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港经济区地处中国大陆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东端起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东部沿海,是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节点、射阳沿海开发的主区域。辖区面积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0.7万人,下辖7个农业型公司和1个社区。2012年4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论证。201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盐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盐城市射阳县筹建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实行现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政策。 [1] 就此射阳港经济区正式更名为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3万人 | ·射阳旅游·射阳特产·射阳十大特产·射阳十景·射阳学校名录· | 320924406 | 224000 | 0515 | 查看 射阳港经济开发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射阳港社区 | ·射阳旅游·射阳特产·射阳十大特产·射阳十景·射阳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射阳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合德镇 |
合德镇是素有“后羿嫦娥故里,东方湿地鹤乡”之称--射阳县的城关镇,现下辖6个办事处,51个村居(社区),28.3万人口,总面积300平方公里。近年来,合德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抓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两大叠加黄金期,以“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合德”为主题,以“全面小康率先,全市进位争先、全县发展领先”为目标,以“特色鲜明、强镇富民、机制创新、环境优美”为抓手,工农业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连续十多年获得县绩效考核综合奖,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企业最佳投资乡镇、江苏省环境优美镇、江苏省文明乡镇、国家级园林县城、盐城市十强乡镇等称号。 坚持经济中心,经济结构不断调优。项目建设频创新高。近几年来,精密机械、光伏太阳能、探伤设备、展胜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建设,电力电器、磁粉探伤两大主导产业企业达80多家,全面提升了产业结构。 坚持科学导向,载体建设不断加强。全镇已形成探伤机械、电力电器两大支柱产业,拥有侨发纺织、天源铁芯、威力特船舶辅机、鹤都电器、赛福探伤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近几年来,合德科技创业园区企业总数达240家,建设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30亿元。获得“中国磁粉探伤设备生产基地”、“江苏省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高新科技孵化中心”称号。 坚持致富农民,农村经济特色显著。打造了凤凰、金三角、条心、友爱、七埠5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和金三角、凤凰、北三环、友爱、桃园等5个农民康居示范点。农业龙头企业茁壮成长,初步形成以健桥乳业为龙头的奶牛饲养、乳制品生产,以源源保鲜库为龙头的蔬菜生产及脱水加工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万元大关,达10300元。 坚持民生为先,实事工程不断推进。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坚持“一中心、三片区、多节点”的发展要求,编制了《合德镇镇村布局发展规划》,实施了道路桥梁、河道整治、公交站点、农村改水改厕、社区服务阵地等一批实事工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综合发展,社区服务独树一帜。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工作跃上新台阶,社会化养老保险工作面不断扩大,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虹亚、城东等一批社区建成了立体服务网络,全部实施了网格化运作。特别是虹亚社区在苏北率先建起了信息智能化社区,成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目前,全镇干群正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地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城乡生态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的新合德。 坚持党建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增强。