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大田县 >> 建设镇 >> 建乐村

建乐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建乐村谷歌卫星地图)


建乐村简介

  建乐村地处建设镇南部,毗邻建丰、和平、建国,俗称“六堡”。省道“306”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有总人口2200人,辖9个村民小组,党员总数50名。全村共有土地面积4895亩,其中耕地面积1474亩,林地面积 1775亩。村财收入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和争取上级补助等来维持日常工作运转,村财为零收入。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利用村民代表“一事一议”政策,充分调动党员、老干部、老同志和致富能人的积极性,发动村民捐资捐劳,投资16.5万元架设了村内路灯78盏,投资37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500m。投资16万元完成了村部整修和新建二层,逐步改善了村容村貌。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25106 365000 -- 查看 建乐村谷歌卫星地图

建乐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建乐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同村

  大同村位于大田县建设镇政府南部,距大田县城关60公里,海拔300米,东与文江花桥村交界,西与建设村接壤,南与建丰村及香浮村毗邻,北与文江乡琼口村交界,全村农户数556户,总人口2134人,10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共7人,其中:村支委4人,村委5人(其中:交叉任职2人)。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5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45元。全村土地面积12295亩,其中耕地面积1736亩,3个自然村,村内各自然村已实现全部水泥路面硬化。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木薯、地瓜、油茶等。  

元山村

  元山村系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田县南部,东与建设镇和平村接壤,西与永安市槐南乡交界,北连槐南乡上罗溪村,南邻太华镇罗丰村,距县城50公里。村落面积1.7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210人,233户,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6493亩,其中非林地面积1716亩,林地面积4877亩,有林地面积占3852亩,森林覆盖率达72.6%。    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业蜜桔、板栗、茶叶是本村的一大特色,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额外收入。高峰山下有机种植的“高山茶”,色泽翠绿,外观为球状卷曲、呈青褐色,泡出的茶汤为金黄色,加上清新的香气及韵味十足,滋味甘醇与耐冲泡的特性,使其畅销省内外。2012 年全村人均收入9202元。全村绿化覆盖率达87.4%。   

和平村

  和平村地处大田县西北部,距镇政府5公里。有1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407户1860人,党员57名。耕地面积1183亩,林地面积4256亩。2012年村财收入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83元。金银花为主导产业,甘蔗为辅助产业。该村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为49.4%,林地绿化率78.6%,是市级生态村。   近年来,村党支部围绕“打造坚强堡垒、培养优秀党员、发展支柱产业、实现富民强村”目标,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树典型、重实效,争取帮扶资金和物资达400余万元,实施了10余个扶贫项目,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一是绿色增长,实现强村富民。村党支部一班人在省林业厅挂职-潘标志同志的带领下,立足村情,创新发展思路,坚持在山林上做文章,重点发展“一树”(珍贵树种)、“一花”(金银花)、“一草”(林下种植中药材),精心打造绿色产业,有效增加全村资源和财富储备。2011年,和平村筹集30万资金,种植珍贵苗木15余万株,完成荒山造林740多亩,将增加森林覆盖率约8%。同时,引导成立了兴和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和各种资源,发展集药用、绿化与盆景观赏于一身的金银花绿色经济,迄今全村有20多户村民加入,种植金银花200多亩,购置烘干设备4台,开发大型特色盆景近1000盆,金银花基地养殖土鸡近1000只,形成金银花“绿色生态加种养”增长模式,构建“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2013年通过三明林校申报中央财政资金补助100万元,推动金银花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以科技支撑金银花药用与景观兼用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逐步把和平村建成我省独具特色的“金银花之村”“;二是建章立制,推进创先争优。该村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时,还紧密结合县情、镇情实际,在日常工作中,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健全完善《和平村干部年度考核激励机制办法》、《和平村环境卫生公约》、《和平村自来水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依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和队伍建设;三是民生优先,建设美丽家园。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村里公共基础设施,努力提升村民幸福指数。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受益面广的村道拓宽改建工程,经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在省市县有关单位及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达100余万元,历时一年多,完成了2公里长、5米多宽的道路拓宽改建工程,并在主干道安装了路灯25盏,满足了和平、建乐两个村3000余人的出行需要。为改善村里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建设整洁美丽乡村,该村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环境整治资金,建成1座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2600平方、1座垃圾转运站和10多个垃圾池,铺设2.3米宽机耕道200多米,村内道路肩硬化600多米,改造村内河道堤岸200多米,新建20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场所。大力创建美丽乡村,实现“水清山绿环境美,卫生整洁设施全”的宜居环境;四是排忧解难,构建和谐之村。通过省林业厅人事处党支部、政法处党支部等与和平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推进创先争优,增添村级支部的活力。利用春节、“六一节”、重阳节等节假日,开展残疾人专项活动、“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帮助残疾人创业,共送去慰问金及物品近7万元,资助7户困难群众,新建和改造危房300多平方米。该村获得县“造林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先后在《福建日报》三农人物专栏刊登了《给村民一本绿色存折》,在大田新闻播报《授人以渔,筑就康庄道》。2012年9月8日时任福建省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陈家东莅临和平村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     

