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尤溪县 >> 管前镇 >> 后垅村

后垅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后垅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垅村简介

  后垅村位于管前镇西部,距镇政府14公里,全村人口872人,土地总面积11117亩,其中:耕地面积844亩,林地面积8700亩。共有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8个,户数210户,总人口872人,其中:男456人,女416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401人,其中:男劳力220人,女劳力181人。全村转移劳动力140人,其中:省外30人,省内县外90人,县内20人。共有党员24名,其中:男党员23名,女党员1名。硬化水泥路4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120部,移动电话200部。
  后垅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辣椒等产业。粮食播种面积784亩,产量330吨。金柑面积750 亩,产量750吨;辣椒150亩,产量75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385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325万元,工业总产值60万元,村财收入3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2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261005 365000 -- 查看 后垅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垅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后垅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建设村

  建设村位于管前镇南部,距镇政府11公里,全村人口353人,土地总面积3353亩,其中:耕地面积380亩,林地面积2800亩。是库区移民村。共有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4个,户数85户,总人口353人,其中:男172人,女181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150人,其中:男劳力78人,女劳力72人。全村转移劳动力60人,其中:外出三明市25人,深圳市18人,宁波市17人。共有党员13名,其中:男党员11名,女党员2。硬化水泥路2.6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1.6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62部,小灵通4部,移动电话123部。有85户454人是移民,享受移民政策。是信用村,信用户85户,其中党员信用户13户。   建设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烟叶、辣椒等产业。金柑面积320 亩,产量345吨;烟叶300亩,产量105担;辣椒20亩,产量4吨。粮食播种面积371亩,产量445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6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150万元,工业总产值10万元,村财收入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98元。   

东上村

  东上村位于管前镇东南部,距镇政府3.5公里,全村人口2309人,土地总面积23865亩,其中:耕地面积2880亩,林地面积17356亩。共有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0个,户数546户,总人口2309人,其中:男1203人,女1106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1268人,其中:男劳力662人,女劳力606人。全村转移劳动力380人,其中:外出厦门市56人,上海市35人,广州市23人。其中:男党员66名,女党员7名。自然资源丰富,有毛竹林2000亩。硬化水泥路16.2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12.6公里。有小水电站1座。全村共有固定电话236部,移动电话1358部。2006年创市级文明村。是信用村,信用户546户,其中党员信用户69户。于2009年启动新农村建设,为市级推进村。   东上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茶叶、油茶、烟叶、辣椒等产业。金柑面积2000 亩,产量800吨;茶叶面积300亩,产量15吨;油茶面积150亩,产量3吨;烟叶300亩,产量600担;辣椒800亩,产量200吨。粮食播种面积3945亩,产量1350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64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670万元,工业总产值102万元,村财收入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36元。   东上村知名人士:林开榕,担任深圳市政法委综治办主任。   

南华村

  南华村位于管前镇西南部,距镇政府4公里,全村人口1201人,土地总面积19530亩,其中:耕地面积1405亩,林地面积16300亩。共有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11个,户数300户,总人口1201人,其中:男710人,女491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560人,其中:男劳力350人,女劳力210人。全村转移劳动力110人,其中:外出福州市30人,三明市25人,厦门市5人。共有党员36名,其中:男党员29名,女党员7名。硬化水泥路4.5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1.2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180部,移动电话210部。有27户161人是移民,享受移民政策。水电站1座,年发电量40万千瓦时。2008年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是信用村,信用户180户,其中党员信用户25户。   南华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制种、茶叶、烟叶、辣椒等产业。金柑面积750 亩,产量300吨;制种面积300亩,产量60吨;茶叶面积310亩,产量3吨;烟叶390亩,产量1170担;辣椒250亩,产量100吨。粮食播种面积1285亩,产量700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22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460万元,工业总产值15万元,村财收入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0元。   

