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泰宁县 >> 杉城镇 >> 洋川村

洋川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洋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洋川村简介

  洋川村系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所辖的一个人口比较集中的行政村,位于泰宁县城北部,东与长兴村接壤,南连泰新公路2公里,距县、镇所在地12公里,有因发生过红军阻击战而闻名遐迩的大洋嶂为屏,北立绵延数十里海拔过千米的鸡垅山。
  [村落与居民]我村村落面积0.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有170户735人,辖1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物产经济]我村是一个以经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80年代前主要种植水稻,之后开始烟——稻轮作。烟草生产由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近年的500多亩,由于耕作条件和耕作水平的不断改进,烟叶产量和产值逐年得到提高,人均收入由80年代初的几百元增到现今的8163多元,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29100 365000 -- 查看 洋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洋川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洋川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和平社区

  和平社区成立于1996年4月,位于县城区西部环城路与归化路相交地段,区域范围东至肖家巷、南至环城路、北至芦峰山、西接工业园区。社区内有共建单位8个,1个文明小区,居民小组10个,总户数1106户,常住人口2501人,社区居委会成员5名,党员106名,其中企业退休党员57名,企业下岗党员40名,从事社区工作党员9名。   近年来,和平社区围绕社区党建“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深化拓展“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质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整合社区资源,凝聚共建合力,扎实推进“五位一体、共建共促”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三分三联工作法”,建立“一校一队一站一岗”(社区党校、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党员联络站、社区党员先峰岗),并结合本社区实际,开展“助老、助困‘助学、助残、助业”五助活动,对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进行重点帮扶,确保社区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几年来社区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多次接受上级部门的工作检查,先后获得县“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关工委先进单位”和“老年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及被三明市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北洲社区

  北洲社区居委员会于1996年4月成立。位于泰宁城区北部,辖区范围和平北街至林业路河段北面,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工作人员5人,设有13个居民小组,截止2012年底共有居民1788户,人口4639人,党员159名,流出党员39人,企业退休人员364名,下岗职工563名,享受低保的贫困户54户,共97人,残疾人62名,两释人员2名。辖区内有15个共建单位,其中省级文明单位有池潭电厂、国税局,市级文明单位有审计局、影剧院、劳动局、住房中心、三中,县级文明单位有农机局、金泰公司、粮购公司、中医院、财政局、医保中心、老干局等。   社区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部署,着力民生民心,从解决居民的所想、所盼、所需入手,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内容,提升社区服务功能,逐步推进社区和谐建设。社区居委会广泛发动社区单位、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本着“支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社区文化为主线,以“为居民服务、靠居民参与、让居民满意”为工作目标,走出了一条依托社区居民和共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了以人文型社区为主要特色的创建格局。   为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共创和谐社区,结合社区家教学校特色活动,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青少年在节假期间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参观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社会文化基地,老少同堂接受教育;对老年人、残疾人开展权益保障法、健康教育讲座;对育龄妇女进行妇女权益保障法、计划生育方面讲座。社区居委会先后获得在2002年、2004年被县政府授予“文明安全社区”的称号。2006年底被评为“文明社区”;2007年被评为“先进居委会”、2008年被评为“文明社区”。   

水西社区

  水西社区成立于1996年4月,位于水南西街25号,社区内有共建单位14个,有3条主街道即金湖西路、水南西街、和平南街,小巷37条即许洋路、许洋1-5巷、津兴巷、九举巷、南谷巷、富民1-18巷、金富1-9巷、福山排,共划分为12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3901人,总户数1615户,社区居委会成员4名,党员140名。   在杉城镇的正确领导和辖区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功能健全、管理有序、服务规范、文明祥和的社区。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社区党组织核心地位。认真开展“一岗一队一站一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管理活动,发动全体党员全面参与社区建设与监督。二是突显社区自治组织主体地位。依法选举产生了4名社区居委会干部和50名社区居民代表,5名事务监督小组成员,制定了社区工作制度。三是抓“平安社区”创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美化社区环境。积极协助县有关部门开展对城区管理整治工作,重点抓好社区二级环卫等工作,营造了一个卫生、整洁、有序、优美的社区生活环境。五是市民教育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广大居民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六是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形成了社区活动广泛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共驻共建等工作机制,同时社区-实现了应保尽保,做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到位,并创新服务机制,推出便民利民的服务项目,切实解决了居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提升了社区服务功能。   