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专题教育,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得到整改和解决,群众满意率达到96.8%,党员“承诺制”活动有声有色,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招商引资、高效农业、税源建设、沿海开发、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以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建立起战无不胜的战斗堡垒。 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亿元,工业增加值14.9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7亿元,农业增加值3.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0.5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11%、90.5%、201%、46.9%和181%,实现了以镇为单位的全面小康。现在,全镇正科学谋划、强势推进,全力把合德科技创业园打造成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把陈洋打造成全省有影响力的高速道口物流区,把耦耕打造成国家级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
临海镇 |
临海镇是江苏省重点中心镇,古称八大家,是清朝末位状元张謇在黄海滩上开发创办的华成公司所在地。位于苏中北部,东濒黄海,北与滨海县、省农垦淮海农场接壤,南与临海农场相邻,总面积183平方公里,7.6万人口,下辖20个村(居)委会。 水陆交通十分便捷。镇域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与射阳河之间,境内有双洋闸、奤套闸、六垛闸三座出海河闸,战备河、八丈河等水网纵横交错,水上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农田水系配套排灌两分。S309、S204两条一级化路贯穿镇内东西、南北,沿海大通道30余公里,道路即将开工兴建,集镇内道路全部实现了水泥化,村际砂石道路村村联通;距盐城机场、铁路、宁靖盐高速公路60公里,距射阳港30公里;连云港180公里,通达便捷。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临海镇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域,属海洋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3.9℃,年均降水量1023.8毫米,年均无霜期224天,镇域内海岸线长17公里,有滩涂9万余亩。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集镇内有水厂一座,日供水量5000吨;镇区有110KV变电所一座,年供电量1200万度;有容纳10000门的电话程控系统和宽带接入口,无线通讯发射塔6座;有线电视线路96KM,已入户8000多户。 工业经济初具规模。全镇拥有各类企业100多家,已形成机械、纺织、食品等一批支柱产业,已创办了两大工业园区,并将利用临近沿海独特地理位置,创办一个适合引进低污染的化工工业园区。 农业生产独具特色。临海镇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中国蒜薹之乡,全国著名的“青龙”牌白蒜发源地和主产区。大宗农产品有棉花、大蒜、玉米、水稻、何首乌及多种反季节特种蔬菜作物,蒜薹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 海涂开发势头强劲。已建成近万亩高标准海淡水混养塘口,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此建立了320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围垦开发了低坝高网海水养殖8000亩,规划开发了2万亩退淡还海养殖。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临海镇基础教育受国家表彰,是江苏省科技先进乡镇,商业流通网点密布、市场繁荣,医疗卫生设施齐全、文化娱乐丰富多彩,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多年受市、县表彰。 开放力度日益加大。近年来,临海镇投资政策优惠,服务体系优良。客商的需要就是他们的政策,为客户服务就是他们的天职。. |
千秋镇 |
千秋镇地处黄海之滨、射阳县城北郊。下辖1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面积155平方公里,拥有6,1万人口,12万亩耕地,2万亩滩涂,享有全国“大蒜之乡”,“优质啤麦之乡”,“水乡”之盛誉。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镇拥有近百家镇村企业,总资产过亿元,沿省际公路陈李线的千秋大桥、海都、三区等三大工业园区连成一体,形成沿线10里产业长廊。全镇七大保鲜企业,总库容达1万吨,形成规模庞大的保鲜库群,保鲜、速冻脱水出口蔬菜蜚声海内外;江苏春蕾集团的春阳麦芽加工厂,年产2.1万吨优质麦芽,饮誉遐迩;通用机械厂生产的截止阀、球阀、闸阀全部出口;复合肥厂的万吨级多元生物配方肥已成为农民首选的当家肥;金丝隆棉业是棉纺业的后起之秀;华汇变压器配件畅销全国。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镇已建成6.5万亩大蒜,5万亩啤麦,3万亩水产养殖,1500亩保护地栽培,100万只肉禽等产、加、销、出口五条产业链。 交通便捷。境内道路、水路成网,省际陈李线、5009公路纵横穿越,镇村路道逐渐黑色化,循环贯通;南濒苏北第一大内河射阳河,东下15公里经射阳港入海;南下40公里直达盐城机场。 三产形成后发优势。全镇旅游环境优美,更有“老鼋”的神奇佳话,凭添了千秋大地的灵气,招徕八方宾朋旅游观光。三产蓄势发展,现已形成沿路三产走廊、农民商业街、振兴三产园区、超市连锁店等四大三产集合点。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来千秋大展宏业!. |
四明镇 |
