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宁化县 >> 中沙乡 >> 中沙村

中沙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中沙村谷歌卫星地图)


中沙村简介

  中沙村系三明市新农村建设整治村,位于宁化县北部,系中沙乡集镇所在地,距宁化县城12.3公里,与本县河龙、安远、城郊、水茜乡相毗邻。全村砖木结构房屋占95%,村基面积1.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2769人658户,辖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耕地3752亩,山林14979亩,地理环境较好。中沙村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90元。
   中沙村属宁化县管辖,旧称汀州府、金沙区相传河沙含金(古称金沙),中沙是县治北隅主要集市,有木筏通入城关,是县北各地进县必经的咽喉要道,农副产品多经此运销。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第一次暴发后,县政府设置中沙集中仓库和转运站,苏区时期,曾为中沙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是革命老区之一。
   中沙村现有古代建筑亘古岩、莲化寺,随着改革的开放屈起了宁化第四中学和中沙中心小学,中沙客运站等景观资源极为丰富。
   中沙物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盛产稻谷,大豆、烤烟、辣椒、蘑菇、棕制品、猪、鸡、鸭、食用菌等。中沙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双手把中沙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24208 365000 -- 查看 中沙村谷歌卫星地图

中沙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中沙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双源村

  双源村位于三明市宁化县中沙乡的北部,是一个较小的行政村,是一个山青水秀的高山区行政村,距县城2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整个村落面积1平方公里,全村人口达410多人,115户,5个村民小组。    双源村没有特别文明村风和历史文人、古代建筑景观,但是特色产业、产品及矿产资源是有的,烤烟是我村村民的农业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上等烟叶比例是占比较高的自然村。作为一个高山区行政村,当然山也是我们村的森林资源充足的表现,所有山地都长满粗壮和茂密的树木。在说地下资源,曾经在一九八六年的秋天,在行人来往时发现有象鸟矿的矿石,后来把它拿去化验,被确定为鸟矿,村民们还用一些简单工具开采了一些,一直到至今,有许多老板带着技术人员来看望我们的矿山。   

石门村

  石门村系三明市宁化县中沙乡第四大行政村,位于宁化县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乡10公里,东与本乡樟荣相邻,南与济村乡湖头相邻,西与江西石城县岩岭乡礼地相邻,北与河龙乡明珠村相邻,是全县有名的高山贫困村。村现有山地面积12602亩,土地面积2628亩,全村现有342户,人口1470人,分居4个自然村(石门、板山、罗家、上坪),有9个村民小组。   石门村现有业余剧团一个,称湖南班,属祁戏类,经常演出的剧本有《双基图》、《红棉袄》、《天门阵》、《白蛇传》、《朱石印》、《血掌印》、《开基图》等30多个剧本。该剧团解放前流传我村,现已有60多年的演出历史,深受各村群众好评,近年来还得到县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樟荣村

  樟荣村隶属宁化县中沙乡,位于宁化县西北部,距县城20公里,乡5公里,东与本乡楼家村相邻,南与本乡叶坊村相邻,西与本乡石门村相邻,北与本乡双元村相邻。   【村落与居民】全村142户598人,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94亩,山林面积5400余亩,分6个自然村。   【村风村貌】全村居住的都是客家人,表现勤劳俭朴,热情好客,是典型的客家风情。有一条河贯穿全村,使全村像条带状居住,历史上村民主要居住在纯木结构和土木结构的平方内,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一幢幢砖混结构的楼房热拨地而起,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历史人文】樟荣村自开阜以来有5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称呼为樟荣源与楼家村共为一个大队,有天子地的传说点,1983年后改为樟荣大队,是一个有较长历史的村落。   【建筑景观】樟荣村座落着祠堂3座,石井3口,每年正月初六、十月十八日是庙会传说是华公寺王的生日,有舞龙、桥灯、抬菩萨等系列活动。   【经济特色】全村主要以耕作业为主,产业有烟草,稻谷、大豆、松脂、毛竹。   

楼家村

  楼家村系三明市宁化县中沙乡第三大行政村,位于宁化县北部在与沿接土壤,距县城15公里,西连鸡盘子案与罗家交界,北与罗樟荣为界、南叶坊交界(村落分居民)村落面积3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615人,265户,辖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村风村貌,楼家村属文明村、平安村。    楼家村大村始祖自本县石碧村迁入,定居楼家繁衍,至今已320年,楼家村历史名人闽省八县解粮官张友蓝、贡员张良兴、进士张志三等人忠秉报国、无私无畏、清正廉洁、功勋卓者。    楼家村座落中有祠堂3座,石井2口,每年正月初八是庙会,有龙舞、桥灯等系列活动。    全村产业有烟草、食用菌、茶叶、毛竹,桂花树、红豆杉树等。   

叶坊村

  中沙乡叶坊村地处乡政府所在地西部,距乡政府3公里,与本乡的中沙、下沙、楼家、石门和城郊乡的上畲、夏家以及济村洋地村相毗邻,地形呈L字型,主要姓氏为张、温、邱、邹等四大姓为之,辖区约1.1平方公里。   全村共有217户,1076人,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728亩,山地面积1998亩,电话和闭路电视履盖全村。交通方面:乡通村、村通组的水泥公路已铺设完成,交通非常方便;生产经营情况:主要以烤烟、水稻、林业为主,食用菌、茶果竹及养殖业为辅。   