水东社区

  水东社区是福建省三明泰宁县杉城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50429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429。邮政编码为36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98 ,车牌号码为闽G。与际溪村、南会村、吕家坊村、八里桥村、东石村、王石村、长兴村、梅桥村、邱洪村、调村村、丰岩村、红光村、南溪村、红卫村、帐干村、大坪村、城东社区、水西社区、北洲社区、和平社区、民主村、水南村、胜一村、胜二村、洋川村相邻。  

城东社区

  城东社区居委会成立于1996年4月,位于泰宁城区中心,辖区内共有戴家巷、红光街、邓家巷、李家坪、胜一街、胜二街、环城路、状元街、和平中街等街巷9个,7个居民小组,7个中心户长,1145户,3068人。社区共有1个党支部,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50人,设3个党小组。内设: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与计划生育、社区环境和治安调解等工作委员会,其中下岗无业人员223余人,办理在就业优惠证有219 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60户、129人,辖区内有12个共建单位,其中有电信局、联通公司、良浅电厂、工行、建行、杉城镇、建设局、-、博物馆、金湖管委会等。   

际溪村

  际溪村系泰宁县杉城镇的行政村,位于泰宁县西部,泰宁至建宁公路旁,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产要景区内。东与杉城镇丰岩村接壤,距县城12公里,西与大田乡交界至大田乡所在地18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2.2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936人,248户,辖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际溪村辖区以、江、李、杨三大姓氏为主,始祖均于宋代从中原南迁入闽在此定居,并繁衍生息。际溪村的历史名从有明万历年间的源江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江日彩、天启年间的兵部尚书李春烨。江日彩曾参与谳定宫中“册立、挺击、红丸”三大案,并坚持实事求是,情法两平的主张,获得上下嘉许,其子江豫、江复在明覆云时,率众举义旗在泰宁石辋寨抗清,最后壮烈殉国,被誉为“满门忠烈”。李春烨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后开始为官,任官十载,官至兵部尚书,并协理京营戒政,后晋爵为少保兼太子太师,李春烨于母亲90岁时请辞回乡,天启帝特嘱大学士张瑞图代皇-“孝恬”二字赠与春烨,以褒其孝亲之诚,并赠一品官三代,又荫其一子,恩荣到了极点,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岩寺,现已成为游人祭拜观光的风景名胜;基府第“沿书第”在泰宁县城区,至今保存完好,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抗金名相李纲也曾到际溪村丹霞岩隐居著书,岩壁上至今还留有清乾隆十五年间宋司来谦鸣题书镌刻“李忠定公读书处”,在丹霞岩西侧的凤水岩中有一安葬宋、元、明、清30多位名僧和尚墓冢群,这两处人文景观均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景观]际溪村以丹霞外貌为主,世界地质公园样板景区“寨下大峡谷”就座落于此,辖区内奇峰峻秀,岩穴棋布,丹崖斑谰,流水清幽,村落星散其中,民风淳朴浓厚,田园凤光尽收眼底。   [物产经济]立足际溪村的基础和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开发新时尚生态旅游产品,依托本地民俗风情,突出“田园凤”、“农家乐”大力开展生态绿色生态绿色农业观光项目,把际溪村打造成以休闲为主要特征的旅游配套服务区。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8109元。   