位于黄海之滨、射阳河畔的四明镇,三面环水,一面朝阳。全镇幅员79.5平方公里,人口4.3万,耕地67502亩,水面45082亩。辖区内水网密布,沟渠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美誉。 具有300余年历史的四明镇南临盐城机场,东靠国家级港口射阳港,西枕204国道,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的沿海大通道(高速公路)将纵贯全境。固定电话装机总容量达8000余门。交通便利,通讯便捷。四明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是盐城市十大产粮乡镇之一,拥有2万亩的省级稻田养蟹示范区,年成交8000万元的水产品市场已成为射滨阜响等周边地区水产品产易的集散地。 四明镇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前景喜人。以纺织、化工、建材、粮油加工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以丙纶强力丝、氟塑车削板为代表的拳头产品走俏国内市场,纺织加工业在国内占据一定的市场。2002年全镇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亿元,利税200多万元。 诚信朴实、勤劳思进的四明人民竭诚欢迎八方宾朋来四明投资兴业。. |
海河镇 |
海河,因河而得名,位于黄海之滨的射阳县,百里海河从镇中流过,低吟浅唱潺潺入海。全镇130平方公里的面积,6万多人口,1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是射阳县较大的乡镇之一。南临盐城机场,东靠射阳港口,西枕204国道,射阜淮线省级公路贯穿全镇,海、陆、空交通便捷。 海河镇地势平坦,沟河纵横,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为盐城第一产粮大镇,第一果品大镇,为全国无公害梨果生产基地,年产果品5万吨,水稻4万吨,皮棉10万担;海河镇养家禽、家畜的历史悠久,年产鸡、鸭、鹅100万只,生猪5万头;水产品资源极为丰富,年产淡水鱼5万吨、南美白对虾5000吨,螃蟹、甲鱼的养殖早已名闻遐迩。 海河镇的工业基础雄厚,产业分布广泛。主要有纺织、机械、电子、食品、塑料五大行业,近百家企业,年产值近5亿元,利税2000万元。产品不仅走俏国内市场,在日本、美国、西欧、东南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占有一定份额。海河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其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较高,适应现代企业各种高新技术的操作需要。海河镇坚持外向开拓、科技兴镇战略,欢迎和鼓励境内外客商来镇兴办各类企业,重点发展现代纺织、塑料制品、饲料加工、精细化工、绿色食品、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 镇-孙鸿斌、镇长张者淼偕全镇六万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 |
海通镇 |
海通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说是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的地方。东临黄海,西连射阳县城,南距盐城机场40公里;盐城至射阳港口一级公路,在建中的射阜淮一级公路、海堤一级公路、新长铁路支钱贯通全境,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古老美丽的射阳河通过沿海第一闸——射阳河闸汇入浩瀚的大海。全镇3.9万人口,辖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面积86.7平方公里。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三个文明建设业绩显著。近年来获得江苏省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教育和农业机械化先进乡镇,盐城市农村综合经济十强乡镇和“六好乡镇党委”。1999年以来连续四年获得县委县政府综合奖。2002年财政收入超千万元。 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生产加工企业达46家,已形成纺织业为主导,服装、化工、建材、食品、轻工等门类的支柱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实现连年翻番。 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已建成7万亩优质棉、1万亩蔬菜、1万亩经济林果、1万亩特水养殖“四大基地”和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农贸、建材、海产品市场商贾云集,经营火旺,年成交额逾亿元。劳务输出3200人,个体工商户达2000多户,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五分之二。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射阳岛公园、息心寺、三阳护鼎、度假村、沙滩浴场、高尔夫球场、明达大学、环射阳河生态旅游观光带、筹建中的瘦东湖、大海一日游等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是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投资环境宽松怡人。 全镇着力构建招商引资“磁场”。在硬环境建设上2000年被市命名为盐城市新型小城镇,可望达省级示范小城镇,载体上正加快省级工业园区的建设进程。在软环境上“为了客商一切,一切为了客商”。“最优无忧,低门槛进入”,“不对客商就不、不让客商说不”,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为。 海通已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射阳经济发展的重镇。. |
兴桥镇 |