真地村

  真地村位于管前镇西南方,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人口1258人,土地总面积10277亩,其中:耕地面积1439亩,林地面积8838亩。共有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1个,户数301户,总人口1258人,其中:男658人,女600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695人,其中:男劳力405人,女劳力290人。全村转移劳动力143人,其中:外出福州市80人,三明市52人,上海市11人。共有党员49名,其中:男党员43名,女党员6名。硬化水泥路3.8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0.5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191部,移动电话257部,通宽带3户。有7户42人是移民,享受移民政策。是信用村,信用户200户,其中党员信用户40户。   真地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制种、茶叶、油茶、辣椒等产业。金柑面积1300 亩,产量1300吨;制种面积100亩,产量25吨;茶叶面积50亩,产量1.25吨;油茶面积50亩,产量2吨;辣椒200亩,产量100吨。粮食播种面积1439亩,产量495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35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625万元,工业总产值23万元,村财收入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34元。   真地村知名人士:田年清,三明市纪委常委。   王作炳,金柑科技示范户,连片种植金柑50亩。   

东坑村

  东坑村位于管前镇东南部,距镇政府3.5公里,全村人口625人,土地总面积4365亩,其中:耕地面积757亩,林地面积3608亩。共有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4个,户数150户,总人口627人,其中:男323人,女304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399人,其中:男劳力205人,女劳力194人。全村转移劳动力145人,其中:外出厦门市67人,三明市42人,福州市18人。共有党员25名,其中:男党员22名,女党员3名。硬化水泥路2.5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115部,移动电话138部。   东坑村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铅锌、石墨。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茶叶、辣椒等产业。金柑面积600 亩,产量400吨;茶叶面积80亩,产量1吨;油茶面积150亩,产量3吨;辣椒60亩,产量25吨。粮食播种面积757亩,产量730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26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280万元,工业总产值100万元,村财收入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皇山村

  皇山村位于管前镇东大门,距镇政府8公里,全村人口1945人,土地总面积27097亩,其中:耕地面积2048亩,林地面积22417亩。共有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4个,户数477户,总人口1945人,其中:男1069人,女876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1416人,其中:男劳力748人,女劳力668人。全村转移劳动力149人,其中:外出厦门市54人,福州市45人,广州市40人。共有党员46名,其中:男党员40名,女党员6名。硬化水泥路7.8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7.8公里。水电站3座,年发电量960万千瓦时。全村共有固定电话280部,移动电话400部,通宽带12户。   皇山村自然资源丰富,境内主要矿藏有铅锌。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油茶、辣椒等产业。金柑面积100 亩,产量30吨;油茶面积320亩,产量6.4吨;辣椒100亩,产量50吨。粮食播种面积1576亩,产量1103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83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390万元,村财收入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23元。   

村尾村

  村尾村位于管前镇北部,距镇政府2.5公里,全村人口1310人,土地总面积7480亩,其中:耕地面积1080亩,林地面积3150亩。共有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9个,户数310户,总人口1310人,其中:男686人,女624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725人,其中:男劳力382人,女劳力343人。全村转移劳动力182人,其中:外出三明市89人,厦门市75人,福州市18人。共有党员39名,其中:男党员35名,女党员4名。硬化水泥路4.3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0.6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200部,移动电话510部。2008年创县级文明村,文明户260户。是信用村,信用户280户,其中党员信用户38户。于200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为市级推进村。   村尾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制种、茶叶、油茶、烟叶、辣椒等产业。金柑面积1030 亩,产量400吨;制种面积80亩,产量40吨;茶叶面积200亩,产量5吨;油茶面积50亩,产量3吨;烟叶53亩,产量160担;辣椒450亩,产量150吨。粮食播种面积1050亩,产量420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95 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679万元,工业总产值16万元,村财收入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30元。经济能人:陈圣善,现种植茶叶200亩,创办茶叶加工厂1家。   

林源村

  林源村位于管前镇西南部,距镇政府6公里,全村人口1575人,土地总面积13788.5亩,其中:耕地面积1332亩,林地面积10039亩。共有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4个,户数371户,总人口1575人,其中:男839人,女836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850人,其中:男劳力455人,女劳力395人。全村转移劳动力65人,其中:外出广东省35人,上海、浙江25人,三明市10人。共有党员45名,其中:男党员43名,女党员2名。硬化水泥路7.8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3.9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125部,移动电话216部。   林源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油茶、辣椒等产业。金柑面积980 亩,产量1300吨;油茶面积180亩,产量4吨;辣椒360亩,产量108吨。粮食播种面积1285亩,产量700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0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258万元,村财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4元。   林源村知名人士:罗开始,曾担任南平市政协副主席(已离休)。罗宏晟,2008年省文科状元。   