高坪村

  高坪村隶属于宁化县中沙乡。位于宁化县中部,中沙乡的东北面。东连湖村镇的彭高村、城门村,南连湖村镇下埠村,至湖村镇11公里,至国家级地质公园——“天鹅洞群风景区”12公里;西与本乡武昌村,北连水茜乡石寮村,至水茜15公里,至乡所在地13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5.6平方公里,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现全村人口达473人,103户。   【村风村貌】村里居住的都是客家人,表现勤劳俭朴、热情好客,具有典型的客家风情。历史上村民主要居住在纯木结构和土木结构的平房内。村庄地理呈方形,村中有一条小溪,流入闽江源武昌河。   【历史人文】高坪村已有近500多年的历史,民国年间,高坪村归属武昌乡,文革期间建置为解放大队,1983年后为高坪村,是一个有较长历史的村落。在村内一座远近闻名的城门嶂峰,并于上世纪90年代重修寺庙。   【物产经济】高坪村山青水秀,森林茂密,盛产松脂,山上还有银杏、毛竹、茶叶等,村民的种植业主要有水稻、银杏、毛竹。   

武昌村

  武昌村隶属宁化县中沙乡,位于宁化县中沙乡的东面,东与高坪村相邻,南与湖村镇店上村相邻,西至中沙乡,北与水茜乡,至乡所在地7.8公里,距县城20.8公里。   【村落与居民】全村人口1123人,230户,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260亩,山地面积16000余亩。   【村风村貌】村里居住都是客家人,勤劳俭朴,热情好客,是典型的客家风情,我村有一条河,全村居民都被一条河环绕着,这条河属是闽江源头。   【历史人文】自唐朝以来,有着1315年的历史。唐总章3年,李雷两姓开辟了武昌,首先李家在桃花岭(即李花岭)落户,雷家在今松树排落户。武昌原称桃花岭、李家庄,后来更名为武昌。是一个有较长历史的村落,在村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李公祠堂,村内保留着古代流传下的一条石板路,并于上世纪90年代重新修复了大圆山寺庙。   【物产经济】武昌村物产资源丰富,水利资源十分充足,山青水秀,森林茂密,盛产松脂,茶油、红菇、草席、斗笠、毛竹制品等。种植业与烤烟、水稻、大豆、食用菌、水果等。武昌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双手把武昌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美好。   

何屋村

  何屋村隶属宁化县中沙乡。位于宁化县中部,中沙乡东南面。东与湖村镇店上村连接,南与练畲村相邻,西接下沙村,北毗中沙村,至乡所在地8.5公里,距城关17.5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2.3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现全村743人,156户。   【村风村貌】村里居住人群都属客家人,勤劳朴素,热情好客,具有独特的客家风情,历史上村民居住主要纯木结构和土木结构的平方。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一幢幢砖混结构楼房拨地而起,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历史人文】何屋村自开居以来有500多年历史,民国年间归永丰里二都四洲坑,解放后归属武昌乡。文革时期建置为红星大队,1983年改革开放建置为何屋村,村落历史较为悠久。   【物产经济】何屋村山青水秀,森林茂密,盛产松脂、毛竹、水稻、烟草、茶果为主要经济产业。   

练畲村

  练畲村隶属于宁化县中沙乡。位于宁化县中部,中沙乡的东南面。东连湖村镇的堪坑和本乡的廖家村,至湖村镇14公里,至国家级地质公园——“天鹅洞群风景区”17公里;西接城郊乡的马元亭和本乡的半溪村,至县城12公里;南邻本乡的廖家村;北毗本乡的半溪村、下沙村和何屋村,至乡所在地10.5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2.5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现全村人口达970人,230户,全部居住在闽江源沿河两岸。   【村风村貌】村里居住的都是客家人,表现勤劳俭朴、热情好客,具有典型的客家风情。历史上村民主要居住在纯木结构和土木结构的平房内。村庄地理呈东西长条形,村中有两条闽江源支流呈“Y”字形自东向西贯穿,全长7公里多,河道宽处达40米,窄处也有20多米,古时就有水茜、武昌的船渡经过本村到达宁化县城等地。现在河道上游建有一座小水电。河道的河床复杂、水产资源丰富。闽江源头受国家级保护。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一幢幢砖混结构的楼房拔地而起,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历史人文】练畲村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民国年间,练畲、渔潭、南埔等自然村归属杨畲保,埔上、溪口、甲河、梅林等自然村归属和平保,解放后归属半溪乡,1955年归属廖家乡,文革期间建置为红岩大队,1983年后为练畲村,是一个有较长历史的村落。在溪口自然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普华寺,并于上世纪90年代重修。   【物产经济】练畲村山青水秀,森林茂密,盛产松脂,山上还有果树、茶叶、药材林等,其中有3000余亩山林归属国有林场。村民的种植业主要有水稻、烟草。   