建国村

  建国村俗称“六堡”,位于建设镇西南部,省道“306”线贯穿境内,毗邻太华镇,永安市青水乡,全村现有人口260户,1138人。   2009年以来,建国村作为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89多万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新村部办公楼一座;实施亮化工程,在“306”线通往澄江自然村村道边安装路灯29盏;并开通前坪尾便道一条,拓宽机耕道工程正在实施;落实自来水工程,让506人村民饮用;建造标准篮球场一个;荣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琵琶堡,已纳入第期修缮议程;绿化高云库区确保水源纯净,保障镇自来水厂的正常供给;   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5人,其中女党员7人,全村土地总面积9686亩,林地面积6159亩,现有耕地面积3470亩,村民以农耕为主,粮食总产量达260吨,收入主要靠晒烟、柑橘、雪蔗、仙草蜜冷饮业、劳务输出等,有1个木材加工厂、2个米粉加工厂和2个养猪场,村财收入2.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147元,基本形成以稳定粮食增产为基础,大力发展蔗、果、蔬、禽等短平快项目的生产格局。自开展“五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家园为契机,成立建设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统一协调清理整顿工作,建造沼气池13口,垃圾池5口,设置垃圾中转站并聘请专职清理卫生员1名,定期清理村内垃圾,美化环境。   结合“廉政文化进祠”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勤廉双述工作,融洽干群关系,严格执行民主听证和民主理财,提高党务村务管理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建乐村

  建乐村地处建设镇南部,毗邻建丰、和平、建国,俗称“六堡”。省道“306”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有总人口2200人,辖9个村民小组,党员总数50名。全村共有土地面积4895亩,其中耕地面积1474亩,林地面积 1775亩。村财收入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和争取上级补助等来维持日常工作运转,村财为零收入。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利用村民代表“一事一议”政策,充分调动党员、老干部、老同志和致富能人的积极性,发动村民捐资捐劳,投资16.5万元架设了村内路灯78盏,投资37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500m。投资16万元完成了村部整修和新建二层,逐步改善了村容村貌。   

建丰村

  建丰村是大田县建设镇第二大行政村,位于集镇西南方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省道306线贯穿全村。全村土地面积7818亩,耕地面积1684亩,水田面积1300亩,林地面积5000亩,其中3000亩规镇林场所管。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村,769户,3118人。全村共有党员85名,村"两委"成员11人,其中支委5人(包括市组织部下派驻村-),村委3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劳务输出,2012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82.65万元,村自有固定收入为零,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0475元。   

建民村

  建民村位于大田县建设镇中南部,西接永安市槐南镇、安贞堡,北与三明市接壤,东临尤溪县新阳镇,南到大田县太华镇、温泉。我村辖区内横穿306省道,可说我村交通非常便捷。    建民村森林资源丰富,山林占地面积大概2000亩;村里工业厂家大概10几家,生产总值在200万元左右;我村村民外出开小吃店是我村的一大经济特色。我村还有151年左右的朴树和170几年的楠木。    建民村人口居住面积200亩左右,水田面积624亩,人口1424人,343户,共分为7个村民小组,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甘蔗和烟叶为主,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10820元;党员人数33人,其中3名女性。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我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积极开展环境整治、河道清淤、防洪堤建设等,立足改善我村生活环境、群众生产,提高生活质量,全面推动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强村