管前村

  管前村位于管前镇所在地,全村人口1586人,土地总面积99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55亩,林地面积8605亩。共有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1个,户数373户,总人口1586人,其中:男832人,女754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934人,其中:男劳力521人,女劳力413人。全村转移劳动力272人,其中:外出三明市130人,福州市85人,厦门市57人。共有党员55名,其中:男党员40名,女党员15名。硬化水泥路5.3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5.3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238部,小灵通48部,移动电话489部,通宽带106户。有1户5人是移民,享受移民政策。2000年创市级文明村,文明户308户。是信用村,信用户105户,其中党员信用户38户。于200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为市级推进村。   管前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制种、油茶、烟叶、辣椒等产业。金柑面积1000 亩,产量1000吨;制种100亩,产量25亩;油茶面积50亩,产量1吨;烟叶350亩,产量750担;辣椒80亩,产量60吨。粮食播种面积1155亩,产量563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50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564万元,工业总产值105万元,村财收入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31元。   

西溪口村

  西溪口村位于管前镇西部,距镇政府8公里,全村人口1314人,土地总面积10375亩,其中:耕地面积1021亩,林地面积6987亩。共有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9个,户数320户,总人口1314人,其中:男712人,女602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550人,其中:男劳力300人,女劳力250人。全村转移劳动力220人。共有党员46名,其中:男党员41名,女党员5名。硬化水泥路4.5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2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150部,移动电话400部,通宽带10户。水电站1座,年发电量90万千瓦时。是信用村,信用户320户,其中党员信用户40 户。于2008年启动新农村建设,为市级推进村。   西溪口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制种、茶叶、辣椒等产业。金柑面积250 亩,产量100吨;制种面积100亩,产量30吨;茶叶面积100亩,产量1吨;辣椒100亩,产量50吨。粮食播种面积1000亩,产量700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62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882万元,村财收入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5元。   西溪口村知名人士:詹石安,原三明市农业局副局长。詹昌明,南平进修学校校长。   

浯溪村

  浯溪村位于管前镇东北部,距镇政府16公里,全村542人,土地总面积10848亩,其中:耕地面积868亩,林地面积9980亩。共有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4个,户数142户,总人口542人,其中:男289人,女253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322人,其中:男劳力194人,女劳力128人。全村转移劳动力203人,其中:外出广东省56人,三明市51人,福州市33人,贵州省26人,莆田市18人,南平市12人,上海市7人。共有党员20名,其中:男党员16名,女党员4名。硬化水泥路7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4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32部,移动电话278部。有水电站1座(与双山村联营),年发电量18万千瓦时。   浯溪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油茶、辣椒等产业。粮食播种面积1475亩,产量590吨;金柑面积140 亩,产量140吨;油茶面积50亩,产量2.5吨;辣椒34亩,产量13.6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76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246万元,工业总产值20万元,村财收入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65元。   

马坪村

  马坪村位于管前镇中西部,距镇政府10公里,人口2038人,土地总面积13304亩,其中:耕地面积1445亩,林地面积5303亩。共有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19个,户数486户,总人口2038人,其中:男1120人,女918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890人,其中:男劳力470人,女劳力420人。全村转移劳动力230人,其中:外出三明市100人,广东省80人,厦门市50人。共有党员39名,其中:男党员35名,女党员4名。硬化水泥路5.8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0.7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326部,移动电话968部。有3户15人是移民,享受移民政策。是信用村,信用户300户,其中党员信用户30户。   马坪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辣椒等产业。金柑面积1715亩,产量1300吨;辣椒250亩,产量90吨。粮食播种面积1415亩,产量850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44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790万元,工业总产值254万元,村财收入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1元。   马坪村知名人士:罗希锦,骨科专家,从医40多年,尤溪县富山金柑有限公司董事长,2006年被评为尤溪县首届“十佳”功德人物。蒋明松,晋江华厦广告公司董事长,尤溪泉州商会会长,产值1000万元。罗大猷,尤溪县正处级调研员。   

