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大田县 >> 屏山乡 >> 芹阳村

芹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芹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芹阳村简介

  芹阳村位于大田县屏山乡东南部,东临德化,西接本乡玉屏村,南靠本县华兴乡,北承本乡和坑村,四面群山环绕。
  村落民居: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农户158户601人;辖区总面积10854亩,其中农地面积376亩,水田面积444亩,林地面积8059亩。森林覆盖率达74.2%。
  历史人文:大田县屏山芹阳陈氏,源自河南淮阳,三千余年前,胡公满得姓陈氏,传廿八世,陈轸公封颍川侯,郡望颍川,至三十八世祖实公生六子,长子元方公传吴兴派,第五十五世雍公者,世局浙江吴兴,于唐开元廿九年开基永安贡川,为贡川第一世祖,自此,人才辈出。
  特色风俗:芹阳农历二月廿七佛诞,庆贺菩萨生日,祈福平安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特产经济:终年云雾缭绕的芹阳村,发展“两茶”产业,茶园面积50多亩,油茶面积300多亩,并种有毛竹600多亩。
  创建成果:自从创建生态村以来,该村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以“五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违章建筑、清破旧危房,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多措并举清洁、美化家园。如今,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7%,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84.8%。通过改造,已有91.8%的农户使用上清洁能源。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25201 365000 -- 查看 芹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芹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芹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许坑村

  许坑村位于屏山乡东南部,离乡政府7公里。东面与蒋山村连接,西与美阳村毗邻,北面是屏山乡的杨梅村,南面与吴山乡科山村接壤。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大陇洋、大路兜、洋中、坑头坂),8个村民小组,145户,人口625人,是人口较少的村。该村林地面积4463亩,森林覆盖率62.4%,耕地面积1050亩,水田面积500多亩,园地面积450亩。村里没有什么资源,目前,发展了“两茶”产业,茶园面积340亩,油茶面积900多亩,已有毛竹1000亩。   许坑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历任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加强茶叶种植与油茶种植,大力发展蜂蜜等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一是突出培育生态农业等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全方位开发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过腹增值,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形成农业饲料、畜牧养殖、畜禽粪便还地、秸杆还田等生态链形式,搞好资源的再生和利用,保护好自然环境。三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村域内无乱砍滥伐现象、实现了村内大于25度坡地零开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无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污染现象发生;合理开发利用街面库周生态旅游资源,历史遗迹和风景名胜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在村域经济发展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思路,坚定走“科技+合作社+农户”的道路,积极发展茶叶、油茶、毛竹等,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和谐、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局面。   

蒋山村

  蒋山村位于大田县屏山乡东部,与吴山乡、济阳乡交界。四面群山环绕,中间形成了一个小盆地,村子坐落于群山脚下。全村共110户,总人口536人,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8157亩,其中耕地面积536亩,林地面积6392亩,生态公益林4230亩,高山生态茶园263亩,森林覆盖率达77.8%。全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业,另外茶叶、杂菇、蜂蜜等也能为村民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2011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7126元,全村生态绿化率为86.2%。   蒋山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历任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加强野生红菇的管理,大力发展茶叶、蜂蜜等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一是突出培育生态农业等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全方位开发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过腹增值,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形成农业饲料、畜牧养殖、畜禽粪便还地、秸杆还田等生态链形式,搞好资源的再生和利用,保护好自然环境。三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村域内无乱砍滥伐现象、实现了村内大于25度坡地零开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无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污染现象发生;合理开发利用街面库周生态旅游资源,历史遗迹和风景名胜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目前村内无工业企业。村区域内没有规模化的畜禽养殖业。近几年来,我村按照市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推广无公害生态农业。强化环保意识,认真清理田间农膜等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农膜回收率达91.6%;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81.9%,生态农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设生态型新农村为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加大力度治理违章搭盖。辖区内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8.2%。在村中心处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水冲式清洁公厕一座,推行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为家家户户配置了垃圾桶(池)9个,并长期聘请卫生保洁员1人,制定了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运输,乡统一处理,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现生活垃圾清理率95.5%,无害化处理率91.3%,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2011年已通过市家园清洁行动小组验收合格。   