南会村

  南会村位于大金湖之畔,距城区6公里。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407户,1534人。党员50名,党员中心户7个。现有耕地面积2720亩,林地面积1.8万亩。   近年来,南会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旅游兴村,产业富民”这一发展战略,依托地处大金湖沿线的地理优势,通过深入实施“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以争创“党建精品村”为目标,以“项目+党建”、“支部+协会”为抓手,着力实施“五精工程”(班子精干、党员精神、管理精细、发展精效、村容精美),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作用,使原先的经济贫困村、环境落后村和基层组织薄弱村在短期内实现了大转变,大变化。是新兴旅游产业村。积极顺应全县旅游经济发展大局,通过发展农家餐馆、生态茶园、观光果园和生态农业园,成立“鹭之缘”农家乐协会等举措,大力推进农家乐产业发展,农家乐产业示范带初步形成;同时,以“加快推进大金湖后花园建设”为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村大型文化活动中心、旅游购物超市,高档旅游休闲项目建设,旅游服务档次得到有力提升。是生态文化村。全村拥有梨、桃、杨梅等观光果园130亩,绿化面积2.32公顷,人均拥有绿化26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1%,实现了全村禁柴改燃和垃圾集中化处理;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怡人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成千上万只白鹭前来“安家落户”,依托这一资源,积极打造白鹭特色文化,建立了鹭鸟景观台、鹭鸟雕塑、推出鹭茗宴,并结合旅游发展,将每幢农房的名字、内部装修、节点设计都与“鹭文化”有机结合,构建了一副人鹭和谐的优美画卷,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全县“四大特色文化”之鹭文化村,201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及市级绿化先进单位。是新农村建设精品村,全力推进新村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房屋改造78户、9491平方米,全面粉刷1、8万平方米,附属房拆迁28户,新建徽派风格房屋30余幢,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精品村、省级“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   

吕家坊村

  杉城镇吕家坊村是全省“小康库区百村行动”示范村之一,地处大金湖湖畔,距泰宁县城4公里。共有5个村民小组、162户、665人,全部为池潭水库移民。2006年以来,吕家坊村紧紧抓住国家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先后投入后期扶持各项资金170余万元,大力推进以“六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和发展生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03元。   吕家坊村用好用足库区后期扶持和新农村建设政策,大力推进村庄整治、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一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6月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多数移民房屋冲毁或成危房,在省、市、县的关心支持下,实施灾后重建,整合后期扶持资金、造福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高标准实施水、路、沟、房、文体设施及绿美化等各项改造,村庄面貌大变样。二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充分利用后期扶持、新农村建设政策,先后投入各项资金400余万元,完成进村、进组及所有村内道路硬化,同时,村内绿化工程、亮化、美化、净化等工程相继实施,村内基础设施完善。三是增收渠道不断拓展。种植烟叶120亩、茶叶60亩,建乌凤鸡舍4200余平方米,年养殖乌凤鸡10万只以上,建高标准钢架结构大棚蔬菜30亩。组织外出务工经商220余人,创办五金加工、模具制造、活性炭等企业村民11人,经营店面24人;担任工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的有48人,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八里桥村

  八里桥地处泰宁金溪东南侧,距县城4公里。东与东石村交界,南与下渠乡渠里村接壤,北与王石村、胜二村相连,全村有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86户700人,耕地面积1100亩,山林面积11178亩,农民人均收入8058元。   解放前,八里桥村原名为神光桥,1956年隶属“城关镇”管辖更名为八里桥大队,改革开放后又更名为八里桥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1-1934年)工农红军三进杉城,八里桥也是城区建立区乡苏维埃政府村庄之一,有三位热血青年参加红军,为红军作向导带过路,立下了功劳。1950年张道求解放军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立过战功。解放后,有十几位青年参军入伍,在部现任班长一职八九人,十几位都在部队加入中国0为部队的军队建设作出贡献。   八里桥村有条小河由东向西穿流而过,流入杉溪,是省道下甘线,泰宁到将乐的必经之地,全村土壤肥沃,气候湿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目前农业主要种植烟叶、水稻,由于采取了科学种田一系列农技改革,烟叶,粮食产量逐年增长,村民生活日益提高,随首时代经济发展,现村里有40户人家,已到上海、温洲、厦门等地办厂、经商发展。   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貌变新颜,从解放前的50-60户左右发展到现在的180多户,阴暗、矮小、潮湿的住房,变为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或三层的新楼户,内部摆设新颖,彩电、电话、普遍都有,交通工具摩托车日益增加。   我村周春开民志任杉城针侦察员委书记期间,于1985年带领修志工作人员,编写了《杉城镇志》一书,从国家1978年恢复高校以后,转入大中专院校,二十几名,深造研究生一名,村集体于2003年新建村部办公楼一栋,有小学校,乡村医疗所,观音堂,菊树奄寺届庙2处,村财收入5-8万元,主要来源于山场山价,村现有党员27名,村干部5名。   