后垅村

  后垅村位于管前镇西部,距镇政府14公里,全村人口872人,土地总面积11117亩,其中:耕地面积844亩,林地面积8700亩。共有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8个,户数210户,总人口872人,其中:男456人,女416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401人,其中:男劳力220人,女劳力181人。全村转移劳动力140人,其中:省外30人,省内县外90人,县内20人。共有党员24名,其中:男党员23名,女党员1名。硬化水泥路4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120部,移动电话200部。   后垅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辣椒等产业。粮食播种面积784亩,产量330吨。金柑面积750 亩,产量750吨;辣椒150亩,产量75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385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325万元,工业总产值60万元,村财收入3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2元。   

洪村村

  洪村村位于管前镇西部,距镇政府13公里,全村人口1610人,土地总面积12863亩。其中:耕地面积1342亩,林地面积8430亩。共有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1个,户数386户,总人口1610人,其中:男858人,女752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977人,其中:男劳力508人,女劳力469人。全村转移劳动力147人。共有移民4户19人。共有党员37名,其中:男党员33名,女党员4名。自然资源丰富,境内主要矿产有高岭土,储量2万吨。硬化水泥路5.8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230部,移动电话350部。   洪村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金柑面积4300 亩,产量4300吨。粮食播种面积1342亩,产量671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06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437万元,村财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22元。   洪村村知名人士:郑文棠,原三明市交通局局长。吴建增,三明市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洪坑村

  洪坑村位于管前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2公里,全村人口527人,土地总面积4224亩,其中:耕地面积310亩,林地面积3856亩。是移民村。共有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5个,户数127户,总人口527人,其中:男277人,女250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362人,其中:男劳力190人,女劳力172人。全村转移劳动力41人,其中:外出本县12人,三明市23人,上海市4人,永安市2人。硬化水泥路4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12部,移动电话88部。共有党员12名,其中:男党员11名,女党员1名。有127户527人是移民,享受移民政策。2008年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是信用村,信用户82户,其中党员信用户8户。   洪坑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茶叶等产业。粮食播种面积297亩,产量140吨。金柑面积852 亩,产量386吨;茶叶面积85亩,产量1.5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04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697万元,工业总产值9万元,村财收入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0元。   

柳塘村

  柳塘村位于管前镇西北部,距镇政府9公里,全村人口560人,土地总面积2860亩,是库区移民村。其中:耕地面积286亩,林地面积2576亩。共有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7个,户数145户,总人口560人,其中:男290人,女270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230人,其中:男劳力130人,女劳力100人。全村转移劳动力50人,其中:三明市10人,县外省内30人,省外10人。硬化水泥路3.4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1.7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110部,移动电话80部。共有党员14名,其中:男党员11名,女党员3名。有145户701人是移民,享受移民政策。   柳塘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辣椒等产业。粮食播种面积284亩,产量50吨。金柑面积600 亩,产量350吨;辣椒30亩,产量10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3 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100万元,村财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9元。   柳塘村旅游景观“秀峰亭”,位于管前镇柳塘水库仙灵稽夕山上,距县城46公里。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建。明景泰间(1450~1456)迹显阙下,敕封宫主,赐建金銮,故有“未见金銮看秀峰,秀峰亭殿媲金銮”之说。亭宇分上下两殿,上殿为金銮殿(正殿),祀马氏三仙神像。正殿四周筑有红色围墙,正面有门楼,前为下堂即第二门楼;下殿为三保殿,分上下两堂,三保殿左为圣旨楼,放置圣旨牌,右为观音阁,祀观音神像,并供朱熹塑像。秀峰亭依山面水,整个建筑皇宫风格,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雕樑画栋,红墙碧瓦,金碧辉煌,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1966年毁于0。1995年11月,乡民捐资复建,历时两年,正殿落成,重现旧貌容颜。秀峰亭不仅殿宇酷似金銮,巍峨壮丽,而且地处胜境,景致迷人。面前广阔库容水面,湖光山色,碧水蓝天,远近百峰缠绕,青山滴翠,绿水潺潺,脚下层叠果园,柑桔累累,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好地方。   