杨梅村

  杨梅村位于大田县屏山乡东南部,东与王坪村交界,西与许坑村接壤,南与蒋山村毗邻,北与瑞美村交界。四面群山环绕。全村总人口920人,8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8650亩,其中耕地面积420亩,林地5150亩,生态公益林2135亩,森林覆盖率达65.1%。   全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业,特别茶叶的种植为村民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全村生态绿化率为71.1 %,通过入户问卷调查,村民对村域内的环境满意率高达95.17%。   杨梅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历任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加强茶叶种植,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高山自然优势和土地资源及大田高山茶之乡-茶业核心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特色农业产业。同时加大茶叶加工厂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全方位开发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过腹增值,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形成农业饲料、畜牧养殖、畜禽粪便还地、秸杆还田等生态链形式,搞好资源的再生和利用,保护好自然环境。推广使用有机肥、农家肥和秸秆还田等技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理化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广泛宣传使用高农残和禁用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三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村域内无乱砍滥伐现象、实现了村内大于25度坡地零开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无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污染现象发生;近几年来,我村按照省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推广无公害生态农业。强化环保意识,认真清理田间农膜等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农膜回收率达74.3%;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85.8%,化肥平均施用量控制在257公斤/公顷以下,生态农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王坪村

  王坪村位于大田县屏山乡东部,东与济阳乡国庆村交界,西与美阳村接壤,南与杨梅村交界,北与内山村交界。四面群山环绕。全村总人口486人,8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1226亩,其中耕地面积402亩,林地9026亩,生态公益林4210亩,森林覆盖率达72.2 %。   全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特别是在渔业养殖上为村民带来丰厚的收益。全村生态绿化率为75.4 %,通过入户问卷调查,村民对村域内的环境满意率高达93.2%。   王坪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历任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加强茶叶种植,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高山自然优势和土地资源及大田高山茶之乡-茶业核心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特色农业产业。同时加大茶叶加工厂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全方位开发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过腹增值,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形成农业饲料、畜牧养殖、畜禽粪便还地、秸杆还田等生态链形式,搞好资源的再生和利用,保护好自然环境。推广使用有机肥、农家肥和秸秆还田等技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理化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广泛宣传使用高农残和禁用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三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村域内无乱砍滥伐现象、实现了村内大于25度坡地零开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无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污染现象发生;合理开发利用六角宫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   王坪村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生态良好,村中家家户户饮用的水都是纯净的山泉水,非常适合度假旅游。六角宫水库旅游风景区就座落在王坪村。不久的将来,王坪将被建设成为一个生态旅游度假村,相信那时王坪村定会更加美丽迷人。   

内山村

  大田县屏山乡内山村位于戴云山脉西侧,大田县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平均海拔700米,东北临德化十八格,西南与瑞美村衔接,东南与王坪村交界。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全村总人口628人,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0630亩,其中耕地面积576.6亩,园地面积166.1亩,林地面积7857.3亩,竹林面积2030亩,林业资源丰富,全村生态绿化率达93%。    内山村是典型的山区农村,全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毛竹、油茶、黄花菜、生姜、板栗、辣椒)、养殖(土鸡、鸭、兔、)。2012年村民年人均收入8227元。    内山村中西部和东北部为大面积的山地,山地植被覆盖较好,可发展现代林业,同时发展林下种、养殖业,提高林地资源的产出效益。内山村北部与德化交界分布有大峡谷,峡谷两侧有大量的参天古树,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态天然林,峡谷地貌形态多样,风光秀丽,是欣赏自然美景、体验天然氧吧和休闲运动的好地方。结合本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可重点发展山地自行车运动、峡谷生态体验和六角宫滨水体验旅游服务。   