东石村

  东石村系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行政村,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7公里,东与将乐余方接壤,全村分为王溪片和乾尾片共9个村民小组,229户946人,耕地面积1549亩,林地面积4300多亩。   东石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据记载1931-1936年间,菜有30多人参加过红军,8人曾任苏维埃政府要职,解放后有20多人追认为烈士。叶金明同志33年参加,为彭德怀总司令的警卫员,37年因与红军失散返乡,95岁逝世。江嫩姑同志1912年出生时任东石苏维埃主席,1933年被杀害,年仅22岁。   原茶石坑(现乾尾)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景观资源丰富。此外乾尾的鱼子灯历史悠久。   该村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烟叶等多种经济,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7622元。   

王石村

  王石村系泰宁县杉城镇,位于泰宁县东部邵泰公路自西北穿境而过,南通将泰线,东南与东石村接壤,南邻八里桥村,距县城7公里。   [村落与居民]全村人口189户797人,村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给我村村容村貌来了巨大的变化,中心村、团石坑小组,埂头塅小组新农村建设全部按现代化建设规划,完成拆旧建新村的规划,水泥路面硬化等,初步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转变,同时在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村。2006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历史人文]王石村与东石村原是一个村,1971年划分2个村,属于革命老区,有30名同志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有8名曾担任苏维埃政府要职,22名被追任为革命烈士,他们的一生为我党做出了英勇卓著的功勋。   [矿产资源]位于南坑尾小组一带山林茂密,竹木资源丰富,同时盛产云母,长石,石英石和部分金矿等。   [物产经济]王石村随着农业生产的调整,不断在完善着传统的养殖业,我村共有面积15495.5亩,耕地面积1448亩,林地面积8734亩,养鸡、鸭是我村的一个传统优势项目,特别是近几年来,烟叶种植,食用菌种植成为发展农村的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7716元   

长兴村

  长兴村隶属泰宁县杉城镇,系该镇第六大行政村,位于泰宁县城北部距县城10公里,交通便捷。全村现辖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178人,297户,党员38人,现有耕地面积2080亩。长兴村地处泰宁县世界地质公园石辋园区中心地带,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北有人间仙境,中国最美丽的漂流上清溪下码头正处于长兴村辖区内,同时还有道仙梅福真人得道成仙处“栖真岩”和孕育了第一位岩穴状元邹应龙的状元岩森林公园,辖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完善,有国家生态公益林5000亩。2006年被列为全县首批新农村整治村,2007年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续建整治村,2008年与2009年连续两年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精品村。    近几年来长兴村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由单一的农业经营向以旅游二三产业发展。农业方面以种植水稻、烟叶为主,同时种植食用菌、毛竹、药材的村民人数逐年增多。旅游方面,全村有上清溪排工230人,从事旅游运输、经营餐饮、土特产、旅游小商品销售的人数达68人,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633元。    2010年以来,该村紧紧围绕最佳人居生态村的发展目标,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地改善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效果。突出表现在:一是饮水更安全。拆除水源地3处制笋作坊、1处牛棚,建设防护栏160米,设置水源地保护警示标志牌1个;全村297农户100%实行禁柴改燃,每年减少薪柴砍伐7000余立方米,有效地保护了饮水水源。二村庄更靓丽。按照新徽派建筑风格完成房屋改建105栋,平改坡1.2万平米,房屋立面改造1.6万平米;拆除附属及破旧烤房160余座,硬化道路1500余米;安装新型节能路灯16盏,亮化道路2000余米。全村绿化面积达5000余平米,建成观景花园2处。三是环境更卫生。新建2套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一套为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另一套为厌氧+滴虑+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全村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总量59699.4吨,污水处理率达95.12% ; 同时新建1座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的垃圾中转站,8个临时垃圾堆放池,成立一个由5人组成的环卫人员队伍,配置了1电瓶式垃圾收集车和4辆人力三轮摇铃式垃圾收集车,配置了40个垃圾桶。制定了长兴村卫生清理保洁制度,目前农村生活环境整洁,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实施“三大工程”,使全村屋更靓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村庄更美了,2011年全省、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场会在长兴村召开,并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   

