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尤溪县 >> 溪尾乡 >> 大宁村

大宁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宁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宁村简介

  大宁村位于溪尾乡的西南部,北临纲纪、南临高山、东临埔宁。有8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479户、1805人、党员57人,为全乡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全村土地总面积25767亩,其中林地面积20859亩,耕地面积1857亩。粮食总产量1054吨。截至201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2536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6万元、工业总产值10万元,企业总产值435万元。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烟叶,2012年种植烟叶350亩,蔬菜220亩、油茶1893亩,村财总收入172万元。全村共有劳动力人数1305人,2012年全村劳动力总人数为1211人左右,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008元。
  大宁村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优越、山清水秀,地处大宁村源头的文坑水库即将开工建设,库区风景独特宜人。坐落于大宁与埔宁村交界处著名的“西林寺”始建于宋代绍定六年、在公元1237年被皇帝诰封敕书“十八都西林大仁坊大坛”石碑一块。大明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正月重建西林祖殿,规模浩大、四山抱绕、风景独好,八十年代末,村民集资再度重建“西林寺”、如今香火旺盛、景色迷人、宏伟壮观,实为观光旅游、拜佛之胜地。明代万历丁酉二十五年八月和大明隆庆四年腊月分别竖立在大本洋、蒋头的两块古墓道石碑字迹清晰、完好无损,在崩山、洋下至今仍有2座古堡(俗称:炮台)的古文化遗产保留完好,堪称珍贵文物。在陈坑底山峰上的“白云洞”竹海林茂、猴群嬉戏、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清泉汇聚成小溪、形成多处极为壮观的瀑布飞流直下,景色宜人。我村将增加对村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26202 365000 -- 查看 大宁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宁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宁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纲纪村

  纲纪村位于溪尾乡西面,北临西滨镇,南临埔宁,海拔150米,距福银高速公路洋中互通口仅1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土地总面积10158亩,7个村民小组,共有277户,989人。耕地面积1532亩,林地面积8567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每年粮食产量720吨,森林覆盖率85%以上。现为新农村示范村、全国林改推广村。   近年来引进外资企业创办了一家机砖厂、毛木耳深加工厂等,为我村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据2012年统计,工农业总产值2128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4万元、工业总产值14万元,企业总产值699万元。当地主导特色产业,烟叶、食用菌为主,种植烟叶680亩,食用菌160万袋、油茶712亩、油菜60亩,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553元、村财总收入51万元。全村共有劳动力人数650人,截止2012年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38人。   纲纪村土地肥沃、山清水秀,多处名胜古迹久负盛名,现存古迹有:1、清泉湧璧:坑坝中有一大石,石间天成一井,传说是仙人宝剑刺成,水从金掌中沸出,夏冷冬热,清洁无瑕,净如白璧,诗曰:仙法由来媲化工,凿开石窍自灵通。源头活水明如镜,湧出清泉玉液同;2、名木古树:座落纲纪村大樟树,栽植明代正德年间,数百年来,树干粗壮,树冠庞大,枝叶茂盛,树胸围达11米,树冠占有900平方米,人们都称之“樟树王”。于清道光年间,樟树发生一次火灾,樟树烧为有空内腹,树腹内可摆上八仙桌,老人们夏天乘凉,谈今论古,冬可在内下棋取暖,雨天可避风雨,现被福建省人民政府作为一级古木保护。   