兴桥镇──射阳县城南大门,东临射阳港,背靠宁靖盐高速公路和204国道,紧依新长铁路,距盐城机场35公里,国家二类航道黄沙河和建设中的盐连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全镇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万亩;总人口56801人,农村劳动力20167人。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9个村民小组。2002年该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7亿元,财政收入1004.1万元,集镇居民收入4500元,农民人均收入3900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281元。 农村经济取得突破。该镇是产棉大镇,常年产量在10万担以上,最高年份达15万担。设施农业面积达1.2万亩,瓜果、蔬菜品种近百个,其中跃中设施蔬菜示范园建立了无公害速测点,“兴田”牌甜瓜打入了超市。林业连续两年植树超百万株,以桑、果、用材林为主的成片造林达2.4万亩,其中以“金花4号”为主的梨果业栽植面积达7200亩,果品已打入苏果超市。全镇建立了三元杂交猪、蛋鸡、毛兔、南美白对虾等养殖基地。三元杂交猪存栏量达3万头;蛋鸡饲养量达80万只;毛兔饲养量达5万只;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5000亩,连续两年单产1000斤,创全县之最。最近又引进黄鲳鱼养殖20亩,被省水产研究所确定为试养基地。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镇拥有纺织、服装、食品、轻工等六大行业20多家企业,初步形成了棉花加工、纺纱、织布、服装、油脂加工一条龙经营格局。建有红星纺织工业园区、安南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规划扩展到2000亩,正积极争创盐城市示范工业园区。红星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00亩,分两期实施,一期已启动500亩,“五通一平”工程基本到位,区内二横四纵道路纵横贯通,生产区、生活区相对分离,可满足大批项目进园需要。园区特点:1、自然条件优越。园区地势平坦,气候宜人,平均真高2.2米。地耐力每平方米10-12吨,适宜高层建筑和大型设备的摆放。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3.9℃,年平均降水量1023.8毫米,无霜期220天,年平均日照率53%。2、交通运输便捷。园区北近沿海大通道、204国道和新长铁路;东临黄海,有国家二类港口射阳港;南靠盐城机场和盐城火车站,境内省陈李线纵贯南北,黄沙港横卧东西;水陆交通十分便捷。3、载体基础较好。园区建设之初,即注册成立了兴桥镇工业园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已投资300多万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 |
新坍镇 |
新坍镇位于苏北盐阜平原中部,南濒盐城机场20公里,西枕204国道和新长铁路,省道冈合、市道四长公路穿境而过,素有射阳“西大门”之美称。全镇总面积98.75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下辖9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有华侨、港台同胞140多人,政府机关驻新坍集镇。1998年村村实现小康目标。 新坍人杰地灵。境内有康有为曾题词纪念卢崇雅兴办教育的卢公祠;有名震华夏的江北讨袁总司令刘天恨衣胞之地;有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马玉仁的牺牲纪念地;有带领群众在盐碱滩上创造亩产旱谷一吨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的巴一恺;有国家投资兴建的省级万亩节水农业灌溉示范区;有神秘而又美丽的靠渔湾大塘。 新坍历史上以种粮植棉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因市而生的特经、特水、特禽形成规模效益,源源不断销往大中城市,先后受到国家农业部、省农林厅表彰。主体工业从无到有,已初步形成化工、机械、建材、纺织、缫丝、羽绒、服装、塑料、食品、工艺、胶合板材、仿古木器等10多个门类100多个系列的产业。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被市政府命名为“新型小城镇”,正向省级目标迈进。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镇村道路网络形成。电力、5000吨级净化水厂保证了生产、生活需要。教育、卫生、文体娱乐设施配套,程控电话装机总量已达到5000门,在全县率先实现“电话镇”目标。二三产业异军突起,5000名建筑大军北闯京津,南跻沪粤,西挺渝疆,被市政府授予“建筑之乡”称号。水上运输已达15万吨位,成为部分农民增收的又一新型产业。不少经验、做法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介绍、报道。 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将新坍建设成为盐城中部“明星乡镇”。勤劳、诚实、守信、敢为的新坍五万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宾朋、人士前来合作、投资,共创新坍美好明天。. |
长荡镇 |
长荡镇位于射阳县西南,西与建湖县上冈镇接壤,南与城区青墩镇隔河相望。距204国道、新长铁路、宁盐高速盐城北入口7.5公里。全镇下辖9个村,5个居委会,9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4.83万。是远近闻名的“毛兔之乡”、“皮鞋之乡”、“蔬菜出口之乡”。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长荡人乘风乘势,抓住机遇,奋力开拓,经济建设呈现出强劲的后发之势。4万亩棉花、3万亩水稻、1万亩蔬莱、1万亩水产养殖、10万头生猪、20万只长毛兔,不仅有力地支撑着长荡的农副业生产,也为其深度开发准备了充足的资源。3000亩工业园区的建设,36家企业的进驻,初步形成了纺织、机械、轻工、食品、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其中“银佳”牌优质皮棉享誉省内外,“皇家”牌-靴等产品已经打响国内市场,“杰力”牌纺织机械、“登殿”牌家用台钳已跃身于国际市场。近年来,全镇教育、文化、广播、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
