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宁化县 >> 石壁镇 >> 石碧村

石碧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石碧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碧村简介

  石碧村地处闽赣两省交界的宁化县石壁镇西部,距县城20公里、镇4公里,唐初称玉屏,唐中叶改为石璧,其后又谐音成石碧,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地域,后来被尊称为“客家摇篮”、“客家祖地”,每年的10月为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月,该村还是革命老区基点村,翠碧一号烤烟的发祥地,省政府小城镇建设试点村,省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全村地域面积3平方公里,共有8个村民小组,626户,2628人,其中党员70人。
  在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石碧村涌现出了张仁和全省先进典型,原省委书记卢展工予以高度评价:“发展之中见责任,为民之中见宗旨,细微之处见先进,‘三平’之中见精神”。中央领导同志也作出批示,央视新闻联播时代先锋栏目报道了张仁和同志的先进事迹,数字电影《村支书张仁和》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第四届电影片卫士奖一等奖。
  这些年来,石碧村通过学习张仁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三平”精神,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调动村委会、兵青妇等各组织队伍的工作热情,通过鼓励培养返乡青年回乡创业,带动全村广大青年创业热潮,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3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80万元,农村工业总产值320万元,村财收入达3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126元,完成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投资150万元。村内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设有客家学校、农村信用社、客家医院等机构;村内交通便利,省道307线穿村而过,距永宁高速公路石壁互通口仅4公里,通村通组公路硬化均已全面完成。
  石碧村在加快发展经济和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注重村民素质提高,近年来先后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中央文明委表彰的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2011年底喜获 “全国文明村”光荣称号。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深化“学习张仁和,为民谋利益,尽责促发展”活动,继续努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更好地实现打造“边贸重村、文化名村、和谐新村”的总目标,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24103 365000 -- 查看 石碧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碧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石碧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拱桥村

  拱桥村地处石壁镇西面,距镇6公里,省道福五线贯穿境内,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村辖5个自然村,12个小组,人口1460人,耕地面积920亩,山地面积2300亩;主要经济来源靠种烟、种稻,其次外出务工。   

江头村

  江头村位于石壁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共15个村民小组,分布于8个自然村,398户,l658人,村两委干部配备5人,正式党员40人,其中女党员5名。   耕地面积908亩;林地面积5707亩(其中生态林2703亩),林地除部份油茶林外,大部分为茅草荒山,是一个典型的资源贫乏村,无任何村财收入;农村人口经济收入来源由二大块组成:一是种田农业收入、二是强壮劳力外出打工收入,2014年度外出打工人员达870人。   江头村人杰地灵。一是有个远近闻名欧阳庙,有个出名的丰山祖师菩萨,牵动闽、赣两省信男善女挑选结婚吉日等,络绎不绝,香火日益旺盛,显赫一方。   二是张氏祠堂,人丁旺盛,人才辈出。有前朝为官的,当今有省级为官的,有读清华大学的,有博士,有博士后等出国留学生。   

南田村

  南田村座落于闽赣交界处。比邻淮土乡。全村人口1768人。435户。全村十种姓氏。耕地1200亩。旱地500亩。林地面积3200亩,其中生态林面积1300亩。   

邓坊村

  邓坊村地处石壁镇西北部,与三坑、江口和张家地三个行政村相邻,与江西石城接壤。全村共有11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人口1760余人。山地面积2394亩,土地面积1970亩。农民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烤烟和糯稻,其他经济作物有辣椒、生姜、葱、花生,油料作物有油菜,土壤为沙质土,很适合地瓜种植,每年的地瓜粉产量约50吨。   

三坑村

  石壁镇三坑村位于石壁镇中部、东邻陈塘村、西接江口村,南连拱桥和南田村,北与邓坊村毗邻,距石壁镇8公里,永宁高速公路贯穿术域南部,全村分布为7个自然村、塘下、蛇螺排、桃树窝、三坑、粟畲坑、陈屋、陈坑里1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业户数518户,共有人口2118人,全村村域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目前有耕地面积1540亩,林地面积7240亩。   

桃金村

  桃金村位于石壁镇中西部,距镇区6公里,东临官坑村、南接杨边、石碧两村,西连陈塘村,北与隆陂水库毗邻,永宁高速公路贯穿村域东西,驻有泉南闽赣收费站。全村有七个自然村,十个村民小组,405户,人口1918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600多亩,山地面积4500多亩,山青水秀,村民勤劳。   

