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镇杨坑村位于桃源镇的南部,距镇11公里,全村总面积14700亩左右分布成3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898人。在革命时期有12人参加过地下党组织工作,农业生产以水稻、烟草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900亩左右,烟草种植面积300亩,拥有林地面积9880亩,目前水泥道路硬化到行政村6.3公里,3个自然村开通了程控电话。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425104 | 365000 | -- | 查看 杨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桃新村 |
桃新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省道307贯彻全境交通便捷,是县级“先进党支部”,多次被评为镇级“先进党支部”,其下组织曾获得“全国先进计生协会”、 市级巾帼示范基地、“先进妇代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1年全村总人口134户,585人,耕地面积372亩,拥有森林面积2000亩,其中竹林地30余亩,桃10亩,粮食作用以及水稻为主,种植部分烟叶、蔬菜等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9179元。村内巷内都铺设水泥路,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村部有办公楼一座,并配备了老人业余文化生活,村内社会治安良好,没发生各类治安案件,家家户户都有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和谐的生活,便捷的交通、富饶的物产、充足的电力,营造了宽松优越的生活环境。 地处戴云山西侧的桃新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56mm,年平均气温17.6℃一月平均气温7.5℃,七月平均气温25.2℃,最高气温达36℃,无霜期265天。水利资源丰富,有溪流贯穿全境;土地肥沃、林木资源丰富,储量高,树种以杉、松和竹木为主。 |
桃林村 |
桃林村位于桃源镇南部,全村水田面积363亩,林地面积468亩全村总人口248人,设3个村民小组,分别居住于2个自然村。 【交通状况】该村距桃源镇政府11公里,桃源至广汤铺设水泥路面,广汤至该村只铺沙石路。 【历史人文】桃林村成立于1984年,原为县办畜牧场,因人口大都从本县泮林公社(现为济阳乡)迁入,故取名桃林,全村50户以涂姓为主。 【气候与物产】全村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粮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烟草、马铃薯、黄豆等。 【基础设施】该村2个自然村已实现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村农户100%安装了固定电话。 【经济社会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末期以后,桃林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很大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
蓝玉村 |
蓝玉村地处桃源镇东部,有5个自然村,417户1975人,党员58人。耕地面积1721亩,林地面积1.6万亩。2012年村财收入174万元,其中自有村财收入16.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5元。烟叶、莴苣为主导产业,食用菌、花卉为辅助产业。该村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3.2%,是省级生态村。 近年来,蓝玉村党支部以实现“一好五美”为目标(基层组织好,产业精美、生态优美、村庄秀美、乡风和美、生活甜美),以落实“168”机制为抓手,推行党建富民强村“三道加法”,即:“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的融合模式,村党支部引导党员带头创办了蔬菜、烟叶、食用菌、花卉四个专业合作社,实现村“两委”成员与合作社机构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提升合作社协作互助功能;“带创党员+致富能人+农户”的帮带模式,由具有带创能力的党员牵头联系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户,共同联系一名或若干名需帮带的农户,三者构成“党群致富链”,充分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两述 + 两评 + 三公示”的评价模式,通过村干部向党员群众进行年度或任期述职、述廉,实行群众评议、组织考评,将测评结果、工作实绩、年度财务收支或任期审计结果公示,增强了村干部的履职意识和民主意识。同时,探索实践“一卡一牌一岗一区一站一校”的“六个一”服务机制,即通过发放便民服务卡,悬挂便民服务牌,实行“设岗定责+党群责任区”,设立党群服务站,开办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推进了服务型党支部建设。该村先后获省平安家庭“先进示范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0年4月15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莅临蓝玉村调研新农保工作。 |
上举村 |