盘湾镇 |
盘湾镇位于射阳县西南、潭洋河畔,东依陈李线一级公路,可直达盐城机场和射阳港口,西与盐城市城区毗邻,正在建设中的盐连高速公路纵贯全镇。辖10个村2个居委会,4.3万人口,96平方公里面积。现有近100家企业,形成了以纺织、缫丝、食品、建材、机械、五金为主体的六大行业。2002年,完成销售5亿元,创利税2800万元。4万亩优质棉花、2万亩优质桑园、1万亩脱水蔬菜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登上新台阶。展示现代风貌的新型小城镇跨入全省先进行列。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亿元,财政收入千万元。 盘湾镇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先后赢得苏北百强乡镇、省市文明单位、市六好乡镇党委、全省科技、文化、体育先进镇、安全文明镇和进城市文明标兵镇等光荣称号。 盘湾镇抢抓机遇招商引资,按“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项目高回报”的“三高”要求,规划建设4600亩的省级工业园区,构建十里工业长廊,实行“园区零收费、投资零忧患、服务零缺陷、入住零烦恼”的“四个零”服务承诺,决心奋战三年再建一个新盘湾,成为辐射射阳西南地带,联结盐城市城区,集镇繁荣、商贸活跃、工业发达、农村富庶,具有区域性功能的新型中心城镇。. |
特庸镇 |
特庸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镇,原名北洋镇,民国初期改为北洋,是淮盐集散地,解放后改以抗日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是镶嵌在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东枕黄海,离射阳港仅30公里,南与盐城机场隔水相望,西距204国道、新长铁路、通榆运河仅有10公里,省道陈李线、拟建中的沿海大道纵贯全镇,境内河网密布,水(海)陆空交通十分便捷,镇域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充分发挥“历史、区位、交通、资源”四大优势,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以蚕桑生产为特色,名特基地为补充,适度粮棉、水产为依托的独特农业发展新模式,2万亩桑园如碧海,年产鲜茧4.5万担。我镇是全国唯一的无病优质桑苗生产基地,年产千叶牌桑苗5亿株,畅销全国17个省市,“蚕桑之乡”美誉大江南北。丝绸、服装、建材、建筑、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等行业百舸争流,竞相发展。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通户率达85%,教育、卫生事业蒸蒸日上,社区服务齐全。全县十大景点之一——1000余年“银杏将军”象巨人屹立蚕桑之乡,导航蓝天雄鹰,集聚景观人气,昭示美好未来。 特庸近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海滨风情,浸染了一方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这里,教育发达,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独特的资源优势、多彩的生活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这里,生机勃勃,商机无限-----。我们热情期盼海内外客商和社会各界人士来特庸投资合作,兴办实体,共创千秋大业。. |
洋马镇 |
中国药材之乡----洋马镇,地处黄海之滨射阳河畔,西接盐城机场和204国道,紧依新长铁路,东靠国家二级开放港口——射阳港,与国家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麋鹿自然保护区相毗邻。 中药材是洋马的特色、支柱产业,全镇药材种植及辐射面积达10万亩,品种近300个,规模种植、养殖的品种30多个。形成菊花、丹参、白术、白芷、黄芪、玄参、甘草、板兰根、薏仁、杜仲、银杏、佛手、全蝎、水蛭等十多个主导产品,其中尤以菊花、丹参为全国之最,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1997年,洋马镇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药材之乡”称号,同年,洋马菊花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1998年,洋马中药材生产基地被江苏省评为省级绿色食品基地,洋马的白菊花繁育基地被科技部指定为“白菊花种苗优选繁育基地”。1999年,洋马中药材基地通过省中药材GAP验收。2001年,洋马又被确认为江苏省五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之一,洋马菊花还在2001年中国农业国际博览会上获“名牌产品”的殊荣;2002年,洋马菊花及其制品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论证;日前,我镇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中药材GAP论证,进而成为国家中药材GAP生产基地。我镇年产各类中药材2万余吨,年销售2.5亿元。2002年镇人均收入4300元,为盐城市20强乡镇。我镇还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及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等国家领导人的题词鼓励。 在科研和技改上,我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钟山植物园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往来,并组建了华东中药材研究所、华东中药材开发中心,还成立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苏洋药材集团公司。