李彬的带头下,鲜水村党支部于2011年7月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掀起学习“李彬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 |
李村村 |
李村位于清流县南端,李家乡政府据地,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321户,1046人,党员27个,在村劳动力740人,在家务农495人,转移到清流县城关服装厂、雨具厂134人,转移到县外谋业65人,主要在北京、上海、广东、厦门从事经商、务工、办企业等。土地总面积5974亩,其中林地面积3834.6亩,居民实用地267.4亩,交通用地219.3亩,园地34.4亩,耕地面积1356.5亩,有种植烤烟、水稻、红心地瓜,养菜猪、母猪、肉鸽等特色农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