梅桥村

  杉城镇梅桥村位于泰宁县北部的城新公路线上,距县城5公里,辖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51户、614人,耕地面积680亩,林地面积3481亩。    近年来,梅桥村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要求,大力推进新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新村建设规模大。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风格(新徽派风格)的要求,大规模推进新村建设,新村建设规划用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共拆除主房及附属房156户1270余间,新建住房208幢。二是配套设施投入大。在新村建设中,村两委非常重视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完成宅间道路硬化12400平方米,沟渠整治2500米,防洪堤580米,安装路灯40盏,新建日供水100吨水厂1座,铺设供水管网2800米,砼护坡挡墙1320立方米,完成315千伏安变压器1座,建设标准篮球场1个,实现管线全部下地。三是环境整治力度大。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梅桥村两委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和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开展了清洁家园行动,共清理各类垃圾13处,共130余立方,投资60余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铺设污水管网2200米,垃圾转运站1座,垃圾收集池6个。   

邱洪村

  邱洪村系位于泰宁县北部,距县城10公里,辖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2户434人,拥有山林面积5947亩,土地面积667亩。   改革开放以来,给我村村容村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县城到我村路面进行了水泥硬化,一条国家标准的二级公路通往我村,县新开发的大洋坪工业园区座落在我村境内,开发用地面积3000余亩。全村以种植水稻、烟叶等多种经济为主,近年来还开发了雷公藤种植,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8710元。   1934年,-军为完成建宁、黎川-线,派汤恩伯部八十九师进攻我军的大洋嶂陈地,我守军以彭德情、-领导的红三军团四师十二团二营和师部侦察队,二营指战员在营长陈昌泰和邓克明的指军下,与敌奋战,胜利完成阻击任务。   

调村村

  调村系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比较小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泰宁县北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娥嵋山自然保护区,与美丽的北溪相伴,南面是泰宁有名的鸡垅山,东面是闻名的红军阻击战大洋嶂,西与南溪的杨梅垇自然村交界,北连新桥乡10公里,距国家自然保护区峨嵋峰25公里,距县城14公里。   [交通位置]我村距县城和镇所在地14公里,是泰宁县城通住江西黎川县的一条主要公路,也是通往和浏览娥嵋峰的必经之路,宽敞的水泥路给泰宁的旅游和我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村落与居民]我村面积0.8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360多人,90多户,辖1个行政村,4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我村是八十年代全镇最早的新村建设之村,在当时市领导、县领导和有关部门曾多次到我村观光新村建设的样板和指导工作,并在85年光荣的被评上精神文明村同,并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物产经济]我村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一个村,主要是种植烟叶和水稻,在97年开始种烟时,全村才几户试着种,面积才几十亩,而如今已发展到40多户,面积达360多亩,全村的烟叶收入已达60多万元,是村民发展经济的一项支柱户,此外我村的毛竹也是村民不可缺少的一项经济来源,每年生产的毛竹和笋干也是相当的可观,并且销往上海、浙江等地,村里的清山罐头厂,也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和方便,到现在我村的人均收入已达8344元。   

