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茜乡儒地村位于水茜乡的东北部,是水茜乡的5个高山村之一,全村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总人口1090人,总耕地面积2336亩。党员30人。现有村干部5人,组干部10人。现任村支书吴兴桂,村主任谌章彪,副主任谌享荣,妇女主任徐银生,村委委员王立平。农业经营项目主要是种养业,水稻、烟叶是我村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2013年村烟叶种植达642亩,人均纯收入5632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424210 | 365000 | -- | 查看 儒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儒地村 |
水茜乡儒地村位于水茜乡的东北部,是水茜乡的5个高山村之一,全村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总人口1090人,总耕地面积2336亩。党员30人。现有村干部5人,组干部10人。现任村支书吴兴桂,村主任谌章彪,副主任谌享荣,妇女主任徐银生,村委委员王立平。农业经营项目主要是种养业,水稻、烟叶是我村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2013年村烟叶种植达642亩,人均纯收入5632元。 |
庙前村 |
庙前畲族村属少数民族村,是我县四个少数民族村之一,是我乡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地处水茜乡东片,距乡所在地10公里,与宁化县泉上镇`明溪县枫溪乡相比邻;全村现有人口2510人,556户,有19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00多人。村两委干部共6人,其中党员58人,党小组3个,村民代表39人;全村现有山地面积2.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466亩(主要种植水稻和烤烟),毛竹林面积3665亩,油茶林面积1200多亩;现有村级完小一所(庙前小学),学生120余人,教职工15人;已达标村卫生所一所(庙前村卫生所),现有乡村医生4人 |
邱山村 |
邱山村地处水茜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与湖村镇、泉上镇相邻,是水茜的偏僻高山村之一。辖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16户,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36人。现有村干部5人,党员35人,3个党小组,村民代表29人。全村现有林地面积10360亩,其中毛竹面积2100亩,油茶林面积800多亩。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养殖、外出务工。我村的特产为笋干、山茶油。 |
石寮村 |
石寮村地处水茜乡的东南方,全村1533人,330户,14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2792亩,人均耕地面积1.7亩,山林面积14000多亩,全村14.2平方公里,海拔高560米,距乡政府14公里,是全县较典型偏远贫困的高山村庄,也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曾选择我村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的村庄建设兵工厂,当时有不少青年投身革命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也是老红军谢运清的世居之地。村民收入主要靠烤烟、粮食和外出务工;村财收入主要来源于山林管护费等资源性项目,年村财收入1万余元。 近年来,石寮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实行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落实“六步工作法”,发挥“八个方面作用”,实现了党务与村务的融合,干部与村民的融合、发展与办事的融合,形成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168”党建工作模式的实施,学习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全村经济发展、村民增收、村财增收、农业增效,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55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村组道路等设施建设,改善了关系民生的生活公共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2010年,在上级部门在大力支持下,投入600多万元在山寮村建立灾后集中重建点,共安置灾民30户。此外还有全乡首开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由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实行“民务村代理、民事村代办”,方便村民办事。电视普及率、自来水率、通电率均达100%,电话普及率达95%,移动、电信等无线通讯信号覆盖全村。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建立了垃圾池3座,配备了手推垃圾收集车2辆,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桶5只,聘请了1名卫生保洁员,定时清扫运送,确保居民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同时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逐步减少村民用薪材燃料,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4.1%,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5.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4%,基本达到了市级生态村的指标要求。 |
杨城村 |
一. 杨城村位于水茜乡东南方,辖区地形呈长三角形,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总户数425户,总人口2098人。村共有10个自然村,划分为14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40人、党小组3个,党员中心户4个。 我村共有耕地面积4516亩,山地面积23000多亩,以主导传统产业粮食;烤烟;畜牧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村民收入主要靠烤烟、粮食、蔬菜、毛竹.林业和外出务工等。村财政收入仅来源于生态公益林补偿和土地有偿使用费,年村财政收入2.5万元。 我村文化历史悠久,地异地貌特殊。东与庙前-邱山为界,南与石寮-湖村相通,西与沿口-水茜为邻,北与儒地村为靠。平均海拔高度360米的丘陵地段,是休闲登山的理想之地,林中山清水秀,溪里鱼儿欢游,森林茂密,人杰地灵,古曰:山看百公寨,水览杨城溪。与堪称“世界之最”的杉木王群仅有七公里,与明代的“闽北走廊”的藩维桥隔八公里。每年夏秋之季,山中有天然的野生珍稀菌种,如:珍红菇、梨菇等名贵品种;果园内有油奈、芙蓉李、黄花梨、水蜜桃等等;田里有朝天椒、红心地瓜、黄瓜等反季节蔬菜。是发展反季节蔬菜-银杏-毛竹-高山茶-油茶的理想之地。 二.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实行组织目标管理,设岗定责,认真落实“六步工作法”,发挥“八个方面”作用,实现了党务与村务的融合,发展与办实事的融合,形成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收入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余2011年在原有基础上成立了康生蔬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红心地瓜500亩,紫心地瓜200亩,椒芋100亩,计划逐-展引进新品种走上规模,做强做大打响品牌。 近年来,我村先后进一步完善了村组水泥道路的建设12公里,完成了11个村民小组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直接受益村民400多户、1800多人口。建设了高标准农田改造2000余亩。改善了关系民生的公共设施和农业基本设施,村民整体生活质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社会公共关系朝着稳定方向迈进,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三. 杨城村为民办实事目标 1. 继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全村农田水利,防洪堤,机耕道加以延伸,完善和巩固。 2.在本届村两委任期内,建设村部所在地的路灯和清洁家园设施建设。 |