上举村位于桃源镇东部,东南面邻上京镇黄城村,南面邻近杨坑村,西面靠前厝村,北邻兰玉村,属老区革0据地。全村总人口531人,117户,四个生产队,是个独立的行政村。 【交通状况】该村交通便捷,村尾至国防线共有2.6公里已实行村道建设硬化,村投入资金45万元,北距大田48公里,南距永安55公里,泉三高速公路纵贯我村上洋境内。 【气候与物产】全村气候优势。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7.8摄氏度,无霜期300天,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森林资源丰富,全村拥有林地面积4186亩(林场经营1886亩、农民经营2300亩),其中毛竹林占350亩,林林覆盖率为73%。该村是桃源镇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区,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现有耕面积533亩,农地面积83亩,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烟草、黄豆、马玲薯等。 【基础设施】该村水利资源丰富,每个田垅都有丰富的水源,村民都可方便灌溉,种植农作物。各家各户都已安装引用自来水,村已投入资金6万元。主要河流从洋头至洋尾流向下举,邮电通讯设施完善,已实现移动通讯和联通的通讯的信号覆盖,整个村已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随时可与国内外进行通讯联系,富饶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 【经济社会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未期以后,我村的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烟草种植技术连续几年都名列全镇第二名的旗号,农民烟草年收入38万元。荒山都已种上毛竹,在将来要发展为笋竹之村。泉三高速公路贯穿我村境内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时机要村民多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文化教育事业也日趋进步,拥有一座4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村部综合场所。同时各家各户都开通有线电视,可以看到国内外的新闻报道和精彩节目。 |
杨坑村 |
桃源镇杨坑村位于桃源镇的南部,距镇11公里,全村总面积14700亩左右分布成3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898人。在革命时期有12人参加过地下党组织工作,农业生产以水稻、烟草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900亩左右,烟草种植面积300亩,拥有林地面积9880亩,目前水泥道路硬化到行政村6.3公里,3个自然村开通了程控电话。 |
广汤村 |
广汤村位于桃源南部,全村共有七个自然村,共568户,人口2295人,土地总面积43517亩。村内交通便利,距省道307线及新建的泉三高速公路互通口9公里,且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广汤村地处戴云山西侧,海拔486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56mm,年平均气温17.6℃,一月平均气温7.5℃,七月平均气温25.2℃,最高气温达36℃,无霜期265天。水利资源丰富,有广汤溪流贯穿全境,拥有3个水利发电站;土地肥沃、林木资源丰富,林地面积31055亩,其中用材林21343亩,经济林1444亩,毛竹林1292亩,储量高,树种以杉、松和竹木为主。广汤村是桃源镇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特别是烟草生产,全村种植面积上千亩,属我县种烟大村,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水果主要有芒柑、柿、桃、梨,土特产有红姑、香菇、木耳等。村内还拥有汤溪天然温泉、金狮桥、观音亭、“东岳庙”、“福海堂”等特色景点,打造广汤精品旅游。 |
前村村 |
前村村位于桃源镇南部,行政村部距镇政府5.2公里,桃源至前村公路经过前村自然村,前村村辖4个自然村,199户、883人,林地面积23975亩,盛产杉松,耕地面积987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烟叶。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铁矿、红土矿等,村有一座装机容量820千瓦的水电站,1996年被县委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内巷内都铺设水泥路,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村部有办公楼一座,并配备了老人业余文化生活,村内社会治安良好,没发生各类治安案件,家家户户都有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和谐的生活,便捷的交通、富饶的物产、充足的电力,营造了宽松优越的生活环境。地处戴云山西侧的桃新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56mm,年平均气温17.6℃一月平均气温7.5℃,七月平均气温25.2℃,最高气温达36℃,无霜期265天。水利资源丰富,有溪流贯穿全境;土地肥沃、林木资源丰富,储量高,树种以杉、松和竹木为主。 |
前厝村 |
前厝村位于桃源中心镇南部,全村的土地总面积15.1平方公里,设三个自然村,全部人口1065人,共计227户。该村交通便捷,地处307省道边距镇上2.1公里,与泉三高速公路桃源互通口距2.3公里,同兰玉村接省道2.2公里,距鹰厦铁路13.1公里。前厝于1984年行政区划时,把前厝坑的“前厝”写村名,辖有前厝坑、武陵、土坑三个自然村,现村内村部一幢,学校一座,拥有全民活动场所两座,老年人活动中心、阅览室,全村拥有赤脚医生两名,到目前为止我村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和投资空间。该村的气候优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9℃,无霜期为298天,年降雨量在1559cm不等,全村的森林资源总面积为1.3万亩,其中五、六十年代划拨给现有的国有林场2800亩左右,森林的覆盖率为88.9%,全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烟叶、蔬菜、黄豆、马玲薯、芋头,水果有桔子、柿子等。 |