洋马镇还为国内外中药材客商提供了流通环境和投资环境,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合作领域。规划兴建的洋马工业园和药材工业园,投资政策优惠,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已吸引30多家涵盖药材、纺织、电子、机械、化工、建筑、玩具等行业的企业进园投资。 洋马镇政通人和,环境优良,是各方投资者放心、称心、开心的投资热土。 合德镇是射阳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江苏省百家名镇、省级卫生城镇、盐城市明星乡镇、十强工业乡镇。下辖14个行政居委会,20个农业村。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建成区6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常住人口18万。. |
黄沙港镇 |
黄沙港镇是一座渔港集镇,位于江苏省射阳县东部沿海,2000年5月18日由原射阳港乡、洋河乡、新洋港镇、中路港乡与原黄沙港镇合并为新的黄沙港镇。现黄沙港镇东濒黄海,西临省属新洋农场,南部与大丰市毗邻,北部与县城接壤,中心镇区倚港而建。黄沙港镇区位环境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境内有国家一级渔港、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省属射阳盐场、射阳港电厂、国家二类口岸射阳港、江苏双灯集团、射阳林场座落,是“纺都射阳”之东南门户。海堤海防公路纵穿南北,东西三条主干道与盐城等地横向贯通,距盐城机场20公里。射阳港国内已开通沿海、沿江各港口,国际开通美西线、欧洲线和东南亚航线,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已构筑成了水陆交通网络。镇域总面积134.5平方公里,下辖4个办事处、7个居民委员会、3个行政村、2个养殖公司、2个管理区、2个社区服务中心,共有4.6万人口。 黄沙港镇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一是沿海滩涂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海岸线长82公里,有100万亩的滩涂。海淡水养殖30万亩,滩涂优质棉4万亩,成片意杨等林木3万亩。二是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我镇处于世界第二大湿地圈中心地带,旅游资源的开发空间广阔,以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带动和辐射形成滩涂旅游观光带。三是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优势明显。一方面利用广袤的滩涂湿地自然渗透和芦苇根系吸附作用治污,建成海洋生态工业园,促进湿地保护与生态发展,实现“循环经济”。另一方面,以背靠国家大型企业射阳港电厂的集聚优势,利用其充足而优惠的燃料、能耗和气资源,发展重点、重大工业项目。四是渔港的特色明显。黄沙港是国家一级渔港,江苏省四大一级渔港之一,年捕捞产量达6万吨,并依港建成了40座冷库,总库容达1万吨。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渔工贸一体化。同时抓住国家对渔港建设的机遇,加快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具有现代气息的生态型渔港集镇新形象。 近年来,黄沙港镇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围绕区位和资源优势,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改善发展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把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继续增强,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步提高。2002年GDP完成5.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100万元。 开放的黄沙港镇将以优良的投资环境、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的光临与合作。. |
经济开发区 |
县经济开发区位于江苏盐城射阳县。下辖: 320924400001 123 合东居委会 320924400002 123 中联居委会 320924400003 123 射东居委会 320924400004 123 双龙居委会 320924400005 123 凤兴居委会 320924400200 220 张网村委会 320924400201 220 中心村委会 320924400202 220 后湾村委会 |
淮海农场 |
江苏省淮海农场位于黄海之滨、苏北灌溉总渠和国家淮河入海水道尾闸两岸,地跨射阳、滨海两县,总面积9251.3公顷,其中耕地5340公顷、林地695公顷、水面682公顷。下辖7个农业分场、42个农业大队,6个二、三产单位。常住人口8500多人,其中在职职工3000多人,离退休职工近3000人,管理人员近30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0多人,中高级职称150多人,是隶属于江苏农垦集团公司的中型国有农业企业。 江苏省淮海农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素有“江苏农垦摇篮”之称。1952年4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奉-毛泽东主席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屯垦戍边,开荒办场,揭开了江苏大面积开发国土资源、发展农垦事业的序幕。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报请-批准,于1952年12月命名为“江苏省淮海农场”。 