绿柳村

  绿柳村位于管前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1.3公里,全村1128人,土地总面积7260亩其中:耕地面积950亩,林地面积6775亩。共有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2个,户数276户,总人口1128人,其中:男710人,女418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465人,其中:男劳力220人,女劳力245人。全村转移劳动力138人,其中:外出广东省40人,石狮市25人,厦门市18人。共有党员40名,其中:男党员35名,女党员5名。硬化水泥路4.9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1.3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206部,小灵通28部,移动电话420部,通宽带6户。   绿柳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茶叶、油茶、辣椒等产业。粮食播种面积918亩,产量550吨。金柑面积1100 亩,产量600吨;茶叶面积160亩,产量5吨;油茶面积180亩,产量3吨;烟叶300亩,产量600担;辣椒260亩,产量100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00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580万元,村财收入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58元。   

九曲村

  九曲村位于管前镇西部,距镇政府13公里,全村人口917人,土地总面积15543.9亩。其中:耕地面积664亩,林地面积12280亩。共有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2个,户数226户,总人口917人,其中:男530人,女387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410人,其中:男劳力210人,女劳力200人。全村转移劳动力105人,其中:外出厦门市27人,广州市22人,三明市15人。硬化水泥路3.7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180部,移动电话310部。本村有水电站1座,年发电量21万千瓦时。共有党员29名,其中:男党员26名,女党员3名。有70户282人是移民,享受移民政策。有水电站1座,年发电量10万千瓦时。   九曲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茶叶、油茶、辣椒等产业。粮食播种面积1129亩,产量564吨。金柑面积900 亩,产量1000吨;辣椒80亩,产量30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371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331万元,工业总产值20万元,村财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58元。   

双山村

  双山村位于管前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1公里,全村919人,土地总面积11912亩,其中:耕地面积1511亩,林地面积9047亩。。共有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7个,户数213户,总人口919人,其中:男468人,女451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503人,其中:男劳力253人,女劳力250人。全村转移劳动力227人,其中:外出厦门市95人,福州市72人,泉州市60人。硬化水泥路13.5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0.8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132部,小灵通8部,移动电话21部。共有党员27名,其中:男党员26名,女党员1名。是信用村,信用户32户,其中党员信用户4 户。   双山村自然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有石料材,储量290万立方。有水电站1座(与浯溪村联营),年发电量18万千瓦时。主要有金柑、油茶、辣椒等产业。粮食播种面积889亩,产量350吨;金柑面积850 亩,产量320吨;油茶面积1030亩,产量18吨;辣椒123亩,产量55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21 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401万元,工业总产值20万元,村财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1 元。   

鸭墓村

  鸭墓村位于管前镇西部,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人口2227人,土地总面积14254亩,其中:耕地面积1937亩,林地面积7989亩。共有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5个,户数550户,总人口2227人,其中:男1258人,女969人。全村18--50岁劳动力1259人,其中:男劳力656人,女劳力603人。全村转移劳动力509人,其中:县外478人,县内乡外22人,乡内9人。共有党员56名,其中:男党员50名,女党员6名。硬化水泥路3公里,其中通自然村水泥路3公里。全村共有固定电话368部,移动电话1200部,通宽带7户。有19户85人是移民,享受移民政策。水电站1座,年发电量380万千瓦时。是信用村,信用户420户,其中党员信用户38户。   鸭墓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金柑、茶叶、油茶、辣椒等产业。金柑面积2235 亩,产量3350吨;茶叶面积2457亩,产量200吨;油茶面积310亩(新植);辣椒510亩,产量260吨。粮食播种面积1889亩,产量995吨。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42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942万元,工业总产值300万元,村财收入6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93元。经济发展能人:-康,种植铁观音茶叶50亩。-建,新植油茶80亩。   


后垅村特产大全




后垅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