枣坑村

  枣坑村位于尤溪县东部,溪尾乡的西北部,村名的来由,相传古时候村中枣树(野酸枣)甚多,又有许多小坑沟(如:上门坑、中洋坑、丁葵洋坑、溪畲坑等)故取村名枣坑,全村为黄、吴、林、肖、姜和王姓人家居住,村所在地海拔175米,四面群山环绕,青翠苍绿,峰峦错落有致,高低起伏,景色宜人。东与纲纪村相连,南与大宁村相邻,西与城关镇下村村接镶,北与梅仙镇扬梅坪、西滨镇七斗村毗邻。村中有两条小溪汇集于村尾流经坡夹坂于溪畲坑合流注入纲纪入流华兰溪。   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设8个村民小组,一个党支部,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9人(女7人),有151户,总人口570人,其中:男309人、女261人,土地总面积11564亩,其中:林地面积10597亩,耕地面积1036亩,村部办公楼于2001年新建,设在原知青点旧址,是我村政治、文化、经济往来的中心。   近年来引进企业创办了一家三明市伟嵘工贸公司、尤溪县盛安汽车驾驶员培训公司、三个养猪场等,为我村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我村于2009年10月1日成立群利林业专业合作社,至今造林杉木、马尾松共778亩,解决集体资产外流问题,受益广大村民,推进了林业改革的发展。   据2012年统计粮食总产量245吨,工农业总产值1377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2万元、工业总产值5万元,企业总产值79万元。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食用菌,2012年共生产食用菌35万袋、蘑菇25万平方尺、蔬菜950亩、烟叶100亩、油茶1000亩、油菜35亩,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982元、村财总收入59万元。全村共有劳动力人数390人。   枣坑村山青水秀,十景之称。村内有三河会流、金龙进口、石龟上濑、石将军把口、玉狗守夜、峭壁金钟、潭中更鼓、堂外三池、通天蜡烛、雄鸡独立等天然景观,赋有“十景”七律一首:   高岗耸峙峭金钟,三水会流一本同。   堂外深池绵世泽,潭中更鼔振人文。   金龟上濑龙翔瑞,玉狗望形鸡晓红。   烛照后寮光祖德,将军镇守永兴隆。   

大宁村

  大宁村位于溪尾乡的西南部,北临纲纪、南临高山、东临埔宁。有8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479户、1805人、党员57人,为全乡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全村土地总面积25767亩,其中林地面积20859亩,耕地面积1857亩。粮食总产量1054吨。截至201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2536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6万元、工业总产值10万元,企业总产值435万元。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烟叶,2012年种植烟叶350亩,蔬菜220亩、油茶1893亩,村财总收入172万元。全村共有劳动力人数1305人,2012年全村劳动力总人数为1211人左右,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008元。   大宁村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优越、山清水秀,地处大宁村源头的文坑水库即将开工建设,库区风景独特宜人。坐落于大宁与埔宁村交界处著名的“西林寺”始建于宋代绍定六年、在公元1237年被皇帝诰封敕书“十八都西林大仁坊大坛”石碑一块。大明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正月重建西林祖殿,规模浩大、四山抱绕、风景独好,八十年代末,村民集资再度重建“西林寺”、如今香火旺盛、景色迷人、宏伟壮观,实为观光旅游、拜佛之胜地。明代万历丁酉二十五年八月和大明隆庆四年腊月分别竖立在大本洋、蒋头的两块古墓道石碑字迹清晰、完好无损,在崩山、洋下至今仍有2座古堡(俗称:炮台)的古文化遗产保留完好,堪称珍贵文物。在陈坑底山峰上的“白云洞”竹海林茂、猴群嬉戏、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清泉汇聚成小溪、形成多处极为壮观的瀑布飞流直下,景色宜人。我村将增加对村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埔宁村