瑞美村

  瑞美村位于大田县屏山乡东部,西与美阳村接壤,南与许坑村、北与和坑村毗邻。四面群山环绕,中间形成了一个小盆地,村子坐落于群山脚下。全村共344户,总人口1178人,1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7339亩,其中耕地面积781亩,林地面积14560亩,生态公益林6500亩,森林覆盖率达74%。   瑞美村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群山环绕,森林茂盛,鸟语花香,因整个村庄都被绿树和毛竹覆盖着,故而得名——瑞美。整个村庄林木繁茂,村容整洁、布局合理,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形成了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独特气候。全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业,毛竹、油茶和茶叶等也能为村民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   瑞美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一是突出培育生态农业等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全方位开发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过腹增值,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形成农业饲料、畜牧养殖、畜禽粪便还地、还田等生态链形式,搞好资源的再生和利用,保护好自然环境。三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村域内无乱砍滥伐现象、实现了村内大于25度坡地零开垦,水污染现象发生。   目前村内无工业企业。村区域内没有规模化的畜禽养殖业。近几年来,我村按照市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推广无公害生态农业。强化环保意识,认真清理田间农膜等废弃物;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控制在243公斤/公顷以下,生态农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美阳村

  美阳村位于大田县东南部距县城23公里、乡政府所在地约1公里,海拔1100米,该村东面与许坑村连接,西面与内洋村毗邻,北面是屏山乡的和坑村,南面与吴山乡科山村接壤。   村落与居民: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495户,2132人。整个行政村土地面积9839亩,其中耕地面积1075亩,水田800亩,森林面积5992亩。森林覆盖率达60.9%。   特色风俗:美阳村“护国侯王”的生日庆典,每年农历10月23日都会举办“赛猪会”,把“赛猪会”作为祭拜祖先、喜庆丰收、祈福平安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赛大猪是为了敬先祖,谁家上供的猪最大头,就表示谁对祖先最尊敬,并以此祈盼来年有个好收成。   特产经济:终年云雾缭绕的美阳村,具有发展高山优质茶叶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开发面积达4000多亩。2008年被列入农业部“一村一品”示范村,引进香港中国高山红茶叶有限公司,按照“猪-沼-茶”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规划新开茶园4000亩,新建厂房1500m2,总投资7000万元,主要生产高山乌龙铁观音、红茶等优良品种,在上海等地开旗舰店30多家。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新建立茶叶加工厂30多家,带动全村建立茶叶基地6000多亩,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阳村正是利用自身地理优势,抓住屏山乡列入省绿色茶叶基地和大田县茶叶核心区的有利时机,建立了“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努力打造成“猪-沼-茶”生态茶叶专业村。该村狮头岬“猪-沼-茶”示范点成为大田县生态农业的典型予以推广。   

和坑村

  和坑村位于屏山乡东北部,东与美阳、瑞美毗邻,南邻内洋村,西邻玉屏村,北与芹阳村接壤,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    和坑村牌高山脊背顶,海拔850米,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寒冷,土质差,水资源贫缺,辖区内山势陡峭,是大田县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的典型。“仰望一线天,俯瞰似深渊,叫声听得见,握手要半天”是对和坑村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和坑村共有六个自然村(乡里中、太国岐、竹林兜、半山、下湖、后坑尾),532户,1987人,辖有1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20324亩,其中,林地面积9350亩,水田面积841亩,农地面积173亩。受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和坑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以种植粮食和家庭养殖为主,以长年外出打工和季节工为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特产经济:和坑村特色农业主要是以粮食、茶叶为主。土地肥沃,队上森林资源丰富。   气候条件:和坑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历年平均气温21篊,雨量充沛。   土壤:由于地处南亚热带,夏季炎热多雨,土壤淋溶强烈,表层经人工耕作熟化的土壤,有机质明显提高,利于轮流种植多品种农作物;山地为自然次生植被,土壤演化较慢,土层瘠薄。    生物:区内属于南亚热带典型植被群落,主要是次生植被为主。内覆盖常绿树木,树种类型多种多样,山势属丘陵地带,坡度较高,植物群落顺利演替,形成一片绿色自然的景观。   经济发展概况:全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种植茶叶、食用菌和金桔等农作物。   