丰岩村

  泰宁县杉城镇丰岩村地处泰宁城区西部,距县城4.5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共246户,1071人,丰岩村区位号。距泰宁火车站10000米。邻进泰宁工业区,拥有林地面积26336亩。耕地面积1376亩。村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2013年粮食种植900亩吗,烟叶种植398亩,落实烟后稻制种30亩,种植锥栗150亩,毛竹600余亩,向工业园区转移劳动力150余人,兴建农民公寓型住房60余幢。  

红光村

  红光村系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位于泰宁县城区,是县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东与城区胜二村接壤,南与城区胜一村接壤,西城区红卫村接壤,并与杉城镇梅桥村接壤。   [村落居民] 村落面积4.6平方公里,处于泰宁县城关面,人口达296户1276人,辖2个小区、1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南宋状元邹应龙出生地(公元1172年生,1244年卒,状元陵墓座落于我村南谷山。现有邹应龙后裔300多人。   [建筑景观] 建于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邹家大院,被县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物产经济]该村立足城区,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等多种经济。全村共有耕地面积965亩,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7876元。   

南溪村

  南溪村系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革命老区村,位于县城西部,职合国评为世界地质公园,距县城8公里,村落面积20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646人、159户、7个自然村辖8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南溪村旧称:邵武府泰宁县瑞堡乡瑞溪堡,宋代宰相李刚就出生在本村,李刚博学深,清正廉洁,忠秉报国,声名远播至今。李刚出生遗址南溪村场名坊。因受历史吹残,现只剩下一片残墙。1934年,-军为建宁泰宁黎川-线,派十纵军汤恩伯部队八十九师进攻我军的大洋嶂陈地,我守军为彭德怀、-领的红三军团四师十二团二营和师部侦察队,在荣升陈昌泰和邓克晴的指挥下,与敌奋战,胜利完成阻击任务,-亲自在南溪村际头组主持召开大捷大会。原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火线上的一年》赞扬大洋嶂阻击站“这一伟大的胜利,为中国工农红军以少胜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村落与居民]原南溪村是荒山秃岭,人们的生活极其贫困,现在南溪村变得山清水秀,柳绿花红,山水相映,果实累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排排的新房建立起来,经济也随着社会主义同步发展,村民主要以烟草种植和毛竹生产,近年来也开发了旅游业。有南溪漂流,大洋嶂红色旅游。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8580元。   

红卫村

  红卫村系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辖区行政村之一,位于县城区西南、环绕炉峰山森林公园,金溪河北岸,东与和平中街东侧胜一街相连,南与民主街金湖河北岸连接,西与丰岩村交界,北倚炉峰山,是县城中心,经济商业贸易繁华地段,现全村人口367户1457人,7个村民小组。   [村落与居民]红卫村古时叫一、二图街,一图街景观梨和 红军街、岭上街、小南门一带,二图街是澄清街、浮头坑(现工商银行)到大南门,大街头一带,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解放到泰宁城时风村属于西南乡,34年划为中心中正保,50年成立农会,50年成立和平街政府,58年改为和平街管委会,66年改为红卫大队革命领导小组,革命委员会,79年改为红卫大队管理委员,84年起为红卫村委会员,红卫村解放初成立了中国0和平街支部委员会(现红卫村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先后成立了村民委会员、团支部、妇女、民兵、治保、调解、计划生育、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   [历史人文]红卫村位于泰宁古城,现有明末清初古建筑,古民户、红军街、红军井、红军标语及红军在泰宁的公告《告刘和最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是1933年当时红军书写在泰宁城内和平街梨下际祖蔚家的厦门右边砖墙上,至今保存下来,陈家大屋当时-、-两位-居住过的地方,屋后山边还留下他们挖过,用过的防空洞,-同志曾在泰宁向中央发过重要电文如今是浏览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现红军街已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同时在这地方温育出革命人士陈宗珪烈士,陈宗珪曾是本村下陈家人氏,1925年出生,原厦门大学化学系学生、47年受0闽、浙、赣边的派遣,担任0泰宁县党总支书记,后因受党内权左路线所时牺牲,年仅23岁。   具有革命历史,传统的红卫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上下干群,团结奋斗,村经济收入,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2012年村财收入达40余万元,人均收入7817多元。   