廖家村

  廖家村隶属于宁化县中沙乡。位于宁化县中部,中沙乡的东南面。东连城郊乡的下巫坊村,至湖村镇16公里,至国家级地质公园——“天鹅洞群风景区”19公里;西接本乡练畲村,至乡所在地9公里;南邻城郊乡马原村,至宁化县城关10公里;北毗湖村镇堪坑。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约5.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有856人,194户,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村里居住的都是客家人,表现勤劳俭朴、热情好客,具有典型的客家风情。历史上村民主要居住在纯木结构和土木结构的平房内。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一幢幢砖混结构的楼房拔地而起,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历史人文】廖家村自开阜以来有500多年的历史,民国年间归属杨畲保,解放后归属半溪乡,1953年建置为廖家乡,文革期间建置为东风大队,1983年后为廖家村,是一个有较长历史的村落。   【物产经济】廖家村山青水秀,森林茂密,盛产毛竹,全村有3000多亩连片竹山。另外,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有1500多亩划归国有林场管理。村民的种植业主要有水稻、烟草,水果主要以黄花梨为主。   

半溪村

  半溪村隶属于宁化县中沙乡。位于宁化县北部,中沙乡的南部。东连廖家、练畲村,位于建文县9公里处,西接城郊乡夏家村,南与城郊乡连屋村毗邻,北毗下沙村,距县城9公里;至乡所在地5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5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现全村人口达973人215户,全部居住在闽江源沿河两岸。   【村风村貌】村里居住的都是客家人,表现勤劳俭朴、热情好客,具有典型的客家风情。历史上村民主要居住在纯木结构和土木结构的平房内。村庄地理呈东西长条形,村中有两条闽江源支流呈“Y”字形自北向南贯穿, 全长2.5公里,河道宽处达20米,窄处也有10多米。现有60年代河道上游建有二座小水电,河道的河床复杂、水产资源丰富。闽江源头受国家级保护。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一幢幢砖混结构的楼房拔地而起,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历史人文】半溪村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民国年间,渔潭、南埔等自然村归属杨畲保,埔上、溪口、甲河、梅林等自然村归属和平保,解放后归属半溪乡,1955年归属半溪乡,文革期间建置为红辉大队,1983年后为半溪村,是一个有较长历史的村落。在半溪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八角庙,并于上世纪90年代重修。   【物产经济】半溪村山青水秀,森林茂密,盛产松脂,山上还有果树、茶叶等,其中有3000余亩山林归属国有生态公益林。村民的种植业主要有水稻、烟草、食用菌。   

下沙村

  下沙畲族村地处宁化县城北郊,距城区11公里、中沙乡政府1.5公里。东西与本乡何屋、叶坊村相接,南北和半溪、中沙村毗邻。省道205线由南向北穿村而过。是中沙乡的南大门。   下沙是畲族雷氏入闽总祖地,现存清代著名理学家雷鋐墓、“雷甫八大冢”遗迹,村内畲族雷氏后裔人口占全村三分之一。2003年被批准为民族村。   全村地域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2741亩,林地1.12万亩。辖3个自然村(下沙、孙家湖、瑶上),10个村民小组,485户1933人。   村支部党员49名,党小组3个。村两委干部6名。   全村主要特色农业为烟叶、蔬菜种植、茶叶等。辖区内企业6家,其中规模企业2家:三和木业、丰源木材加工;茶业企业3家:竹海云峰、绿远农业科技、香满园;集体企业1家:机砖厂。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86元,村财收入4万元。   近年来,下沙村坚持发展优先、项目带动、民生优先。先后新建起村级科教文体中心大楼,完善老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电教培训中心等功能;完成了烟基路10余公里,500余米防洪堤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土地整理、改低工程1800亩;完成村小学校的围墙、公厕改造和师生办公、课桌椅的更新;规划岗上新村建设48户;启动了投资近2000万元“三化一园”工程(即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和宁化畲族风情文化园)建设。不断拓展和延伸168党建工作机制,实行村务决策433机制,促进了党风民风持续转好,民主和谐进程加快。2009以来先后获得全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鼓励奖、一等奖和宁化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中沙村

  中沙村系三明市新农村建设整治村,位于宁化县北部,系中沙乡集镇所在地,距宁化县城12.3公里,与本县河龙、安远、城郊、水茜乡相毗邻。全村砖木结构房屋占95%,村基面积1.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2769人658户,辖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耕地3752亩,山林14979亩,地理环境较好。中沙村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90元。    中沙村属宁化县管辖,旧称汀州府、金沙区相传河沙含金(古称金沙),中沙是县治北隅主要集市,有木筏通入城关,是县北各地进县必经的咽喉要道,农副产品多经此运销。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第一次暴发后,县政府设置中沙集中仓库和转运站,苏区时期,曾为中沙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是革命老区之一。    中沙村现有古代建筑亘古岩、莲化寺,随着改革的开放屈起了宁化第四中学和中沙中心小学,中沙客运站等景观资源极为丰富。    中沙物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盛产稻谷,大豆、烤烟、辣椒、蘑菇、棕制品、猪、鸡、鸭、食用菌等。中沙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双手把中沙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沙村特产大全




中沙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