芹阳村

  芹阳村位于大田县屏山乡东南部,东临德化,西接本乡玉屏村,南靠本县华兴乡,北承本乡和坑村,四面群山环绕。   村落民居: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农户158户601人;辖区总面积10854亩,其中农地面积376亩,水田面积444亩,林地面积8059亩。森林覆盖率达74.2%。   历史人文:大田县屏山芹阳陈氏,源自河南淮阳,三千余年前,胡公满得姓陈氏,传廿八世,陈轸公封颍川侯,郡望颍川,至三十八世祖实公生六子,长子元方公传吴兴派,第五十五世雍公者,世局浙江吴兴,于唐开元廿九年开基永安贡川,为贡川第一世祖,自此,人才辈出。   特色风俗:芹阳农历二月廿七佛诞,庆贺菩萨生日,祈福平安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特产经济:终年云雾缭绕的芹阳村,发展“两茶”产业,茶园面积50多亩,油茶面积300多亩,并种有毛竹600多亩。   创建成果:自从创建生态村以来,该村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以“五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违章建筑、清破旧危房,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多措并举清洁、美化家园。如今,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7%,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84.8%。通过改造,已有91.8%的农户使用上清洁能源。   

玉屏村

  大田县屏山乡玉屏村位于大仙峰脚下,东与和坑村交界,西与均溪镇金岭村接壤,南与石牌镇马山村毗邻,北与芹阳村交界。整个村庄青山环绕,丛林掩蔽,风景十分秀丽,神仙都醉过几回的仙境。全村总人口1417人,土地总面积15106亩,其中耕地面积930亩,林地面积是11639亩,全村海拔高度850米。全村气候宜人宜物,无污染的高山区村。   全村经济来源主要靠茶叶、毛竹、蔬菜、生姜、黄花菜,另外靠养殖:猪、兔、鸡、鸭等,全村村民真是过着安居乐业,尽享人间幸福。   2012年,经过上级政府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加上村主干的努力和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开通了村部至均溪镇金岭村机耕道,全长9公里,为村民提供了通往县城的主道,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历年来同样开通五条通往各个自然村的机耕道,给村民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尤其许山自然村沿路建起了一幢幢新楼,并配用路灯,98.5%享受了安全饮用水 。本村还在旧校舍等几处安排新村建设规划。在2011年通过清洁家园,配备垃圾桶(池)9个,水冲式厕所一个,新开发茶园150亩,绿化造林2900多亩,栽种毛竹50多亩,各片都有安全饮用水。还办起了茶叶合作社3家,定期培训村民种植、养殖技术,合理资源扶持。建起村医疗室,为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办起了老人协会及娱乐场所、健身器材,给村民提供了健身服务。我们身居大仙峰脚下,凭着这优越的气候和独特的环境,加上这宜人的青山秀水,还迷倒了不少的外商和游客,不时有群群游客前往大仙峰自然保护区观景、游玩。   

溪头村

  溪头村位于大田县屏山乡西北部,东与吴山乡梓溪村交界,西与石牌镇拱桥村接壤,南与吴山乡梓溪村毗邻,北与内洋村交界。离“212”省道8公里,三泉高速从我村穿过。四面群山环绕。全村总人口1086人,1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6753亩,其中耕地面积923亩,林地13962亩,生态公益林8908亩,森林覆盖率达62.1 %。   全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业,特别茶叶的种植为村民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全村生态绿化率为66.5%,通过入户问卷调查,村民对村域内的环境满意率高达98%。   溪头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历任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加强茶叶种植,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高山自然优势和土地资源及大田高山茶之乡-茶业核心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特色农业产业。同时加大茶叶加工厂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全方位开发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过腹增值,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形成农业饲料、畜牧养殖、畜禽粪便还地、秸杆还田等生态链形式,搞好资源的再生和利用,保护好自然环境。推广使用有机肥、农家肥和秸秆还田等技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理化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广泛宣传使用高农残和禁用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三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村域内无乱砍滥伐现象、实现了村内大于25度坡地零开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无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污染现象发生;合理开发利用大谷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   