帐干村

  帐干村座落于世界地质公园福建泰宁县西北部,距城区15公里,村域面积21.5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97户、1186人,现有耕地2197亩,山林面积32974亩。   帐干村是革命老区, 1934年大洋嶂战役时,帐干村是红军驻地之一,红军医院就设在该村,革命前辈彭德怀、-军曾在此指挥过作战,1987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称号,中央和省、市领导-、陈光毅、何少川、周厚稳等曾到此视察过。   帐干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毛竹、笋、土特产的生产销售。2012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27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847元。   

大坪村

  大坪村系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最小的行政村,位于泰宁县西部,在省级风景区峨嵋峰脚下,东与南溪省连接,距县城15公里,西与峨嵋峰交界,距峨嵋峰风景区10公里,北连上撩自然村距7公里,南邻上帐干自然村2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0.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08人,48户,4个村民小组,是个最小的精品村。   [村风村貌]我村是县级双文明村,1995年度被县委、县授予奔小康示范村和毛竹生产专业村,1997年至1998年被县政府授予十佳毛竹村,2004年被授予竹业开发先进集体,2005年被县综治委授予综治(三包)责任制先进单位,2006年被福建省法制报授予平安福建创建联谊单位。   [历史沿革]大坪村旧属帐干村,是三个自然村搬迁到大坪的,即漂岩、无坑、大岭头自然村,从1977年帐干村分割出来,成为杉城镇直属企业(大坪毛竹垦殖场),以1992年成立杉城镇大坪村。   [革命简史]1934年-为完成建宁、泰宁、黎川-线,派十红队汤恩伯部八十九师二六五旅3个团进攻我军南溪村大示嶂陈地,我守军为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四师十二团二营和师部侦察队,我二营指战员在营长陈昌泰和代营长邓克明等指挥下血战一天,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在此期间我村为红军驻地,是红色的革命老区。   [物产经济]我村于竹山为主,竹林面积达3800多亩,生产鲜笋、闽笋、毛竹等,年村财收入5万元,人均收入4100地,村里古树几十棵,最大的直径2m,红豆杉十几棵,银杏树1棵公5枝上长,要4-5人才可合围起来,是棵难得的风景树。   

民主村

  杉城镇民主村地处泰宁县城区,交通便捷,地理优越,东南与水南村相邻,西北与红卫村相邻。全村17个生产小组,三个自然村,户数620户,人口2540人。全村耕地1070亩,林地2000多亩。    全村主导产业:种烟和种水稻,个体私营企业4家,专业养殖户4户,蔬菜大棚种植户2户,全村农业总产值12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8187元。    今年冬村委计划在杉津桥头(泰宁四中上方)兴建十二层老年人综合楼,计划招商引资兴建。占地面积为7.5亩,2014年计划在张家坊桥边上方预备的35亩土地也对外招商引资。   

水南村

  泰宁县水南村位于泰宁城区西南方,在秀丽的世界地质公园大金湖河畔,东与胜一自然村接壤,西与吕家坊交界,北邻民主村,现全村人口598人,179户,耕地面积250亩,山林面积498亩,1个自然村,四个村民小组。我村位于国家级大金湖河畔,是开发投资旅游休闲的好地方。水南村现留存古寺庙1座——罗汉寺,该寺始建于明朝,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罗汉寺是当年朱总司令、-等革命家抗战的总指挥部,1982年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该村土地面积随着城镇建设用地而不断减少,人均耕地不足0.5亩,水稻是主要粮食,近年来围绕旅游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和反季节蔬菜成为主要经济收入,以产草莓最为出名,养殖以养猪、养牛为主,增内养猪专业户3户,养羊、牛专业户1户,都有一定规模,随着耕地减少,大量农村富余劳力从事经商,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全村一半以上男劳力从事二、三产业。   