  埔宁村位于溪尾乡西南面,与溪尾、九峰、高山、大宁、纲纪五个村相邻。交通便利,县道汤城公路自东向西穿过村落中心,距溪尾乡政府5公里,距尤溪县城27公里,距福银高速公路尤溪互通口25公里、距洋中互通口23公里。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467户,1788人。土地总面积11008亩,其中:有林地8097亩,耕地面积2145亩。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水稻、烟叶、蔬菜等。2012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544吨,工农业总产值4729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13万元、工业总产值16万元,企业总产值4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51元,村财收入52万元。   埔宁村民勤劳淳朴,充分利用肥沃的土地资源优势,世代以种植水稻为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是交售商品粮大村。近年来,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其中烟叶种植面积达1400多亩,每年产烟3000多担,创产值400多万元,产量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尤溪县前茅;永恒绿竹专业合作社、益竹笋竹专业合作社、智兴老酒、沈酒酒业为龙头的竹业、酿酒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有金宁木业有限公司、后龙木业有限公司、盛源木业有限公司、元丰竹制品厂、埔宁雨衣厂等多家企业落户该村,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多元产业带动全村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村风景秀丽,著名的西林庵,坐落于埔宁西面与大宁村交界处。该庙为江公祖师始殿,始建于宋绍定六年。该庙历经沧桑,几经轮回: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被毁,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重建;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增修,道光九年(公元1828年)重修,庙内奇砖异瓦,亭台楼阁,古香古色,煞是宏伟,惜于1966年文革全部被毁;在近殿处建有凉亭“佛隔亭”,内立石牌《敕书牌牌誌》,就记载了这段历史。1988年在原制基础上重建。   埔阳桥位于该村水尾,2010年该村广大村民和各界人士筹资50万元,在原石拱桥上建成木质结构、琉璃瓦顶,长90米、宽5米25个单元的桥廊。桥廊宏伟简洁,结构悦目,诗联赏心,遮阳挡雨,供人休闲,既是励人标志建筑,更是添光亮丽风景!   

高山村

  高山村共有总户数187户,总人口690人,其中:男382人、女308人,五个自然村(林口、石井、芹菜洋、白岭、井底),7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3241亩,其中:有林地12195亩、耕地面积1046亩。粮食总产量459吨。储存孔雀红大理三石矿,具体数多少未探明,高山村自然风景优美,村南有宛如出水莲花盛开的“莲花心”山峰,东南方有一巨石,高五十余米,宽二十多米,其石头酷似人踏满脚印和滑沟,条条笔直,徐徐如生的 “仙人滑石”,一条由许多山涧泉水汇集的河流,境内流长10多公里,途经井底、白岭、林口汇入大宁溪。   截至201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1769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61万元、工业总产值8万元,企业总产值285万元。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食用菌,2012年共生产食用菌45万袋、蔬菜870亩、油茶1054亩等,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696元、村财总收入52万元。全村共有劳动力人数436人,2012年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100人左右。   近年来,该村干部及群众高度重视竹产业的培育,通过实施毛竹林改造和加强林政管理,加大毛竹基地培育力度,建立县级毛竹科技推广示范片,大力推广毛竹实用高效经营技术,共投入8.5万元资金,新开竹山道路5条,总共14.6公里,改善了竹农生产经营条件,全村毛竹产量普遍增加,质量显著改善,经营水平显著提高,截至到2012年底共产毛竹1440吨。同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新农村村道硬化12.3公里,全村交通四通八达,方便村民出行;管引水渠建设7.7公里,干旱农田灌溉得到有效保障,全村安全饮用水达到百分之百;建立文体活动场所,丰富留守老人晚年生活;改善生态环境,各自然村设有垃圾桶,由专人收集定点处理,全村环境清洁优雅空气清新。   

九峰村

  九峰村位于溪尾乡西南面,北临埔宁,西临秀峤。全村分为两个自然村,上洋和下洋,共有总户数136户,总人口556人,为全乡人口最少的村子,其中:男289人、女267人,村民小组4组。土地总面积5380亩,其中:有林地4042亩、耕地面积608亩。粮食总产量443吨。截至201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1312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0万元、工业总产值2万元,企业总产值172万元。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冰郞芋、蔬菜,2012年共生产冰郞芋50亩、蔬菜215亩、烟叶50亩、油茶263亩,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665元、村财总收入46万元。全村共有劳动力人数357人,2012年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135人左右。该村毛竹产量较高,为全乡主要的毛竹生产基地。毛竹面积为2000亩,实现产值 91万元。   此外,该村自然风光优美。该村地势陡峭,森林茂密,山顶有名松古树。全村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九峰建有华峰寺,古色古香,占地200多平方米,寺内三十多尊菩萨面容和蔼可亲。下九峰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远近闻名的铜头沅瀑布,仰角70多度,长约百米。沅底有一个天然生成的近似椭圆形潭,深有丈余,沿潭出去,两岸古藤缠绕,乔灌丛生,溪流缓缓流过,给人以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每逢夏雨时节,湍急的流水咆哮而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感。   