50多年来,农场的创业者、建设者,发扬“艰苦创业、不怕困难、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淮海精神,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走出了一条适合农场场情、以优质商品粮生产为主、实行稻麦轮作和模拟股份制的生产种植经营路子,使得昔日一望无际的盐碱地,变成如今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年产亿斤粮的“米粮仓”。 淮海农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捷。226、328省道和海堤公路、滨海县坎振线、淮河入海水道堆堤公路穿场而过,距沿海高速10多公里,离盐城飞机场、火车站车程均在1小时左右。场内有线电视、互联网、移动通讯等设施齐全,信息通畅。 农场自1999年起,连年被评为“AAA”级资信企业,曾连续10年被省农垦集团公司授于“先进企业”称号,2005年曾被评为“盐城市优秀企业”。2005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于“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称号,被江苏省发改委授于“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从1995年至今,农场生产的优质稻米和啤酒大麦连续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有机稻获得了“有机农场证书”。“渠星”牌大米,在2002年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荣获金奖,进入全国“十大金奖大米”行列,2003年获中国粮食协会授予的“全国放心米”称号。有3个农产品获得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海洋渔业局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渠星”牌啤酒大麦的品质可与进口啤麦媲美,稻麦良种享誉省内外。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农场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来,农场党委打出了“传统文化、广场文化、廉政文化、绿色文化”四张文化牌,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并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党员与职工结对”活动,职工面貌焕然一新,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农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1994年以来,农场连续被评为“盐城市文明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十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
临海农场 |
国家二级企业江苏省临海农场是一个集农、工、商、贸于一体,资源开发型省属大型农垦企业,国家粮食类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AAA特级资信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 临海农场现有职工5800人,其中退休职工2000余人,居民8000人,占地面积829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000公顷,淡水养殖面积550公顷,林地绿化面积670公顷,年产商品粮5000万公斤,现有总资产2.5个亿。2009年场域营业收入预计实现50060万元,其中国有营业收入12133万元,场域利润5000万元,其中国有利润超800万元。 农场农业包括农、林、牧、富、渔,拥有常规作物种子、优质大米、优质啤麦、淡水养殖、高效园区等生产基地,境内龙头企业大华种业临海分公司具有2.5万吨种子年加工能力,农垦米业临海米厂稻谷年加工能力达3.75万吨。农业大面积种植以模拟股份制为主要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联合承包种植面积达6万亩;常年种植水稻7.2万亩,小麦1万亩,大麦5万亩,黑麦草0.6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及经济作物栽培瓜果、蔬菜种植面积0.4万亩。畜禽养殖以生猪、肉禽和蛋禽为主,年产肉鸡4.74万只、肉鸭1.96万只、肉鹅1.51万只、蛋鸡4万只。水产品主要包括异育银鲫、斑点差尾鮰、鲢鱼、鳙鱼。工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有建筑、化工、建材、棉业加工等;服务业主要有供电管理服务中心、粮食贸易中心、职工医院、物资公司和民营三产。 |
新洋农场 |
新洋农场位于射阳县境内,1952年12月建场,总面积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8万亩。总人口9647人,职工总数3327人。今年1—6月,农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00万元,国有营业收入1.22亿元,国有利润690万元,职均纯收入9100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1%、542%、345%和25%。 改革开放以来,农场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已形成服装、电子、化工、机械、建筑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多门类工业体系,生产羽绒制品、衬衫、电阻器、苯肼、柴油机连杆、大米、皮棉、冻鸭等40多个产品。有“美尔姿”羽绒服、“野牛”牌连杆、“贵妃”牌冻鸭、“新洋”牌大米、“银佳”牌皮棉等知名品牌。 农业主要生产稻、麦原粮及良种,年产粮食超亿斤,是首批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肉鸭生产基地和国家级良种生产繁育基地,也是农业部命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场和农机标准化示范场。