沿口村 |
沿口村位于宁化县城北部,水茜西南部,距县城32公里,距集镇7公里,全村共有22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720户,3620人,计生中心户22个,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9人,党员中心户3个,耕地面积6450亩,山地面积32200亩。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烤烟、粮食和劳务输出为主。我村是革命老区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涌现了一批革命烈士和无名英雄,还具有“木偶戏”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和百年历史的古戏台建筑。 近年来,村党支部以“进位赶超、科学发展”活动为总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注重产业发展、注重队伍建设、注重美化环境、注重树立新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村党支部2010年被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 沿口村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民主管理”要求,紧切经济发展脉搏,摸清农民增收现状,明晰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制定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规划。村两委班子实行“设岗定责制”、“目标承诺制”,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化延伸“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主动接受党员群众评议监督。 通过“168”工作机制的实施,全村经济发展、村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了村组道路建设和村庄美化建设,完善了基层组织以及医疗卫生所等设施建设,改善了关系民生的公共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村民整体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全村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
沿溪村 |
沿溪村地处水茜乡西部,是通往水茜乡的必经之地,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19个村民小组,565户,总人口2812人,劳力人数1720人,全村耕地面积4873亩,其中旱地420亩,山林面积13960亩。设党支部1个,4个党小组,54名党员,其中女党员8名,35岁以下党员7名。 近年来,我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立足农业,开展技术培训,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480元,村集体年均纯收入8万元。我有宁氏古祠的九井十三厅、嵊上园农民休闲公园观光景点。 |
蕉坑村 |
蕉坑村地处水茜乡的西北角,全村987人,236户,8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2100亩,人均耕地面积2.1亩,山林面积5200多亩,全村5.2平方公里,海拔高415米,距乡政府3.5公里,村民收入主要靠烤烟、粮食和外出务工;村财收入主要来源于山林管护费等资源性项目,年村财收入5千元。 近年来,我村认真开展“168”党建创建活动,严格落实“3+1”实绩公示制度、村干部“双承诺”制度、“433”村务民主决策机制、重大事项民主集中制及推行及便-系卡等做法,各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要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努力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全村经济发展、村民增收、村财增收、农业增效,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我村多方筹集资金60余万元,先后修建了4条、总长为6.5公里的水泥公路,修建水渠1万余米。为210户村民免费安装了自来水,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为蕉坑村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视普及率、自来水率、通电率均达100%,电话普及率达95%,移动、电信等无线通讯信号覆盖全村。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建立了垃圾池3座,配备了手推垃圾收集车1辆,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桶5只,聘请了1名卫生保洁员,定时清扫运送,确保居民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同时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逐步减少村民用薪材燃料,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3.6%,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7%,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 |
下付村 |
水茜乡下付村是位于宁化县西北部的一个偏远的高山村,平均海拔670米,全村有7个自然村,辖1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638人,408户,拥有土地总面积10180亩,其中耕地面积3111亩。毛竹林380亩,全村有古银杏22株,嫁接苗累计种植11000株,户均20多株,已陆续结果。 下付村与儒地村、庙前村、邱山村、石寮村、杨城村、沿口村、沿溪村、蕉坑村、张坊村、棠地村、上谢村、安寨村、水茜村相邻。 |
张坊村 |
水茜乡张坊村,全村18个村民小组,450户,共计村民2280人,耕地面积4200亩。村干部6人,总-员36人,男性党员32人,女性党员4人,距离水茜7.5公里,农民收入主要靠粮食,烤烟和外出务工,在县城开店达10多家。 |
棠地村 |
宁化县水茜乡棠地村位于水茜乡北部,与明溪县、建宁县地界相连。全村376户、17个村民组、1906人,耕地面积3449亩,山林面积20600亩,距乡镇所在地8.9公里,海拔570余米,全村党员33人,属丘陵地带。 |
上谢村 |
水茜乡上谢村,距水茜乡4公里,全村共2628人,22个村民小组610户,耕地面积计2450亩,人均纯收入已达8600元。下设党支部村委会,党员56人,其中男党员51人,女党员5人,村委干部6人,在镇党委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区域主干道全部水泥硬质化。村级各类组织健全,社会秩序良好。建造好有合格的农村卫生服务站、室外健身场、室内活动室,千册图书农家书屋,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全村充满了活力,呈现出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生态优美的上谢村。 |
安寨村 |
安寨村地处水茜乡背面,距政府所在地1.5公里是全乡最集中地村庄。地域面积5.6平方公里,我村共有人口1564个,13个村民小组,326户,党员43人,预备党员1人。拥有山林6094亩,耕地2430亩。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烤烟、水稻和劳务输出。全村种植烤烟1560亩,水稻2000多亩。输出劳动力560人。 |
水茜村 |
水茜村位于水茜乡集镇所在地,共有12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395户、1730人、党员52名、4个党小组,党员中心户6个。全村有耕地面积2860亩,山地面积18000亩。村民收入主要靠种粮、烤烟、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等、村财收入主要来源于店面出租,山林管护费等资源性项目,年村财收入5万元左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