翁厝村 |
翁厝行政村位于桃源西部,与永安市西洋镇岭头行政村相邻,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与桃源村地界相邻,南与前村村相邻,北与桥山村及内炉山村自然村相邻,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八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441人,339户,林地覆盖面积3万亩,水田面积1725亩,共有24个姓氏,物产经济来源于烟草、林业、劳务、种植业。 |
桥山村 |
桥山村系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第三小贫困行政村,位于大田县北部,距县域55公里,距桃源镇所在地4公里。[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8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726人,156户,辖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桥山村共有山场面积3282亩,其中国有林场占用21561亩,耕地面积613亩,红菇山场156亩。 地处戴云山西侧的桥山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56mm,年平均气温17.6℃一月平均气温7.5℃,七月平均气温25.2℃,最高气温达36℃,无霜期265天。水利资源丰富,有溪流贯穿全境;土地肥沃、林木资源丰富,储量高,树种以杉、松和竹木为主。 |
东坂村 |
东坂村位于桃源镇北部,地处较为偏僻,距离镇政府大约13公里。全村总面积21855亩,共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92户902人,属汉、畲两个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村,其中畲族占52%,共有姓氏人口40余个,其中巫(部分)、熊、张、黄为客家姓氏,有客家、本地、闽南三种语言。东坂村地处戴云山西侧,中心村海拔810-124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656mm,年平均气温17.4℃,一月平均气温6.5℃,七月平均气温24.2℃,最高气温达35℃,无霜期256天。土地肥沃、林木资源丰富,耕地面积882亩,林地19161亩。村主要资源有毛竹,茶叶被市民宗局定为村特色产业。作为少数民族村,东坂村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熊氏祖先建造的、以防卫盗匪的骚扰、按照中原的传统建筑艺术建造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良堡;“德胜金城”的熊氏祠堂;熊氏家族每年三月初一以安良堡为主题举办的庙会活动,道场祭祀、踩火山、百家饭;清光绪年间“五品顶戴奉直大夫”的巫大夫第“福进堂”;巫氏家族的独特的节俗、婚俗、丧俗及巫氏中医药学等都是当地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西安村 |
西安村村位于桃源镇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4km,10个村民小组,共有326户1390人,辖王山、内洋、外洋、西溪四个自然村。西安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3名,(其中女党员5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6人(占党员总数的37.2%),35岁以下党员10名。【气候条件】地处戴云山西侧的西安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56mm,年平均气温17.6℃一月平均气温7.5℃,七月平均气温25.2℃,最高气温达36℃,无霜期265天。水利资源丰富,有溪流贯穿全境;土地肥沃、林木资源丰富,储量高,树种以杉、松和竹木为主。【经济状况】全村土地面积15796亩,其中林地面积13047亩(不含国有林场经营部分),林业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达82.6%。耕地面积1144亩,其中水田面积1080亩,农地150亩,主要种植烟叶、水稻、蔬菜等。基本形成了以粮食、蔬菜、烟叶生产为基础,“猪-沼-烟(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生产格局。【基础设施】西安村现有卫生所一个,建有省级农家书屋科普宣传栏、农民建设工程,群众医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用“五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桃源村 |
桃源村地处大田县西大门系桃源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六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3486人。 【交通状况】该村交通便捷。307省道及泉三高速公路纵贯境内,特别是在本村谷口自然村设泉三高速公路互通口。各自然村都通上水泥路。 【建筑景观】村内文物古迹众多。目前级保存较好的有春安庙、荥阳祠、陵云桥、龙井祠等。 【物产】森林资源丰富,全村拥有林地面积1.6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经济作物有马玲薯、桃形李、桔子、梨、蔬菜等,其中莴苣种植面积1000多亩。 【基础设施】该村水力资源丰富,与县电力公司合资合建四级站水电站,邮电通讯设施完善,6个自然村都已实现移动通讯信号覆盖。也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随时可与国内外进行通讯联系。 【经济社会状况】全村现耕地面积2600多亩。合资电站一个,企业总产值达438万元。农业总产值201.5万元。粮食总产量达2153.5吨。基础设施目臻完善。各自然村都通公路。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