溪尾村

  溪尾村位于溪尾乡集镇所在地,距尤溪县城33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洋中互通口20公里。全村有2个自然村,387户,1438人,10个村民小组,4个党小组,77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2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4745亩,其中有林地13074亩,耕地1671亩。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4902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87万元、工业总产值15万元,企业总产值490万元。粮食总产量97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7928元,村财收入173万元。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烟叶、烟后稻、蔬菜、油茶等。年种植烟叶800多亩,产量达2000担以上,农民收入达300多万元。建有飘香烟叶合作社,耀旺农机合作社,丰民果蔬合作社,管理规范,设施齐全,为农业生产发挥巨大作用。建有前坪、龙泉两个电站,装机容量1800千瓦。现有纺织、建材六家企业。多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历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各项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完成溪尾至半岭2.3公里和新洋街   至溪尾中心小学路灯亮化工程;铺设了半岭河边路、田间路长2100米水泥路硬化,铺设了溪尾中心路、过溪周、下坂路长2000米水泥路硬化,方便村民生产生活;2012年小农水项目建设,更加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渠道都铺设现浇渠和两条排洪沟建设,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今后农业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完成了溪尾、半岭人饮工程,解决村民喝水难问题。   二、扩容集镇,建设欣阳小区,打造居民百户安置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统规自建。引进偏僻自然村村民来小区建房。已建54个单元,装修完毕,都搬入新居,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小区初具规模。今年下半年,小区二期再建设86个单元,建成后,将大大改变落后面貌,也改善村民居住条件。   

长华村

  长华村位于溪尾乡正南面,北临溪尾村,距县城35公里,距洋中高速路口21公里,7314县道贯穿全村,交通便捷。全村地理形态呈现长字形,姓氏较多,共有总户数319户,总人口1204人,其中:男639人、女565人,村民小组9个。土地总面积12910亩,其中:有林地10660亩、耕地面积1889亩,粮食总产量563吨。2013年,该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16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00万元、工业总产值17万元,企业总产值490万元。主要产业是蔬菜80亩、烟叶462亩、油茶582亩等,2012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村财总收入53万元。全村共有劳动力人数857人,截止2012年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160人左右。该村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地发展沈鑫竹制品厂,实现年产值110万元。   此外,该村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离集镇所在地2.5公里),历史上三叉口的双洋桥是个大的农贸交易市场,引来无数客商和农户。现在该村充分利用所在地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特色经济,目前已经形成了3个全县重点企业,分别是福建省尤溪隆达织造有限公司,尤溪县森富竹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省尤溪盛旺木业有限公司,2012年实现创收6385万元。另外,该村充分本地的水能优势发展水电业,目前已建成长华电站、龙泉电站、洋边电站三个电站。   

秀峤村

  秀峤村位于溪尾乡东南方向,与台溪乡、中仙乡、汤川乡接壤。全村总共有户数298户,人口1148人,其中:男620人、女528人,村民小组12组。土地总面积19029亩,其中:有林地13761亩、耕地面积1763亩。截至2012年,实现粮食总产量415吨;工农业总产值1448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8万元、工业总产值20万元,企业总产值418万元。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毛竹生产和加工。截至2012年底发展种植蔬菜360亩、烟叶64亩、油茶347亩,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821元、村财总收入79.94万元。全村共有劳动力人数800人,2012年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228人左右。该村为本乡外出干部最多的一个村,其中省级1名,市级3名,县级5名。此外村里自然资源也较丰富,主要自然资源为水利和毛竹,现已建成的有1个毛竹加工厂,1个水电站,1个集资碳厂。每年创收数百万元。   