胜一村

  胜一村系泰宁县杉城镇,位于泰宁县城区金湖东路至西路,城区中心也有部分,东与胜二村和红光村相邻。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34.3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1520人,400户,村辖10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给我村村容村貌带来了很大变化,全村规划建设全部按现代化建设实施,条条街道实现水泥路面硬化,主要街道有胜一街、台前巷、清富巷。   [物产经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完善,发展的经济的思路更新,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该村现有耕地面积1230亩,林地2200亩,全村大多数村民都没有自己种田,租赁给别人,有的在本县做各种生意,有开家庭宾馆的,有开店经营土特产的,有开服装和饮食店的同,有搞旅游项目的,开车搞运输的,随着各方面的发展,我村还逐渐走向雷公藤、锥栗、毛竹、蔬菜、养殖等全面发展的村。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8253元。   

胜二村

  胜二村系泰宁县杉城镇城区大村,位于县城东部,北面紧靠秀丽的琪山麓,东与松光园区接壤,南面是的金溪环绕,西为县城和镇政府所在地,一条从峨嵋山顶清泉流下清澈见底的北溪把我村东西分为两半,一座古老的拱桥又把东西两半紧紧连接。村辖区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400余人,389户设10个村民小组。   胜二村旧属县城管辖,解放前为绣仁保。历史上胜二村名人辈出,明朝尚书李春烨,生于隆订五年(1571)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进士,始伍宫行人,开任刑科给事中,继任湖广参政天启年间(1625-1627)协一京营戌政兵部尚书,老框框少保兼太子太师。明朝都察院御史江日彩生于隆庆四年(1570)万历三十四年(1606)乡试举人,次年丁末(1607)赵京会试中登进士进入仕途,初任江西瑞金县令,为官公正廉明,政绩显赫,逐提升浙江道监察御史,行使钦差之职,巡视浙江,山西等地,旋为洒盐课税巡按河东之地,入太僕寺少卿,进入都察院御史。   胜二村现留有国内少有的古代建筑群,其中明朝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尚书第“建筑宏伟、富丽堂皇,建筑面积4500余平方米,南北87米,东西52米,主体五幢,辅房八栋,分道门一字排列,120余间,系砖石木结构。通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岗石板铺设,厅堂用方砖铺地。通道设有五重门楼,都嵌有石扁,从南端起分别书刻”尚书第“、”柱国少保“、”入世一品“、”礼门“,总之沿尚书第布局严谨,建筑艺术高超,富有艺术和科学坐标。是保存最完好的明宋古建筑,现已被列入国务院文物保护单位。   我县的铜雕塑公园,状元街、尚书街、宁秀山城、状元文化广场等标志性建筑和交通便利的东洲桥,均在我村范围之中,我县的铜雕艺术公园是全国唯一的县级最大的雕塑群,它浓缩了历世历代的人物。   该村现有耕地1160亩,主要作物以粮食,蔬菜为主,村财主要靠一座古城公寓和老村部店租为主,年由入30余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8473元。   

洋川村

  洋川村系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所辖的一个人口比较集中的行政村,位于泰宁县城北部,东与长兴村接壤,南连泰新公路2公里,距县、镇所在地12公里,有因发生过红军阻击战而闻名遐迩的大洋嶂为屏,北立绵延数十里海拔过千米的鸡垅山。   [村落与居民]我村村落面积0.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有170户735人,辖1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物产经济]我村是一个以经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80年代前主要种植水稻,之后开始烟——稻轮作。烟草生产由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近年的500多亩,由于耕作条件和耕作水平的不断改进,烟叶产量和产值逐年得到提高,人均收入由80年代初的几百元增到现今的8163多元,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洋川村特产大全




洋川村景点大全