石碧村

  石碧村地处闽赣两省交界的宁化县石壁镇西部,距县城20公里、镇4公里,唐初称玉屏,唐中叶改为石璧,其后又谐音成石碧,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地域,后来被尊称为“客家摇篮”、“客家祖地”,每年的10月为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月,该村还是革命老区基点村,翠碧一号烤烟的发祥地,省政府小城镇建设试点村,省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全村地域面积3平方公里,共有8个村民小组,626户,2628人,其中党员70人。   在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石碧村涌现出了张仁和全省先进典型,原省委书记卢展工予以高度评价:“发展之中见责任,为民之中见宗旨,细微之处见先进,‘三平’之中见精神”。中央领导同志也作出批示,央视新闻联播时代先锋栏目报道了张仁和同志的先进事迹,数字电影《村支书张仁和》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第四届电影片卫士奖一等奖。   这些年来,石碧村通过学习张仁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三平”精神,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调动村委会、兵青妇等各组织队伍的工作热情,通过鼓励培养返乡青年回乡创业,带动全村广大青年创业热潮,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3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80万元,农村工业总产值320万元,村财收入达3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126元,完成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投资150万元。村内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设有客家学校、农村信用社、客家医院等机构;村内交通便利,省道307线穿村而过,距永宁高速公路石壁互通口仅4公里,通村通组公路硬化均已全面完成。   石碧村在加快发展经济和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注重村民素质提高,近年来先后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中央文明委表彰的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2011年底喜获 “全国文明村”光荣称号。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深化“学习张仁和,为民谋利益,尽责促发展”活动,继续努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更好地实现打造“边贸重村、文化名村、和谐新村”的总目标,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官坑村

  官坑村地处石壁镇北部,距集镇所在地2.3公里东与破下村相邻,南与红旗村、立新村相邻,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分布在早禾田、村里、屋桥外三个自然村,总户数386户,人口1638人,正式党员47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520亩,林地面积,630亩,其中经济林面积3220亩.以种植烤烟和擂稻为主.2012年人均纯收入6195元,永宁高速公路贯穿全村,总长3.2公里,并设有石壁互通口.村内有三家民营企业,村设有卫生所、老年活动场所及幼儿园社会政治和谐稳定.   

陈家村

  陈家村位于宁化县石壁镇东部,其东部城郊乡、茶湖江村,西接陂下,南连城郊乡社下村,北与济村乡昆岗村毗邻,距镇区7公里,全村土地面积8094亩,耕地面积1800亩,林地4631亩,6个村民小组,人口1008人,党员42人,是进步中新农村,年种植优质烤烟850亩,荆糯1000多亩,村民收入主要靠烤烟、粮食和劳务输出等,一村一品种植毛竹500多亩,柑桔50亩,个体上商户10余户,是近几年以来进一步完善水利交通,土地整理,改善了民生问题。生活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电视、饮用水改造,通电率等达100%,移动电信等无线通信信号覆盖全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紧紧围绕“经济强村、生态护林和谐名村”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实行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落实“六步工作法”发挥“八个方面作用”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村民的整体素质,生活水平有大幅提高,全村治安平稳,村民安居乐业。   

溪背村

  石壁镇溪背畲族村位于石壁镇东南面。东邻城郊乡,南接方田乡,西近石淮公路,北与禾口街市隔河相望,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县城18公里。由包含乌石下、围上、桥头、上村、上屋、谢家屋、排上、排下、塘尾等九个自然村落的14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农户493户,农业人口219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63人。村有正式党员51名,预备党员1名。村域面积5.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72亩,山地面积6600亩。种植有油茶4327亩。全村农户以种植水稻和烟草为主。2013年度,村人均收入7588元,村财收入17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1478万元。   

大路村

  大路村位于石壁镇南部与淮土乡接壤之处,距集镇地4公里,全村总人口2060人,总户数456户,有7个自然村分别由大路背、石桥下、下塅、连塘、新屋、刘则、新华村组成。全村总劳动力约为800人左右,在家劳动力260余人,外出劳动力540人,外出就业400人左右。耕地面积1780亩,现代农业600亩。森林面积7800亩,有小型水库二座(即大路水库和杨梅坑水库)。近几年以来进一步完善水利交通,土地整理,改善了民生问题。生活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电视、饮用水改造,通电率达100%,移动电信等无线通信信号覆盖全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紧紧围绕“经济强村、生态护林和谐名村”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实行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落实“六步工作法”发挥“八个方面作用”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村民的整体素质,生活水平有大幅提高,全村治安平稳,村民安居乐业。   