莘田村

  莘田村位于溪尾乡东北部,东与湖山村相邻,南与溪尾村毗邻,西与长华村相连,北与本洋村接壤,距乡政府所在地约6公里。全村由莘田、逢春、乌椎坑三个自然村组成,有10个村民小组,268户,973人,男539人,女434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5840亩,其中:有林地11147亩、耕地面积2058亩。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25万元,企业总产值385万元,粮食总产量73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6485元,村财总收入29.05万元。   莘田村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悠久,座落于逢春自然村的逢春寨,始建于1779年,占地5000平方米,寨内原建有三堂五栋十八厅560个房间,寨墙厚度达9米,现存主寨一厅等部分建筑,2010年12月逢春寨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5月,莘田村被列为市级生态村。   近年来,莘田村深入实施“168”党建工作机制,落实“五民工作法”,将责任目标分解到兵、青、妇、老人协会等组织和队伍,通过组织目标管理落实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设置科技信息致富岗、党风廉政监督岗、文明新风督导岗、治安纠纷调解岗、突发事件处置岗等5个岗位,形成人人心中有职责、有目标、有任务的工作格局。通过推行“五民工作法”,营造了“民情共说、事务共商、任务共担、服务共为、绩效共评”的良好干事氛围,激发了各类组织队伍的工作热情,变要我建设新农村为我为新农村建设出力,增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   莘田村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发展以蔬菜、水果等的立体种植,以鸡、鸭、鹅等的立体放养,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目前为止,成立了西山垅生态农业合作社、莘丰生态农业合作社等多家特色农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在新路子上走向致富。   

本洋村

  本洋村位于溪尾乡东北北面,南临湖山,北临洋中。全村共有户数366户,人口1385人,其中:男762人、女623人,村民小组12组。土地总面积13680亩,其中:有林地9658亩、耕地面积1805亩。粮食总产量749吨。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1986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8万元、工业总产值7万元,企业总产值412万元。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茶叶、油茶,截至2012年底共生产茶叶500亩、油茶2298亩,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195元、村财总收入35万元。全村共有劳动力人数977人,2012年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32人左右。此外,该村油茶种植面积广,油茶种植面积达2298亩,实现产值25万元;耕地资源丰富,拥有耕地2160亩,粮食产量达749吨;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三台祖殿就坐落于此,三台祖殿又名三台庵,位于溪尾乡本洋村之山巅,因纪念三台云游祖师而得名。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清嘉庆元年(1796)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重修,1993年再次鼎新。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由三台祖殿、边殿、观音阁、土地庙和约3米高的石笋塔等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为重檐歇山顶土木结构建筑,正殿主祀云游祖师,(相传云游祖师原籍兴化府仙游县人,明弘治四年辛亥出生。)左右配祀五谷仙、卢公祖师。左偏殿祀张、连、萧三圣君;右偏殿祀田、窦、郭三元帅等。该村为全县重点旅游景点之一,共实现年产值 20万元。   

湖山村

  湖山村位于溪尾乡东部,北临本洋村,南临莘田村,东与汤川乡接壤,村部所在地海拔840米,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全村由湖山底、林兜、罗厝坑、岐坑、横山岐、西坑、鹏程七个自然村组成,有12个村民小组,382户,1455人。全村土地总面积39540亩,其中:有林地31842亩、耕地面积2780亩。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412万元,企业总产值398万元,粮食总产量85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6234元,村财总收入61万元。   湖山村山高林密、风光秀美,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主要有生态公益林3700亩、用材林9204亩、高产油茶林1000亩、丰产毛竹林1000亩、小径竹500亩,还有红豆杉、罗汉松等珍贵树种;矿产资源主要以钾长石为主,储量约为40万吨。   近年来,湖山村深入实施“168”党建工作机制,落实“五民工作法”,将责任目标分解到兵、青、妇、老人协会等组织和队伍,通过组织目标管理落实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设置科技信息致富岗、党风廉政监督岗、文明新风督导岗、治安纠纷调解岗、突发事件处置岗等5个岗位,形成人人心中有职责、有目标、有任务的工作格局。通过推行“五民工作法”,营造了“民情共说、事务共商、任务共担、服务共为、绩效共评”的良好干事氛围,激发了各类组织队伍的工作热情,变要我建设新农村为我为新农村建设出力,增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   


大宁村特产大全




大宁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