  建强村位于建设镇西南部,306省道贯穿全境,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林地面积925亩,耕地面积649亩。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50户,1571人,现有0党员60名。村"两委"成员共7名,其中支委4人,村委3人。2012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291.45万元,人均纯收入11139元。建设镇二级汽车站、建设中心独立幼儿园、消防二中队、小流域治理项目、派出所和国土所办公楼等一系列项目落户我村。   

建忠村

  建忠村系大田县建设镇洋面第一大行政村,位于建设镇中北部,东临文江乡,西与永安市槐南乡接壤,南靠建设村,北与建爱村相连,距政府所在地1.2公里,省道“212”贯穿全境, 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 636户,总人口2806人,全村林地面积5273亩,耕地面积1400亩,共有劳动力1257 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532人,工农业总产值216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75万元,农业产值1086万元,村财收入1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9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村以为民办实事,出实效为目标,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村主干道路面水泥硬化“212”, 亮化公路边路灯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我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水 平,获得了三明市"“合格村级图书室”,大田县“平安村”、“文明单位”等各种荣誉称号。    建忠村盛产红袖、糟菜、腊鸭、雪膜等特色农产品。红糟系我村吴姓祖传加工秘方,运用传统制造方法,产品畅销全省各地,年生产加工红袖180万公斤,产值310万元。糟菜200万包、腊 鸭5万只,运用传统工艺制作,味道鲜美,地方特色浓厚,是酒席上好的美味佳肴;雪庶种植在我村具有较大规模,现有面积645亩,是村民主要农产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获得了无公害农 产品雪煎称号,品牌己具有一定规模,并且有很高的食用营养价值。   

建爱村

  建爱村简介    建爱村裕称“一堡”,位于建设镇东北部,毗邻广平、奇韬、文江等乡镇,海拔480米, 505户, 2296人,共有劳动力809人。全村林地面积1.1万亩,耕地面积1069亩,其中水田面积893 亩,农地面积176亩,主要种植水稻、雪蔗、烟叶、蔬菜等农作物。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铅、锌、锰等。    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993万元,村财收入59.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2元,基本形成了以稳定粮食田产为基础,蔗、果蔬、禽全面发展的生产局面。粮食播种面积达2800 亩,雪蔗260亩,蔬菜170亩,已投资约100万元,建成养殖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养殖七彩山鸡和野兔,出拦山鸡1.5万,实现产值45万元, 2006年县政府确定该养殖场为2006-2007年度 县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煤炭、铁、铅、锌、锰矿开采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全村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力475人,当年新增135人。全村现有灌溉大小水渠3条,防洪沟8条,基本保证了全村650亩农田用水。目前,该村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383户农民住上新居,占总户数75.8%。村级主干道全部实现水泥路面硬化,村道路灯设施较完善,农户普遍使用电磁炉、液化气、电冰箱, 80%以上农户安装电话或手机, 457户配有摩托车, 39户配有小车。有线电视普及率90%,共可收看27个频道节目。    我村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1、农业生产    立足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围绕雪蕉,优质稻,黄甜竹三个重点产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化经营水平,建成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到2012年,基本达到农业基础设施齐全,农业生产经营化、农业管理水平先进化、农业经济效益高效化: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防洪沟、河堤加固、田间渠配套等工程。用2年时间多方争取资金60万元,修复爱洋渠,中洋渠2500米,河道清淤1200米,河堤整修、加固300米,防洪沟修1300米。    (2)建立农业生态系统。采取村民投资及引进资金等方式组建1—2家一定规模的七彩鸡养殖场,大力发展家庭养殖业, 同时配套建设沼气池150口以上。大力推广“猪一沼一菜”生态农业模式,将种养殖业联为一体,确保到2012年,全村50% 以上的农田和菜园都能用上沼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施沃土工程,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稻草还田,培肥地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村100%的农田、雪蔗、菜园应用配方施肥。   


建乐村特产大全




建乐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