小吴村

  小吴村位于宁化县石壁镇南部,东接立新村,西接杨边村,南连大路村,北与307线相连,距镇区2公里,全村土地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亩,林地3210亩,9个村民小组,人口1031人,党员50人,是进步中新农村,年种植优质烤烟720亩,荆糯860多亩,村民收入主要靠烤烟、粮食和劳务输出等,个体工商户8户,是近几年以来进一步完善水利交通,土地整理,改善了民生问题。生活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电视、饮用水改造,通电率等达100%,移动电信等无线通信信号覆盖全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紧紧围绕“经济强村、生态护林和谐名村”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实行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落实“六步工作法”发挥“八个方面作用”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村民的整体素质,生活水平有大幅提高,全村治安平稳,村民安居乐业。   

杨边村

  宁化县石壁镇杨边村位于石壁镇西部,距石壁镇1.5公里,与石壁客家祖地相连,杨边村在九十年代曾被县授予“先进党支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全村共有323户,1337人口,9个村民小组。分为虎龙、杨边两个自然村。全村党员43人,正式党员42人,预备党员1人。全村覆盖总面积4346亩(有林地1967亩, 非林地2379亩), 耕地面积1326亩,人均耕地面积0.99亩,已全面完成集体林权改制,农田种植以“烟--烟后稻”为主, 现有食茶基地300亩, 粮食加工厂和水泥预制厂各一个。 2013年人均收入6900元, 村财收入10万元(村财来源主要烟草返利及上级部门的项目补助)。   村两委全面贯彻党的-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全村70%以上村民住上砖混结构房子,99%的村民用上自来水, 有线电视收视率100%,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村, 还新建有篮球场及体育健身器材等。新发展育林基地60亩,食茶大户6户, 养鸡大户2户, 种烤烟大户15户。2011年引进现代化农业有限公司在我村展开大规模堤子园开发。2013年年初,杨边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根据杨边村现状、地理位置、人文资源,聘请三明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杨边村修建性整治规划,确定按照“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一区(客家民俗安置小区)、一园(现代农业观光园)、一带(西溪、虎龙溪景观带)、二轴(307省道桂花大道、杨边休闲景观步道)、三节点(杨边村小区景观节点、龙湖农家休闲区、宗祠古村落景观)”的思路建设,总投资预计1.69亿元,分三至五年实施,努力把杨边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立新村

  立新村位于宁化西部,距县城13公里,是石壁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地域面积2.3平方公里,有11个村民小组,538户,2286人,其中党员66人,拥有耕地面积1600亩,林地1450亩,平均海拔350米,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红黄土壤地带,年平均气温15—18℃,特别适应种植烤烟、水稻、蔬菜等作物。   我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种植烤烟600亩,计划荆糯种植1200亩,蔬菜200亩。铁观音茶叶200亩,毛竹50亩,油茶等特色产品50亩,水土保持治理得到改善,现封山育林900亩。由于地源优势,第三产业及餐饮服务业,边贸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现有个体商户90余户,规模化企业2家。立新碾米加工厂和服装厂。2013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500多万元,村财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524元,比上年增加300元。   我村在加快发展经济和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注重村民素质提高,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和“-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良好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红旗村

  红旗村位于石壁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总人口1167人,总户数265户共有4个村民小组,党员42人,区域总面积1723亩,其中耕地面积784亩,山林面积939亩。2012年实现村财收入2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455元。   红旗村是谷文昌同志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村级组织建设有着厚实的基础,先后荣获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先进调委会,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村建设“先进集体”、“一流村计生协会”、“科普示范村”、“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是特色农业村,年种植烤烟700亩,建有特色农业基地1000亩,是县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95%的群众住上新房,村内文教卫生公共设施健全,设有图书室、多媒体室、服务所、体育健身场所等,长1公里的主街道,全线安装路灯,铺设人行道,电视、饮用安全自来水,通电率100%,电话普及率达95%,移动、电信等无线通讯信号覆盖全村。是边界贸易重点村,设有中心农贸市场,年边界贸易额超亿元。   今年,红旗村将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加快推进客家边贸城、杨墩小区等项目建设,走出一条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乡村建设道路。   


石碧村特产大全




石碧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