内洋村

  内洋村位于大田县屏山乡北部,东与美阳村交界,西与石牌镇马山村接壤,南与屏山村毗邻,北与玉屏村交界。内洋村靠近乡政府,离城关22公里,共有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480户,2132人。土地面积13615亩,其中耕地面积1075亩,水田800亩,主要种植茶叶、水稻、毛竹等,森林面积10645亩。(划入大仙峰市级自然保护区的有4936亩)森林覆盖率达72.5%。    全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业,特别茶叶的种植为村民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2011年全村生态绿化率为85.3%,通过入户问卷调查,村民对村域内的环境满意率高达97.8%。    内洋村是典型的山区家业村,没有任何的工业污染。今年来,内洋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历任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加强茶叶种植,大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食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一是发展特色家业,增加空民收入。充分发挥高山自然优势和土地资源及大田高山茶之乡-茶业核心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特色空业产业。发展茶园3000多亩,茶叶加工厂80多家。围绕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高山茶)标准化生产基地这一目标,突出生态保护,做产品质量,增加效益,为空民增收发挥主要作用。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全方位开发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过腹增值,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形成农业饲料、畜牧养殖、畜禽粪便还地、秸杆还田等生态链形式,搞好资源的再生和利用,保护好自然环境。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理化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广泛宣传使用高农残和禁用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三是合里利用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村域内无乱砍滥伐现象、实现了村内大天25度坡地零开垦,近年来,狠抓造林绿化,完成造林2147亩,2011年被县评为大田县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村绿化率进一步提高。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无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污染现象发生;合理开发利用大谷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    近几年来,我村按照省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推广无公害生态农业,特别是茶叶,按照无公害的标准种植、加工等环节做好质量监控。强化环保意识,认真清理田间农膜等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农膜回收率达98.3%;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6.8%,化肥平均施用量控制在257公斤/公顷以下,生态农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屏山村

  屏山村位于大田县屏山乡政府所在地,距大田县城关21公里,海拔1100米,东与美阳村交界,西与溪头村接壤,南与吴山乡科山村及和洋村毗邻,北与内洋村交界,2013年列入大田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村农户数294户,总人口1213人,11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共5 人,其中:村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交叉任职1人)。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 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40元。全村土地面积12295亩,其中耕地面积 737亩,林地10386亩,生态公益林1707亩,森林覆盖率达62.5%。村内各自然村已实现全部水泥路面硬化。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种植业为主,“山高、雾多、水甜、茶香”是屏山的鲜明特征,年平均气温15.83摄氏度,无工业污染。近年来,村两委号召村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5000多亩,境内有云韵、绿田、裕田、白山格等多家茶业加工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已经成为我村农民致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屏山村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群山环绕,森林茂盛,鸟语花香,因整个村庄都被绿树和毛竹覆盖着。整个村庄林木繁茂,村容整洁、布局合理,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形成了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独特气候。2011年,全村生态绿化率为67%,通过入户问卷调查,村民对村域内的环境满意率高达97.8%。    屏山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历任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加强保护森林资源,村域内无乱砍滥伐现象、实现了村内大于25度坡地零开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无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污染现象发生;合理开发利用街面库周生态旅游资源,历史遗迹和风景名胜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目前村内无工业企业。村区域内没有规模化的畜禽养殖业。近几年来,我村按照市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推广无公害生态农业。强化环保意识,认真清理田间农膜等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农膜回收率达98.6%;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89.7%,化肥平均施用量控制在300公斤/公顷以下,生态农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芹阳村特产大全




芹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