养殖业主要生产肉鸭及水产品,年产冻鸭2500吨,产量和销售量位于全县同行之首。农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中药材为主的六大高效种植板块初步形成。农业科技贡献率在7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3%,高产稳产田达90%以上,林网覆盖率达100%。 农场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三产主要有商业物资公司、农业科技公司、农贸市场、农垦肿瘤医院、超市、洗浴中心、餐饮业及各类商店等。农场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35:32。农场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城镇化率达96%,人均住房面积达32.2平方米。 农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先后在非洲赞比亚成功创办友谊农场、中华农场和阳光农场。在场内创办了中德合资芬德西电子公司和台商独资生物有机肥厂。 农场是“全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并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企业资信等级AA-”单位、“江苏省名优企业”、“财务管理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农场以“推进二次创业、构建和谐新洋”为指导思想,以“重塑新洋形象、再创新洋辉煌”为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四场”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江苏农垦现代农业的样板场”、“江苏农垦工业产业的集聚场”、“江苏农垦和谐创建的示范场”和“江苏农垦创新发展的先行场”,为建设现代化新型农场而奋斗。 美丽如画的小城镇 鳞次栉比的楼宇、车水马龙的街道、星罗棋布的别墅,呈现出乡村都市的风光。到了夜晚,这里流光溢彩,处处充满了欢乐祥和。真可谓小镇无处不飞花,家家都在画屏中。 新洋小镇以农场纬四路为轴心,东西长约3公里,居住总户数3501户,总人口9647人,95%的职工住进了水卫设备齐全的楼房,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城镇化率达96%以上。 去年以来,农场对城镇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规划,勾勒出超前性和科学性的宏伟蓝图。根据规划,农场完成了 12个片区的路网、给排水管网、电力、通讯、桥梁等工程施工和18公里道路硬化;投资600多万元,改造主干路网5公里,地下管网6公里,地下通信电缆8公里,桥梁4座,高压线路2公里,栽培鲜花3万盆,种植景观树木 5万余株,绿化覆盖率超过40%。 农场经济的快速复苏为新洋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又为新洋小城镇建设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在建设与发展良性互动的推进下,一个温馨、舒适、安康、洁净、欣欣向荣的现代小城镇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农场有健全的健身和文化休闲设施,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老年文艺宣传队、门球队、太极健身队、戏曲票友队,乒乓球协会、象棋协会、篮球协会、交谊舞协会,每逢节假日,各支队伍悉数亮相,大街小巷处处充满欢声笑语,一片欢乐和谐的景象。 地,还是这块地;人,还是故土人。是二次创业的春风和“四个文明”建设的春雨,使新洋小镇如凤凰涅磐,一扫昔日的颓废,从沉沦中崛起,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城乡一体、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明星集镇。 |
盐场 |
盐场位于江苏盐城射阳县。下辖: 320924404401 123 场部社区 320924404402 220 内滩部社区 320924404403 220 发阳部社区 320924404404 220 外滩部社区 320924404405 220 县场部社区 |
农业经济开发区 |
农业经济开发区位于江苏盐城射阳县。下辖: 320924405401 123 社区服务中心社区 320924405402 220 渔工贸公司社区 320924405501 220 农牧公司生活区 320924405502 220 养殖公司生活区 |
射阳港经济开发区 |
射阳港经济区地处中国大陆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东端起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东部沿海,是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节点、射阳沿海开发的主区域。辖区面积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0.7万人,下辖7个农业型公司和1个社区。2012年4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论证。201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盐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盐城市射阳县筹建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实行现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政策。 [1] 就此射阳港经济区正式更名为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