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社区位于宁化城区的东面,有3.8平方公里,共有18条路弄,现有居民住户2073户,5500人,划分为6个居民小组,社区党员102人,低保对象77户,有残、老、计生协会、妇代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治保会、社区群众文艺团体3个,社区干部7人,社区各类志愿者41人。
近年来,我社区“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完善居民自治,健全服务体系,构建平安文明的新型社区的工作目标,切实抓好社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深入辖区内单位,发动居民搞好卫生,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并成立了一支由10人组成,强化对居民的服务意识,全面掌握了解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困难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时刻关心他们,为孤寡老人巫国生修缮好了房屋,为下岗职工吴景亮捐款3100元,为困难家庭子女罗芳菲、张红萍、张成明、邹超等同学结成了对子,使他们得以完成学业;为四川汶川地震捐款4018元;为130多户社区居民办了危房改建申请,社区居民廖善青等13位同志解决养殖母猪补贴。为各类困难群体发放救济20余万元,铺设二条水泥路。开展了灯展、文艺汇演、知识抢答、书画展,各类文艺活动。评选 出512户的“平安家庭户”。流动人口登记率达到98%,矛盾纠纷调解17起,成功率100%。我社区分别被评为镇“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平安居”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424100 | 365000 | -- | 查看 中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双虹社区 |
双虹社区位于宁化城区南面,辖区面积10.5平方公里,1972年成立双虹居委会,2003年5月整合为双虹社区居委会,下设8个居民小组。2005年成立党总支,下设街巷党支部5个。现有居民住户3062户8821人,社区内设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文化、劳动保障、警务室等8个工作委员会,有社区干部10人,党员165名。辖区内有2条大街、3条大路、4条小弄、5个路段、6个新村,43个驻区企事业单位,各类商服网点965个,是全城最繁华的闹市区。 几年来,社区居委会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以“抓特色、出精品、创一流”为目标,亮出社区精品特色:以“主干挂帅、分管负责、社区牵头、单位督查、社会监管”为机制,二环卫生管理社会化;以开展爱护花草、绿化社区为抓手,打造林业新村、龙门新村等一批绿化、美化精品小区;以资源共享为切入,建立东方花园大型综合老年活动中心;以开展“您的意见就是我们的责任、您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工作、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目标”为出发点,设立民情电话、民情信箱、民意投诉;以“警民共建平安街巷”活动为契机,推行龙门新村安全小区社会治安居民自治。在社区服务中,坚持动真情,办实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就业服务,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居民服务,营造了社区环境优美、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治安良好、居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的文明安全和谐社区新气象。 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多次荣获县、镇先进党支部、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小溪社区 |
小溪社区成立于1972年,位于宁化城区西面,总面积9.7平方公里,现有工作人员9名,辖区7个居民小组,居民总人口6894人,总户数2395户,党员74人,流动人口412人。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13个,社区内设有警务室、市民学校、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居委会设有为民服务平台,有为民便民服务项目9项,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2个,老年活动中心6个,幼儿园4所,便民食堂8个,姓氏宗祠3处。 |
红卫社区 |
红卫社区居委会位于宁化县城区北面,辖区面积7.8平方公里,1975年成立红卫居委会,2003年5月整合为红卫社区居委会,下设7个居民小组, 3个党小组。现有居民住户2598户7733人。辖区内有大小路弄14条,便民食堂14个,各类服务网点10个,老年人活动中心3个,26个驻区企事业单位。社区干部8人,党员115人。 近年来,社区居委会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根本,坚持在创特色、争一流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社区服务工作的新路子。一是不断完善服务。多方筹资改善服务条件,2007年投资18万元对原办公场所进行扩建,设立了党员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优抚、综合调解、家政服务、计划生育、社会求助等服务项目,尝试建立家政服务网络化,推进家政服务社会化管理,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二是提升造血功能。2008年引进金茂服装加工项目,在解决社区居民就业的同时,增加社区收入。三是开展就业服务。紧紧依托社区资源,把文明市民学校办在县劳务派遣公司,每年不定期开展劳动就业培训,2006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16批次,培训1100人次,推荐就业岗位660个,安排就业320人次。同时,积极开展“讲文明、创平安、构和谐”活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渠道服务方式,促进了社区的文明和谐,人居环境、治安秩序、人际关系和社区服务不断得到改善。 社区多次获得县、镇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
中山社区 |
中山社区位于宁化城区的东面,有3.8平方公里,共有18条路弄,现有居民住户2073户,5500人,划分为6个居民小组,社区党员102人,低保对象77户,有残、老、计生协会、妇代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治保会、社区群众文艺团体3个,社区干部7人,社区各类志愿者41人。 近年来,我社区“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完善居民自治,健全服务体系,构建平安文明的新型社区的工作目标,切实抓好社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深入辖区内单位,发动居民搞好卫生,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并成立了一支由10人组成,强化对居民的服务意识,全面掌握了解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困难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时刻关心他们,为孤寡老人巫国生修缮好了房屋,为下岗职工吴景亮捐款3100元,为困难家庭子女罗芳菲、张红萍、张成明、邹超等同学结成了对子,使他们得以完成学业;为四川汶川地震捐款4018元;为130多户社区居民办了危房改建申请,社区居民廖善青等13位同志解决养殖母猪补贴。为各类困难群体发放救济20余万元,铺设二条水泥路。开展了灯展、文艺汇演、知识抢答、书画展,各类文艺活动。评选 出512户的“平安家庭户”。流动人口登记率达到98%,矛盾纠纷调解17起,成功率100%。我社区分别被评为镇“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平安居”称号。 |
小溪村 |
小溪村地处宁化县城区西部,1950年--1954年为宁化县城关公社小溪乡,改革开放前改为小溪大队,改革开放后为宁化县翠江镇小溪村。村辖区面积9.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2105亩,山地面积11854亩。现有11个村民小组,443户2329人(90%居住在城区,另有杉岭下自然村一个,居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8%)。 2008年村财收入9.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847元。 突出发展主题,创造新的辉煌,我村决心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走农、科、教相结合的路子。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总书记给永安“八一村”村民的回信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奋起直追,争一流”,尽快把我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现有劳动力921人,从事有一产业的684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68.3%。 2007年村财收入15.9万元 |
双虹村 |
翠江镇双虹村地处县城区南部,县城区两条大街穿村而过,属城区最繁华区域。1950年--1954年为宁化县双虹乡,改革开放前改为城关公社、东方红大队,改革开放后为宁化县翠江镇双虹村。村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现有10个村民小组(城区6 个小组,郊区4个自然村小组),433户2015人,党员50人。拥有耕地面积893.7亩,山地面积5600亩,果山608亩,竹林544亩,蔬菜种植面积200余亩。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努力进取,立足村情,发挥区位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盘活固定资产,宏观规划双虹村未来的发展,积极引导村民从事二、三产业。目前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从事二、三产业,2004年在原老村部投资350余万元,建成双虹村综合大楼,每年增加村财收入6万余元。今年拟投资7000万元建设占地1.7万平米的双虹多功能综合市场项目已报批。2008年实现村财收入83.7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845元,村固定资产达到3000余万元。2008年率先对全村60周岁以上村民发放每月100元的养老金补助,让村民在更大范围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引进的东方家电超市、双虹超市、天益服装、佳欣冷轧、明华盛不锈钢剪压加工中心等企业已建成投产,累计总投资达到2600万元。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村、全市农村“-”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定为市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市级示范单位。 |
红卫村 |
红卫村地处县城西北部, 1950年--1954年为宁化县城关公社复兴乡,改革开放前改为红卫大队,改革开放后为宁化县翠江镇红卫村,村辖区面积3.3平方公里,现有13个村民小组,460户1709人,党员40人。拥有耕地面积1771亩,山地面积2963亩(其中经济林2423亩,竹林50亩,其它490亩),蔬菜种植面积360余亩。是城区居民的主要菜篮子基地之一。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抓住发展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将高效农业的种植作为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亮点。多年来,不断在创新层面上下工夫,积极引导村民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满足城区市场绿色安全蔬菜供应。大力发展优质水果,扶持水果协会。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库塘综合养殖等产业。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做好劳务输出,增加村民在二、三产业中的收入比重,持续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实现村财收入3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790元,村固定资产达到1900余万元。2008年对全村70周岁以上村民发放100至300元的养老金补助,全村村民在更大范围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信用示范村、市平安家庭示范村、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中山村 |
中山村地处宁化县城区东侧,属县“十一五”规划南移东扩的发展中心,道路交通四通八达。1950年--1954年为宁化县城关公社中山乡,改革开放前改为红旗大队,改革开放后改为宁化县翠江镇中山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共698户3365人。拥有耕地面积1868亩,果山3362亩,阔叶林、生态林500余亩,蔬菜面积482亩,稀土藏量3000吨。2008年全村村财收入46.8万元,村人均纯收入达4913元,解放战争时期共有20余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在经济得到提高的同时,村“两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谋划经济长足发展的路子,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高效农业,大棚种植绿色无公害反季节瓜菜。扶持发展农产品协会,发展特色产业基地,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村现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中山饭店一座、农贸市场一座、桑拿大楼一座、办公大楼一座,财福源大楼一座)。2009年规划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24220平方米的城东购物广场,进一步繁荣城区商贸。 全村引进实木门生产、家福鑫超市、百草源药店、天福茶叶加工等企业已建成投产,累计总投资1600余万元。 先后获得三明市小康村、市平安村、县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